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流年中,回忆总是寂然欢喜的。
悲剧往往一快乐开始。所以当悲伤降临,我们却无能为力。
死亡对我来说,因为陌生,所以惊悚。
可是,死亡真的陌生吗?
岁月,你不是会让人坚强起来吗?到头来,眼泪里全是不舍。
那年的夏天,绚烂缤纷,一如夏姑娘穿着一身盛装款款到来,步步生莲。
发黄的墙壁圈住家,似乎历经沧桑。参天菩提树阴埋了这片蔚蓝的天空,普照着繁密的绿叶衣裳,树叶剪碎阳光,点染出零星小点的柔柔绿光,犹如晨星般耀眼。菩提树下,洒下一片绿荫,倒也凉快得很。
那些年,岁月的洗礼总是残酷的,它在曾祖母美丽的脸庞上筑起千山万壑,深深地印在骨头里,重重地映在我的心头上。曾祖母岁大了,极少走动,也不到厨房里做点心了,倒是经常做一件事。
晨鸡初报晓时分。我每天晨运,到流水处,抬起头,望着菩提树下,看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曾祖母在树下坐了一阵子,头向着天,抑许她在晒太阳呢!阳光照到她的脸上,添上一丝生气。曾祖母的眼睛混得深沉,时不时抬起头往天空之上望,目光投向远处,凝眸,凝眸。我顺着曾祖母抬起头的方向望去,那是她在瞧很远的那个地方,很远很远,远到不知从何说起?
后来,村子里的人闲聊时,他们闲聊起曾祖母,说曾祖母恐怕是不行了,怕是命到了头了。我虽然很愤怒,但我也很明白,曾祖母已经没有多少生气。萦绕在心头的痛,是生命的无奈,是生死两茫茫的凄凉。
我到院子里,静静地看着白莲,心中刮起一阵阵微波。屋外之池,出水白莲,白华似雪,轻染碧水,迎风顶立,挺雨盛开,亭亭植立,风骨自成。绿荷遮映,蟾蝉相合,遍步小池,偏趁凉多。
莲心啊,莲心!是否怜心?可曾流过眼泪?
夜花——昙花,昨夜绽蕾,今晨已萎谢。
黑夜下,万物死寂,一切都睡了,都沉躲在现实梦境之间,都死了的时候。世人皆浑浑噩噩,却活得逍遥快乐。唯独清醒的人啊,却活得空寂悲凉。
倾城雨瓢盆,像某个神灵正痛苦中呐喊,因为它从万物的命运中,懂得了怜悯,却十分无奈。
一捧黄土,一捧尘。隔了阴阳,隔了生死,隔了心。苦了愁眉,哭了心。亲人的哭咽,小孩的哭鸣,不绝于耳。我看着,听着,沉默着,沉重的铅石压在心尖上,仿佛在一霎间撕碎的心沉入黑暗中。然而,该来的还再会来,该去的终将离去。渡,仙渡人,神渡仙,神又谁来渡?曾祖母谁来渡你过冥河?
生从何来,死到何去?
一道闪电划过天空,瓢盆大雨哗啦哗啦地下,颗颗真珠雨。雨水冲刷着这个世界,我的眼角里噙着泪,水在地上一朵朵跃然绽放成水莲,又昙花一现,消失了。水在脸上流着,是凉的,是热的。
“下雨了?”那时候也有秋天这样彻凉的夜晚,我透过繁密的雨幕凝望着阴沉的天空,像心灵的风暴一样。我阴森的梦失去了宁静,期待的破晓总是来得很慢很慢,从未有过……
苦,故人已逝;伤,生人忆殇。
晓花——白莲,破晓又在哪儿怒盛,黄昏又在哪儿藏身?
一切都是睡着的,一切又都是醒着的。黎明前是一片黑暗,让人感觉不到希望,心就死去。水很凉,也很黑。今夜,无月。
曾祖母,你在哪?
思君如流水,何时穷尽已?
