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这故事是说,借助别人的东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剥离时,就会原形毕露。
1、简单的常识,往往也要我们用一生的职业生命去体验,即使我们在从业之初就知道的规则,可能也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
2、医学家奥勒斯在他的《行医的金科玉律》中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职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
3、说到对学校的感情,可能只有把生命燃烧在课堂里的教师们最清楚,当一种职业成了你的生命,当你在从事这项工作时有宗教清洁,你就不会容忍任何玷污它、亵渎它的行为,你会用生命去保护它的纯洁。爱的太深了,所以我的眼睛里才会饱含泪水。
4、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比赛粗野。教育就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就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
5、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6、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师的粗俗,一定会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学生时代学到的一切,都会渗入他们成人之后的生活中,教师今天这样粗野的对待他,在未来的年月,他也有可能这样对待别人。
7、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8、浮躁之风一旦传给学生,祸害无穷。作为教师,岂可不慎!
9、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的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10、告诉年轻的同行:在你们开始教学生涯时,在你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
11、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养,他的学生就会是什么样,学校也就是什么“档次”的。
1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成功的教师在工作中未必刻意关注教育细节,只是他的学养决定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敬。
13、教师的仪态也是“范”——凡是过犹不及,教师要内外兼修为好。
14、教师不是导演,课改提出的主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非但不可能充当教师指挥下的表演者,更不能充当皮影或木偶。
15、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为什么人文素养更显得重要?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必然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如果为人处世违背做人的常识,对生活中美好的人情熟视无睹,怎么当教师?
16、要想到他们走上社会时的样子——我总是在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是他的教养必须是这个社会上最优秀的。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很平庸甚至很庸俗。我们在当今社会上可以看到,不管一个人如何装扮自己,他的“底子”往往是掩饰不住的,他的庸俗与猥琐总会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他自己一点儿也察觉不到。这种差异往往体现了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水平,当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17、究竟什么是“教养”?看见别人跌跤不要笑,看见穷人心里难过,这就是教养。教育者如果没有悲悯与同情心,将很可悲。
18、与学生的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之上尽情的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19、中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和情感,还应该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诗和梦??
20、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21、教师不是演员,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培养有一定的计划步骤,怎么可以想演戏一样只考虑观众的口味?为什么有些公开课“好看不好学”?正是由于其中的表演成分过多!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演员,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因为你引导他进入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22、学生修养的好坏受到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其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校教育的范畴,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学生的家庭氛围,暂时扭转不了社会的某些丑恶现象,但是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当我们以最佳的仪态不卑不亢的面对学生时,其实我们就是在传达出一种正确的、文明、有修养的气度,其实也正是在间接的改变着未来某些家庭的氛围、扭转着社会的不正之风,因为教育就是面向学生,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
(一)分层、分类指导。
1、初期——摘记型。在这一阶段时,主要以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为主,因此读书笔记的形式以摘记为主,内容很开放,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都可以,好词、好句、好段甚至好插图等等,让学生做上一段时间,让学生渐渐喜欢上做读书笔记。随后,再根据你学生的具体情况,稍微提出一些规范性的要求,但仍要求做摘记,可摘记好段落、好词句等。等学生,对做读书笔记已经比较了解,能够熟练地做摘记型读书笔记了,那么这时就可以根据你本班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提出能够弥补自身缺陷的内容进行摘记。如,假如你的学生语句不够通顺,则就可以多摘记好句;如若,词汇较少,则可以提出较大容量的好词摘记等等。
2、中期——“内容大纲+感受”。以“内容大纲+感受”型为主,这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更认真地去看课外书。内容大纲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把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进行概括,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写这种读书笔记,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书或全文的内容要点、主要精神、逻辑结构、写作方法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而这里的感受,是指一些简单的想法,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不要求有很强的逻辑性、条理性,只要能够写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让学生写这种读书笔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要求不要够高,以鼓励为主;
