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咸鸭蛋作文(三年级盐水浮鸡蛋的作文)

三年级咸鸭蛋作文(三年级盐水浮鸡蛋的作文)

首页日记更新时间:2024-09-19 01:24:05
三年级咸鸭蛋作文(三年级盐水浮鸡蛋的作文)

三年级咸鸭蛋作文【一】

消息不胫而走,立即吸引了各家新闻媒体。电台、电视台、家禽日报社都派记者抢新闻。

摄影记者动作最快,“咔嚓嚓”拍了一张公鸡和鸭蛋的大特写,迅速在《家禽日报》头版刊登。报刊记者也不示弱,围住公鸡追根究底,希望能找到公鸡变性的蛛丝马迹。

“公鸡先生,下蛋之前,您有什么异样的感觉?”

“感到肚子胀胀的,像是食物中毒那种感觉。”

“公鸡先生,今天打鸣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吗?”

“身体不大舒服,忘了打鸣。”

“是忘了打鸣,还是不想打鸣?”

“想不起是怎么回事。忘了打鸣与不想打鸣有区别吗?”

“根本性的区别:忘了打鸣是失职,不想打鸣是变性的征兆。公鸡先生,您再回忆一下,究竟是忘了打鸣还是压根儿不感兴趣?”

“噢,记起来了,我已经打鸣过了,只是嗓音没昨天亮,有点沙哑。”

“是不是像母鸡叫蛋的那种声音?”记者们急切地追问。

“那也不至于吧,大概是昨天多吃了一些胡椒粉的缘故吧!”公鸡努力回忆。

……

正在记者们追根究底的时候,一只母鸭一摇一摆地回来了。看到记者们正在采访公鸡下鸭蛋的新闻,便哈哈大笑起来。

“鸭蛋是我下的!”母鸭十分肯定地说。

“不要冒认,你的蛋怎么会下到我的鸡窝里?”公鸡急了。

“早晨下水前,肚子胀鼓鼓的,才想起昨晚忘了下蛋,回鸭舍时,见门已关上,赶紧钻到鸡窝里下了蛋,便匆匆去追赶鸭群,忘了告诉你。”母鸭的解释合情合理。公鸡的脸“唰”一下红了。

“哇,原来是母鸭下的鸭蛋啊!”

“这算是哪门子新闻啊!”记者一哄而散了。

三年级咸鸭蛋作文【二】

“不如我们一起腌鸭蛋吧!”我说。

“鸭蛋要怎么腌呢?”爸爸问。

“我们在网上查一下腌鸭蛋的步骤,照着做就可以了!”

我们先去附近的山脚下采集了一些黄土,用筛子将黄土里的石子等杂物去除,只留下干净的细黄土。回家后,找来一块大木板,将黄土平摊开来,放在阳台上暴晒几天。爸爸告诉我,通过紫外线可以***死土里的有害细菌,这样腌出来的鸭蛋才不会被有害细菌污染。

接下来就要制作盐水了,先烧好一锅开水,再往水中倒入盐不停地搅拌,直到盐溶化在水中。待盐水变凉,将黄土和盐水倒入同一个盆里,然后用力地搅拌和成泥浆。

接下来,将洗净的鸭蛋放进黄泥盆里,让它们在里面滚几圈,让鸭蛋全身都裹满泥浆。最后,将一个个“泥球”放入玻璃罐中,盖好盖子就完成了。

“太好了,用不了几天就能吃到香喷喷的咸鸭蛋了。”

“急什么,鸭蛋至少要腌一个月才能入味呢。”妈妈说。

好吧,只有耐心地等待了。

腌鸭蛋的做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做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可多着呢!

