今天,听妈妈说我们家的一只母鸡会孵小鸡了!我开心极了,和妈妈一起去买了几个蛋,把母鸡捉到我们新做的鸡窝里,然后把鸡蛋放到母鸡下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母鸡一到那就想逃。
我们把它关住,可是我们一走开,它就逃出来了,我们拿他没办法,只好把它放回原来的鸡窝,可是一到原来的鸡窝,他又蹲下了,我想了一个办法,把它蹲的那个纸箱放到那个窝里,现在他总算不逃了。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
后来,我每天去看它,还拿食物,拿水喂它。它每次看到我来,就“喔,喔”地叫,好像对我非常感激。
过了几个星期,我看见有个蛋有点破了,我想去把它敲碎,可是妈妈说让它自己慢慢出来吧,我只好在边上耐心的看着。
终于小鸡慢慢地破壳而出,毛茸茸的羽毛好看极了,慢慢得一只接着一只,一共孵了12只。我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摸它,柔软柔软的羽毛舒服极了,我高兴的跳了起来。这些小鸡有的黄色,有的白色,还有黑色的真是好看极了。
我真喜欢这几只可爱的小鸡啊!
每年春暖花开时,我家用母鸡孵小鸡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其实,用母鸡孵小鸡的操作过程并不复杂,那时我家每春都要孵上几窝小鸡,从不去集市买火逼鸡。孵小鸡的程序虽简单,但母亲做起来总是一丝不苟。一般当母鸡讨孵一周后,挑选几只个头大孵性好的母鸡,然后布置孵窠。孵窠常用废旧箩框,框底铺上稻草或旧棉胎,再在其上铺上滑爽的旧草席或麻袋片,框里围成人工鸡窝,然后将种蛋一个个放进孵窠。一般3斤重的母鸡能孵20至25个鸡蛋,3斤以上的母鸡能孵25至30个鸡蛋。准备就绪后,分别将母鸡抱进各个孵窠,孵窠上再用物品遮挡好,一是遮光,二是保暖,后将孵窠移放安全处。每天傍晚,必须定时给入孵的母鸡喂食喂水,让它们吃饱喝足后,在室内走一会活活脚,最后等母鸡拉完屎后再入窠。如果鸡屎拉在孵窠里,那是麻烦事,须将染屎的鸡蛋一个个檫干净再放进去。但喂水喂食及活脚时间不能太久,入孵的鸡蛋必须保持在基本恒温状态,一冷一热,孵小鸡极易失败。
入孵一周后便可照蛋,方法简单,用一只100瓦灯泡的台灯,将鸡蛋逐个放到灯下观察,将看不到血丝的白蛋剔出,如白蛋太多,则可以并窝。只要操作得当,无大的闪失,21天整,即21个昼夜,小鸡便能出壳了。
有一年春天,我家孵了三窝小鸡,出了50多只,小鸡由母鸡带养一周后,卖掉一部分,留下20多只准备自养。人们只晓得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岂料老鼠对小鸡也是“情有独钟”,剩下的那些脱离了母鸡的小鸡,由于鸡窝上没盖好,家中没人时让老鼠钻了空子。等母亲外出归来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小鸡窝里惨不忍睹,横七竖八地躺着的小鸡,有的没了腿,有的`没了头,有的肚子被掏空,还有些被拖进了墙洞阴沟,母亲明白了一切,这是可恨的老鼠造的孽。尽管遇到了如此挫折,母亲仍毫不气馁,接着又孵出了几窝小鸡,吸取以前教训,每出一窝小鸡,都有各自的鸡妈妈养护,可谓鸡丁兴旺。
小鸡孵出后由母鸡领养,十分安全可靠。一般一周后,就能让母鸡带着小鸡出户放养,若遇上天敌老鹰或黄鼠狼时,护犊的母鸡决不会让它们的阴谋得逞。母鸡一旦发现敌情,就会立即发出“咯咯咯”的紧急召唤,鸡娃们便会迅即向母鸡靠拢。若天敌硬要向小鸡进攻,母鸡会毫不示弱地扑开双翅,喙爪并用与天敌搏斗,母鸡肯定是胜利者。在野外如突遇刮风下雨,小鸡会躲到母鸡翅膀底下避风雨。约摸一个月左右,当小鸡长到拳头大小时,母鸡又要开始下蛋了,便弃雏,让它们独立生活了。
一想到五岁那年的趣事,我就忍不住哈哈大笑。
那天早上,母鸡生了一颗蛋。捧着热乎乎的鸡蛋,我突发奇想:“母鸡能孵出小鸡,我也一定能行。可爱的小鸡出壳了,像个跟班的一直跟在我身后,我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那样子……”哈哈,太有趣了,马上行动。
为了不让爸妈发现我的秘密,我为它寻了一个藏身之处——厕所。我把蛋放在厕所中最温暖的地方。我每过半个小时就去看蛋一次,爸爸看见我三番五次去厕所,便关心地问:“是不是吃坏肚子了?不是叫你不要乱吃东西,你又吃了?”“不是的,爸。”“那你老往厕所跑干什么呀?”“不告诉你。”说完便跑向厕所,把蛋转移走。
我疾步走向房间,锁上门。我把蛋藏在哪儿好呢?放进抽屉,不行!放进鞋子,也不行!我小心翼翼地捂着它,眼睛迅速把房间搜索了一遍,忽然眼前一亮——枕头下。枕头很暖和的,我要像母鸡一样在旁边一直守着,小鸡肯定会很快孵出来的。
一天下来,爸爸妈妈觉得我很反常,但我总是用神秘的笑来回答他们。晚上,我以最快的速度吃完了饭又回到了房间。我把蛋捧在手心,不知不觉就进入梦乡。“唧唧”小鸡从蛋中孵了出来,它一身黄黄的,毛绒绒的,好可爱!我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咦?有一种冰冰的感觉,我一下子惊醒了。仔细一看,蛋碎了。我大哭起来。哭声惊动了父母,他们急切地问我为什么哭。我抽噎着指着蛋的碎片说:“蛋碎了。”“哪来的蛋?”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母,他们大笑起来……
如今,一想起那一幕幕,我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