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完电影教育片《基石》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深深地感觉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及党与人民群众是多么地密不可分。
教育片把我们带回到了那烽火连三月的战争年代,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是中国共产党***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坚贞爱国、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支持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革命群众。正是有了这些革命烈士及革命群众无私的贡献及付出,才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
是什么让人民群众能够不顾生命的代价誓死保护我们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是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民族的执党纲领,让人民群众信任党、拥护党。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很难***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鱼水情深。
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我们的党和国家要发展各项事业,也绝对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任何脱离群众的政党都将很难取得好的政绩,很难建设好一个国家。因此,本人认为,要实现“中国梦”,我党及党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扎扎实实进行生产建设。
作为党员,我们应该做好先锋模范作用,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与周围的同事处理好关系,为本单位带来一股正气清风。
《基石》观后感_第3篇
我们观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再次重温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广东地区人民群众用生命、热血和忠诚支持革命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专题片突出宏观叙事与微观描述相结合,突出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相结合,选取典型的、有影响性的事件和人物作为切入点,展现新时期机关、农村、社区、国企、非公企业、教育、服务窗口、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阐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基石》观后感想:
一、观看《基石》这部专题教育片后,我的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让我深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谋利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要时刻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刻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无数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用鲜血浇灌的幸福之花,是他们用坚实的胸膛为我们遮风挡雨,才让我们看到今日灿烂的阳光,幸福的祖国,然而今天的幸福家园更加离不开老百姓对伟大的共产党的支持与拥护。
二、让我深深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是我党事业成功和胜利的基石。要没有革命时期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革命奉献、无数先烈血肉之躯的付出,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他们抛弃个人和家庭私利,慷概激昂、英勇就义,为国家为民族作出重大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壮举,包括千千万万未留下名字的革命者,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和分享者,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我们要沿着革命先辈开垦的道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并教育下一代时刻缅怀其丰功伟绩。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三、让我更加明白我们的工作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谋福祉。党的事业之所以能成功,不单是靠共产党员,而且离不开我们广大群众老百姓的支持。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群众,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人民群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甚至舍弃身家性命来保护革命事业的星星之火。人民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我们要改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心连心,时刻为人民谋福祉。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长期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通过一幕幕用鲜血染成的道路,就是要告诫全体党员时刻牢记,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结果,我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我们不能忘本,我们必须转变作风,用好手中的权利,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四、观看基石后,让我下决心要倾尽所能支持党的事业,争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从《基石》看到,我们党的革命事业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党的事业,用鲜血为党的事业奠定了基石。这些革命先烈的事迹都深深震撼了我,让我从此下定决心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争做一名划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为此我首先要增强党员意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群众做出好的示范,其次要做到爱岗敬业,其次要遵纪守法,按着国家的法律制度来办事。再次就是要扎实转变作风,带头学习,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发展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弘扬正气,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为国家的发展抚平道路。
五、通过观看《基石》与讨论,让我的思想得到了提升。在观看教育专题片《基石》之后,支部还进行了学习讨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对照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深刻查找“四风”存在的突出问题。这项活动使我真正在思想上受到触动、精神上得到洗礼、心灵上得到净化、境界上得到提升,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观看教育专题片《基石》之后,我深刻意识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只有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及时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才能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贡献力量。今后我要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国家的事业而奋斗,为党的事业不懈努力,密切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筑牢党的事业的伟大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亲爱的母亲:
