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宁波。说起宁波美食,我想到了《舌尖上的中国》里的宁波年糕。
我听妈妈讲过一个有关年糕的故事。古代有一次打仗的时候,因为粮食少,士兵们饿得没力气打仗,后来在宁波慈城的地下挖到村民们储藏的“城砖”年糕。士兵们吃了年糕,充满力气打了个大胜仗。哈哈!年糕是填饱肚子的好东西。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年糕的做法。首先,把新鲜的粳米用水浸泡,然后,用石磨磨成粉,再上锅蒸,米粉蒸熟后再捣成米团,最后,用模具做成年糕条。一条条白色的年糕就这样做好喽!我们用这充满米香的年糕可以做出很多好吃的美食。有青菜炒年糕,螃蟹炒年糕,雪菜年糕汤……美味的年糕吃起来滑滑的,糯糯的,满口一股米的清香,真是好吃啊!
在我们家乡还有一句常用的新年祝语:“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
我们家乡还有很多好吃的。有著名宁波汤圆,奉化水蜜桃,慈溪杨梅,还有鲜美的各种海鲜,想起来都要流口水。
我请您来宁波做客,品尝美食,宁波欢迎您!
我最爱吃桔子,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两个桔子,像一对双胞胎。
桔子的形状圆滚滚的,像一个胖乎乎的小脑袋,可爱极了!桔子的头上长着两片碧绿的小叶子,像两个小辫子,浑身金灿灿的。
我摸了摸桔子非常光滑,凉凉的,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桔子身上长着许多小点点,是它脸上的小雀斑吗?捏一捏,非常软,舒服极了!
我拨开桔子皮,看见里面的桔瓣像许多小饺子兄弟紧紧地抱着,我把抱成一团的桔
我情不自禁地闻了闻,闻到一股清香味,沁人心脾,还芬香四溢,还真诱人呀!
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先非常酸,再慢慢地品尝,甜滋滋的,真是酸甜可口。
桔子的`作用可多了,可以补充维生素,桔皮放在家里可以去味,你也可以试一试哦!
今天,同学们背着装满零食的背包来到啬园秋游。因为我们今天还可以烧烤,大家就更兴奋。尽管路旁溪水欢唱、鲜花招手、绿树点头,但同学们都无心观赏,大家直奔烧烤区。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像出笼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分成小组围到桌前,在组长的带领下大伙儿迅速而有序地做好了准备工作。
终于开始烧烤了。
我们把点燃的报纸和煤炭一起放进烤炉中,对准炉眼使劲扇起风来,可是任凭怎么扇,火苗就是窜不上来,大家急得直跺脚。看着其他小组都开始炸肉串了,我心里直痒痒。这时一位技术人员看到我们这群人手忙脚乱的,便过来指点:“小朋友,煤炭不聚集到一起,怎么能生起火来呢?”他一边说着,一边将炉子里的煤炭都堆成一座中间架空的小山。对呀,我们不是学过“火心要空,人心要实”的吗?果然,不一会儿,火苗就呼呼地窜了上来。我们连连向叔叔道谢。
接着,我们把烧烤网搁到炉子上,就急急忙忙把火腿肠、牛肉串、虾球串……放到网上烤。“哎,该抹油了!”我用胳膊肘推了一下身旁不知所措的黄榕。“哦、哦。”黄榕忙不迭地用毛笔沾上油,在所有的串儿上刷着,徐源睿也拿出黑胡椒,均匀地洒在上面。啊!真香啊!听着烤肉串的“滋滋”声,闻着肉串散发出的香辣味,大伙儿个个垂涎欲滴。管他有没有熟,先拿一根尝尝。我们迫不及待地各人拿起一串往嘴里塞——“呸,还是生的!”大家几乎同时吐了出来。朱老师看到我们的狼狈相,笑着说:“没熟吧,再烤啊!耐心点,生的可不能吃哦!”“对、对、对!”我们把肉串放回烤架上继续烤。
