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现代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1942年,历经坎坷的女作家萧红离开了人世,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年幼生母病故,继母与她感情淡漠,父亲专职顽固,只有祖父最疼爱她。走进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在呼兰河这座小城内,自由自在地玩耍,为人们的迷信感到悲哀,形形色色的人给他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小天地,在那儿,自由自在地玩,没有人会管你。读到那儿,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画——女孩,在园子中乱跑,植物满园子乱长,祖父乐呵呵地看着女孩……多美的一幅风土画呀!这不就是一个孩子所向往的生活吗?但那座小城也不是欢乐的地方,可怜的小团圆媳妇、有二伯,都博得了作者的同情。小团圆媳妇,从一个活泼美丽的姑娘,到一个病人,到被一家人折磨死。可她的婆婆却不认为是在折磨她而是对她好。有二伯是一个孤苦无依的老人,他三十多岁到张家做长工,六十多岁了还一贫如洗。他性格古怪,老厨子也因此奚落他,孩子们骂他、笑他,这不正是那一串串凄婉的歌谣吗?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除了祖父,这座小城内已没有什么可以让萧红留恋的了。19岁的她离家出走了,在尾声中,她写出了对幼年自在生活的怀念,那景、那人、那情,她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祖父和她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即使在她最困苦时,她也记忆犹新。
这本书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乡土气息,让人读后余香满口。
五年级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这本书讲的是作者萧红小时候的故事,真情流露。虽然没有用上各种“高大上”的词汇,但却那么平淡自然,引人入胜。
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语言通俗易懂,十分自然,十分有趣。在此书中,我认为最有趣的情景就是:“我”摘了许多玫瑰花,突发奇想就给“祖父”戴上了,正在拔草的“祖父”不知道“我”在干嘛,只说:“今年春天的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的。”读到这里,我也笑了。“祖父”进屋后,全家人看见都笑起来,等他自己发现时,也忍不住笑了,原来那玫瑰香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玫瑰花就在他自己的头上!“祖父”想起来一回笑一回,等他刚有点儿忘记了,调皮的“我”还忍不住又提醒他:“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我”和“祖父”又笑了。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觉得“祖父”很是可爱。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胡家的小团圆媳妇,我觉得她挺可怜的。到了胡家后,没过几天就被打,还打得特别厉害,或许是呼兰河城当地的看法,小团圆媳妇大方、坐得笔直、走得风快、不怕羞,是不让人们所喜欢的,别人经常在背后议论她,骂她。胡家还让她当众大规模地洗澡,当众强行扒光了她的衣服,将滚烫的热水从头上淋了下来,她当场就昏倒了。可大神却说还要再洗三次,小团圆媳妇洗一次昏一次。或许胡家根本没有把她当家人看待吧。
在《呼兰河传》这本书中,讲述的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我”在储藏室里找到的东西,冯歪嘴子的故事……都是十分有趣的。呼兰河城是一个平凡的小城,发生的故事都是作者童年的记忆,平凡的小城却有不平凡的记忆,不平凡的快乐与伤痛。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就像一盏指路明灯,里面有许多实用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其中,魏老师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助手,每个学生都能帮老师管理班级,大事干不来干小事;班级的事,人人有事做,消灭没事做的人和没人做的事。”让我很是受用。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着,帮助着,团结着。一个班集体更像一个小社会,既然是一个小社会,就应该有一个管理问题。而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靠的就是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民主,一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
