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飘落,大雁南飞,秋姑娘给大地换上了新装。在这金秋时节,老师带领我们到常青公园游览。
一走进公园大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尊仙女塑像。塑像坐落在菊花丛中。一朵朵黄燕艳的万寿菊开得正艳。花丛的四周,修剪整齐的冬青,虽然有的叶子已经变黄,但是他们仍然昂首挺胸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成为当之无愧的护花使者。
绕过塑像,我们沿着南路向南走。小路东边是一片草坪,草坪中一簇簇不知姓名的花谢了,叶枯了,直挺挺的花茎擎着饱满的种子,从远处望去,像是绿茸茸的地毯上嵌着一朵朵淡黄的花瓣。西边是一个不太大的莲花池,池水那样的绿,宛如一块碧玉;池水又是那样的静,像一面平铺在地上的镜子。水面上漂浮着墨绿色的莲叶,大的如圆盘,小的像菜碟,亭亭玉立在水面上。在片片莲叶中间冒出了粉红色的莲花,有的正在怒放,足有碗口那么大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只是花骨朵儿,饱胀得像马上要破裂似的。这莲花池美得让我无法形容,怪不得古时候有那么多诗人都爱写诗赞美莲花呢!我正看得入神,池里的小鱼突然跳来跳去,之后又躲到了叶子下面去了。离开莲花池,我们来到公园西南角的牡丹花圃。这里花些了,叶茎也已枯萎,再也找不到夏日那婀娜多姿、芬芳吐艳的牡丹,只留下人们对它的美好的回忆。深秋的迹象在这里表现的是那么的明显。牡丹花圃的北面是月季花圃。这里的月季花依然开着,颜色还真不少呢,淡白的、杏红的、乳白的、淡黄的、白中透红的……真是五颜六色。但仔细一看,也有几株凋谢了,可能是秋风乍起的缘故吧!即使这样,月季花仍使公园充满勃勃生机,不失为公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满园春色固然可爱,但我觉得,踏着浓浓的秋意游园更是别有一般风趣。
电影业发展至今,数不尽的风云人物被搬上了银幕,在那黑白的方寸之间重领风***,却少有人问津儒家始祖孔圣人。一则是孔子已不是单纯的一个名字或是一个人物,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和思想;再则该角色实在是难以驾驭,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神怪仙魔,可以凭着照片和文字去模仿伟人的风范,可对于这位孕育出了现今华夏数千年文化于思想的孔圣人这一角色,令多少影视人望而却步。
不得不承认周润发的精湛演技,不愧是在演艺界的顶尖大师,他将孔子对世间生灵的珍惜,对家人的慈爱,对知识的求索,均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孔子的强大智慧生出了对人世苍生的悲悯之心令人刻骨铭心,那眼神中所透出的忧伤与智慧之光,让人过目难忘。
遗憾的是,《孔子》也存在着些许瑕疵。比如在前期宣传时力捧的南子与孔子的感情戏份反倒是枯燥乏味,饰演孔子的发哥和饰演南子的周迅只有一场对手戏,且台词只有寥寥几句。南子乃孔子红颜知己一说根本就站不住脚,整个剧情发展下来,南子一角完全成了“鸡肋角色”可有可无。还有片中出现了像连环弩这样的大汉朝以后才有的“高科技”武器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少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好看是好看了,可还是注意点尊重历史吧。不过该片的可圈可点之处也颇多,时不时的插进一些典故如“朽木不可雕也”、“苛政猛于虎”,颇有教化人心的意思。
《孔子》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孔圣人后人的认可。当然,跟历史较真的观众也大有人在,指出了片中各人的称谓不合情理等细枝末节的问题。我奉劝各位,切莫计较这些,就当这又是一场豪华的商业巨片又何妨呢?
