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德]埃·奥·卜劳恩亲手创作的《父与子》这本漫画,让我特别欣赏这位父亲的勇敢和信念。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早已被那充满想象力的封面给吸引住,父亲的烟斗冒着如同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一样大的烟圈,儿子就在那烟圈中跳来跳去,而烟圈的烟却没有散开,你们说说看,这想象力多丰富呀!还不止这些,背面封面还有趣一些,一个很大很大的鸽子,把父与子俩个人给叼走了,就是这个时候才告别了朋友们,有人肯定会问为什么不反抗鸽子呢?因为父与子被好多人嘲笑和辱骂,所以才告别了大家。故事讲述的是父与子一生的事。
我特别喜欢这一本书,有时在梦里也能梦见父与子。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故事是:一天家里突然失火,儿子一人在家,父亲得知家中失火后,飞快回家,看火中的儿子,胆小的父亲勇敢地冲进火中救出儿子。我读玩了这个片段,非常敬佩这位父亲的勇敢、救儿子的信念,不抛弃爱子,愿付出。
有一次梦,我梦见了父与子,跟他们一起踢足球、做潜艇、海上玩,参观父与子博物馆和父与子花园……这个梦很短暂,一下子就过去了,我期望再在梦里和父与子见面。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本单元的4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一封信》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主人公露西的爸爸因出国工作,要半年才能回来,露西因为想念爸爸而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题目是“一封信”,实际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句句都是她的心里话:因爸爸不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有满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倾诉;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在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都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盼着爸爸的归来。
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习生字词后充分读文,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读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是让学生找出两封信的内容进行对比。在第一封信的朗读中,学生越来越能体会到露西伤心的感受,特别是几名留守儿童。我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和露西一样想念自己的爸爸?”孩子们回答:“是的'。”我话锋一转,接着问:“可是,爸爸在遥远的地方,当他读到这封信,会是什么感受?”“伤心、难受、不高兴、担心、不放心……”虽然很多词语的意思是重复的,但是他们能真正体会到一种真挚的情感。然后学习第二封信,我让学生先找出信的内容后进行朗读指导,提问:“读着第二封信,你有什么感受?”很多学生说越读越开心了。
接着,我通过课件,先出示第一封信,让学生找出第二封信相对应的内容,对比阅读,抛出问题:露西前后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让学生先思考,再小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后指名汇报。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喜欢第二封信,因为第二封信能让爸爸放心,安心工作。第二个学生站起来,这是一个回答问题十分积极,但是站起来常常不知道要说什么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蹭了半天,终于说出喜欢第一封,我继续鼓励他说出喜欢第一封信的原因,但是他说出的原因仍是让爸爸放心,与第一封信相反了。
另一个孩子举手了,这是一个有点懒散,学习不够积极,但表达还比较清楚流畅的孩子。他站起来,很明确地回答了他喜欢第一封信,孩子们又以为是他说错了,部分学生已按捺不住,有的甚至发出了“么、么”的质疑声。好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喜欢第二封信就是固定的答案,只有回答喜欢第二封信才是正确的。我告诉他们: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要能说出原因都是可以的。然后再次问站起的那位同学,你喜欢的是哪一封?他还是很肯定地回答:喜欢第一封。停顿了片刻,他接着说:“我的爸爸从小就没有照顾我,妈妈从小照顾我,很辛苦,我想让爸爸知道。”我突然感觉眼睛有点模糊,孩子的回答是我不曾意识到的,他真实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但接下来我有两点需要好好引导学生:
1、表扬孩子真实的回答,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并告诉大家平时要能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父母的不在场,学会体会父母的辛劳。因为孩子们都是农村的,很多父母不得已外出打工,缺少了对孩子的照顾与陪伴。
通过引导,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虽不在身边照顾自己,但他们一样爱我自己,他们在外面上班也很辛苦。最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结束这一课的教学:你想做个怎样的孩子,不让爸爸妈妈总为你担心?孩子们现在能各抒已见,说出一些具体的想法。
通过《一封信》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到了:教学中要尽量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对孩子们的思想、言行引导也才更有针对性。
1、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利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的办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解决了本课基本的生字,为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教学评价及时且有针对性。课堂上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化,评价实效性强。
3、教学设计连贯,思路敏捷。整节课,我紧紧抓住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通过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出主人公露西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我喜欢读《父与子》,每当读它,我总是觉得内心像拂过一缕春风,轻轻的、暧暧的;每当读它,我总是对父亲充满了深深的爱意。
《父与子》是德国大师奥·卜劳恩创作的漫画集。他用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记录了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无言地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忘不了父子俩的形象:脑袋扁圆,总穿一件马甲的父亲,一头乱发,小不点儿的儿子。
《父与子》的每一副漫画都很有趣,其中有一篇叫《寻找逃走的儿子》,儿子用球打破了玻璃,父亲打他,儿子逃走了。父亲在家等,等了几个小时也不见儿子,心急了出去找,没找到,回家时看见儿子又打破了一块玻璃,还被球撞了一下,看见儿子,父亲激动地抱起儿子……这一抱,深深的父子情流露出来,让我特别感动。
想到我的父亲,从小对我宠爱有加,但从不溺爱我。他经常和我谈心,就像朋友一样。无论白天我和父亲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晚上的饭桌旁,我们依旧谈笑风生。即使我说错了话,他也不会责怪我,只是淡淡地说“下次注意就行了。”他似乎永远那么深沉,如山一样耸立在我身后,高大威严。
每次有困难,他虽然从不帮我克服,却永远是第一个来激励我的人。考试考得好,他很少夸奖我,只是拿着试卷一遍遍地看;我成功了,他只是淡淡地说一句“继续保持”,饭桌上却能听到他更多的话语……。其实父亲的爱我们有时感受不到,因为它藏得隐蔽,藏得深沉。
我喜欢《父与子》这本书,因为它告诉了我:父爱深深,我是父亲的宝贝,父亲是我这辈子要恩谢的人!