每每再回到祖屋,总觉得曾祖母就在那儿,端着一碟莲子糕,不早不晚,刚刚好,等待着我。哪里有夏天,哪里就有白莲,白莲开遍的大地都像故乡的气息。每个气息,那么的熟悉,都像一个女人的笑靥,犹如一朵绽开的白莲,带给人无尽的清新。
昙花一现何处去,白莲亭亭依旧在。白莲凋零隔年再开,不如往昔明艳,不如不负君此生。
在我们班里,跑步最快的“飞人蔡”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飞人蔡”大名叫蔡佳琪,她爽朗爱笑,四肢矫健有力,跑步飞快。
我们学校举行夏季运动会时,天气炎热,她要代表我们班参加200米跑的项目。得知四(五)班的“女汉子”也参加了200米跑,她身材高大,一脸自信,也是一位跑步速度十分快的运动员,看来对200米跑项目的第一名势在必得。有了这样一位对手,我们为“飞人蔡”捏了一把汗。但“飞人蔡”笑眯眯的,并不担心。
到了下午,200米比赛开始了,我们班的“飞人蔡”一开始就冲在第一,使劲甩开臂膀,迈开双腿,向前狂奔。所有人都不是她的对手,现场围观的观众像刚烧开的水一样沸腾,不停地为运动员加油。只见其他五位对手都眉头紧皱,四(五)班的选手有点紧张,紧抿嘴唇,埋头向前冲,但差距越来越大,这位“女汉子”渐渐落在了最后。
一转眼,“飞人蔡”离终点已经不到50米了,她咬着牙,攒足了最后一点力气,奋勇向前,冲击终点,第二名紧跟其后,死咬不放。但最后,第一个冲到终点的还是我们班的“飞人蔡”。
“第一!第一!第一!”我们班的同学老师都欢呼起来了,“飞人蔡”一边喘气一边咧嘴大笑。这就是我们班的“飞人蔡”。
我的奶奶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她一笑起来脸上就会出现一条条浅浅的弧线。奶奶说,这是因为她年纪大了!是啊,奶奶年纪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容易忘事了!
有一次,天气非常寒冷,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一起送我上学,奶奶没有戴手套,冷得瑟瑟发抖,妈妈赶紧脱下手套给奶奶戴上!第二天,奶奶来接我放学,我看到奶奶没戴手套,就奇怪地问:“奶奶,妈妈昨天给您的手套呢?”奶奶缓缓地抬起头,有点莫名其妙地说:“什么手套?”我一下子着急了起来;“就是昨天妈妈给您戴上的手套啊!您不记得了吗?”奶奶想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那双手套,我也不记得了!”奶奶又把手套丢了,我有点生气,爷爷把我拉到一边,小声地对我说:“奶奶生病了,所以才会不记得!”原来奶奶生病了,我赶紧跑过去担心地抱住奶奶,再也顾不上想手套的事了!
还有一次,我和奶奶发脾气,奶奶很生气,一直说再也不理我了,但是下午放学奶奶却笑眯眯地来接我,好像不记得这件事了一样,我疑惑地问奶奶:“奶奶,您不生气了吗?”奶奶笑呵呵地说:“好好的,生什么气呀!”我和爷爷对望了一眼,一起叹了口气,哎,奶奶又忘事了!
奶奶忘记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她从来没有忘记照顾我!真希望奶奶的病快点好起来,不再忘事了!
