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觉得自己可以的,能够不花钱上高中的,这一点,家里人很是赞同。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我与录取分数线差了近二十分。我知道这样的分数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彻底玩完了!或许这样的分数是别人想要的,这不是我的上学路的终点,我可以在别人的议论中活的很好。
如果不是从脸上滑落的泪珠暴露了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想过,自己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接着去看我的电视。生来就有的傲气还在的,只是我太天真,幻想着一切都能从头再来,再让自己的光芒发散出来。或许我能够忍受别人的议论,可是我发现我错了,残留的自信也没了踪影,我苦心经营的假期计划就这样泡汤了。
我不甘心,像大多数人能够想象的那样自暴自弃过,比如说,嚎啕大哭,散着发对墙发呆,用并不有力的拳头发疯似的击打墙壁,恨不得墙被我打出一个窟癃,才会觉得解气,心里上说不出来的难过就会减轻一些。家里人看见我这发疯似的举动,吓得一动不动,不晓得怎样才能让我停下来。过了一会儿,他们才敢过来安慰气喘吁吁的我,问我怎么了。我只是一个劲儿的摇头,苦笑,这让原本不知所措的他们更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只好坐在一边,不再吱声。这时候,我突然站了起来,目光是那样的不安,我发现自己正被大家关心着,而且很希望这种感觉持续的时间再长一些,最好最后一天的到来是地球末日。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我依旧喜欢这种感觉,最起码它能够让我觉得安全,这个世界的人都不知哪去了,而我却是唯一一个知道他们音讯的人,他们去了一个世外桃源,我是被上帝惩罚的人,孤独的活了多年。我知道自己是在幻想,幻想着自己的罪行救赎(前世的`,今生的,包括以后的犯下的错误都有一个赎罪的机会能让内心的痛苦减轻一些,毕竟我现在不是在吃斋念佛,而是呆在空调屋里吃着冰淇淋,或许我的良心又回来了,只是经过这次伤痛后,自己能够变得坚强一些。
知道分数已有两天了,按理来说,心里不会太难受了,可我却控制不住自己伤感的情绪,难过的眼泪依旧在流。听着吴克群的<<泛泛之辈>>,内心不禁产生了共鸣,就是,他怎么知道我拼命的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就是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泛泛之辈,一个不出色的人。幻想着自己是一只海燕,往往在暴风雨里表现得更坚强,让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不哭不哭不哭,努力让自己高兴,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次失败说明不了什么,我的抗打击能力会越来越强的。我在心里默念:加油!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题记
当我还沉浸在初中,以仰望的姿势望着高中生时,自己的高中生活却已走过了许久。时间轰轰烈烈的与我擦肩而过,它的流失犹如随着季节变更而飘落的叶子,轻的没有声音。
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我开始喜欢站在融有阳光的树影下,在那罅隙间,踩着叶片,那破碎声会让我回到过去。怀念初中,怀念那一半纯白,一半阴暗的日子。怀念我们可以张扬的在大街上唱《双截棍》,可以在球场上大把大把的流着汗,在自己喜欢的女生面前人来疯的大叫,可以在操场上坐一整天,让阳光把我们的影子和笑声拉长。我们一起哭过,笑过,流泪过,骨子里流淌着叛逆的血液,我们聒噪,但也会莫名其妙的安静下来。三年围城式的生活,我们习惯了在课堂上偷偷看《火影忍者》;习惯了在回家的路上飙车;习惯了躲在房间里与同学打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而如今,我们已站在”初中”的城外,只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
过去,成长,现在。我无力正视每一个过程。
每个人就像一棵青色的蔓藤,疯长着——在阳光下,带着思念。可那些思念所堆积后,就如比萨斜塔一样垂钓起思念者的心。尽管如此,可我仍希望自己内心深处有一大堆思念,因为在离开后,我不会期待再见。
有几次在街上碰到初中同学,我会很高兴,可又不知说什么,只是笑,笑后就会互相简单寒暄后离去,以往的亲切已荡然无存,痛苦?无奈?是谁变了,那些曾经捏着“Onetothree,threetoone”的友谊的我们不应只是这种邂逅;那些本以为可以念念不忘的.人怎么可以在念念不忘中变的无声无息了呢?
