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多,我和我的同桌从我们的住处出发,也就是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附近,前往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的甘肃省博物馆。两地相距六公里左右,我们本来打算步行过去的,考虑到博物馆九点就开门了,再加上我同桌的朋友中午过来,我们就选择坐公交过去,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参观博物馆。
于是,我们坐上了31路公交车,也许是因为早上八点多,时间有点早,又或许是由于兰州人少,一路上,整个公交的座位都没坐满,根本就不用考虑让座问题。我事先查过腾讯地图,上面显示30分钟到达目的.地。然而事实上,我们只花了10分钟就抵达甘肃省博物馆了。我们拿证件领取门票后就进到馆里了。
博物馆一层未设置展厅,我们用手机拍下展厅示意图,发现整个博物馆面对参观者开放了7个展厅,第二层有三个展厅,分别是红色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古生物化石展,这三个展厅各有特色,展品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缭乱。第三层有四个展厅,它们是黄河古象厅、恐龙展厅、甘肃彩陶展、甘肃佛教艺术展。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甘肃彩陶展厅,这个展厅的数字博物馆做得很好,数字化、可视化、可触摸、可创作,吸引了很多大朋友、小朋友,可以说是比较人性化的、接地气的。因为传统的博物馆是大家只能看,而且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不可能让人去触摸、更别提创作了。如今,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博物馆,不仅让人能够360全方位地欣赏展品,还能让人进行再创作。还有,有些展品旁边放置了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可以听解说,等等。
就像彩陶,上面的花纹就是我绘制的。由于人们可以进行再创作,参观者完成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对展品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这是非常棒的。还有,恐龙展厅里有一个展品可以触摸,旁边写着“摸一摸,沾点龙气,会更幸运!”这也是很接地气的,赢得很多参观者的好评。
此外,甘肃省博物馆内还设置了博物馆书店和咖啡厅,以及博物馆纪念品专卖店,有效地利用了博物馆资源,值得称赞。
由于我同桌的朋友要来,我们要赶去接她,在博物馆参观的时间只有2个多小时,但我真的感觉非常震撼——有视觉的震撼,也有心灵的震撼。我想,如果时间允许,我能待上一天,慢慢去欣赏那些展品,以便更好地体会我们的先辈们的智慧,去联想他们是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的。
甘肃省博物馆,下次再见!
在当地时间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坐车来到了张掖丹霞景点。一下车,我远远就望见了五彩缤纷、变化多端的山体颜色,一座座山峦连绵起伏,雄伟壮观,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像是一座座彩虹山。听导游介绍:七彩丹霞是缘于《女娲补天》这个神化故事而来的。女娲补天需要的五彩石齐集后,有两个怪物唯恐天下不乱,就把五彩石变成了粉末,悄悄地撒在了山上。最后女娲虽求助天神变回了五彩石,但山上的粉末却挥之不去了,就形成了现在“丹霞”。
接着我们坐摆渡车开始进入了一二三四五的观景台游览。我们先去了一号观景台。在那里我最先发现了“睡美人”这个景点所在。导游说过一句八字真言:“虽然不像,越看越像”。我一边看,一边心里默念这句话,要把她看出来,可是就是看不出来。我左看右看,过了一会我终于大叫一起来“我看出来啦”,原来她是一个躺着在睡觉的人,有高耸的'鼻子、有微闭的眼睛,有饱满的额头,身上还披着一床五彩班斓的被子,仿佛已沉睡了三千年之久了。接着我们又继续坐上摆渡车前往下一个观景点,观赏到了“七仙峡”、“琉璃峰”等景点。最后我们去了四号观景台,这个观景台可是观看丹霞日落绝佳的地方,在傍晚7点半太阳会准时落下山去。日落时,西边的天空金光灿灿,晚霞照着七彩丹霞,真是美不胜收啊!
张掖丹霞,真是一场视觉色彩的巨大盛宴,有机会我还想再去一次呢!
