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老师对我们说:“大家回去拿一个鸡蛋,自己站在凳子上,看能不能让鸡蛋摔不破。“听完这句话,我疑惑不解地想:老师怎么回事?这事情怎么能办得到呢?
回到家,我把这一切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好吧,等有时间就做这个实验吧。”
星期五终于来了,我兴致勃勃地带着我的工具来到课堂上。上课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数王艺达了,他把沙发垫和被子都搬来了,同学们哈哈大笑。
老师先让一个同学上台做实验,只见他拿着一个生鸡蛋和一个塑料口袋上了讲台,老师说:“如果你只用这些东西,鸡蛋绝对是会摔破的!”她说话带着肯定的语气。老师让他站在凳子上,取下塑料口袋往下扔。他只好往下扔可鸡蛋一着地就碎了,他绝望了。老师说:“你不就是想这样吗?边说边做着两只手拉着塑料口袋的两边。他突然说:“不对,我是这样的。”说完,便把分裂开了的蛋黄和蛋壳放入塑料口袋里,用手拿着塑料口袋往下扔,可他的手却没有放开,所以塑料口袋就没有掉下去。所以,他的放法不符合实验要求。
一个同学又上讲台了,他带着一块土黄色的大海绵和透明胶,当然也有鸡蛋。他先把大海绵和鸡蛋用透明胶绑在一起,花费了许多功夫,终于弄好了。他便站到了凳子上面,“啪”。地一声,鸡蛋和海绵落地了。捡起来一看,鸡蛋居然完好无损真是奇迹,他第二次扔鸡蛋,可惜天公不作美,他的海绵把鸡蛋反弹了一下,“啪!”鸡蛋也裂开了。他的实验只成功了一半。不过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又一个同学抱着她的“超级白面大馒头”一步步地走上了讲台,只见她站上凳子,往下一扔,“破!”“不破!”大家激动地在喊叫着。“超级白面大馒头”落地了。我们捡起来,取下橡皮筋,原来,她对鸡蛋“加工”了哩!她用卫生纸横竖包了无数圈,鸡蛋还有四个“防守卫兵”——海绵,把海绵拆开,鸡蛋还在里面睡大觉哩!她的'实验成功了。
下面一个同学的“大部队”向讲台前进了。他第一次扔,蛋居然没有滚下去,也没有破。他高兴极了。第二次扔时,鸡蛋就不听话了,滚到地上去了,他的心情突然“晴阴”。他的实验也失败了。
今天的实验不但有趣,而且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自己觉得不可能的事,要多尝试,你就会有新发现。
辨别生熟鸡蛋的十二种方法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直立旋转法”: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别头朝上,开始在桌子上旋转,看看会怎么样。
老师一说完,我就立即拿起一个熟鸡蛋,转了一下,便迫不及待地告诉同桌:“熟鸡蛋像在跳舞的舞蹈演员似的,转了超过十圈还没有倒下来呢!”同桌冷冷地对我说:“你生鸡蛋转了吗?”我这才想起来,便急忙拿出一个生鸡蛋转了起来。结果一不留神,“啪”,我的蛋光荣牺牲了。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起来。我狼狈不堪,赶紧把碎鸡蛋收拾好。呵呵,幸亏我还留有一手呢!我从书包里重新拿出一个生鸡蛋转了起来。“我又发现了!”我兴奋地对同桌说:“生鸡蛋像被车撞了似的,刚刚转了不到五圈,便摇摇欲坠,‘哐’地一声倒了下来。”
这时,黄校长问我们:“谁有发现了吗?”我立马把手举得高高的。黄校长看见我穿了一件鸡蛋色的衣服,便叫了我起来回答。我头头是道地回答:“生鸡蛋因为它的蛋黄是液体,不容易转起来;而熟鸡蛋的蛋黄是固体,它容易转起来。”黄校长听了,向我竖起一个大拇指,对我说:“来,奖你一个熟鸡蛋。”我接过熟鸡蛋美美地坐在位置上。顿时一阵“哇”声传满了教室,同学们都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我轻轻敲开蛋壳,一边吃了起来,一边继续与黄校长一起研究,区别生熟鸡蛋的其它方法。
接下来,黄校长又让我们把两个鸡蛋放在灯光下看,用眼睛来辨别生熟鸡蛋。我仔细端详了一阵,左看看,右看看,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嘛。这时,黄校长一边说:“当当当当。”一边拿出了课前准备好的小小的手电筒,往一个鸡蛋上一照,“哇……。”“啪啪啪……”,同学们的'惊叹声中夹杂着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个鸡蛋居然从肉色变成了非常亮的红色,真是不可思议啊!黄校长笑着说:“生鸡蛋里面是液体,能透光,而固体的熟鸡蛋则不行。”
随后,黄校长又给我们介绍了:“跌撞滚滚法”、“咚咚听听法”等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很有趣,也都充满着科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十分的快乐,更收获了许多辨别生熟鸡蛋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呀!
