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家人去草莓园摘草莓。
我们走近了草莓园,看见一个个红彤彤的草莓躺在地上好像一个个娃娃。我一手就提着篮子,一手撩开密密的叶子,采摘草莓。我又撩起一丛叶子,只见中间躺着一些草莓,有许多还白中透红,没有成熟。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中间最大的草莓,仔细打量它,穿着红艳艳的裙子,上面还嵌着许多黑黑的'钻石,头上还戴着一顶俏皮可爱的绿帽子,很是可爱。我拿起草莓轻轻咬了一口,雪白的果肉是十分的好吃,我津津有味地吃完了一个草莓,打起精神继续采摘。再看姐姐,她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眼睛贼溜溜的,一锁定目标就飞快地采起来。爸爸呢,他可是高手!三下五除二就把一排草莓摘得干干净净,让我很是佩服。
不一会儿,我们便满载而归了。
“只要你是一个正值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生命不是你过了多少天,而是你记住了多少天。”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
《朗读者》首期,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许渊冲以及四川一对夫妻朗读的书信播出后,便被网友们整理成语录,传遍网络,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
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这,就是《朗读者》!
同一本书,不同基因、不同经历的人所体会的是不同的。张爱玲八岁时便能读出红楼梦的续书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而我等十八岁读红楼都没有自己的对结局的理解,纵使有天分差异,张爱玲儿时的家庭环境或许也给了她很大的影响。她的经历,将她自己带入了红楼梦的世界,与之发生了情感共鸣。可以说,一个人对某部作品的理解与情感偏好,所反映的是这个人本身。
同样,《朗读者》已经出到第五期了,而使我触动最深的是第二期。这是一个无论音乐、场景还是文字都能让观者产生共鸣的节目,那种感动可以渗透到每一个细胞,当你开始看或听的时候,你的生活即使是一片霾,也会随之而散,阳光立马照亮生活!、
第二期的主题是“陪伴”,由“遇见”到“陪伴”,董卿的衣着也由粉红色套装换成了一袭白裙。一次擦肩,咫尺陌路,一次遇见,天涯咫尺。一个照面,就会掀开一段故事的扉页,冗长了精彩的流光。这样的故事,也许长,也许短,也许轰轰烈烈,也许悄无人息。宛若枫叶遇见了秋意便会羞涩起舞,纸鸢遇见了春风便可冲破禁锢而自在飞翔。
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哪怕故事不完美。人生本就不完美,早已夹杂太多的留白和断章,一个个遇见,抒写一段段流年,正是美丽的补遗和点缀。而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陪伴虽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旦拥有了责任,便让这一生都变得无怨无悔。
可遇不可求,遇见,就那么随心,随性,仿佛神来之笔,没有期许,勿需寻觅,不用脚本,一切的一切,天工巧合,但却妥帖自然,顺理成章。所有的陪伴,都是因为爱,没有为什么,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爱人......
朗读者,对与老者,更多的是回忆是感恩;之于青年,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迷雾中的明灯!
星期三的下午,我们举行了争当生活小达人的竞技赛。四年级是学插花,我们五年级是做水果拼盘。中午,杨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操场。操场上可真热闹啊!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猜测今天那个班级会得第一。杨老师把我们带来的水果放到了桌上,并让我们四个比赛的女同学去把手洗一下。比赛开始了,我们都忙活了起来。我们的分工很明确,由杨老师来切水果,我们摆盘。首先,我们用剥好的橘子摆成了一片橘色的海洋。然后,杨老师把香蕉切成两半分别摆在了盘子的两边。接着,老师把黄瓜切成一片一片的,我们把它们放在了香蕉的上方,做成树叶。旁边的老师直夸我们做得好呢!时间还剩下最后一分钟了,杨老师用小番茄和黄瓜做成了两条可爱的金鱼。时间到了,老师们正在商量成绩,我们的心在扑通扑通地跳着,提到了嗓子眼。当老师宣布我们五(1班得了第2名的时候,我们开心极了。
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张老师给我们上《口语交际》课——《我们去“旅游” 》。
张老师先请戴雨奔同学来当“小导游”。她带我们“游览”了炎热的`宁夏。然后请了叶钎怡同学给我们介绍了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比如温州的江心屿、景山动物园等。快轮到我上台当“小导游”了,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我带大家“游览”的是丽水遂昌被评为国家AAAA级的“南尖岩”风景区。我介绍了“南尖岩”的六大看点:一看云海,二看梯田,三看流泉飞瀑,四看奇峰怪石,五感受摄影文化,六看林海竹海。最后,老师请赵纱纱同学来当“小导游”。赵纱纱真了不起,看着图片就可以介绍景点,像个真的小导游。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会了做“课件”,还让我学会了落落大方地说话。
在满屏皆是明星真人秀、歌舞秀的当下,今年的电视综艺开始涌现出一股清流,先是黑龙江卫视《见字如面》的清风袭来,沁人心脾,紧接着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轮番登场,尽显文学风范。
《朗读者》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融入经典篇章中,传递真实的情感。
节目播出后,豆瓣评分高达9.5,微博榜单持续上榜3小时,连续两小时总榜第一,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文学类综艺节目若只是正襟危坐地谈古论今,抑或一本正经地解析评说,只会收获曲高和寡的距离感,很难引发共鸣。
《朗读者》的成功在于将文字和人结合,以情感贯穿始终,使观众在重读经典中回味朗读者的非凡人生。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让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如果仅仅是心灵鸡汤,这句话确实谈不上多么非凡脱俗,但是经由一位96岁高龄的翻译家说出来后,就更容易引人感怀。
在国内外先后出版英文、法文翻译作品160余部的许渊冲并没有止步于以往的成就,已近百岁却依然笔耕不辍。
面对疾病的侵扰,依然坚持“白天时间不够,就向夜晚偷时间”。
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就连年轻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他却坚持了下来。
听障者杨乃斌的母亲心甘情愿作为儿子的耳朵陪伴其16年,终将儿子培养成大学生,儿子朗读起冰心的《不为什么》时,便更具情感的温度。
当杨乃斌用流畅的语言当场朗诵“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相信泪湿于心的并非杨乃斌的妈妈一人。
当老舍笔下的《宗月大师》再次由濮存昕读出来后,人们体味到的不仅是由老戏骨抑扬顿挫的朗读展现出的老北京的生活画卷,更多的是作家与朗读者相似的人生经历。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当下,如何将人们的视线重新拉回书本中,是不少公共文化机构都在尝试推动的事。
早在央视《朗读者》播出之前,一些公共图书馆和书店就先后闪现出不少“朗读者”的身影。
如浙江温州图书馆“阅秀汇”的朗诵社、南京金陵图书馆“朗读者”项目、哈尔滨果戈里书店的“朗读者计划”,都曾引起广泛的关注。
只不过央视《朗读者》的轰动,除了自身的独特创意外,最重要的是依托央视的平台,借助了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
笔者以为,作为公共文化领域的从业者,《朗读者》给予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启迪。
在“互联网+”的时代,阅读推广需要我们进一步打开思路,博采众长,不仅从内容上调制出读者喜欢的佳肴,而且要依托各种媒体的传播优势,使其具有更大范围的影响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