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了周三多和陈传明和撰的《管理型——原理和方法》,对于企业管理中的创新讲述的鞭辟入里,遂颇有感慨的写下了读后感。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管理的核心职能,甚至把创新视作管理的灵魂。
创新,在企业的管理中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变革。
对于番茄时间管理法,我有一些体会。以前有一阵子我特别忙,两个项目同时到最后阶段的.时候,那上班连一分钟都显得很宝贵。在这种情况下,我自发地使用了倒计时的方法。对一件任务,设定一个目标。由于时间实在太少,所以设定目标的时候基本上也是以分钟计算的。比如下班前10分钟,在任务不忙的时候都是磨蹭过去或者上网看贴就过去了,但是在那个时候,感觉十分钟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可以写一篇几百字的博客。
我发现,随着任务的完成时间用分钟来计算之后,对一个任务的计划就不会很宽松。相信大家有体会,如果没有时间上的压力,大家用小时来安排任务的时候,如果一个任务其实不需要一个小时来完成,我们也有办法把它磨到一个小时才完成。其实这个时候时间就浪费了。这种情况,我碰到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有个人,我估计他的时间安排是以天计算的。所以无论什么任务交给他总不能在一天之内完成。这个事情让人十分郁闷。
当然,作为任务计划的时间安排,也不能估计那么精确。比如我之前的一个任务,我计划25分钟完成,但是由于碰到几个问题,最终超出5分钟才完成。这没什么,因为当计划的时间快到的时候产生的那种紧迫感会大大地提高效率。比如我之前用30分钟完成了一个快速开发框架的搭建,其中还排除了几个问题。所以当完成任务的时候也格外有成就感。
西蒙是管理学界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他的理论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的不同分支,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之一。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基于西蒙的思想。
他的贡献在于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管理行为》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与企业生产制造有关的技术创新,其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分析,可分为:要素创新、产品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但是无论是何种内容的技术创新,最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创新源于企业内部外部的一系列不同的机会。美国学者德鲁克把诱发企业创新的所有不同因素归纳成七种不同的创新来源: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工艺过程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知识的产生等。
任何企业都在执行一套符合自己特点的技术创新战略,而在无意识中形成的技术创新战略是一系列选择的综合结果。这些选择一般涉及创新的基础、对象、水平、方式以及创新实现的实际等多个方面。
在没有学习精益生产相关知识之前,我对精益生产的了解很少,虽然也听说过精益生产的内容,但是对其内涵却不了解。通过学习,我对精益生产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它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改变了品质控制手段;消灭(减少)了各种缓冲区;增加了职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培训职工并与职工交流;仅在需要的地方采用自动化;精益组织结构。
精益生产方式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方式就是决心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就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实现七个零的终极目标而不断努力。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克·布莱尔,奥美日本集团的董事总经理。对于品牌的作用有深刻的洞察力。事实上,如今所有的广告、营销和公关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品牌,巩固品牌效应,以达到更高的价值。
在开始的两三章,作者着重分析了现今社会的形势以及品牌传播管理的重要性,后几章则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全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品牌营销的方法,观点明确深刻。而我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以及本身专业知识的认知,明白到一个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塑造非常重要,像耐克、阿迪达斯、香奈儿等等这些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营销无不依赖于长期建立的品牌效应。品牌需要传播,于是有广告;品牌需要维护,于是有公关;品牌得以为人熟知,于是能够营销。这一切一切产品的链条都与品牌有关,品牌也与企业价值连为一体,因此品牌在当今的社会中变得尤为重要。
但现在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商家和企业仅仅把售卖获利作为生产商品的目的,而不是看重企业的品牌和信誉。原因何在?品牌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时间,一段时间后才能带来回报;但普通的售卖获利则是直接能见到收益的。但从长远来看,注重品牌的企业才能保持效益,后者则很快被淘汰。
最近一直在看一本书叫《销售团队管理》,书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学到的东西已经不少,而且还要反复的细读才能完全消化。本书内容并不枯燥,而以实用为主,配以各种经典案例让你在的过程更加深了印象,被评为“销售主管的第一本书”决不为过。
书里首先讲到的就是关于一个销售经理角色认知和转换。
第一就是从“销售业务员”到“销售经理”的转换。有句话说得挺有意思:销售经理就是个大业务员。实际上,这样的理解就是还处于销售业务员阶段。自己的业绩好并不能代表你就是一名优秀的销售经理,但销售经理业绩一定要好,这是肯定的,销售经理业绩好不行,还要带领整个团队有个好业绩。借用一句广告语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第二就是从“经理销售”到“销售经理”的转换。说白话点就是从“重业务”到“重管理”的转换。一个的销售经理要具有三个主要素质:管理意识、有预见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职业教练。面对团队人员出现的销售阻力问题,不可以亲力亲为,这样就又陷入到业务的层次上了,而应该作为一个教练,指导销售员,销售员,让其独立的完成最终销售。
以上内容仅仅是书的第一章所阐述的,个人感觉还是很受用的,当然借此机会也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致力于做管理、带团队的千禧人,希望大家在看过这本书后都能对销售经理这个职位的认识更上一层次,也对指导现实工作、处理实际问题有所帮助。
最近认真看了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总觉得要写写自己的感想,哪怕只是个人小小看法。其实静不下来读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想办法让自己静下心来。以前有所接触泰勒制,所以还不至于十分陌生。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张用科学的方法代替原来经验的方法,对工人进行科学选择和教育培训,要求管理者和工人紧密合作,主要目的在于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最大化,实质即追求财富(利润)的最大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思想非常具有进步意义,对于管理学科的发展更是有跨越式的进步。在他那个时代,美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劳资关系紧张,他的思想其实很难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的。
而我之所以要讲到泰勒,是因为一篇文章中提到深圳富士康员工的十二连跳引发的对企业员工的关注。富士康的管理中有泰勒制的影子,实行标准化管理,以效率最大化为最高目标,以“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基础进行统一管理,认为人是受经济利益驱动的,不关心人的社会需求、情感需求。中国正在飞速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难免会出现欧美工业化时代曾出现的诸多问题,会有一些重蹈覆辙,但是,在现在这个重视人权的时代,在这个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完全按照“经济人”假设进行企业管理,是不可能长久的。今天的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借鉴历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企业工人(员工)的各种需求,全面看到企业经营者、员工和全体消费者各方的利益,追求多方共赢才是最佳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