由于没人扇风,火灭了,炉子里冒出阵阵浓烟,把我们熏得直流眼泪。“怎么搞的?快扇火!”顾艺禾灵机一动,往炉子里滴了几滴油。嘿!火一下子冒了出来,还直往上窜哪。“这招‘火上加油’,可真棒啊!”严雨琪打趣地说。“哎呀!糟了!”随着徐源睿的一声尖叫,我们伸头一看——肉串全烤糊了!哎!大家沮丧极了! 烧烤不成,我们又换成油炸。拿下烧烤网,搁上铁板锅,倒上油,再把各种串儿放进锅里煎炸,不一会儿就熟了。最后再撒上些胡椒、孜然粉之类的调料,嘿!味道还真不赖!哈哈!吃着自己亲手做的肉串,味道就是不一样。你到我们这儿来尝一口,我去你们那儿吃一点,大家烤着、吃着、乐着,一张张小花脸上荡漾着甜美的笑容……
听爷爷的介绍才知道,原来湖北的早点可有名了,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还美味可口,比较有名的有四季美汤包、老通城豆皮、谈炎记水饺、蔡林记热干面、老谦记的豆丝、顺香居的烧梅、五芳斋汤圆、谢荣德的面窝。其中,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和老通城豆皮更是被称为武汉早点三绝而驰名中外。
我觉得汤包倒称不上特别有特色,因为别的城市的汤包也很有特色,比如上海的灌汤包等。我觉得热干面和豆皮那才是真正的武汉特色早餐!
来武汉不吃豆皮,就象看阿根廷队的球赛没有看到梅西上场一样遗憾。武汉著名的老通城豆皮店创办于1939年,至今已有77年的历史,***爷爷1958年两次视察武汉都亲临老通城酒楼,十分喜欢吃老通城的"三鲜豆皮"。
其实豆皮的原料主要是糯米,没有豆,为什么叫豆皮呢?原来,豆皮外面有一层薄薄的皮,而这层皮是用豆粉做的。豆皮上面是已经蒸熟的白色的糯米、棕色的牛肉粒、绿色的豌豆粒、酱色的豆干丁、红色的胡萝卜丁、香菇丁等等,吃在嘴里,又软又香,皮香肉嫩,色香味俱全。
热干面就更是家喻户晓了,也是我的最爱。每次回湖北爷爷奶奶家,热干面都是我必不可少的'早点,这次回来,我还了解到了热干面的传奇故事呢!
相传1930年,老汉口的长堤街,有个在关帝庙卖凉粉和汤面的人叫李包。在一个夏天的某一天,李包的生意不好,到了晚上收摊,还剩下许多面没有卖完呢。李包发了愁,武汉的夏天又湿又热,当时还没有发明冰箱冰柜,小本生意的李包当然不甘心将这么多的面条放馊了倒掉,实在可惜。他就想了一个主意,干脆把面条煮熟了放在案板上晾起来。那天李包的心情实在不好,收拾东西时也是漫不经心,不小心打翻了油壶里的麻油,眼看着香喷喷的麻油顺着案板流进了煮好的面条里,真是覆油难收啊!李包知道生气也没有用,就把麻油和面条均匀地拌在一起,面条也因此变得光亮起来,他将面条用蒲扇扇凉了,放在一边。
第二天一大早,李包起来闻闻拌了麻油的面条,咦!一点也不馊呢?他就在沸水里烫了又烫,再滤干捞在碗里,浇上做凉粉用的佐料,有食客很远就闻到面条的香味,就争相购买,品尝过后,纷纷觉得好吃,有人就问李包卖的是什么面,这个李包,灵机一动,脱口而出三个字:热干面!这三个字就成了这种面的名字,也从此成了李包的当家小吃。他后来干脆连凉粉也不卖了,专卖热干面,还教授了很多徒弟。从此武汉三镇到处都是热干面馆。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弟子姓蔡,开了家蔡林记,成为武汉热干面的名店。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也对美味的湖北早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呢?那就赶快到武汉来品尝品尝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