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起源于古代,距现代约有1700年的历史了。从原来一成不变的风筝到现在演变成了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风筝。风筝原叫纸鸢,大多数都用于通风报信。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制作风筝。大家都知道买的风筝都是色彩斑斓的。比如:漂亮的美人鱼,可爱的蝴蝶……我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我们一开始动手做风筝,就可谓是困难重重,有的人愁眉苦脸的,像被霜打的茄子,着急地挠挠头。
可是,老师的任务像一句圣旨,我们不得不乖乖地领命。说干就干,我们先准备好材料:宣纸、胶水、竹条、颜料、绳子。材料准备好,我们正式开始做风筝。第一步:用绳子把竹条固定住。第二步:把绳子绕竹条的十字架围着,再把绳子系上。第三步,用胶水把宣纸粘在纸条上。最后用颜料在风筝上写几个字,风筝就做好了。
自己做的风筝虽然没有买来的好看,但是自己动手做的,能感受到做风筝的乐趣,希望它能飞上高高的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
做风车今天早上,杨老师让大家回家做风车,还要把过程写下来。放学回到家,我把书包一放就开始准备了。做风车要准备的原料首先是一张彩色的比较厚的卡纸,越厚越好,这样不容易折坏,还需要剪刀、大头钉、胶棒、小木棍或长吸管等工具。首先,把准备好的卡纸裁成正方形,然后把卡纸沿对角线对折,折成一个三角形之后再对折,然后展开。展开的正方形纸上就有两条十字线。用剪刀按折痕(也就是两条对角线)剪开,但是,千万不要全剪开,而是剪到里中心大约一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接下来,将剪开的四个角分别折向纸的中心点,要隔一个角折一下,用胶棒把折向中心的角固定住,以防玩时突然突然散开。
将粘好的雏形用一个大头钉穿过中心固定在竹签或小木棍上,这样,一架风车就“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啦。看着我做好的风车,别提多高兴了,我在家里客厅里举着做好的风车跑起来,“呼呼呼——”我的风筝转起来喽。
今天我和妈妈路过汤圆店,一阵阵香气钻进我的鼻子,透过玻璃窗,只见顾客夹起一个个洁白的汤圆往嘴里送,我也吵着要吃汤圆。
回到家里,我要妈妈教我做汤圆。妈妈说做汤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她让我先要把米粉放在盆子里,再把面粉揉成团,别小看这面团,这可是做汤圆需要的主要材料。十分钟过去了,我的额头渗出黄豆般大的汗珠,两只手臂都发酸了。我心想:还是到外面去买吧!这时,妈妈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搬了张小凳子,让我休息一下,帮我擦汗水,然后笑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听了这句话,我又开始揉面团。又过一会儿,一个光滑的面团终于揉好了。这时,妈妈烧了一锅开水,我立刻把面团搓成一个个小汤圆,汤圆浮起来了,我还忙盛了一碗,又加了点糖。我用半信半疑的目光看着我亲手做的汤圆,这能比餐馆的汤圆味美吗?我夹起一个汤圆往嘴里噻,啊!真是香甜不腻,自己做的汤圆味道真好。
通过学做汤圆,我懂得了做事要有自信,同时也体会到了亲自动手的快乐。
我的家乡有很多风味小吃:红烧小龙虾、五香螺蛳、香菜牛肉面、鸡煲……然而,我最钟情的是麻辣烫。
大街小巷,菜市场旁有很多麻辣烫的摊子。一辆有蓬的小车上,放一个炉子,炉子上放一个大大的钢桶,里面装大半桶汤水,热气腾腾。车上放有几十种菜品,有荤有素,任你挑选。车旁放两、三张小桌子,十几张小凳子。你要是走累了,坐下来歇一会儿,品尝几样自己最爱吃的麻辣烫,立刻会使你神清气爽。
麻辣烫的确是辣,吃过后让你觉得嘴唇麻麻的,名不虚传。看,大碗里盛满漂着油花、葱花的汤,汤里泡着亮晶晶的.粉丝,粉丝裹着白菜。红红的火腿肠,碧绿的香菜,金黄的油豆腐,五彩缤纷。把鼻子凑上去闻一闻,那香辣味直冲脑门儿。我一看,口水直往肚里咽,连忙拿起筷子猛吃起来。
麻辣烫的做法与鸭血粉丝汤相似。客人把各自挑选的菜料放人篮中,交给摊主。摊主将其放人一个高高瘦瘦的漏勺里,再将漏勺挂在桶边,浸入烧开的汤中,将菜“烫”熟,然后将漏勺拎出,来回晃动几下,熟练地倒入一个大碗里,加上辣汤,洒上胡椒粉,淋上几滴麻油,再抓一小把香菜盖在上而,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烫就端到了你的面前。
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再喝两口汤,那美味从嘴里流过食管直到胃里,那可真是一种享受啊!辣得到位,麻得舒服,吃完真想再来一碗。