曾有过一次去甘肃省兰州出差的机会,这是一座有历史文化的省会城市。由于早就听闻甘肃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藏品价值连城。所以,在业务之外,便挤出时间参观了这个心中向往已久的殿堂,也有幸在这里领略到齐家文化精髓。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的甘肃省博物馆,离中山桥不远,走一段路便到了。甘肃省博物馆收藏藏品繁多,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在这里,我看到了马踏飞燕这件镇馆之物。而心仪已久的齐家文化中的彩陶也能在这里看到。
在甘肃省博物馆被,有一项展品是十分珍贵,且觉有十分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的,这就是远古时期的陶器。属于齐家文化的范畴陶器,纹饰十分艳丽多姿,美轮美奂。
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在齐家坪发现遗址而得名。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具有特殊价值的考古学文化。
齐家文化的陶器以黄色陶器为主,且有刻创纹路,并常有绳纹。特色非常鲜明。主要是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一些器物的表面施以白色陶衣。
齐家文化的陶器基本是素面的,也有少量彩陶,绘以菱形、网格、三角、水波和蝶形花纹,线条简化而流畅。
器物造型以平底器为主,三足器和圈足器较少。介绍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典型器物,就一个三足器。齐家文化的陶工善于用粘土捏制各种人头造型和动物塑像,人头长颈圆颊,双眼仰望;动物有马、羊或狗等,形体小巧生动。
通过这次参观,使笔者对齐家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笔者也惊叹,数千年前的人类有着非常高的智慧,能创造出如此美丽的陶器。
今年暑假,我有幸游览了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这湿地公园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郊北部。碧水湿地同四周的雪山、草原、沙漠相映成趣,让张掖既具有了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如一位风情万种的女子吸引着游客的到来。
湿地公园中,芦苇蒲草成片相连,湖水沼泽碧波荡漾,姹紫嫣红的花儿是那样热烈奔放;缓缓飞行的水鸟是那样悠闲自在。其中,令我最难忘的是公园里的荷花池和与鹊鸥亭。
首先,我们来到了荷花池,只见一池碧水展现在我们眼前,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五颜六色,水草绿油油的',似一个个好奇的孩子,把头伸出水面,打量着新世界。荷花也不甘示弱地从水中冒出来。盛开的荷花,淡淡的粉色花瓣层层叠叠地包围着绿茵茵的小莲蓬,如众星捧月般高高捧起,远远望去,整个花朵似一个个舞女的裙子,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而含苞待放的花朵,则像一个个娇艳害羞的小女孩,迟迟不愿露出她的容颜,又像一个个精致的酒杯,高高举起,一阵微风吹过,花苞轻轻摆动,好像在轻轻碰杯庆祝。下面又大又圆的荷叶,似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荷花的丽影。鱼儿们也似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荷叶间捉着迷藏,为荷花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我们又来到了鹊鸥亭。从二层的观景台远眺,只见蓝盈盈的水中有一只只水鸟在凫水。它们头为黑色,颈为红褐色,身体呈白色,如一小朵一小朵的云彩,随意地浮在水面。有的在水中梳理羽毛,好像是在洗澡;有的潜入水中,似乎在捕鱼;还有的拍打双翅,似乎在舞蹈……真是有趣极了。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真是一颗镶嵌在沙漠中最耀眼的明珠!
超市的公交IC卡的充值终端一直在升级中,不得不徒步去很远的华润万家一层充值中心。
大街上的人真多,这是我来到兰州,一直存在的印象,到这个清明节,满一年,真快!
我思故我在,穿梭在人群中,我一直在想,自己存在的价值,是我现在的工作吗?是我依赖于工作,还是工作依赖于我?假如我丢了工作,又该往何处。
昨天,去省博物馆参观了一圈,有悠长的茶马古道,先进的齐家文化,艰苦的红色甘肃,更有恐龙时代,早期人类的遗迹。遗憾的是,没有看到镇馆之宝——铜奔马。
甘肃省博物馆,从入口到出口,似乎穿越远古,穿越未来。宇宙走过了138.2亿年,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恐龙时代和人类文明只不过是一小段而已,中华文明更不过上下五千年,人的寿命,以现在乐观看,只是百年,弹指一挥间。
历史的沉淀,才让一段文明影响深远。悠悠百年,真正付出的人,名垂千古。
早上八点多,我和我的同桌从我们的住处出发,也就是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附近,前往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的甘肃省博物馆。两地相距六公里左右,我们本来打算步行过去的,考虑到博物馆九点就开门了,再加上我同桌的朋友中午过来,我们就选择坐公交过去,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参观博物馆。
于是,我们坐上了31路公交车,也许是因为早上八点多,时间有点早,又或许是由于兰州人少,一路上,整个公交的座位都没坐满,根本就不用考虑让座问题。我事先查过腾讯地图,上面显示30分钟到达目的地。然而事实上,我们只花了10分钟就抵达甘肃省博物馆了。我们拿证件领取门票后就进到馆里了。
博物馆一层未设置展厅,我们用手机拍下展厅示意图,发现整个博物馆面对参观者开放了7个展厅,第二层有三个展厅,分别是红色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古生物化石展,这三个展厅各有特色,展品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缭乱。第三层有四个展厅,它们是黄河古象厅、恐龙展厅、甘肃彩陶展、甘肃佛教艺术展。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甘肃彩陶展厅,这个展厅的数字博物馆做得很好,数字化、可视化、可触摸、可创作,吸引了很多大朋友、小朋友,可以说是比较人性化的、接地气的。因为传统的博物馆是大家只能看,而且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不可能让人去触摸、更别提创作了。如今,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博物馆,不仅让人能够360全方位地欣赏展品,还能让人进行再创作。还有,有些展品旁边放置了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可以听解说,等等。