天色缓缓暗了下来,夕阳的最后一丝腮红也被快成黑色的深蓝给覆盖了。墨色的天空挤出一、两颗星星,在天空使劲地眨着眼睛。月光柔和地照在大地上,倒映出树的影子。家家户户的饭菜香从窗缝、门缝里飘了出来。
妈妈笑眯眯地从厨房端来一盆红烧肉,热气腾腾,香味紧接着从盆里溢了出来。红烧肉的香气直往秃头爸爸的鼻孔里钻,挡也挡不住。秃头爸爸馋涎欲滴,实在忍不住了,拿起筷子想夹肉,妈妈生气地拍了一下爸爸的手:“看把你急的,你看现场少了什么?”秃头爸爸光顾看桌子:“少了米饭,我马上去拿!”“错了,儿子还没来呢,快去叫他!”妈妈指着儿子的房间。秃头爸爸呶着嘴,指着香味四溅的红烧肉,但拗不过妻子,只好上楼找儿子。
秃头爸爸敲了一下门,咦,怎么没反应?又敲了几下,依旧没反应,秃头爸爸只得推门进入。令他吃惊的是,平时贪玩的刺猬头儿子正沉浸在书海当中,他翻看着这本书,一页,两页,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他时而眼睛发亮,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时而默然神伤,似乎看见了过于悲伤的事。书似乎像一枚磁石,把他给吸引了过去。儿子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样,不停地翻看着书。
直到秃头爸爸拧着刺猬头儿子的耳朵,他才回过神来。儿子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情不自禁咽了一口唾沫,仿佛把书里所有的内容都吞了下去,然后让头脑把它们给汲取了。儿子似乎还想着故事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使他牵肠挂肚。秃头爸爸情不自禁俯下身:“到底是什么书有这么大的魅力,把这么不爱看书的儿子也吸引了?”这时,书又转化成了胶水,把秃头爸爸的眼球给粘了过去。
当儿子坐在餐桌前,用兴奋的语气表示开始吃饭时,却发现秃头爸爸还没下来。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过了许久,秃头爸爸还没下来。妈妈的脸渐渐暗了下来,拉了下来,没了笑容。妈妈和刺猬头儿子清清楚楚看见盆中红烧肉的热气已散尽。妈妈便指着秃头爸爸去的房间,用命令的语气对刺猬头儿子说:“快点叫你爸爸下来吃饭!”