枯黄的落叶又开始铺满大地,站在上面踩出的”唰唰”声,我似乎听见了时间走过的声音。本踩在同一片落叶上的我们已经分离了。让我换种方式再度回首。
第一秒,停住脚步,双手插戴。阳光笑的很放肆。
第二秒,叶子崩裂发出声响。头顶飞过许多大鸟。
第三秒,回头远望。他们还在原来的地方笑着,闹着。
第四秒,大鸟飞远,恍然大悟。离开的仅仅只是我……
谁能告诉我书中拿着水晶球的女巫在哪里,谁能告诉我时间怎么偷……
来苏州有一个半月了,从刚开始觉得烟雨朦胧,诗意十足,到现在觉得阴云不散,气氛沉闷,可能与我的心情也不无关系吧。也不知是在大学那种闲散的氛围里待久了还是真的是自己天资愚钝,最近好像什么都不能顺心。明明前一天已经温习记住的东西,第二天总能忘得一干二净,气的我都想揍自己一顿。
刚开始来这的时候是怀着爱一个人的心过来的,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只想着如果我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他们总不会再有理由反对我的爱情。觉得自己只要用心能有什么困难的事呢,可是生活总是会给你出一些难题,让你能更好的认清自己。看,这才只不过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能让我怀疑自己了,多么可笑,好像当初那个信誓旦旦的人不是自己,而是一个陌生人。
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迷茫?失落?无措?抑或是无病***。可总觉得自己是困在了一个局里,不知原因是什么,所以也就不知道出口是在哪。屋顶的白炽灯明明那么光亮,可是总也照不出光明的未来到底在哪一个方向。
可能生活就是这样吧,哪能一直一帆风顺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在心里这样默默的安慰自己。何况生活本就是如此吧,哪有人真的就能一路直上,平步青云呢。纵使表面看起来是那么光鲜亮丽,可背后总有别人看不到的咬牙坚持和深夜自己一个人的低声哭泣吧。就算是尽力了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也不会陷入到深深的懊悔之中。
那我现在的这种状态是不是就可以归诸于自己不够努力的结果的呢。是的吧,就是因为不够努力所以陷入自我无限怀疑的状态中去;不够努力,所以想要给自己找无数个理由推脱责任;不够努力,所以想要怨天尤人,给自己找一个放弃的.理由。当这样裸的写出来的时候,好像是在心里默默的扇了自己一巴掌,声音响亮,在心里久久回荡反响。
怎么还能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呢?我这样问自己。你现在是一个有责任的人,你的行为、你的所想并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你的肩膀上还有父母殷殷的目光,还有和他的未来。怎么可以因为暂时的困顿与压抑,就想放弃些什么呢?你怎么可以如此懦弱,如此无能!
这一个半月能证明什么呢?什么都不能!不是我不行,只是我还不够努力。不是有句话说吗————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相信如果我真的用尽全力了,结局不会很糟糕。即使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成功也必定不会太差,我也不会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毕竟我尽力了就不会后悔。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作者是卡伦·霍尼,一位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童年时期父亲对霍尼的贬低与嘲讽、母亲偏爱哥哥与对她的冷落,让霍尼的童年生活颇不快乐,但也为她日后踏入心理学的领域埋下了种子。
霍尼认为我们内心的冲突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会不得不在各种背道而驰的愿望之间做出决定:比如,我们既想独处,又想有朋友相伴;既想学医,又想学音乐;既想自由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然而,很多人选择忽略这些冲突的存在,随波逐流,任由事情摆布,享受着这种内心的“平静感”。而这本书让我认识和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打破虚假的平静。正如书中所说,若想认识冲突并做出选择,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时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是真心想要独处,还是只是为了逃避社交?第二、发展自己的整套价值观。从别人那里接受到的信念始终无法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也很难以这些信念为基础来作出选择。当出现新的占据主流的信念时,又很容易不假思索地将旧的信念抛弃。往往复复之中,就会始终无法理解内心的冲突因何而起,也就无法认识冲突。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第三、有意愿和能力做出选择并且承担责任。
就如书中所言:虚假的平静其根源在于内心的迟钝,根本不值得羡慕,而且还必定会使我们虚弱无力,一遇到风吹草动就缴械投降,所以,有意地去体验冲突也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
一棵橡树永远也结不出苹果,也无法开出美丽的玫瑰,但他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最终他为世界奉献了自己的绿荫,成了最好的大橡树。
——题记
人生就像做一道道选择题,在人生的转折点,当你面对着重大的选择,你是选择盲目从众还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外界的干扰使我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这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努力。古今中外,坚守内心,取得成就的人不胜枚举。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如果听从父母的安排他将会坐拥万贯家财,但他并没有被金钱和名利冲昏头脑,而是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内心。他选择了文学创作,留下了《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名著,成为了文坛巨匠。
比尔。盖茨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发现自己的才能在学校不能得到发展,于是,他倾听自己的内心,毅然放弃学业,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研究。后来,他创办了微软公司,成了家喻户晓的全球首富。