缘何如此?既有法律,为何又要有信访?有人说,那是因为有些事法律也管不了。那么不是还有政策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亦是一枚法盲,至今搞不清信访、法律、政策之间有何关联,哪一个才是社会规范,哪一个才是民众诉求权利和实行义务的依据。
作为普通民众李雪莲,她不懂得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当构设假离婚之时,她是如此乐观自信,她相信她的丈夫秦玉河必定不会背叛她,她深信自己的设想必会成功。她又是如此盲目,行事简单而又武断,不知规则为何物,也不知人心是阴晴不定的'。如果从萨特的存在主义来说,李雪莲该为自己的选择而担负责任,而她恰恰是咽不下这口气。如果从加缪的存在主义来看,李雪莲的反抗,当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加缪的反抗是清醒者的反抗,而非盲目的反抗者。
李雪莲亦有清醒的一面,因为她至少知道有冤可以上访,知道找谁,而且一找一个准,那些法官、法院院长、县长、市长、首长,都能让她找到,此女非凡!李雪莲举着写有“冤”字的纸牌,跪于政府门前,此场景观众当是熟悉的。拦官告状,古已有之,现代社会,依旧如此,仿佛社会未曾变过,历史只是在机械地重复。民众的公民意识远未建立,子民观念倒是根深蒂固。底层民众的权利诉求之路之狭窄,亦可见一斑。
与李雪莲打交道的任何一个官员,除了史为民临阵脱逃,其余每个人皆很热心,见到李雪莲,那是语气柔和,甚至登门拜访,送慰问品,送年货,背地里对自己工作方法进行的反思,无一不是爱民亲民地表现,可谓尽心尽责。
有如此好的官员,有如此深入群众的官员,“刁民”李雪莲为何不为之感动呢,莫非她是铁石心肠么?观众们都着急啦,如此反复不休地上访上访,究竟意义何在,不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吗?好好的农家乐不开,偏要这么瞎折腾,以至于最终,当其前夫因意外离世,她竟然觉得生不如死,人生已无目标,生活失去了斗志——不断地上访已成为她生活最重要的部分。李雪莲的生活状况大概也是千万个上访户的缩影吧,现实中,有些上访专业户居然成了一种职业,代人上访,收受费用,如此这般,何乐而不为呢!
李雪莲算是幸运的,她要告状的对象是自己的前夫,而不是手握强权者,也不会牵扯到更多的利益集团,因此,她还是安全的。显然,秋菊就比她要曲折艰难得多。而且,我们可以看到那么多官员围着她转,她有着极强的气场和存在感,也许,她也是在此中寻找到了活着的意义,而不是虚无,至少在她看来不是虚无。在她不断地上访之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西西弗的影子,推着石头,向上滚向上滚,他全部的时光和精力便消耗在滚石头上了。西西弗地消耗,是他明知此举无用却而为之付出,以此反抗。李雪莲是认为上访是其惟一出路,亦是她怨气的一个出口,因此为之奋斗。西西弗是明知荒诞而付出,是种悲壮;李雪莲不知荒唐而愿意付出,是种悲哀。
最大的荒谬感在结尾,被撤职的史为民,已下海经商,李雪莲轻描淡写地对史为民说,当年假离婚不是为了房子,而是为了生二胎。起初还刚刚谈着人世沧桑,事事要想开点的史为民,一下子便陷入了沉思之中,默默地吃着碗里的面。由起初的说是想获得福利分房到最后抖出包袱,是因想生二胎而离婚,而胎儿因李雪莲愤恨怨怒而流产。看来李雪莲并非那么单纯,也并非是一根筋,她的上访理由仍有所保留。此处便有种悲凉感,这是位不幸的女性,她只是秦玉河的牺牲品。冯小刚在此处抖出二胎这一包袱,有何用意呢?这么一说,倒要思考起计划生育的荒谬来了,如果没有政策性限制生育,如果每个民众都能自由享有生育权,李雪莲的假离婚也便不会存在了,这样一来,李雪莲的假离婚之举当是对现实的一种不满和对抗,倒有几分英雄气概了。
