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华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美味的小吃数不胜数。我是个资深的小吃货,在众多的美食中,我最爱吃的就是妈妈做的又麻又辣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看上去就特别美味:一个个又白又嫩的小豆腐块,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上面还有红红的“小被子”——辣子酱。在周围还有一些葱花,肉丝等。远远的看如同在绿草丛中盛开了一朵朵娇艳的牡丹花,让人垂涎三尺!
麻婆豆腐的做法很简单:先准备好豆腐、郫县牌的豆瓣酱(因为这个味道香一些)、肉丝、生姜、葱花等。开始做的时候先把豆腐切成1厘米的正方体,之后将肉丝炸熟,再放入郫县的豆瓣酱炒匀,最后将切好的豆腐放入锅中,撒上姜蒜和清水,水淹住豆腐就可以了。盖上锅盖,约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装盘了,最后撒上葱花,一盘色、香、味、形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记得我第一次吃麻婆豆腐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夹一块就往嘴里送,啊,好烫!那时我才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什么意思。第二次我吸取教训,吹一吹,再吹一吹,先尝一口豆瓣酱,再吃一口豆腐,这豆腐吃起来嫩嫩的,简直就是神仙才能品尝的美味,用一句话概括“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我敢说谁见这麻婆豆腐肯定是“口水流了三千尺”好了不说了,再说下去盘里的豆腐就要被我爸抢光了。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尝一尝这人间美味?那还等什么心动不如行动快去吧!
腊月二十九,老家做豆腐。
我们一家急忙忙开车回家。还好,刚做成豆浆。对了,从豆子变成豆腐会经历四种形态,豆子,豆浆,豆腐脑,豆腐。
先把豆子放在冷水中浸一夜就会发胀、变软,就开始磨豆子了。可以石磨,也可以用机器磨。外公在灶台上方的屋顶吊下一根绳子,系住一块四方大纱布的角,把磨好的豆碎舀进大纱布,然后往里面加水,同时搅动豆碎,豆浆就源源不断地流到灶台的锅里面。等它不往外流了,外公加上半瓢水和外婆一起挤,又有许多豆浆流了出来。这叫洗豆浆。
这道工序完了,外婆就在灶里生火烧豆浆。等豆浆烧开冷却,安静的躺在锅里,我就用瓢把豆浆一点一点舀进碗,加了些糖,哈,味道还真不错。味道比街上卖的浓一些。喝下去感觉那里面还有一些豆渣。豆浆表面还会形成豆皮,味道也不错。
等一碗豆浆下肚,我们才进入下一步,做豆腐脑。所有的豆浆都被外公用瓢舀到一个大缸里。那缸比我的膝盖还要高,里面空间特别大。那么一大锅豆浆也只有半缸多。石膏已经被磨成了石膏粉,兑了些水,盛在瓢中。外公把它倒入豆浆里,盖上盖子。等待了一会儿,奇迹发生了。刚才的豆浆已经变成了固体,果然是豆腐脑。我连忙又盛了几碗,加上糖,喝了两口,真是好味道,比街上买的要香得多。豆腐脑很嫩,量也多,几碗下肚,已经吃不下了。
最后,也是最隆重的时刻来了,做豆腐。外公拿了两张长凳,把大缸抬到院中,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木头做的无盖的长方体,四边的木头很矮,只有我手掌的一半那么高。又拿出一张黄色的、四四方方的布,斜着放在那长方体上。那正方形的布比那长方体的底还要大些,布的四角就露在外面。外公耐心地铺平布,一瓢一瓢的把豆腐脑搬到长方体中间的布上面去。终于搬完了,外公把布的东西两个尖拎起来,缓慢又费力地系了一个结,让我拿着。又把南北两个尖立起来,也系了一个结。满意的看了看,说:“这回豆腐做得肯定不错。”外婆也说:“这是我今年做的最好的一回。”外公搬了一大块木板压在上面,又拎了一大桶水,压在木板上。这样就行了,等豆腐脑中的水出干了,只剩下***纯豆腐脑,豆腐也就好了。原来豆腐就是豆腐脑去了水呀,我以前一直以为豆腐就是豆腐,豆腐脑就是豆腐脑,两不相关。现在才知道,原来豆腐是这样做成的。
过了一会儿,外公取下那桶水和木板。把那布上的两个结系了更紧了些,加上木板,整整加上三大桶水。静静的等着。
几个小时过去了,豆腐做好了。外公连着木板称了称,足足有三十一斤呢!又用刀把豆腐分成不均匀的好几块。最大的那块留着过年吃。五块做豆乳,其余放在水中浸着慢慢吃。
这次我知道了做豆腐的步骤,下次做豆腐我也能帮忙了。
我妈妈在我们家可是大厨,她会做:大盘鸡、牛肉烩面、红烧牛尾、炒拉条……但是,面对大厨的菜,我却只爱一种,那就是“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为川菜中的经典佳肴,主要原料当然就是豆腐了还要是嫩豆腐才最为好吃。它的特点是麻、辣、鲜、香、嫩。菜品色泽红亮,豆腐被红亮的汁液包裹,入口即化。
要做好一盘“麻婆豆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把嫩豆腐切成小方块,在开水中快速的焯一下,这样可以去掉豆腥味,再放入凉水浸蚀片刻捞出待用。在一个小碗中倒入少量水加入辣椒粉、花椒粉、盐、鸡精、少量生抽搅拌均匀待用。炒菜锅倒入花生油加热后倒入肉末翻炒后倒入拌好的料汁,再把嫩豆腐入,小火炖一会,加入水淀粉勾芡,撒上绿色的葱花或蒜苗,一盘菜中精品——“麻婆豆腐”就做好了。这盘菜做好了,可是要怎么吃才过瘾呢?就是把“麻婆豆腐”和米饭互相搅拌,一股麻辣味扑鼻面来,然后就可以拿个勺子舀一勺放入口中,你的味蕾会受到鲜香辣的刺激,控制不住你的文雅,大口大口吃,不管吃多少,都会觉得不够。
这就是我们家“麻婆豆腐”的魅力,挡也挡不住!