我们敬仰的鲁迅先生本想学医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国人被耻笑为“东亚病夫”的命运。可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被国人精神的麻木所震惊。即便有强健的体魄,思想是麻木不仁的,强健有何用?他倾听自己的内心,决定弃医从文。从此,他用笔做武器,与黑暗的现实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他用文学做良药,医治国人麻木的心灵。他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终于成为历史上耀眼的一颗恒星。
断臂男孩刘伟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他听见了音乐对他的呼唤,他说:“我的生命中有三种东西不可以少,空气、水、音乐。”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常常练得脚扭伤,终将钢琴弹得行云流水。人们折服于他,岂止是因为他那醉人的音乐,更有刘伟对生命精彩的演绎。他说:“要么精彩地活,要么赶紧死。”他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奏响了命运交响曲。
……
我们也许无法成为名人,但我们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是苹果树,就努力结出最香甜的'苹果;是玫瑰花,就努力开出最娇艳的花朵;是小橡树,也不必自卑,只要努力地长啊长,一定能长成参天的大树。到那时,很多很多的人会来树下栖息会仰视橡树。
倾听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人云亦云,不荒废青春,沿着我们选择的路走下去,相信每一个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
清晨到了,我也醒来了。对于我们小草来说,清晨是多么欢快。清晨有甜甜的露珠.微微的风,吹着我们翩翩起舞。这时我看了看周围的兄弟姐妹,他们也都起来了,连小花姐姐也在风中舒展着枝叶,露出了甜甜的笑脸。我们在风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出来了。这时公园里的人多了起来。远处有一对母子正在闲谈。我饶有兴趣的看着一个小男孩正在.用手绢擦着一个人造蘑菇,他把自己当成了义务清洁工。在我们浑然不知的时候,危险已经降临。刚才在远处的那一对母子已经来到我们身边,那个母亲已经一脚踩进了草地。难道她没看见旁边的'牌子吗,牌子上清清楚楚的写着:请勿进入草地。这时他已经把我周围的兄弟姐妹给踩倒了,我多么想去把他们扶起来,可是我是个小我动不了。那位母亲在花姐姐的旁边做着难看的样子,叫她的儿子给她照相。我只能闭上眼睛等待死神的降临。“你们不能在草地里照相,难道你没看到牌子吗。”突然间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传了过来。我睁开眼睛看到那个小女孩,非常感激。可是那对母子,不但不听还要赶走小女孩。她们的声音引来了很多人,人们都指责那对母子。母亲红着脸连忙拉着儿子狼狈的溜走了。人们也散去了。
那位小女孩不被踩倒的兄弟姐妹扶了起来。一阵风吹过来,我们不能说话只能用优美的舞蹈去感谢她。如果天地下的人都像小女孩那样,那这个世界是充满美好的。
我读了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妮的代表作《我们内心的冲突》。卡伦霍妮的文字温暖又充满力量,简洁生动,即使是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也能轻易的读懂她的著作。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我们内心的冲突》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我们内心的冲突》指出,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总是与我们想成为的.人背道而驰,于是产生了很多内心冲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我们常常困惑于自己为什么如此自相矛盾。为了解决这些冲突,人们常常虚构出自己的理想形象,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将责任推给他人。与此同时,不同性格的人还会发展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防御机制。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卡伦霍妮指出了三种不同的防御机制:顺从型的人亲近他人,对抗性的人抗拒他人,疏离型的人疏远他人。但问题是,这些防御机制并没有消除冲突,反而让我们感到恐惧、焦虑和绝望,让我们无法真诚的投入到任何关系或工作中,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看起来情况非常不乐观,但是作者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同样给出了解决之道。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在根本上解决内心冲突,消除由冲突带来的恐惧、焦虑和绝望等。虽然作者是站在心理治疗师的视角教导治疗师们该如何处理,然而对于个人来说,仍然有很多启发。比如在解决方法的第一个步骤中,作者提到要了解冲突造成的影响。
我想,对于我们自身存在的冲突,以及我们自己说做的无意识努力,我们常常是觉察不到的。然而这些冲突却真真实实的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通过观察这些影响,能够让我们进一步觉察和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解决问题,我们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人往往比自己以为的更加迟钝。
通过阅读《我们内心的冲突》,我对自己更加了解了。我本身是顺从型人格,我也确实感觉到了因为自己的防御机制所带来的内心冲突,但是这些冲突是怎么产生的,要如何解决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并没有清晰的概念。这本书,帮助我了解我自己。
当然,学习心理学,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别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科学,正如我们生活在人群的包围中一样,我们不可能没有对人的探究欲,不管这个***是向内探究自我,还是向外探究他人。但是读书的过程切忌给自己或他人贴标签,将书中的概念和现象当做壳子套在任何人头上。毕竟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他人,都是鲜活而复杂的人,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人们性格的某一个片面。如果想了解人,我们需要不带任何预设,与真实的人去沟通和相处,如果带着书中的结论预设他人,无疑会让我们陷在一团迷雾中,永远看不清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