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说的是万事都要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一件小事或一个细节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件小事或一个细节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座,是小事,但能看出你的道德;随手把果皮、纸屑丢进垃圾桶,是小事,但能体现你的素质;别人给一点帮助说声谢谢,是小事,但能体现你的修养……千万不要对这些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不屑一顾,它很多时候不仅能充当人生的镜子,更是你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石。
由此看来,有的同志还是不愿做这些小事,或者对做这些小事没有正确认识。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大事。一方面自己还没有资格做,比自己能力强的大有人在;另一方面自己还没有能力做,缺少做大事的本领和。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工作初期都有可能被派去做一些琐碎的小事。在这种情况下,有几句重要的忠告需要我们铭记在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想做好一件小事,就要抓住细节,因为细节成就大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都做不好,又谈何去做什么大事。我们不能做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人。
实际上将小事做好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将很多小事都做好,至少代表你在对待这些小事上是成功的。如果经常能够将小事做好,注意细节,将会培养一种细心、不骄不躁的好习惯,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并不见什么成就;一旦做不好了、做坏了,就使其它工作和其他的工作受连累,甚至把一件大事给弄坏了。立案庭的刘玉富同志默默无闻、踏实认真地干着诉讼费收缴、诉讼材料收转等平凡琐碎的小事,他把这些平凡的小事作得很好。
我们不要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太小了就不认真对待,敷衍了事。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曾这样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作好就是不平凡。”同样是做小事,有的人最后成功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这些小事当做小事来做。“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工作中无小事。我们应该付出热情和努力,多想怎样把工作做好,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注意从小事入手,先成就小事,再成就大事,最后走向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个眼睛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见大事;一个眼睛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是不会成功的。做不好小事,何以成大事、成大业!
做那些别人还没觉察到就该做的工作,办那些还没发生事故之前就该办的事。要把小的征兆当成大事,把少的征兆当成多的后果。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轻易许诺肯定难以兑现,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会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圣人要把它看得困难一些,所以最终不会遇到困难。”
张瑞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这句话实际上强调的是一个目标分解和执行的问题。我们从来都不缺乏伟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缺乏的往往是方法,缺乏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以及对细节的关注。
企业的发展,关键不在于提出了多么激动人心的目标和令人振奋的口号,关键在于确定“做什么、怎么做”,大目标是由一个一个小目标积累而成的,如同打仗,一个大的战役是有无数场小的短兵相接的交战组成的。提出目标的同时,要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和实施计划,并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按照这个计划、方法和步骤,并严格执行。
相对而言,企业目标是一个“做什么”的问题,部门目标是“怎么做”的问题;部门目标是一个“做什么”的问题,而科室目标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以此类推。因此要擅于分解目标,一个远大的理想,只有变成一个一个可具体操作的步骤,才有实现的可能。
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多么完美的计划,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都是空谈。对细节的关注,就在于对一件事情的过程,三思而行。每一个细节都认真执行好了,大事也就完成了;每一个具体的目标实现了,难事也就变成了“易事”,每一个员工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一个部门都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实现了部门目标,公司目标也就实现了。
要解决问题,须从简易处入手;成就大事,须从小处着眼。天下看似困难的事情,无一不是从容易的地方开始做起,而做成大事,又无一例外的从细微的事开端。
(一
秋风瑟瑟,树叶枯黄,随阵阵秋风纷纷飘落,洛阳城内,冷风飕飕,让人感觉到秋天的一片凄凉景象。
一个夜晚,张籍来到窗前,一轮明月撒下淡淡的荧光,遥望远方的家乡,他心里涌起一股思乡之情,他随手拾起飘落在窗前的一片落叶,仔细端详着,他的思绪随着落叶飘向远方的家乡,他不禁思念起家乡的父母、亲人….