据说,麻辣烫起源于长江之滨,最初的时候,是船工和纤夫创造出来的吃法。从四川宜宾到三峡的巫山,这一带水流湍急,行船的纤夫们拉纤之余,就在江边垒起几块石头,支起瓦罐,舀几瓢江水,拾些干柴生火烧。在罐里加入蔬菜,没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人海椒、花椒等调料,涮烫一下就吃。吃后滋味美不可言。后来,码头上的小贩见这种涮烫方式有利可图,便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边走边吆喝,路人纷纷围着担子享用起来。
麻辣烫渐渐从江边上了岸。现在麻辣烫更是因为方便、自助、快捷的优点,迅速名扬大江南北,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小吃。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美术课,这一节美术课与往日不同,是做一个风筝!做风筝,这多简单,把两根竹丝搭起一个十字架,在用纸包上不就行了。我信心十足,立刻动手了,但是却不知我高兴地太早了。
我准备了水彩笔、一张半透明纸、一团棉线、双面胶、三根竹丝和一把剪刀。
该上美术课了,我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就开始做了。第一步:先把两根竹丝绑成一个十字架。第二步:把包好的竹丝粘在半透明纸上,并把半透明纸剪成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第三步比较简单,就是把图案还到风筝上,让你的风筝变得更加美丽。最后把棉线拉长再检查一下你的风筝做得对不对。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放风筝了!我做的时候总是遇到困难,在缠线的时候,总是把十字架搭歪了,我拼命地搭,好容易才搭起来。等做好了,我去看别人做的,发现我少了一段长长的线原来是我发棉线都用在缠架子上了,我有弄了很久才成功了。看来,做风筝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啊!
虽然现在社会上到处都可以卖到一个很好的风筝,但只有自己做的风筝玩起来才有意义。
有时劳动是一种乐趣,它包含着你的心血和汗水,不管怎样在你的眼中都很完美。
昨天—元宵节的晚上,已经被“关”进学校的我正在想念着家中无人陪伴的家人,望着一支支烟花在空中绽放,内心有点悲乐,可我万万没有想到,进了教室,老师和同学们早已准备了一个活动---包汤圆。我兴奋极了,悲伤早已烟消云散,在学校过节我还是第一次呢,主要是要和同学们一起包汤圆,真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我看着老师在摆好的两排桌子上铺好了保鲜纸,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老师把材料摆在桌上并把我们分成了四人一组,就这样,我们开始做起来。我拿起一块面团和同学分好了工,可又想到大家都没有做过,做出来多半会奇形怪状,一下子又有点紧张,刚拿起面后,手中的面便散成了几块,我又用力搓了搓,还是不成形,我怀疑是水少了,便用手捧来了一些水,但搓得不太用力,还是散开了,我们被弄得素手无策,这时老师来到我们身边,她指了指面团,并将它用力在手中捏紧放开,又捏紧再放开,她告诉我们应该多捏面团它就会被捏软,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关—“搓面团”。把面团搓好了还需要把它搓成条形,从上往下均匀的掐下需要大小的面团,就可以包馅了,包馅最难的就在于要将馅完整地包在里面不漏出来。我们早就挽起袖子,高兴地揉起面团来,大家把面压成向下凹的“凹盘”,再将不同心馅塞进去,再用周围的面把汤圆封好,就大事完成了,最后,将它揉成圆形即可。在做第二步时,我们组的赵兴贝因把馅包多了,又包得太快,并没把馅完全包在里面,露在外面把洁白的汤圆上添上了些黑点,难看极了,下水后又会漏馅出来,于是我们把另一个面团上的面加在了露出的馅上,看起来好多了。在我们组的互相努力、帮助下,终于只剩下四块面团了,此时,望着一旁圆美的23个汤圆,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虽然手感觉有点痛,但心里无比快乐。我们努力地做好了最后4个,比起前面做的我觉得它们更“可爱”了。我们组我自己认为是最优秀的,从头到尾我们都很认真,同时,大家也很快乐。
老师叫我们把做好的汤圆纷纷放进了锅里,几分钟后,汤圆新鲜出炉,大家一起笑着,边吃边说着,感觉就象在月光下与家人幸福的团聚……
所以,有时劳动是快乐的,特别是特别的劳动是最快乐的,即使做出的汤圆大小不一、颜色、外表难看、漏馅等等,但我们还是觉得那是一种快乐的享受,那比什么都美好,汤圆又象征着团团圆圆,代表着我和老师、同学的心永不分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