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只要你勇敢面对,坦然接受生活的挑战,就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取得更高的成就。这就是著名的跨栏定律。跨栏定律是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发现的。
阿费烈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强。这个发现最早是从一个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他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因此他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问题的大小决定了答案的大小。就像蚌把沙子变成了珍珠,我们要善于把局限变成优势。障碍使我们更强大。英国有一句老话:如果这件事毁不了你,那它就会令你更加强大。苦难并不是绝对的,它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对强者来说却是向上的阶梯。疾病也一样,它使弱者的脏器受损,最后夺取弱者的生命,疾病同样能使强者的脏器更加强大,使人的抵抗力更加顽强。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后来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可以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责任。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死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知道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知道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看了这本书,第四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学研究的信心。(具体地说,以前总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奥的事情,是那些非常聪明的人才能有实力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现在,我想我也可以去尝试。
比如,国内外心理学家、学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并无显着的相关,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着相关。
再如,调查显示,不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成为专家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成为专家教师,就必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们都身在教学一线,正在进行着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有成为教学专家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
星期六,点点要去小姨家玩,妈妈特意给点点扎了两个羊角辫,还给点点换上一件花连衣裙。
点点高兴地来到公共汽车站,耐心地等车。一辆浅蓝色的公共汽车慢慢地开来了。点点小心翼翼地上了车,坐上了第三排的好位置。接着,又上来一位手捧故事书的大哥哥。大哥哥可神气了,他抢了车上最后一个座位,舒舒服服地坐了下来,津津有味地欣赏故事书来。公交车慢慢又开动了,车刚过两站。到了第三小站,车又停了下来,这时上来一个右腿受了伤的大哥哥。只见他腿上缠的绷带还真不少呢,真是太可怜了。他双脚刚落地,就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对这个受伤的大哥奇说:“小伙子,我的座位让经你,你坐吧!”小伙子说:“不用了,谢谢您,老奶奶!”不料,这话被点点听见了,她想,这怎么能让老奶奶给我们小朋友让座呢。她这下可着急了,急忙站起来,伸出她那小巧玲珑的右手,高声呼唤起来:“大哥哥,我把我的座位让给你!快过来,你不用坐老奶奶的座位。”大哥哥听到小女孩要让座给他,高兴极了,因为他的腿的确现在疼得厉害。他一瘸一拐地走了过去。而坐在点点前排的看书大哥哥却把头低下来,假装没看见这受伤的男孩。他心里嘀咕道,我好不容易抢到的'座位,干嘛要文具盒给别人。他暗自庆幸自己运气好。想着想着,他不禁偷起来,还得意地瞅了受伤的小男孩一眼。受伤的大哥哥艰难地走到了点点跟前,不住地对点点说:“小朋友,谢谢你,真是太谢谢你了!”点点笑了,她说:“没关系,我过两站就要下车了,我站一会儿不要紧的。”可是,点点才五六岁,太矮了,抓不到扶手。没等她站稳,司机叔叔来了个紧急刹车,点点身子情不自禁地往后一仰,让坐在车上的所以乘客都吓了一跳。而受伤的大哥哥还没来得及抓住点点,点点就已经撞到了看书的大哥哥身上。看书的大哥哥眼疾手快,一把拉起点点,还问:“小妹妹,你没事吧?”点点连声说:“没事没事,谢谢大哥哥!”这个看书的大哥哥心想,刚才我太自私了,生怕座位被人抢了,我真不应该呀。想到这,大哥哥果断地站了起来,热情地笑道:“小妹妹,来,我的座位让给你!”点点笑了,笑得多么灿烂呀:“谢谢你,大哥哥!”受伤的大哥哥和坐在点点后排的一个戴老花眼镜的老爷爷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老爷爷还自豪地夸奖道:“现在的小朋友和年青人呀,就爱助人为乐,做好事!真是太可爱了!”看书的大哥哥听了脸红了,但他还是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毕竟,他也学会了乐于助人了。
公共汽车里充满了欢笑声。大家笑得多么甜,多么开心呀!
总之,本书是一本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专著,特别对于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