张籍出生贫寒,家庭.贫困,他从小读书刻苦,十三四岁就远离了家乡,到了二十五六岁就经历了漂泊异乡的生活。十多年中,他虽身居异地,举目无亲,不时感到十分寂寞、孤独,却无思念家乡,想念自己的亲人。
他坐在桌前,铺纸磨墨,正准备给家里父母写信,提起笔,千言万言不知从何写起,顿时,他脑海里浮现出童年时与父母相聚的快乐时光,与弟弟妹妹嬉戏玩耍的快乐场面,与父母亲们离别的情景…想着,想着,他不禁热泪盈眶,一时间,他心中的情感犹如泉水般涌出,把所有的思念之情倾诉于笔端,寄托于这封 家书中,
他一边写,一边感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终于写完了。他把信封好来,齐整整地放桌上。这时已近三更了,他才熄灯上床睡觉,他翻来覆去,难于入眠。
第二天早晨,张籍拿着家书,匆匆跑去找朋友,叫朋友帮捎信回家。当他经过大树下下,恰逢这位朋友正要启程返乡,于是,他连忙将信交给朋友。突然,他又人朋友手中要回了信,生怕信中漏写了什么,又检查了多遍,将拆开的信封好之后,再将信郑重地交给朋友,千叮咛,万嘱咐,真可谓“家书抵万金”呀!
朋友便接过信,细心装好,跨身上马,“驾---”朋友扬鞭而,,他在原地久久地伫立着,眼睛中满足泪水,一阵秋风拂过,吹落他的泪水。
(二
树叶黄了,被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走。客居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目睹这凄凉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乡。
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信。正要落笔时,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远离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说的话,有多少想写的事啊!长期独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话想倾诉,借这次机会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诗人想了又想,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
信终于写好了,可诗人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完好无缺地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不知什么时候,滚烫的热泪迷蒙了他的双眼……
(三
秋日傍晚,诗人张籍趁着饭后无事,来到好友门前。他走上去叩了几下门,一个书童探出头来:“您找谁?”张籍忙说:“请问,你师父在家吗?”“真不巧,师父昨天去家乡与亲人相见,下月回来。您请回吧。”说完,书童关了门,只留下张籍一人站在门前。
一阵肃***的秋风吹来,带来阵阵凉意。张籍转过身,突然听到一个小孩叫:“妈妈,看,大雁!”诗人抬头一看,一群大雁正从天空中飞过。张籍不禁想起自己客居洛阳,常年不归。这大雁明年会回来,而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这时,街上已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落叶的沙沙声。落日的余辉撒在他的身上,池塘里的荷花早已不见,往日的虫鸣鸟叫,这时已无影无踪了……
回到家中,张籍突然想到,自己虽不能回到故乡,但可以写信啊。可是,提起笔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写起。诗人的脑海里,不断涌现着当年离别时的情景。恨自己那时年轻气盛,与老母离别时竟头也不回地走了,但不知这一别何时才能再见面……想到这里,诗人不觉热泪盈眶,一时间,所有的感情都似泉水一般涌了出来,诗人把所有的思念都寄于这一段段文字中。
终于写罢书信,张籍又将这封信仔细地读了数十遍,生怕自己的思乡之情不能完全表达出来。这时,忽听打更人打了三下更,已是三更天了,诗人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信,封好,合衣睡下,可他又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是多么想让家人快点看到这封信呀!
清晨,诗人早早地起了床,揣着信在门口等候捎信人。不知何时,街角传来了马蹄声。“来了,来了!”诗人心里激动万分。只见那个送信的年轻人跳下马,接过信说:“您放心,我一定会送到的!”说完,正要上马,只听见背后一声大喊:“请留步!”