老师是为了学生服务的,得考虑学生的喜怒哀乐,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助手,当成自己的副班主任。一个班级,不能把权利集中在老师或是班干部手里,一定把它下放分撒,扁平化管理。每个人都给了他一个责任,在某种意义上都给了他某种权利。这个权利和责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每一个学生一旦有了权利之后,他会行使权利,但是他还履行他的责任,所以这样就能做好了。
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观后感《““种好心田”观后感”》。
在工作中遇到不利环境和问题时主观努力解决是关键。魏老师说得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经常有不平衡心理,却不懂得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通过魏老师与陶老师的对话,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陶老师与魏老师的对话,感觉他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也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气质,让人仰慕。自感眼界有所拓宽的同时,从中也学到了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借鉴的一些可行的做法。当然,在品味魏老师的感慨和收获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因为,古人云:金玉其外,败絮如其中。不要因为外表非常的好看,就断定这个人有学问。比如枕头,看起来,这个枕头的样子很好看,但里面却都是败絮一团。人也是一样,这个人长的很好看,可她的学文却是非常窄浅。
古人说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比如这个人她长的.非常丑陋,但她的学问却非常广。大海看起来非常平常,就是海水。但你却不知道大海的底部是多么丰富。所以说不能以貌取人。
古人还说,人不可以长短高矮论人品。不是哪个人长的高,长的矮,腿长的长,腿长的短,就怎么样。就像花生一样,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她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所以说,我们应该从人的品质、内涵和丰富的学文来断定。俗话说得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付出了努力才能收获,所以我们要像花生一样,默默的奉献自己。
——读《幸福的尺度》有感
幸福并非无边无际,
也是有尺度的,
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全然把握,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而这个方式又是给自己带来快乐,
并对他人有所裨益的。
——毕淑敏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对自身、对生活的认同感;幸福是一种心态,一种对人生、对环境的观照。若想获取幸福,就要注重心态的把握和心灵的感受,就要懂得修养心性。
在广阔的地域中,在无垠的时间里,面对幸福,我们理应学会感恩和知足。不可以贪婪,因为幸福本身就是有节制的;不可以炫耀,因为幸福本身是朴素和宁静的;不可以一厢情愿地认定这是自己命好,因为从宏观讲,有巨大的力量领夹于我们卑微的生命之上;不可以僭越,将那功劳仅仅归于自己,不能忘了自我的幸福是许许多多人和机缘襄助的善果。大自然和历史给予的教诲,千万要牢记。其实,幸福就在咫尺间,惟有在淡定中才能享受快乐,在静思里才能收获幸福。
静下心来,有的时候是月光下听着松涛,品着茗茶;有的时候是在闹市里独自穿行,静心思索。“闹处安神,闲处养气”这两种忘我
的境界,却非心静不可,心烦气躁是不可能安神养气的。内心的平静犹如佛堂里的一缕青烟,提升着人们对于人生的感悟;又犹如平静的湖面上的一层层涟漪,洗涤和冲荡着人们内心的污垢,净化着人们的精神境界。
幸福靠的就是一种心态。好的心态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感觉,让我们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满天星空的夜,书桌前,灯光下,翻阅《幸福的尺度》,一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萦绕在我的心畔。忽然想起了阳光心灵——
温暖的阳光穿过寂寞的人生隧道,柔和地洒落在人们的心间。阳光修长的手指温柔地抚摸着丛生的万物,流淌着金黄的诗歌。阳光阖合着透明的呼吸,如美丽的双翅飘然,一个个美好的童话轻松地舒展着健美的'身躯。于是,我感到欣慰,感到生命蓬勃的成长,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充溢了我的心灵?
这便是一种幸福,一种惟淡泊的心灵才能体悟的幸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一种简单素雅的生活——
窗外云淡风轻,屋内香茶萦绕,一束插在牛奶瓶里的漂亮水仙,穿透洁净的耀眼阳光,艳丽地开放着;在阳光灿烂的午后,终于又来到了儿时的山坡,放飞着童年时的风筝;落日的余晖之中,静静地享受着夕阳下清心寡欲的快乐?