我特别爱吃豆腐,可吃了多年豆腐,却不知道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我决定去豆腐坊学做豆腐。
到了豆腐坊,工作人员教了我们做法。他说得很简单,于是我不禁得意起来。
开始做了。我们先将泡好的黄豆磨成浆,倒入纱布中过滤。将过滤出的豆浆取出,豆渣用作其他处理。工作人员提示我们说:“称3.7克熟石膏粉倒入50克水中,搅拌成溶液,倒入熬好的豆浆中,闷10分钟,就成了豆腐脑了。”我不以为然:“为什么要这么较真呢?大概拿点石膏粉放到一小杯水里不就行了嘛!”于是我就估量了一下用勺子舀了一点石膏粉倒入水中,也不管重量是否精确。我把和水搅拌好的石膏倒入豆浆中,可是搅拌了一会儿,便搅不动了。我只好叫工作人员来看一下。他说:“小朋友!你是不是把石膏粉放多了?”我说:“应该是吧!”他接着说:“那就对了,石膏放多了就会变硬,放少了就会变稀。要适量。”于是我拿来了秤,称了水和石膏粉,搅拌好后倒入豆浆中,过了一会儿,一锅香喷喷的豆腐脑就出炉了。
休息了一会儿,工作人员说:“我们来做豆腐了!把豆腐脑放入模具中,滤出水分,压上重物,压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了。”于是我们按照他说的做了。可是我滤的时候老是把豆腐脑弄掉出来,我问工作人员怎么办,他说:“应该拉住滤布四个角,抖几下水就出来了。”我按他说的做,果然成功了。一个半时候后,白白的伴着豆香的豆腐做好了,我很开心。
通过这次做豆腐,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不能粗心大意。只有带着谨慎细致的工作态度,才能把事情做好,大事小事都是如此。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中午,我和妈妈来到凉爽的豆腐房做豆腐。
豆腐房的姐姐先给了我们一些黄豆,这些黄豆已经提前泡好了,接着又递给我们两个小盆。她说:“先把装豆子的桶接满水,再把一个盆子放在石磨的出浆口下方等着接浆。”
然后,她又在出浆口下面的盆子上放了一个蒸格并铺上一小块纱布。我迷惑不解地盯着纱布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这是要做什么。姐姐解释道:“因为你们的豆子比较少,磨出来的浆也少,可以直接纱布手动过滤了”。一切准备妥当,我就可以拿着大勺往石磨里加豆子了,这个也是有技巧的,每勺水里大概七八颗黄豆,这样最后豆子磨完了,桶里的水也用光了,这样磨出来的豆浆浓淡才刚刚好。如果水太少,豆子出浆率低;如果水太多,豆浆就会太稀。而且,石磨一定要逆时针旋转,这样才能把豆子磨得粉碎。原来光是磨豆子就有这么多学问呢。
随着我一圈一圈地转着石磨,浆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流到纱布上,经过过滤的豆浆再滴到下面的盆子里。时间久了,纱布上的豆渣越来越多,豆浆就没法顺利滴到盆里去了,这时候我就需要把纱布四个角抓起来,使劲地拧,把浆挤到盆里,再把豆渣扔掉。
当所有的黄豆都被用完时,两大盆浆水就出现在我眼前,豆腐房的姐姐把浆水倒进一个大大的锅里煮了十分钟,热乎乎的豆浆就可以喝啦!她先给我们盛了一些豆浆出来。石磨磨出来的豆浆特别细,一点渣也没有,比家里豆浆机做出来的还要细腻。我往豆浆里加了一些白砂糖,完全手工自制、新鲜的豆浆果然非常美味。
之后,做豆腐的姐姐在剩下的豆浆里滴了几滴卤水,本来还细腻顺滑的豆浆变成了一块一块的,姐姐把这一块一块的凝结物倒进豆腐模具里,并给我们了一块木板,让我们使劲压,把豆腐压制成形,然后就能吃啦!可惜我们的豆子太少,做出来的豆腐只有手掌那么一点。
做豆腐可真有趣啊!我以前都不知道豆腐是用豆浆做的呢!
