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听《泣颜回》,哀凄的琴音戛然而断,接着是几声沉闷而空洞的轻响,是琴码在断弦的瞬间应声而落。孔圣人的悲泣很委屈地堵在了那一根断弦上。
赶快翻出那一盘古曲的包装,惊讶地发现这是专门收集民乐断弦效果的音带,各种中国弦乐的断弦效果也完全不同。高昂澎湃处中断的琴音叫人释然,缠绵忧伤时破音的尖锐却让人禁不住地叹惋。
纵然如此,还是要承认断弦的魅力。起于欲起时,止于未止时,残缺破碎的音乐苍凉却有韵味。常说命若琴弦,其实岁月的流转也逃不过一弦一柱的束缚。
想起子期伯牙的故事,摔琴的那一刻,应当叫作“高山流水断知音”。钟子期,他是那样紧扣着的一根弦,抚得急促了,就不可避免地断裂,他断在渐缓的'乐声里,高山流水的魅力却是千百年不散。现在明白了陶渊明的聪慧。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无弦琴,难为他想了出来。但悟得太彻底了,终是少了一份断弦的凄美。无弦的琴,获得了永生的机会,但失去了生命休止的魅力。
是啊,命若琴弦,自有断弦时不一样的意韵。倔强的弦在浩荡激昂时戛然而止,敏慧的弦在轻快欢欣后才终断自己的音乐,我们在琉璃世界里奔波劳走,不自愿也不自觉地作了一根紧扣的弦,断弦的时候,我们还能听到从前只道寻常的乐音吗?我们还能闻到自己心里那一瓣缱倦的心香吗?
断弦的魅力,甚至于生命的魅力,都在于我们的所悟与所感。那个决意收集各种断弦效果制成音带的人,一定极富于诗意和细腻的温情,他一定从断弦的魅力中,听到岁月的低吟,看到生命在灼灼发光。
如果可能,我愿意作一根并不紧张的琴弦,伏在和焦尾枯桐一般的琴码上,让一双诗意的手,领我栖居于淡然与安宁之中。
从鸿雁传书到纸笔书画,从浅吟低唱到琴瑟和声,无论是书札留言,还是诗词歌赋,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游历心得……自古以来,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就蕴含着文化与温情。
但在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华文化却面临着重大危机: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诗词歌赋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渐行渐远,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物质文化日益贫乏的今天,《朗读者》出现了。
一经播出就受到如潮好评的《朗读者》,带给了人们不同以往的震撼;让人们明白通过朗读经典,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通过朗读经典,可以感受温情;通过朗读经典,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每一次深情投入的朗读,都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每一滴真挚滑落的眼泪,都是对温暖的真情诉说;每一次停顿,每一次沉思,都是一种对中华文化最好的传承。
有故事的人才会对生活有感触,这就像经历过朗读并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人,才会明白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可以丰富自己、丰富精神世界。在这个不算太大的舞台,柔和的灯光只要打开,你就会感到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典雅的装修设计,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别样的朗读者世界。在过去的数十期节目中,每一位到场的嘉宾都用朴实的话语诉说着他们有故事的人生,他们或朗读自己的优秀作品,或朗读有名的经典文学著作,或真情投入,或高声诵读,或慷慨激扬,或沉郁顿挫。就拿郑渊洁来说吧,一直以来,他在我们心中的形象都是带给人无限欢乐的“童话大王”,但在他诉说过自己的故事后,我们才发现始终带给他人欢笑的大师也有自己不可言状的忧愁与烦恼;在他与父亲朗读自己的作品《父与子》后,我们才发现即便是再强大的孩子也离不开父母温暖的怀抱。正如冰心的母亲所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孩子。”这样的一次次温暖诉说,不得不承认,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表面上的清新与震撼,更是这背后一次又一次的爱与温情的体现。
正是以这种催人泪下的朗读方式,《朗读者》成为了这个时代综艺界的一股“清流”,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朗读经典的魅力,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流露的魅力。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旅途,那么一次朗读便是你困乏时的一个驿站,在这里,你将拥有诉说心声的机会;在这里,你将肩负传承文化的使命;在这里,你将体验人生的一次次温情瞬间。也许你会遇到狂风暴雨、艰难险阻,但一次朗读足以安慰你流离的心灵。
传承经典,流露真情;一次朗读,一路芬芳。
成长的路上,书陪着我,向着阳光,感受温暖。
——题记
没有去过法国,但能感受到艾菲尔铁塔的高雅,没有去过埃及,但能感受到金字塔的雄伟,壮观,没去过海南,但能体验那里蔚蓝的天空,生活在现代,却能和李白对话,生活在现在却能和爱因斯坦交流…阅读书籍,是美妙的令人神往的。
阳光明媚的早晨,捧着一本书,坐在窗台边,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背对着阳光不让阳光刺痛眼睛,安静地沉醉在书的美妙中,感受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恨情仇,然后在瞬间,突然想起那扣人心弦的情节,依旧会绷紧某个神经,然后一股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
《格列佛游记》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格列佛是一位有着强烈正义感的人,他在小人国为利立浦特国一举消灭不来夫斯古国的海军,保卫这个国家不受侵犯,但他不愿意成为侵略消灭其他国家的工具,格列佛认为攻击个侵犯其他国家是罪恶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公民,所以当利浦特国要求格列佛消灭不来夫斯古国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说:“我永远不喜欢做人家的工具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而且格列佛又很有自知之明他在小人国比那些人高十二倍的时候,他既不凭借自己的优势而耀武扬威,而在大人国他的身高相当于那些人的十二分之一时,他也不因而卑躬屈膝献媚讨好,他同样活出了自己的人格,我相信在前进的道路上格列佛会陪我一直走下去。
书带我感受海伦。凯乐在遭遇悲惨命运时,还对生命充满了希望,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读书的时光永远都是快乐的,而那些快乐飞的太快似乎太阳刚刚露出灿烂的笑脸,下一刻就要跟他告别,我总是舍不得感叹时光怎么呢么快但他却不会多停留一刻。
读书是件美好的事情,他可以让我陶冶情操,让我更懂得生活的真谛。
在书的陪伴下,我向着阳光感受美好!
