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读完了《无条件养育》,梳理一下收获和感触,以待下一次的阅读。
一、为何生、养
我们的祖父辈在养育后代的观念中,在“为何生、养”这个问题上,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想法应该是主流想法吧(完全不是否定祖父辈们对子女的爱,而是探讨表意识层面能够归纳的想法)。到了我们这一辈,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是不同程度的有,但是,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70、80后的父母逐渐思考、面对传宗接代是不是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养儿能不能防老?如果答案是否定或者偏向于否定,那我们又为何生、养?有人为了生活看起来更圆满、更完美;有人为了创造美妙的“爱情结晶”;有人沉醉于孩子纯真无邪的笑容,认为这就是世间的最美好;有人是为了完成这辈子必须要完成的规定动作;还有人从没有想过为何……
可能这个问题还没有来得及想得很明白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们就经由我们的这些期待和理由,在预期中、不预期中到来,并快速成长。
小屁孩儿每天的吃喝睡、屎尿屁、感冒咳嗽拉肚子,小小读书郎每天的家庭作业、奥数英语、琴棋书画体育艺术的各种兴趣,青春期少年的情绪起伏、言语顶撞、不爱上课爱早恋、对父母的不以为然……接踵而来。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这样在埋头苦干中,生生把曾经憧憬的“温馨、和谐、美满”的'美好画面,演绎成了“向前、向上、克服困难、不畏艰险”的战斗场景。
扯太远了。我们付出那么多,为了个啥?为了爱,希望对孩子的引领和托举,能让他或她在我们之上走得更好,过得更好。
艾尔菲.科恩说:“父母给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应该得到的礼物。”我们生下了孩子,只是给了他/她生命,把他/她放在了生命旅程的入口,我们还要用爱护持这他走向成熟。
二、什么是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如何表现呢?
给他最好的。
吃穿温饱,已经不是现在的父母担心的问题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最有营养、最健康、最安全的。
发展兴趣爱好,只要是娃感兴趣的,或者我们想娃感兴趣的,都上。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主持、表演、体育、艺术……技多不压身呀!
带娃旅游,走出家门,野外的、省外的、国外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啊!
最重要的学习成绩,焦点中的焦点。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能想的办法我们都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期中期末出成绩,家长的心情指数以分数的高低为绝对参照,小升初、中考、高考,我滴神……想想都怕怕呀!
满满的爱啊,我们的责任多么的重大,唯恐有半点懈怠耽误了孩子的成长。加之社会新闻中经常曝光的极端事件,甲学生的跳楼、乙学生厌学、丙学生殴打老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中的冲突,我们又开始质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
虽然我们丝毫不质疑对孩子的爱,但值得反思的是:我们自认为付出的是爱,那孩子收到的是不是爱?我们自认为给予孩子的是支持、是激励,那孩子翻译理解的是不是支持激励?我们想指引孩子要走的那条路,是不是孩子自己想要选择的路?
在这本书里,科恩花了大量的笔墨从各个方面阐述什么是“有条件的爱”,甚至是大家习以为常的表扬也没能幸免于难,而是被批驳得体无完肤,读书笔记.因为表扬也是控制手段。科恩还详细分析了养育为什么不能以培养孩子“听话”为目的,被迫“听话”的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付出什么样的人生代价。
总的来说,科恩的观点是:有条件的爱着眼于立竿见影、让孩子乖乖受我们的控制,但会给他们今后的生活造成很多问题,而无条件的爱则着眼长远,赋予孩子安全感,力图让孩子充满爱心地成长为独立、自信、品行端正、敢于担当的人。
三、什么是无条件养育
书中,科恩首先邀请父母来看有一个根源的问题“我们想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源就是方向。根源找到了,方向也就逐渐清晰起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我们想好了我们要去到的目的地,并坚定向着这个方向迈进,途中的艰难困苦或许就不那么容易让我们迷茫和焦虑。
无条件养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以孩子为本,看到孩子这个人的存在,看到他或她的感受和需求,才能陪伴他或她更好的地长成他或她自己。
(一)无条件的爱:因为孩子本身而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接受和爱他们。反思我们对孩子的言行是否会被孩子解读成了有条件的爱“你只有……我才是爱你的。”
保持对孩子的关注。当无条件的爱和真诚的热情永远在场时,“干得好”是多余的,当他们缺席时,“干得好”则根本无效。当我们觉得该说些什么的时候,可以简单的说出我们所看到的,并允许孩子自己决定如何去感觉,而不是告诉他们如何去感觉。