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大姨家的孩子,今年一岁半。他经常戴一顶小圆帽,白白净净的小脸蛋,像个小女生。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淡红的嘴唇,一笑起来,嘴角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十分可爱。
我的小弟弟虽然只会说简单的几个词,但他聪明。
有一次,我在大姨家过夜。大清早醒起床,我在客厅背英语单词。不知什么时候,二宝(弟弟的昵称)来到我的身旁,他蹲在椅子旁边看着我。过了一会儿,他溜到了一边。片刻后,他又过来了,拿了一包餐巾纸给我。我说:“不要,姐姐不要,乖二宝。”可是他硬往我手里塞,同时左手还不停地往地上指,嘴里不停地说啊啊的。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在地板上,椅子旁边发现了一坨……唉,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
我的小弟弟不但聪明,而且还讲卫生、懂礼貌。
有一次晚上,我和姥姥、妹妹到大姨家玩,按门铃时,二宝来开的门,看到我们就说:“你们好”!边说边鞠躬,顽皮的样子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大姨看到我们,忙拿苹果削给我们吃,有几片苹果皮掉在地板上。弟弟看到了,把苹果皮捡起来,又轻轻地放到垃圾桶里。看到此情此景,我和妹妹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二宝还是一个爱淘气的孩子。有几次我在他家写作业,趁我上厕所时,他就在我作业上乱画,看到我回来就急忙躲进卧室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这就是我那淘气、聪明而又可爱的弟弟二宝。
张爷爷是一个心灵手巧的老木匠,非常勤俭。他的头发已经半白了,脸上的皱纹像是墙上斑驳的印记,但是他很不服老,整天不闲着。
张爷爷每天都出去遛弯,以前和张奶奶三天两头就去一趟大润发采购。要知道张爷爷家离大润发也挺远的,可他们却是走着去那里。有一天我问过张爷爷,为什么要走着去大润发?张爷爷竟然回答我说,为了省钱!我吐吐舌头,心想:真勤俭。
你可别被张爷爷70多岁的高龄给糊弄了作为木匠,张爷爷,现在的手工工艺一点都不比年轻时逊色!到现在他还给自己的新房用纯手工制作了两张床,还有两个床头柜。
因为我和张爷爷关系特别好,有一天,老妈炖鱼让我和老爸送过去。我到张爷爷家去,进门就闻到了张爷爷喷漆时的味道。这时候张爷爷察觉到有人来了,抬头看了看,一看是我,就笑嘻嘻地说:宁宁,你来啦。
嗯,张爷爷,你在干嘛?
我在给木板喷漆,做床头柜用。张爷爷在喷漆,只见他左手拿着喷漆桶,右手扶着板,半蹲在地上,看这阵势,好似在和空气打仗似的。然后我就去旁边看了看,看见了两三个形状相同,模样相同的柱子,我就问张爷爷:
这几个柱子是干嘛用的?
哦,那几个是做床用的。
我仔细看了看,每个柱子都是一样的花纹,雕刻的十分漂亮。这是一个70多岁老人雕刻出来的柱子吗?这仅仅是省钱吗?张爷爷这是在自己手中创造出一个个家居艺术品啊!我在心里默默想到。
对了,差点把正事忘了,张爷爷,给您的鱼。
我从张爷爷的身上看到了很多很多。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 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 勋祉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1963年,17岁的少年比尔·克林顿在白宫玫瑰园里,见到了肯尼迪总统。握手的一瞬间,他冒出一个疯狂的念头:我也要做白宫的主人。
此后,克林顿却连续三次放弃去华盛顿。1973年,他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华盛顿一些政治大佬看上了他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戈文助选的经历,邀请他去工作。克林顿考虑了十天,拒绝了,他厌倦了给别人拉票。碰巧,阿肯色大学法学院需要一名助理教授,他决定去做教书匠。
1974年,他萌生了参选阿肯色州联邦众议员的想法。此时,一个名叫约翰·多尔的老朋友打来电话:“我现在是联邦众议院首席顾问,负责调查尼克松总统是否应受弹劫一事,需要年轻律师,快来华盛顿吧。”这一次,克林顿只考虑一天,就谢绝了。约翰·多尔十分震惊:“你犯了个愚蠢的错误。这是弹劾总统!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历史性机遇,你居然放弃?”
“全美国有才华的年轻律师都愿不惜代价为您工作,而除我之外没有一个年轻人愿为阿肯色而战斗。”克林顿礼貌地挂断电话,投入联郑众议员竞选中。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跑遍全州21个县。在每个偏远的小镇,他走进商店、咖啡馆、加油站甚至殡仪馆。“我喜欢一对一地‘零售’政治。这些小店主和殡仪员,认识镇上全部的人,他们就是最重要的选票。”结果,首次参选的他得到48%的支持率,但老资历的共和党人还是赢了。
1975年底,支持者们怂恿克林顿再次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去征服华盛顿政治圈”。一个小时后,克林顿就说了“不”。“既然我想为阿肯色做事,不用做国会议员,做别的也行。”他决定竞选州检察长,这次他成功了。1978年他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州长,并获得五次连任。
1992年,从未在华盛顿政坛“混”过的克林顿,成为白宫主人。回首往事,他说:“决定人生的并不是你选择了什么,而是你选择放弃什么。如果当初我去了华盛顿,我后来根本不可能当选总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