幸福就在咫尺间,怀揣积极乐观的心态,幸福便盈盈在握。人生是一个奥妙无穷的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像欣赏天地万物那样,每时每刻都沉醉在奇趣欢乐中,这样
才能充满生活的乐趣和前进的活力。这就是幸福的秘诀。
让心态成为我们的幸福之源,让品格充盈我们的人生之路。心态影响能力,能力影响命运;心态阳光了,生活也会变得阳光;一个拥有阳光心态的人,定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呼兰河传》是一本萧红写她过去故乡的书。茅盾曾说过:“《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者讲述的那个呼兰河时代,好像离我们有一些遥远,但作者却用自己的文字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好似黑暗又有一些美好的故乡。
在故乡中,小萧红最亲的就是他的祖父了,在这个“吃人”的世界里,小萧红宁愿依偎在祖父身边听那些讲了很多遍的故事,也不愿去触碰父母和祖母冰冷的心。这不仅衬托出了祖父的温暖,也拉出了一个大的无情的背景。
文中讲到:“我总是能不分昼夜地听到团圆媳妇的哭声”。团圆媳妇也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她年纪很小,做事大大咧咧,却总是被婆婆打骂,被折磨的生了病。婆婆又是请来大神,又是用各种奇怪的方子只管往她身子里塞。这不但没把病治好,还把团圆媳妇吓得天天做噩梦,也招来了街坊邻居来看笑话。他们把这当成是好看的大戏,你一言我一语地评价着。在我们看来这近乎扭曲的人性,在那个时代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那些麻木不堪的人却从未感觉到他们正在慢慢地毁了一个人。
这个地方的深处,好似住着一个“吃人”的怪兽,但可悲的是,人们都喜欢它。
村中有一个大坑,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把坑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点钱。可却有多少小孩,包括鸡鸭羊这些牲畜,用这种方式无意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是填平就不会发生的意外,这多么令人惋惜和无奈。
如今,我们再远观那个时代,那个远去的呼兰河,很遥远、很陌生,又很无奈。
这本书有一个神奇的魔力,尽管有时间的差距,但那种黑暗时代给人带来的来自心底的冲击,却是那么真切又深刻。萧红揭露了麻木的人性,这种感觉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记。
在我们如今的时代,没有迷信的团圆媳妇的婆婆,没有围观人的无情,没有路上没人填平的坑。可是那只“吃人”的怪兽还在,只是以不同形式适应了当下的社会。
所以,我们面对曾经远去的呼兰河,站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一定要坚定心中所想,做那些自己心中认定是对的事。
去奋斗吧,奔跑在这个可以实现梦想的时代中!
《呼兰河传》被作者萧红用一层忧伤之纱蒙住了。通读全文,总能隐隐约约感到些许悲凄,但又是那么捉摸不定。是什么让她含泪愁闷?
小团圆媳妇死了,不知是被打死的,还是被“救”死的,我看八成是被老胡家的街坊邻居给折腾死的。街坊邻居们和老胡一家都是为了小团圆媳妇好,这不难看出,他们都想把她管教成一个传统化的媳妇,所以才打她,在她生病时又都帮着出点子,虽是瞎出主意,但也是一片好心,只是结果不大好,在他们无所知觉的情况下,其实是把小团圆媳妇推到了鬼门关。
小团圆媳妇只是传统保守的封建思想的一个牺牲品罢了,当然不只她一个,在那个时期恐怕还是有很多的。别指责呼兰河小城的人们,他们也是无辜的,他们也只是受到了封建思想的荼害罢了,他们也是可怜人。他们是无知的,是愚昧的,是保守的,是腐朽的,但同时也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这就使得他们有了“愚昧的善良”。愚昧的善良比单纯的恶毒更可怕,我一直这么认为。恶毒令人憎恨,但愚昧的善良不同,它其实是恶毒的一个分支,只是挂上了“善良”的头街,因为愚昧无知,所以总是被人们谅解。正因为人们对它的纵容,它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变相地“***人”。
既然说到了小团圆媳妇,谈到了愚昧的善良,就不能不提小团圆媳妇的婆婆。道家曰:“人性本善”。话是不错的,人的心在前期的确是善良的,但注意,是“本”,人心到了后期就会被黑暗的社会腐蚀了,变异成“愚昧的善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是不把小团圆媳妇当人看的,甚至把她贬得连动物也不如。不过她到底还有些良心,不然也不会花大钱给她媳妇治病,但尽花得是些冤枉钱,药方子荒谬到了极点。婆婆是不知道的,正因她愚昧的善良才间接导致了她媳妇的死。这个婆婆在书中是个反面人物,是当时社会上众多婆婆的影射。由此可见,愚昧的善良坑害的人不在少数,说它比恶毒更毒也就不为过了。麻木的思想,麻木的人,使得愚昧的善良肆无忌惮地在世上横行霸道。
愚昧的善良,它同恶毒并肩走在一起,状如亲兄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