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最有效(且破坏性最小)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他爱上他正在做的事,不那么关注他获得了(或可能获得)多大的成功,帮助他对任务本身抱以更多的兴趣。
(二)让孩子选择
我们都有一个基本需求,即做我们生活的“主宰”,而不是“小卒”,经历自主感很重要。自主感的长期受挫会让人恼怒,沮丧甚至是生病。
人生道路需要做抉择的时候太多,我们多希望他能够在选择面前游刃有余。“孩子学习做正确决定的方式就是通过做决定,而不是遵循安排。”
高明的家长会从倾听开始,与孩子保持高度互动的同时,积极主动的支持孩子发展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丰富他们的自主感,与他们共同思考如何协商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个过程,会为孩子社交、道德和心智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
(三)透过孩子的视角
走出自己的视角,思考别人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是人类最不同寻常的能力之一。帮助孩子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就帮助孩子打开了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窗户。
同样,作为家长要想孩子能够换位思考,首先,我们要能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把孩子看做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独立观点的个体。换到孩子的位子上来思考:一能帮助我们看到事情的真相;二能让我们面对孩子的情绪是更有耐心;三是树立榜样。
当然,理论总是能够把事情描述得看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我们最不容易换位思考的时候却是最需要我们做换位思考。
经由孩子的养育,我们更多地看清自己,理解自己、成长自己,互为馈赠--或许是最美好、最温情的画面。
用科恩为父母们总结出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原则结尾,即时时问自己:我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否可能与我的需要、我的恐惧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而无关乎他们真正的兴趣和需要。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她不仅是著有《集权主义的起源》。早年她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雅斯贝尔斯的门下,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纳粹上台后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政治哲学家。
在书中汉娜提到了ActiVa和人的条件两个概念。对于“vita activa”这个词,我建议把它解释为人的三种最基本的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这三种活动都是极为基本的,因为它们分别对应于拥有生命的.世人的种基本条件。
政治动物--行动的人:投身于公共政治事务的生命阿伦特是20世纪一位杰出的女性,是人类思想史上少有的堪称“大师”的女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使用:指向人类活动的领域,强调行动和实践
在解读《人的条件》一书时,扬─布鲁尔发掘了其中有关宽恕的论述。传统上,宽恕属于道德领域,阿伦特则赋予宽恕以政治意涵,强调宽恕对于政治的重要性。扬─布鲁尔认为,阿伦特的宽恕观念具有预见性和实践意义。
小时候的我也是一个永不知足的小孩。让我现在依然记忆犹新的还是小学时上的那堂美术课。对于孩童的我来说美术课就是展示和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天堂,那是最美妙的时光了。可是那一堂的美术课让我怎样也高兴不起来。
那天,我依然像往常一样坐在桌前,用笔头顶着下巴,入迷的构思着即将跃然纸上的作品。苦苦思索了许久后,忽然我灵光一现,立马拿着画笔在纸上挥舞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作品也终于大功告成。我不屑看了看同桌,发现他才画了一半。闲来无聊,我又开始环顾四周,发现好多同学还在埋头苦干哩!正当我东张西望时,一不小心在我画好的画上点了一个绿色小点。虽然不怎么起眼,但我看着始终特别别扭。难道就让这个小点毁了我的作品吗?我厌恶地望着那个小绿点,总有种想灭了它的冲动。于是我拿起画笔,不停地改来改去。但最后我绝望了,那个本不起眼的小点如今已是格外引人瞩目。我明白,我的作品彻底毁了。
望着这幅面目全非的画,我懊悔不已,我为什么就不能知足,非要在意那个小点呢?当老师走过别的同学身边,夸奖着他的画画得好时,我唯有从头再来,默默的叹气,独自享受着这份遗憾。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挺傻的,如果知足一点,何来的遗憾呢?熟不知,这世上还有很多像我这样不知足的人,只是一味的追求最好,可到头来却只是自食恶果。就像那赌场里的赌徒一样,赢了还想赢得更多,输了总想着赢回来。他们的心就像是一个无底洞自始自终不知道满足,最后倾家荡产,流落街头。但如果他们学会了满足,那结局还会这样吗?