就拿给鸭蛋裹泥浆来说吧,刚开始的`时候,鸭蛋很不听话,就是不愿意穿上“脏衣服”。原来是泥浆和得太稀了,没有黏性。还好剩下一点黄土,加进去再搅拌成稠一点的泥浆,果然很容易就裹在鸭蛋上了。

和泥的时候我手上沾了很多泥浆,不一会儿,脸上出汗了,我顺手一抹,头上多了几道泥痕,但是我却没有发现。回房间的时候,爸爸笑着对我说:“你看头上,哈哈哈!”我赶忙跑到镜子前一看,我已经变成了一只花脸猫。

一个月后,鸭蛋腌好了,切开煮好的鸭蛋,看到外面的蛋白嫩嫩的,里面的蛋黄是金黄色的,感觉好像冒出了油一样。我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觉特别开心!

三年级咸鸭蛋作文【三】

说到咸鸭蛋,我已经好久没尝过了,几乎忘记了他是什么味道了。自从我读了《端午的鸭蛋》后,又品尝了一回咸鸭蛋的美味。当我读到“吱——筷子扎下去,红油冒出来了。”我心里一阵热,好想好想吃咸鸭蛋哦!文章的作者把这鸭蛋写得像真的,就像一个咸鸭蛋放在我面前,诱惑我去吃,我好想张口把它吃了。哦,咬到自己舌头了,一个字“疼!”。这丝毫不减我想吃咸鸭蛋的***。读着这些动人的话语,我虽然现在不能吃到这美味的咸鸭蛋,但我精神上得到满足。读完一遍课文,我就品尝了一次鸭蛋,欣赏了它带来的美味。

这个星期回家,一定要妈妈买咸鸭蛋给我吃,好好过过我的馋瘾。

三年级咸鸭蛋作文【四】

看到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就想到了他的《胡同文化》。在那细细长长的胡同里,最让人回味悠长的是那一声意蕴高远的“嘿”。这一“嘿”,“嘿”出了作者对北京胡同的绵长情思,“嘿”出了汪老先生闲散自由的行文风格,也“嘿”出了他对生活真味的独特感受。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是汪曾祺散文的主要风格。

《端午的鸭蛋》就是这样一篇既具有生活神韵又凝结着浓烈民俗乡情的散文。

先生以“家乡的端午”开篇,直接切题,直抒胸臆,用“很多风俗”引出下文。于是,在他的笔下,一系列端午风俗就走入了我们的视野: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等。这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风俗,在先生看来,都成了他最珍贵的回忆。因此,行文流水,如话家常,如数家珍,于自然、平淡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真爱和对故乡的怀想。

然而,让先生颇感自豪的还是家乡“著名”的“鸭蛋”。在这满篇洋溢着深深浅浅的故乡情绪里,“著名的鸭种”、“善于腌鸭蛋”的高邮人、大都市店铺里的鸭蛋、别处没有的双黄鸭蛋、质细而油多的高邮咸蛋,甚至用鸭蛋做成的“朱砂豆腐”都成为他不厌其烦并引以为自豪的表述对象。以至于对对方的“肃然起敬”和“称道”也不屑一顾,竟然会生出“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这样的感慨。

其实,先生的不屑并不在于此。看,一个“不过”,笔锋一宕,那藏在心底的自豪和喜悦就悄然溢出。用“惊奇不已”和“确实是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等等语言跃然纸上。甚至于引用了袁枚的文字还不甘罢休,还要罗列种种吃法,并用北京的咸鸭蛋和故乡的咸鸭蛋比对。“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八个字符,一个叹号,直白而朴素的话语,幽默而爽朗的声音把先生对故乡的厚爱铺满了整篇文章。好像先生此时已经忘记了自己虽是高邮人,但北京也是他多年居住的地方似的,全然不顾及北京人的感受。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个拖着长音的“吱”字,绘形、绘色、绘神,把先生孩童时吃鸭蛋的情态出神入化般地描绘出来。既是一幅民族风俗画,也是一曲生活的赞歌。我们从这里窥探出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恋和追忆,解读到先生对民俗文化的尊崇和敬畏,这种种情感,都源于先生在生活中对“和谐”与“健康人性”的追求的过程中。