您好!
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优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的最快。”每次看我快速的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而我心理却是忐忑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同为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小小年纪便已出书,但她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热爱写作,到如今已是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青年作家之一。母亲,我知道您一直很爱我,您外表严厉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鼓励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漫漫长路也许就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变,只是想借此机会,想跟您说一句:这一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
谢谢您,我的母亲。
您的儿子
2016年6月7日
一般说来,的创新构思,可有下列切入角 度。
一、从话题的另一意义的角度切入
许多中考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只盯住其本义或其常用义,则构思很难出新,写出的作文虽不跑题但也显得一般化,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 其比喻义的角度切入,构思定能出新。如黑龙江省2001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则构思很难出 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二、从缩小话题内涵的角度切入
有许多中考话题的意思非常宽泛,若给话题加上一些限制语或修饰语,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考场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话题是"第一次",便应 缩小其内涵,才有利于构思选材,考场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的限制语或修饰语,必须避开众生皆谈、人云亦云的误区,要从自己的材料库中那 许多不为人知的人、事、景、物着手。这样,新颖、独特的作文内容就会流于笔底,并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和心。
三、从话题的逆向思维角度切入
围绕话题,自我多方设问,多方求答,用以开启思维,立意选材,这是众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绝大多数考生只知沿着话题正向发问,而很少有逆向发 问的。如江西省2001年中考话题"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为尊重"、"谁尊重谁"、"为什么要尊重"、"谁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范"等等问题,这 些都是从正面发问,没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若舍弃"正向",从"逆向"角度思考发问,"为什么谁不尊重谁"、"不尊重他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尊重的 事例或现象有哪些"、"怎样消除不尊重现象"等等,如此这般的提问思考,文章的构思、选材就避开了老调,步入了新境。
四、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时空、从社会时空、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 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 去时空"或"未来时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 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 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来到广州不能不去白云山,这白云山可被称为“羊城第一秀,南越第一山”。一大早,我就带着激动的心情,乘上了B18公交车,前去这早有耳闻的白云山。
行走白云山,别无特别,最好从索道边上。经历了一小时的车程,我终于来到了这南门。
走入南门,开始是千尺嶝。这千尺嶝不仅高,而且还很长刚走不过10多分钟,就让人气喘吁吁,而千尺嶝的两旁,经常能看到些坟墓,我就好奇看了,发现这尽是朝廷的高官。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一半了,向远处眺望,整个羊城尽收眼底,迷迷蒙蒙的雾笼罩着羊城,有着海市蜃楼的感觉。
不久到了白云山顶公园,才能深吸一口气,好好休息。在这山顶公园上,有许多人在这锻炼,有打羽毛球的,有打太极的,也有的跳健身操的,三五成群,玩的不亦乐乎。
走出这个鸣春谷,天色也不早了,我沿着大道下山,一种感觉油然而生,白云山虽没有泰山的挺拔,没有黄山的`雄伟,但它更像一个美丽洁净的大花园。是一个蕴藏着无数小生命的地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人感觉与大自然的无限亲近。
这是一篇优秀的书信。全文紧扣漫画内容,“一直优秀”“不能一直优秀”紧扣100分和98分;“成绩一般同学”“有了一点进步”扣住了55分和61分;母亲的“满意”“微笑”“严厉”等相当于“唇印”和“掌印”。在书信中巧妙、多次扣题及点题是本文的特色之一。
全文的感情自然、真挚。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这里没有点染、没有修饰、没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
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是本文的另一特色。开篇提出“人不能长久地站在荣誉的高峰”“我不能一直优秀”,观点鲜明。接着用自己成长的例子,说明母亲过高期望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及反感,并提出“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分析深刻、透彻。全文用例恰当,中外并举,详略得当,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流畅,有一定的文采。假如说理能更严密、辩证一点,引用及用例再斟酌一下,本文会更精彩。
外婆先把一捧刚从山上挖来的、长着毛茸茸短毛的艾草放在地上。和我一起把混在里面的杂草、碎泥清除掉,洗净后倒入锅里,放上一些面碱,加水煮。
水开了,锅里热气腾腾,泛着深绿色的泡沫。这时,外婆把锅里的水舀到早就准备好的半脸盆米粉上,拌匀后,用双手用力搓。外婆不停地揉呀揉呀,脸盆底不时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一会儿,一大团翠绿色的米粉团揉好了。
开始做艾饺了,外婆熟练地从粉团上扯下一小团,用双手一搓,转眼间成了一个粉球,摊在左手掌上,用右手一揿,粉球变成了粉饼。接着,她用手指由里向外不停地捏粉饼。粉饼越来越大,越来越薄,像一只绿色的菜碟摊放在外婆掌上。只见外婆左手托粉饼,右手拿筷子,把笋丝、肉丁、咸菜等陷料放进去,再把粉饼合拢,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把边沿粘上。原来的粉饼成了一个半月形,肚子鼓鼓的,活像只绿色的荷包蛋。这时,外婆微微一笑,把拇指一翻,绿荷包蛋边上便出现了一道道美丽的花纹,煞是好看。就这样,一只只精巧、美观的艾饺不断地在外婆那双巧手里诞生……
晚上,当一碗墨绿色的、散发着艾草清香的艾饺放在我面前时,我禁不住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
新年可以收压岁钱、穿新衣服、放鞭炮,但最有趣的是看舞狮子表演。我至今还记得去年广州之行的情景。那天万里无云,街上人多得拥挤不堪,十分热闹,大家都满面红光,喜气洋洋。忽然,响起了鞭炮声,我循着有声音的地方走去,发现原来是舞狮子的队伍在赛狮呢!那头狮子做得十分逼真,张着血盆大口,眼睛还一眨一眨地,特别有神采,大家更是赞不绝口。舞狮子的人很有默契,“狮子”有时摇摇头,有时跳来跳去。
这时,有几个人搬来了云梯,大家更加兴奋了,“狮子”开始走云梯了,边走边晃脑,人们拍手叫好,“狮子”到顶了,竹杆上挂着生菜,狮子一下子就扑向了生菜。我十分奇怪,问:“妈妈,狮子为什么要抢生菜?”妈妈耐心的告诉我:“那是利用谐音,把生菜说成‘生财’。人人都希望能生财呀!”原来是这样,我顿时明白了。
啊!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千姿百态,太厉害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