影片《我不是潘金莲》,一下便抛出了一张大网,人人皆在网中央,却又不知网纹去何处。亲民的官员,时时处处言语套路化,一张口便是条条纲纲,工作作风啦,要爱民啦,要为民着想啦,要从小事做起啦……每一位下级官员,在上级面前,皆俯首帖耳,战战兢兢,唯上级是瞻,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也看不到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倒是清廉公正,不失为好官的有一大帮,天下一片清明。一旦无法制止李雪莲继续告状之时,每个官员的态度便立马转变了。即便是一大堆主义一整套大道理的马文彬也只会丢下一句:你们县里只管看着办吧!事情安然过去之后,马文彬便感慨万千,若有所悟若有所语,关于李雪莲告状生涯结束于一场意外。此刻的马文彬不像是官员,像是哲学家,一副深沉的模样。
片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除赵敬礼和王公道。因为赵敬礼白睡了李雪莲一次,李雪莲为何不再告状了呢,因为她觉得自己真成了潘金莲了,理亏,以及羞辱心。女性,在两性关系上,始终是弱者,这也是她后来要自证不是潘金莲的强烈诉求的原因所在吧。王公道在此事件中居然升至法院院长,有悖常理啊,照理最好的替罪羊不应该是他吗,因为当时他官最小嘛,又是法庭审理的法官,有无数种理由使他下岗嘛!而这些官员里,也就王公道还偶尔会向上级提出点异议,说点自己真实的想法,倒也颇为有趣。
一个女子,为了讨说法,而这个说法又是多么的荒唐,而其在不断上访之中,许多官员却受其牵连而免职,很值得同情。要知道,现实中有多少该老老实实承担法律责任的官员却逍遥法外,此处亲民的官员却遭免职,虚幻与现实,哪个更为荒诞,哪个更为荒谬,生活的秩序感瞬间便崩塌瓦解了,留下的是一地鸡毛,七零八落,随风飞扬。
还是回到刚才说过的信访、法律、政策,到底有何关联?以我一愚民的善意揣度,信访部门的设立无非是想摆摆样子,告诉民众,政府是亲民的,看看,解决不了的事,不是还有信访嘛,大家尽可安心,政府是为民的。事实上,信访部门的设立,反而增加了基层的工作负担,劳民伤财而又诚惶诚恐,显得更为错综复杂。信访,已经是这个社会肌体的恶性肿瘤。而政策则是官员权力的体现,基本属于屁股决定脑袋的产物!如果就影片来说,李雪莲离婚一事,于法律而言,完全无过错,对此胡搅蛮缠,便不应再加理睬,一并交由法律解决,于官员何干呢?然而,我们的官员是父母官啊,民众皆为子民,子民之吃喝拉撒睡,皆是官员之事,怎可撒手不管呢?可是管得清,管得过来吗?这是否与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考核制度有关?应该如是吧!因为事后马文彬对着郑重反省,我们都太在意我们的官帽了。面对官帽和政绩,难怪乎,一个个官员拿李雪莲没辙,束手无策也就在所难免了。而那些真正涉及人祸之事需要解决时,官员在哪里,民众诉求的门路又在何方?他们皆在别处!最好是,一切都按规则行事。规则清晰,行事规范,便不会再有凄苦的上访户了;下级也不必惧怕上级,无需诚惶诚恐,一切照章行事便可。可事实上,人人依旧还是卡夫卡笔下的K,法之门永远敞开着,可是法到底在哪里?当信访、法律、政策三者并存,又互相抵触,那么便会是伊凡·卡拉玛佐夫的“一切皆许可”的荒诞感。
荒唐之事,荒诞之世,荒谬之为!一个永远都无法逃脱的怪圈,谁都被圈住了。
单调乏味的线性情节,绕来绕去的话语,圆形方形的构图,隐藏着大片暗色,真相在哪里?世上本无真相!
作为导演的冯小刚,在影片中不断地消解现实,而在现实中,冯小刚却与王健林为着排片率而起了争执。始于荒唐的电影,终于荒谬的现实,虚实之间,本无界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