刺猬头儿子嘟囔着嘴,很是不服气。他来到房间,发现秃头爸爸趴在地上,不时交替着双脚,像一阙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两只手托着腮帮,手肋顶着地面,支撑着大脑袋;大肚子贴在地上,肥肉与脂肪好像占了地板三分之一的面积。刚才还不服气的儿子,看到老爸那副天真无瑕孩子的模样,忍不住笑出了声。
哈,真是一对有趣的父与子。
《父与子》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讲的是长着刺猬头、调皮、可爱、喜欢搞恶作剧的儿子。和长着秃头、大胡子、慈祥、和蔼、幽默的爸爸。他们俩之间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看后,让我们哈哈大笑,回味无穷。
比如说,爸爸要自拍,可是爸爸长着秃头,拍出来的照片会不好看,于是叫儿子来帮忙,儿子倒立在爸爸的头上。“咔嚓”一声,照片出来了,爸爸用剪刀对半剪开,“耶”!爸爸大叫一声,我真帅,我有头发了。儿子呢,也很有趣。有一次奥运跑步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儿子要看比赛,因此,他站的比较近,爸爸叫他站远一点,儿子却不听爸爸的话,爸爸想揍儿子。儿子见情况不妙,撒腿就跑,爸爸在后面穷追不舍。儿子健步如飞,跑到了终点。一不小心拿了个冠军。我最喜欢的是《战争允许一切手段》这一篇故事,讲的是儿子和爸爸在浴缸里玩船模大战,儿子的劲太小,总是打不中爸爸的船模,爸爸却百发百中,这下儿子生气了,趁爸爸把儿子的`船模放入水中时,儿子突然打开浴头,把爸爸淋成了落汤鸡,儿子趁爸爸去换衣服时,儿子把爸爸的船模放入水中。只见儿子是多么聪明、顽皮、可爱!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看了他们的故事,图画中的含义,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我也想起了我与爸爸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双休日,我和爸爸去小区里打球,我的发球被爸爸的反手给拍死了。于是我火了,他的发球我也一拍扣死了,爸爸输的心服口服。虽然书中的这对父与子都有缺点,但他们的父子感情很深厚,心地善良,纯真可爱,热心助人,我非常喜欢他们。
伟大的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这本深受大家喜爱的连环画用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
书中的父与子其实就是卜劳恩与他的儿子,而书里描绘的故事也就是卜劳恩父子之间的故事。幽默搞笑的一个个故事,让我废寝忘食,大笑不止。
看过这本书后,我觉得里面的父亲很爱很爱他的儿子,有一篇叫《寻找出逃的儿子》,儿子用球打破了玻璃,父亲打他,儿子逃走了,父亲在家等,等了几个小时也不见儿子,心急了出去找,没找到,回家时儿子又打破一块玻璃,还被球撞了一下,看见儿子,父亲激动地抱起儿子……,孩子犯错是不可避免的,父亲虽然严厉,但是爱子情深呀!还有一篇《哄儿入睡》,父亲用尽了各种方法,哄他的儿子睡觉,可儿子十分顽皮,不管父亲怎么哄,他就是精神十足,最后,父亲哄得筋疲力尽,倒在儿子的身边睡了,这时候,儿子也搂着父亲的脖子甜甜地睡着了……,真是父子情深啊!看着看着,我不禁也想起爸爸哄我入睡的情形,我也甜甜地笑了,因为我也有深爱我的父亲,我感觉很幸福呢!
今天在班上,我看了一则十分耐人寻味的漫画《父与子》。她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反思与启发。
这则四格漫画画得是一对父子——父亲穿这一套西装,打着领带,说:“我的宝贝儿子,今天还有我帮你写作业吗?”儿子却十分无奈的说道:“不敢让你做了,”他看见老爸十分惊讶,继续说,“昨天你把一顿饭写成了一吨饭,还得老师骂我大饭桶!”他老爸听完便当场晕倒,“四脚朝天”了。
在许多家庭当中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最后也都把爱的意义扭曲,变成了把自己的孩子害得没文化了!
他让我回想起我曾经看过一本《青年文摘》中的主编,艾子写的.一篇叫《钓竿》的文章:“一个小孩看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正用钓竿在钓鱼。不到二十分钟,就钓到了七八条鱼——只见他钓时都会做一个让钓竿颤动的动作。半小时过去了,黄昏洒在脸上,老人提着里面放着上十条鱼的小篮子走了。临走时,老人把两条鱼送给了那个‘伴’他钓鱼的小子,小子却要了钓竿。”看了这个故事后,我想你一定会说那小孩真聪明,知道要条钓竿能钓更多的鱼。但是,你错了!因为她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钓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是钓技。
和这幅漫画一样,他——父亲为了不让儿子辛苦地做作业,自己帮他写。这是一个“恶种”,学校布置作业是为了让每一个学习课文后,更好地去吸收课文,更好的去吸收课文的精华。而父母却请一些老师或自己为孩子做作业,这样,使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错下去!父母应当适量地照顾孩子,而不是去帮孩子“铺后路”,因为在父母肩上摘的苹果是不甜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去闯!
这孩子也应该自觉,不要顽固地认为叫你学习的人全都是要还你的人;帮你做作业,叫你夜不归家,学坏的便是好人。不是的!岩石日日夜夜都在经历和解决、打败接踵而来的“考验”;梅花不居功自傲,在寒冷的冬天中绽放。我应该“烈火焚烧若等闲”,去饥饿般地吸取知识,从小立志做一个对社会贡献的人,不要等到老时才来后悔。
这则漫画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父母不会永远照顾我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不再让父母为我们“做作业”!作有用的好公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