普天之下的每个有思想的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或好或坏、或难或易、或近在眼前或远在天边;有人为理想努力奋斗,有人曾为理想奋斗过,有人想奋斗却没有实践,甚至有人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奋斗。人们为理想付出的代价不同,所收获的自然也不同。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没有理想的人怎能有乐趣?怎能有价值?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毫无价值,所以我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并愿为之奋斗。
我的这个理想对于现在非常遥远,又关系密切,大家一定猜测到我的理想与学习有关。没错,我的理想是有些普通,十分现实,却有要付出许多。我希望考上重点大学,报考法律系,做一名出入写字楼的白领。我深知这过程是多么的艰难,但我不怕,我正在为这个理想做各种准备,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我曾经总结过我想学法律,想当律师的原因,这 才发现,理想原来很早以前就在我的脑子里埋下了种子。我从小就喜欢朗读,也就是耍嘴皮子。上小学刚认字,我就极其自豪的给爸爸妈妈读这个,说那个,缠得他们都不敢停下来(嘿嘿,那时候家里干净、整洁,其中可有我的功劳哦!)五、六年级时,因为我的朗诵能力不错,演讲呀、辩论呀、主持升国旗……班主任都十分放心的交给我,这可给我创造了练“说”的好机会。我还喜欢看侦探小说,特别喜欢当侦探慢慢知道案件的真相后,告诉大家的来龙去脉时的样子。可做侦探太危险,所以我选择做与侦探相似的职业——律师。还有一点就是我特有正义感,看电视上的坏蛋做尽坏事,却不受惩罚,我便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进入画面,把他或她撕得粉碎。
人们都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自然,只设想好理想,而不落实到事实上,理想又怎能实现?上了初中以后,最让我兴奋的是,政治老师说初二就要学法律了,到时候,我一定会好好打基础的,我会为理想努力再努力。我觉得做律师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我打算今后利用课余时间,多观察观察周围的环境,锻炼一下我的洞察力,好使我有双“火眼金睛”。
理想是帆,带着我的希望起航;理想是船,定会载着我的收获进港。
要学好语文,不仅要认真学好课本上的妙文佳句,还要“海纳百川”,多多积累,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锤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信手拈来,恰当运用。
以前,我语文成绩一向不好,主要是不喜欢看书,不喜欢读和背。为了提高我的语文成绩,妈妈便买了一大堆的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书籍,硬让我天天读,天天背,把我弄得是“死去活来”。
日久天长,我倒也记住了不少的谚语、歇后语。
有一次,我去约小明弟弟玩,小明做完作业便和我一起玩。我们在他们院玩时,碰到一位叔叔,叔叔认识小明,便问我小明的成绩如何。小明不好意思说。叔叔便示意让我告诉他。说实话,小明的成绩和院中小亮的成绩不相上下,真是篾条穿豆腐——提不得。当着小明面怎么说呀?我心里面像有一支锋利的矛和一块坚固的盾在打仗一样,矛赞成把小明的成绩如实说出,而盾则认为说了既会伤小明的自尊心,又会伤了咱们的和气。矛和盾打了很久都不分胜负,让我还真拿不准。
忽然,我灵机一动,想:“老师不是教过我们歇后语是由谜面和谜底组成的吗?我只向叔叔说谜面,叔叔一定知道谜底。叔叔听得懂,小明却听不懂,这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叔叔又问:“怎么不吱声啊,有什么难言之隐吗?说出来呀!”
我说:“小明的成绩和小亮的成绩是半斤八两。”叔叔一听:“噢!原来是这样。小明最近的成绩如何?”我说:“外甥打灯笼。”叔叔一听明白了,我和叔叔的对话把小明可搞懵了,他听不明白,瞪着两个眼珠直发呆。
叔叔又问:“小明哥哥成绩如何?”我回答:“芝麻开花。”叔叔听了,对我说:“小子,不错啊!”
这句话让我高兴了好几天。因为我从中体会到了语言的艺术:几条歇后语,巧妙而婉转的表达了我的意思,既不伤害小明的自尊心,又准确回答了叔叔的提问。我想,这恐怕就是语文的魅力吧。从此,我对语文是钟爱有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