他忙回身问,“老先生有事?”“我……我想再看一下信。”年轻人犹豫了一下,把信交到了诗人手里。诗人急忙打开信,仔仔细细又查看一遍,这才又封好交给年轻人。年轻人跨上马,扬鞭而去。诗人站在原地,眼中已满是泪水……一阵秋风吹过,吹落了他的泪,一滴、一滴……
(四
在很久很久以前,唐朝有位诗人名叫张籍。因为他博学多才,所以考中了状元。之后,由于他的出类拔萃,深得皇上的重用。有一天,皇上下旨让他到洛阳城去办一件大事。张籍不得不离开家乡,不得不离开他那年迈的老母和贤良淑德、年轻美貌的的妻子。临走时,他的老母泪流满面地说:“儿啊,你要早点回来。”他的妻子说:“相公,早去早回。”张籍依依不舍地走上马车,他回头望着自己的老母和亲子,直到看不见她们才回过头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日子一天天如流水般过去了。两个月后的一天,张籍外出散步,他走在田野里,欣赏着美好和谐的景象,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让他不禁思念起故乡来。于是,他赶紧跑回他在洛阳城里住宿的客栈,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提起笔来,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起笔。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他奋笔疾书,一口气写了足足9张纸,他把自己的`悲欢离合,把自己离家以来方方面面的情况和处境都写在了上面。
封好信以后,他把信交给送信人。送信人转身刚刚要走时,他又担心匆匆写好的信会有什么遗漏的地方。他又说:“请您再等一会,让我再看看我的信,好吗?”送信人把信还给了张籍。于是,他拆开已封好的信查看。看完后,他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又把信封好交给了送信人。送信人走后,他高声吟到: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做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夜晚,我来到窗前,一轮皎洁的月亮洒下悠悠清淡的光,不禁想起了故乡的亲人,真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便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是思乡的泪。这时,突然树上的叶子飘落了下来,秋风又把叶子卷了起来。哎……
我来到书房,想写封信给家人,可是不知从何说起,要说的话太多了……过了好长时间,终于把信写好了,便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把信件封好,再用细绸子捆好。急匆匆的身影骑着马奔到驿站门口,原来捎信的人来了。我便把信慎重递给他,他要走的时候,我再次把信拿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忘写的,再次把信封好拿给他。我嘱咐捎信人要路上小心,一定要把这封信送给我的家人。让他们知道我还在这里,十分想念他们。
望着远去的他,滚烫的热泪迷蒙了我的双眼……
不知不觉,夏日的炎炎已经悄然远去,萧萧的秋风时而灌满洛阳的街头巷尾。发黄的树叶再也不能栖息在树上举目远望了,随着秋风的吹拂在空中漫无目的的荡漾,不知道自己最后会落到哪个角落、为哪一棵树来年的生长增添养料。小草的身子也变得枯黄,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候鸟成群结队地向南飞去,偶尔还会有一两声鸣叫划破宁静的长空。天气逐渐转凉,人们都换上了秋装。
诗人张籍站在客栈门口,举目南望——家乡现在是什么样子呢?像往常一样,他边看边想,不知不觉眼睛酸涩,思乡的伤感不禁又一次侵袭了张籍的心头。
“秋来了,秋来了……”他喃喃着。说着说着,他又想起了中秋节,愈是想,他愈是伤感,年迈老母的身影,懵懂幼子的声音, 还有临行前妻子的叮咛……
“给家里写封信吧,”张籍转身走回客栈,“别让家人担心我。”说写就写,他迅速铺好宣纸,蘸好毛笔,握笔在手。可是,千种思念,万分挂牵真的不知如何写起。一支蘸好墨的笔停滞在空中。
“到底写什么啊?老母亲,爱妻,孩子都还好吗?”想着想着,张籍鼻子一酸,几滴苦楚的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
第二天,张籍把写好的信揣在怀中,仿佛那是他的珍宝。找到捎信人,张籍一边双手交信,一边再三叮嘱:
“路上定要小心,务必把这信送到家人的手中。”
“ 好的,不要担心。”
捎信人转身上马要走,张籍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再一次把信要回,重新拆开,看了又看,还自言自语的说着什么,最后确保没有什么遗漏时,才把信交给捎信人。
捎信人扬鞭催马,疾驰而去,张籍祥一塑雕像,久久的站立在路边迟迟没有离去……
一阵肃***的秋风吹来,带来阵阵凉意。张籍转过身,突然听到一个小孩叫:“妈妈,看,大雁!”诗人抬头一看,一群大雁正从天空中飞过。张籍不禁想起自己客居洛阳,常年不归。这大雁明年会回来,而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这时,街上已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落叶的沙沙声。落日的余辉撒在他的身上,池塘里的荷花早已不见,往日的虫鸣鸟叫,这时已无影无踪了……
回到家中,张籍突然想到,自己虽不能回到故乡,但可以写信啊。可是,提起笔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写起。诗人的脑海里,不断涌现着当年离别时的情景。恨自己那时年轻气盛,与老母离别时竟头也不回地走了,但不知这一别何时才能再见面……想到这里,诗人不觉热泪盈眶,一时间,所有的感情都似泉水一般涌了出来,诗人把所有的思念都寄于这一段段文字中。
终于写罢书信,张籍又将这封信仔细地读了数十遍,生怕自己的思乡之情不能完全表达出来。这时,忽听打更人打了三下更,已是三更天了,诗人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信,封好,合衣睡下,可他又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是多么想让家人快点看到这封信呀!