② 要求学生尽量不遗漏要点。
③ 同时,在写这种笔记时,也可以自主添加一些摘记内容。
3、后期——综合型。综合型的读书笔记,主要是以感受为主,附加好词语(好语段),仿造好句等丰富的内容,结合批注式等等,渐渐形成读后感的形式,这就是读书笔记的最高境界。对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是指引其看书,根据不同类别的书做不同的读书笔记,这就是“分类别指导”,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故事、童话、传记体课外书。这是学生中的看书主流内容,对于这样的内容就以感受为主,附加好词句、好语段等,发展为读后感、书评等。
②优美散文、体课外书。一般的学生只有到中高年级才喜欢看这类书。很显然,这类课外书,就应该引导学生做摘记型读书笔记,摘记好词段,再加上让学生背诵。
③百科综合类课外书。这类课外书,拥有大容量的知识,应鼓励学生摘记知识点,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
(二)不同方式指导。
对学生的指导,要以怎样的时间、怎样的方式指导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阅读教学中渗透方法。读书笔记习惯的培养必须得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中的绝大多数的时间,利用这一时间渗透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叙述性较强的文章时,就可在教学中设置这样的问题:
① 书中主要写了什么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其实这就是内容纲要型读书笔记的方法渗透。)
② 你觉得应该向书中的哪些人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看法???(这是感想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再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发挥,说内容,谈感受,渐渐地在不知不觉当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
再如在教学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时,就可以安排这样的环节:
① 找找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词句,划出来或抄下来,再背一背。(这就是批注型、摘抄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段落或词句。(感受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同样的,这样的训练使读书笔记成于无形当中,不枯不燥、不厌不倦,而又不折不扣,一切水到渠成。
2、专门的阅读课中指导。阅读课做些什么?有的老师不知所措,觉得阅读课,只是让学生看看书,教师也没什么用。其实,阅读课,除了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目、维持秩序外,更重要的就是指导做读书笔记。没有什么比在实践中指导更有效的途径了,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当中直接应用这些方法,使学生的体会真切、深刻,对读书笔记的方法掌握熟练。主要的指导方法与阅读课中基本相似,只是更加集中,更具系统性、完整性,而且还可以现场交流。一般可以这样安排:
方案一:可以先统一推荐学生看某篇文章,在根据文章的特点,或摘记,或说要点,或谈感受等;再应用此方法,学生自主看书,做笔记,再交流。
方案二: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自主看书、做笔记,教师不断巡视观察,时刻进行个别指导,选取典型例子做具体指导。
3、日常阅读笔记批阅中指导。毕竟像阅读课中这样面对面指导的机会很少,因此,读书笔记的批阅就可以作为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有效途径。那么批阅的次数是多少?批阅中又应该写些什么呢?
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在做读书笔记的初期阶段,学生对读书笔记不很了解,每周就可以批阅3-4次,评语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法,如“可以摘记好词好句”、“真正优美的句子才记下来”等等,使学生初步建立做摘记的概念,直至渐渐熟悉方法;如果是中后期阶段学生,他们对这些方法比较熟练,则可以每周批阅1-2次,主要是写一些能够指明今后努力方向的评语,如“除了摘记,可以写一些自己读了文章后的看法”、“多看些文学类的书”等等,特别自觉的学生甚至可以1-2周批阅一次,但每次批阅一定要做到对学生有所帮助。
4、课外不定时的指导。这种课外不定时的指导,是指利用课间、放学前等一些非上课时间,到学生中间去,与个别学生做交流过程中的指导。这一方式作为指导方式的补充,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一方式学生容易与老师拉近距离,平等对话,容易接纳,效果更佳。
一本书,我总喜欢从名字来判断内容是否具有可读性。这次,《晨读十分钟》之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是因为这里有与新教育实验中的“晨诵”相近的一个词语“晨读”,于是,打开后一口气就读了一半,后来的部分是断断续续看完的。
这部韩国作品,语言简单易懂,几乎没有什么生僻的字和难理解的词,前后更没有什么需要反复深入思考的内容,所以读起来特别流畅。其实,我对韩国文化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剧中人物的语言开始的,他们的电视剧中,人物对白也是如此简单,而我们,从盘古开天地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使汉语言文化光辉灿烂,丰富多彩。一想到这里,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产生的自豪感再次油然而生,学好语文、教好语文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虽然韩国的历史文化比不上我们,但我一直佩服韩国人的执着,其实从这本书中就可以看到,为了搞清楚韩国小学生对学习厌倦、痛苦的原因,他们一直在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寻找对策。全书从科学、生理、教育机关管理不力等角度,剖析了韩国学生对读书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层层推理,反复提出读书的重要性——既能开发学生的潜力,又承载着人类心灵的教育,然后结合韩国在晨读十分钟的改革中发现的问题,给韩国孩子带来的变化等,再次暗示我们,教育改革必须从晨读开始,学生才能对学习感兴趣、变得喜欢写文章,老师也会因此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
最可贵的是,作者还告诉我们晨诵操作时需要学会78个战术,而每一个战术后,作者都给了我们一个爱心提示,对 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读书提供了最好的参考。值得借鉴的是为孩子制作读书履历,这既是对一个孩子读书量和质的考察,又可以借鉴到我们的整本书共读中去,运用这种方法,对孩子本期的整本书共读做一个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效果更好;其次,作者给我们提供的培养孩子推理性思考的方法,对于指导那些刚刚喜欢读书的孩子,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尤其是第五章,作者给我们提供了登上思考坡度的12种方法,让我们像军人、画家、诗人、数学家等一样读书,提法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这本书,与当下我们正在进行的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主旨完全相同,在实践过程中,许多做法我都尝试过。其实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晨读十分钟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更渴望让晨读成为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律条,高举中华文明的旗帜,让中华文化因此更加辉煌。因为,读书不仅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