就像彩陶,上面的花纹就是我绘制的。由于人们可以进行再创作,参观者完成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对展品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这是非常棒的。还有,恐龙展厅里有一个展品可以触摸,旁边写着“摸一摸,沾点龙气,会更幸运!”这也是很接地气的,赢得很多参观者的好评。
此外,甘肃省博物馆内还设置了博物馆书店和咖啡厅,以及博物馆纪念品专卖店,有效地利用了博物馆资源,值得称赞。
由于我同桌的朋友要来,我们要赶去接她,在博物馆参观的时间只有2个多小时,但我真的感觉非常震撼——有视觉的震撼,也有心灵的震撼。我想,如果时间允许,我能待上一天,慢慢去欣赏那些展品,以便更好地体会我们的先辈们的智慧,去联想他们是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的。
甘肃省博物馆,下次再见!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物,甘肃省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有"甘肃彩陶"展厅展厅展示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其中宽带纹三足彩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大地湾地画等引人关注。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
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列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包括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分展厅。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知识。
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最为突出。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精品的历史文物有。
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彩陶,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
走进博物馆,脚下仿佛是时空的穿越,遥古的生物慢慢浮现了眼前,挣扎在泥潭中黄河象,慢慢闭上眼睛的额大型食草恐龙,珍贵的历史出现在了眼前,张骞通西域,霍去病征西,列队威严的铜奔马车队,甘肃境内一列列的车队把一批批弥足珍贵的文物拉近博物馆的繁忙景象。
步行的几十分钟内,满满的了解了西北的历史,古生物,天文,地理,地质地貌发展,一下子就植入了心底的最深处。凝神屏气的参观,心灵的强烈震撼,尤其是看到中国旅游业的标志“马踏飞燕”的原件,更是让灵魂再次震颤。
静静的不敢呼吸,怕吵醒了沉睡的将士,轻轻的离开,不忍惊醒飞翼恐龙宝宝美梦。一场参观,足以对西北的历史浓缩再怀念想。
去年冬天,在机缘巧合之下去了甘肃省博物馆。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历史类的博物馆。我们一行人刚到博物馆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笼罩在夕阳余晖下的庄严肃穆的博物馆大楼。博物馆可以参观的有三层楼,包括了丝绸之路文明展、甘肃彩陶展、甘肃佛教艺术展等多个展厅。游览的时候我们没有请博物馆解说员,我们咨询的语音讲解自助服务后来也无疾而终。但后来有幸蹭到其他讲解员的解说,确实有不错的效果。
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城市,曾经也是盛极一时。从精湛的马踏飞燕、色彩艳丽的玻璃莲花托展中似乎可以窥见一二;馆中魏晋丰富的壁画墓砖向后人生动的展示着当时人民的田园生活和家居生活;形象逼真的彩绘泥俑透露着当时社会的人情风貌和精湛卓越的手工技巧。
在游览完博物馆后,不禁感叹,博物馆真是一个集娱乐教育于一体的公共服务机构。相比学校教育,参观博物馆的第一感觉是自由,没有固定的参观顺序,没有一成不变的说教,可以自由的徜徉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并且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没有课业压力,参观什么藏品全凭兴趣爱好。所以这一整个过程完全是美与知识的享受。
我们一直在说“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来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博物馆的藏品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参观博物馆既是寻根寻源的的探索,也是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程。
博物馆教育是对历史的探寻、文化的传承,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一种情感的熏陶。比起学校教育,博物馆教育有许多优势。
首先博物馆教育打破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局限,以实物为媒介,能创设出更加直观和真实的教育情景,用强烈的视觉冲突来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比起传统课堂上的说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更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发展。
其次,博物馆课程更具综合性,既有对历史的探寻,也有美与情感的享受。这就对于分科课程来说,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博物馆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可以由工作人员讲解,可以讲解加动手制作,也可以模拟实地考察。多样的教育方式既能增加学生的兴趣,也使中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