麻婆豆腐可谓是人尽皆知的菜品,此菜上的了餐馆,下得了家中。因为它卖相好,味道棒!
雪白的盘子中堆着小丘似乳白的豆腐,火红的辣椒分布在“小丘”的各个部位,翠绿的葱花撒在最顶端。红白相间,绿色作伴,看着就让我垂涎三尺。
麻婆豆腐做法简单,在我们家,妈妈做此菜时只需买一袋火锅底料和些许嫩豆腐即可。只见妈妈往锅里放了半袋火锅底料,加了大约一碗半的水,把火开到最大等待着。十几分钟过去后,底料化开了,红色的油汤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锅底的调料不断地从冒泡处涌上来又沉下去。麻辣的鲜香顿时充斥了我的鼻孔,妈妈又把事先切好的豆腐块慢慢倒入锅中,尽管很小心,但总不时溅起些许红色的“油花”。豆腐放完后盖上锅盖,等待美味的到来。过了好一会,豆腐煮好了,原本表面为乳白色的豆腐变得微微泛红,妈妈小心翼翼地将它倒入盘中,把豆腐堆成了个小山丘,再往上面撒了些葱花,麻婆豆腐便大功告成啦!
我望着飘着香气的麻婆豆腐不禁咽了下口水,趁妈妈不注意时偷吃了一块。烫!接着是无尽的辣和微微的麻,豆腐细腻润滑,一口咬下去鲜嫩无比,其味道令我回味无穷。
麻婆豆腐,不仅四川人爱,陕西人也爱!
在阳光飞扬英语学校,上次英语课,linda老师说要我们下次课时,每人带一样自己做的一道菜来学校,因为下一次课要学习食品类的单词,我们举行一次英语聚餐。
回到家里,我就决定做一道麻婆豆腐,1月8日到了,下午2点50分就要上英语课。爷爷婆婆为我准备好了做麻婆豆腐的所有材料: 豆腐、瘦肉、花生油、花椒面 、酱油、郫县豆瓣 、豆豉 、盐 、鸡精、大蒜、生姜、大葱、肉汤、水淀粉 。我首先把豆腐切成2厘米的正方体,然后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5分钟,捞出备用。接着,我又把瘦肉切成肉末,切好葱姜蒜,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开始上灶了,先把火打开,往锅里注入适量花生油,上火烧热后,便炒肉末。 肉末变色后下入郫县豆瓣煸炒,煸炒出香味后下入豆豉煸炒。把豆豉煸炒出香味后,加入肉汤煮开。 然后放入适量的酱油、盐、鸡精、大蒜、生姜、大葱调味品,然后下入豆腐煮开,焖3分钟。然后用水淀粉勾芡。当淀粉彻底糊化后便可出锅码盘。装盘以后趁热均匀的撒上一层花椒面和葱花,麻婆豆腐就做成了。
到了阳光飞扬英语学校,老师教了我们食品类的单词,比如说:碗、黄油、油、青椒肉丝、油炸薯条、麻婆豆腐……上完课后,英语聚餐开始了,老师把同学们自己制作的菜都拿出来,有:薯条、香肠、鱼片、鸡翅、鸡块……大家好开心哟,老师刚把我做的麻婆豆腐的盖子一打开,一股浓浓的香味飘进同学们的鼻子里,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大家就仿佛看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菜,让大家垂诞欲滴。老师刚叫开始吃的时候,目标首先就对准了我制作的麻婆豆腐,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疯抢起来,生怕晚了没有了,果然,不到二分钟,全被抢了光了。
四川省有一道名菜,叫「麻婆豆腐」,这道菜又辣又香,令人胃口大开。“麻婆豆腐”的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呢?说起来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清朝光绪年间,四川成都北门顺河街有一个叫温巧巧的姑娘,她长得楚楚动人,虽然她脸上长了一些白麻子,但不减她的美貌。巧巧在十七岁时结婚了。她的丈夫在油坊工作,而巧巧则替人缝补衣服来帮补家计。没多久,小姑淑华前来投靠他们,他们的生活担子虽然重了,但他们没有半句怨言。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有一天,巧巧的丈夫在送油途中翻了船,淹死了,剩下姑嫂二人相依为命。一些善良的挑油工人知道她们生活困迫,便想法子接济。每天,挑油工人都带来菜、肉,请巧巧代做午饭,让她们可赚一点酬劳。
巧巧隔邻是卖羊肉和豆腐的,她偶然会买些羊肉和豆腐,再加入辣椒、豆豉等调味料,做成辛辣可口的羊肉豆腐,给工人们伴饭吃。吃过的人都称赞这道菜味道好,於是,“羊肉辣豆腐”的名字慢慢地传遍了整个成都。姑嫂二人更把屋子改成小饭馆,以这道菜招徕顾客,生意愈做愈兴旺。
巧巧死後,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她首创的羊肉辣豆腐叫做「麻婆豆腐」。据成都的人说,“麻”是代表巧巧脸上的白麻子,“婆”则是对她的尊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