读到这里,我不禁怅然而叹:先生对鸭蛋的感情可谓真也,足也,甚也。这岂止是对鸭蛋的情有独钟?这是对生活真味的悠然品读,是对家乡情怀的慨然诠释。

三年级咸鸭蛋作文【五】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剧作家,他的家乡高邮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在《端午的鸭蛋》等许多作品中,汪曾祺以满腔的热忱,向人们介绍了高邮的风土人情,充分体现出他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读过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我能够感觉到,在作者小的时候,过端午节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在手腕上系百索子,做香角子挂在帐钩上,贴五毒和符子,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王字,放黄烟子熏五毒,用黄烟子写草书的“一笔虎”,午饭吃“十二红”的菜,特别是从煮熟的鸭蛋中挑出淡青色的挂“鸭蛋络子”,什么时候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掉,再用洗净的鸭蛋壳,在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里面玩。可惜我没有过过这样好玩的端午节。我们过端午节时好像和平时星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要吃粽子,街上有一些卖东西的,好像也是百索子、香包之类的,但是爸爸妈妈从来也没有给我买过。

从《端午的鸭蛋》里,我还知道了高邮有名的特产——咸鸭蛋,还有成批输出的双黄蛋。作者介绍说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都冒出来了”。奶奶经常从老家带咸鸭蛋过来,蛋黄都是淡黄色的,但是我不喜欢吃。看了汪曾祺先生的介绍,我倒是觉得高邮咸鸭蛋一定非常好吃。什么时候我一定让爸爸妈妈带我到高邮去,顺便好好品尝一下高邮的咸鸭蛋。

三年级咸鸭蛋作文【六】

看到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就想到了他的《胡同文化》。在那细细长长的胡同里,最让人回味悠长的是那一声意蕴高远的“嘿”。这一“嘿”,“嘿”出了作者对北京胡同的绵长情思,“嘿”出了汪老先生闲散自由的行文风格,也“嘿”出了他对生活真味的独特感受。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是汪曾祺散文的主要风格。

《端午的鸭蛋》就是这样一篇既具有生活神韵又凝结着浓烈民俗乡情的散文。

先生以“家乡的端午”开篇,直接切题,直抒胸臆,用“很多风俗”引出下文。于是,在他的.笔下,一系列端午风俗就走入了我们的视野: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等。这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风俗,在先生看来,都成了他最珍贵的回忆。因此,行文流水,如话家常,如数家珍,于自然、平淡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真爱和对故乡的怀想。

然而,让先生颇感自豪的还是家乡“著名”的“鸭蛋”。在这满篇洋溢着深深浅浅的故乡情绪里,“著名的鸭种”、“善于腌鸭蛋”的高邮人、大都市店铺里的鸭蛋、别处没有的双黄鸭蛋、质细而油多的高邮咸蛋,甚至用鸭蛋做成的“朱砂豆腐”都成为他不厌其烦并引以为自豪的表述对象。以至于对对方的“肃然起敬”和“称道”也不屑一顾,竟然会生出“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这样的感慨。

其实,先生的不屑并不在于此。看,一个“不过”,笔锋一宕,那藏在心底的自豪和喜悦就悄然溢出。用“惊奇不已”和“确实是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等等语言跃然纸上。甚至于引用了袁枚的文字还不甘罢休,还要罗列种种吃法,并用北京的咸鸭蛋和故乡的咸鸭蛋比对。“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八个字符,一个叹号,直白而朴素的话语,幽默而爽朗的声音把先生对故乡的厚爱铺满了整篇文章。好像先生此时已经忘记了自己虽是高邮人,但北京也是他多年居住的地方似的,全然不顾及北京人的感受。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个拖着长音的“吱”字,绘形、绘色、绘神,把先生孩童时吃鸭蛋的情态出神入化般地描绘出来。既是一幅民族风俗画,也是一曲生活的赞歌。我们从这里窥探出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恋和追忆,解读到先生对民俗文化的尊崇和敬畏,这种种情感,都源于先生在生活中对“和谐”与“健康人性”的追求的过程中。

读到这里,我不禁怅然而叹:先生对鸭蛋的感情可谓真也,足也,甚也。这岂止是对鸭蛋的情有独钟?这是对生活真味的悠然品读,是对家乡情怀的慨然诠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