清晨,诗人早早地起了床,揣着信在门口等候捎信人。不知何时,街角传来了马蹄声。“来了,来了!”诗人心里激动万分。只见那个送信的年轻人跳下马,接过信说:“您放心,我一定会送到的!”说完,正要上马,只听见背后一声大喊:“请留步!”他忙回身问,“老先生有事?”“我……我想再看一下信。”年轻人犹豫了一下,把信交到了诗人手里。诗人急忙打开信,仔仔细细又查看一遍,这才又封好交给年轻人。年轻人跨上马,扬鞭而去。诗人站在原地,眼中已满是泪水……一阵秋风吹过,吹落了他的泪,一滴、一滴……
那既然如此,为何上天还要给我们懒惰这恩赐呢?因为有懒惰的人,才会有因为这天性,而去寻求、学习解决难题的捷径,快速、有效率的方法。
我不是勤奋的人。所以我总是有一堆的“鬼点子”,鬼得令人不可置信,鬼个令人啧啧称奇。我不喜欢做笔记,我觉得写笔记是一件麻烦的事──要花很多的时间、很多的心血,这可不是一个懒惰的人所会做的事啊!那么多的分分秒秒,可以让我有更多的休闲、欢乐呢!
我开始思考,怎么办呢?如何让自己有闲,却又能为大考、会考准备,又能让老师、同学觉得自己又是一位好学生,这些思考,可不是一位勤奋的人所会触及的。
笔记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下,大脑一毫秒一毫秒的运转。手真酸、肌肉紧绷,却又要不停地挥笔以跟上老师停不下的嘴。随着手的酸刺激着大脑,阿!共笔制度,不是有很多大学生都是如此吗?那他们能,我们也可以。
一下课,我赶紧跟同学分享这点子,同学们反应意料中的热烈,我找了些成绩优秀的同学组队,我最擅长生物,所以负责生物笔记,八个人一人一科,笔记量瞬间变成八分之一,多好啊!
这就是懒惰的人,会比勤劳的人成功的原因,我们笔记互换,工作量低,却能达到最好的效益,何乐而不为?而从互换的过程中,参考别人的笔记,在检视自己的不足,还比一个人自己写,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真是太棒了!
懒惰的人,只走捷径;懒惰的人,只用对的方法,不做徒劳无功的事,省下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找更短更顺的路,成就更多、更大的事。
我在洛阳城里已住了三、四年,白发苍苍,我的家人不知怎样?是否还活在世上?让我忐忑不安。
夜晚,我来到窗前,一轮皎洁的月亮洒下悠悠清淡的光。不禁想起了故乡的亲人,真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便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是思乡的泪。这时,突然树上的叶子飘落了下来,秋风又把叶子卷了起来。哎……
我来到书房,想写封信给家人,可是不知从何说起,要说的话太多了……过了好长时间,终于把信写好了,便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清晨一大早,我把信件封好,再用细绸子捆好。急匆匆的身影骑着马奔到驿站门口,“哦!原来你是专门为人捎信的。”他说:“是。”我便把信慎重递给他,他要走的时候,我再次把信拿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忘写的,再次把信封好拿给要走的人。我嘱咐捎信人要路上小心,一定要把这封信送给我的家人。让他们知道我还在这里,要过两、三年才能回去。
望着远去的他,滚烫的热泪迷蒙了我的双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