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开始了。我们先在杯子中倒入清水,把鸡蛋放进去。这个淘气的宝宝“扑通”一下跳入水底,舒舒服服地躺了下来,痛痛快快地“呼呼”大睡起来。我见了,迫不及待地(往水里)放入了一些盐。只见盐如雪花般飘落到了水底。我拿出一根小棒飞速地在水中搅拌起来,鸡蛋也随着跳起了“水中芭蕾”。
盐慢慢融化了,可鸡蛋宝宝似乎有点舍不得离开“暖和的被窝”,它很犹豫,想继续睡觉,又想到外面去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它忽上忽下。
我又小心翼翼地往鸡蛋的身体上洒了一丁点盐,像是在帮它洒上沐浴露似的,真是好玩!你瞧,它正向外面时不时地探着小脑袋呢!
还没等这小家伙稳定下来,同桌那个急性子已经大把大把地往水里撒盐呢。这下可好,鸡蛋不想浮起来也只能乖乖地浮起来了。“耶!”大家欢呼起来。
是什么原因让鸡蛋浮起来的呢?老师告诉我们:“当物体的比重大于水的比重时,物体就下沉;当物体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时,物体就上浮。我们在水中加盐,就增加了水的比重,当增加到一定量的时候,水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鸡蛋就浮起来了。”我们听了,茅塞顿开。
这次试验,既让我们收获了快乐,更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在小作者的笔下真的好有趣得益于他生华的妙笔:全文把鸡蛋写得有情有感,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语言生动形象。更可取的是通过实验得到道理。赞一个。
“一定有办法的,大家动动脑筋!”吴老师鼓励我们说,我们大家于是开始动起手来。有的,把纸直接架在桥墩上后就把书架上去,结果可想而知,桥塌了;有的`,把桥夹在书里面,想借助两本书的夹力来托起书,可是书实在是太重了,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我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好了,时间到!”这时只听吴老师又发话了。“看来,同学还是没有动脑筋啊,那么接着我们来玩下一轮,这一轮,对你们的要求更高了,这一次要把桥墩去掉,看谁能想到办法直接用纸把一本书托起来!”听完吴老师这样一说,我们顿时瞪大了眼睛不知所措。“这怎么可能啊,这就更不可能了,刚刚有桥墩我们都没有办法成功,何况这次没有桥墩呢!”同学纷纷说道,我也是心里想:是啊,刚刚有桥墩还能把桥架起来,现在没有桥墩了,桥架都没有办法架,又怎么能托起书呢?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纸卷成一个圆桶形,然后把它立在桌上,用书压在上面,果不其然,居然成功了!我心里高兴极了,大声地喊了起来:“老师,老师,我成功了!”随着我这么一喊,全班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了,看着我那本书那么稳稳地架在桥上,同学们纷纷夸讲着我,吴老师走到我的身边也大声地说:“陈琳真厉害!让我们给她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我的内心更加的激动起来。
“可是,我能比陈琳更厉害呢!”这时,吴老师神气地对着我们说。听了吴老师的话,我们个个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我的心里也不相信,于是我们大家都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只见老师拿着一张纸,前后对折,反复对折了好多次,最后叠出了一个“M”形,然后,老师把纸桥架在两本书上就开始往上放书了,一本,两本,我们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了,可是那个纸桥却仍然是纹丝不动。这时只见老师手上拿着两本书,凑到了纸桥,兴奋地说:“我的纸桥说,它还能承受两本呢?”我们屏住呼吸,静静地观察着,老师一本一本地加,四本书,纸桥果然还是没有塌。“再放一本大的!”这时陈琅突然说道,“好,我们看看,还能不甘落后能承受。”结果吴老师刚放上去,桥就塌了。
后来,老师跟我们解释了一下:把纸折成M形,纸的厚度增加,张力就大了,承受的力量也就大了;而三角形可以起到稳定的作用,因此承受的书就多而稳了!真是让我增长了见识。
经过这次的实验,我懂得了要仔细观察,多动脑筋,这真是一堂让我难忘的实验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