如果人要想不后悔不遗憾,要想快乐幸福,就得学会满足,学会适可而止。只有懂得满足的人才能够更好的享受生活的美好。而相反,对于贪婪的不自足的人来说,生活无疑是地狱。
满足于贪婪,幸福与噩梦,只在一念之差。聪明人知道适可而止,懂得要满足。那么,你呢?
3月8日的早晨,我五点钟便起了床,将被褥整理好,然后蹑手蹑脚的来到卫生间洗漱干净后,便来到了厨房,开始实行我的“3·8计划”。从前我做饭,都是因为有妈妈的'“大力支持”才做出来的。虽然我明知如此,但在我看来,做饭依然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蝶。而这次我独自下厨,还真不是多么得心应手,这才到做饭的艰难。我先将水倒入锅中;在淘米,为了好吃,我将小米、大米混合在一起,等到米都淘干净了,倒入盛有水的锅中:再将开关打开,就算完成了——一半。说到这儿,还真是“母助我也”。昨天,妈妈正好包了我最爱吃的豆沙包,这就不用我再费九牛二虎之力炒菜了。我只要把豆沙包放在饭锅的“二层”上就好了。过了一阵子,汤开了,我一看有些稀,边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水将面和成水,倒入锅内。不一会儿就熟了,这次却稠的像浆糊,但是也能凑合着吃。这样,我的“3·8计划”也就竣工了。我又将做好的饭一一摆在餐桌上。
这时,妈妈起床了,他赶紧也叫我起床,但当妈妈打开门时却不见了我的踪迹,他先是一愣,又四处找了找,他又看见了餐桌上的早餐,顿时觉得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我从厨房里走出来,说:“妈,节日快乐!这是我送给你的节日礼物,希望你喜欢!”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甜甜,你真的长大了,能帮妈妈干活了,你真是我的好女儿!妈妈真感动!这是我这几年里收到的最好的、最感动的、最令我开心的一件礼物。太感谢你了!”接着,妈妈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了下来。我知道,真是幸福的泪水,妈妈已经完全沉浸在一种幸福的境界里。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异常激动。俗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这一顿早餐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多少个春夏秋冬的早晨,母亲早早的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但是就是我这一顿简单的早餐,母亲却这样的激动!这就是母亲的满足。
母亲啊!以后我一定努力,让您拥有更多的满足!
一个人的人生若能成功,那他的生命将活得非常精彩,可是,如果一个人要成功的话,那要怎么做呢?请听我一一道来。
想要成功,就必须先拥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并且不能三心二意。有位美国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买股票进行投资,当年,他用尽所有的财产去投资可口可乐的'公司,他的朋友都嘲笑他是一个大笨蛋,竟然会去投资一间快***的公司,但他没放在心上。果然不出他所料,隔年可口可乐再次复活,赚了不少钱,同时也为他带来了难以想像的财富。他就是后来成为全球十大首富的股神巴菲特,验证了成功必建立于恒心之上。
成功的第二个条件,是必须朝着目标迈进,并且要充分的把自己的实力展现出来。之前有位美国华人,他的目标是进入NBA打篮球。当他还是候补球员时,就一直练习篮球,让自己的球技更进步,并且希望自己能上场和对手比赛。幸好皇天不负苦心人,在一次的比赛中,球队的王牌都受伤,只好让仍是候补球员的他上场;但比赛过后,他竟然出乎意料的缔造佳绩。之后的比赛,他又不负众望的帮球队得分晋升。他就是造成林来疯的豪小子林书豪,由此可知,朝目标前进,发挥一己之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成功的第三个条件是要能吃苦,并且不能中途放弃。有位富人曾请一位年轻的画家画一幅自己的肖像。当画作完成后,那位富人竟然只想付一半的价钱,那位画家很生气,就说:“以后,我一定要你付出二十倍的代价。”经过了许多年,那位富人看到自己的肖像画题目被定为“贼”后,就很不好意思的以二十倍的价钱买下了这幅画。这位年轻的画家就是后来出名的美术家毕加索,不放弃才是成功之关键。
想要成功,你就必须达成以上的条件,才不至于只在那儿空想,而不去行动,让自己的梦想无法实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