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教育能改变吗?》之后,我感悟颇多。该片包括了《起跑线上》、《学习的革命》、《公平之感》、《高考变革》、《大学危机》、《再度出发》,成为一个系列。全方位、分角度、多靶点,反映了我们国家当前教育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在片中,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句是“当一个学生忘记所有知识,剩下的就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还有做人道德的教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教授。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做事、做学问”是我大学学校的校训,现在想来意义是如此深刻。那种只要生学习的教育是不够的。回顾自己将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我发现我是深受这种教育的毒害的。从小,在我的记忆中,仿佛学习好了,一切都是好的。我不用做家务,不用培养兴趣,不用学会与人交流,读书就是我全部的天地,甚至我的大学也是在一堆堆书本中度过的。踏进社会了,才知道社会的要求,远远不是会读书的书呆子,做好人,做好事远远比做好学问重要得多。要问我当我忘记所有知识,还剩下什么的时候,在做人做事方面真的所剩无几。反观现在的教育,作为一个刚刚跨入教育界的新人,我发现与我们当时的教育相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民间却基本变了味道。除了传统科目的课后辅导,各种“素质”都成为孩子的重担,钢琴、小提琴、画画、乒乓球、排球等等。学习好,各种“素质”高的小朋友就是好孩子,好学生,好榜样。在那些家长看来,学会这些仿佛一切都万事大吉了。
另一句话是日本教育学家大前研一说的“在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里,能否找到自我”。在中国式的学校中,什么都是有标注答案的,学生也被训练成记背标注答案的机器。我不否认这种技能在某些中的作用,但是我认为这在培养孩子树立自我的路途上制造了障碍。就以我为例,不谦虚的说我是一只训练有序的狗,各种考试基本进行题海战术,背、记也算是我的强项。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考过了中考、高考,几乎不想我是怎么样的人,将来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唯一目标是期中考试要得第几名,期末考在年纪段目标第几名,学年末奖学金要拿几等奖,诸如此类的事情,仿佛成绩是证明我是我的唯一证据。就是这样一个活在老师、同学掌声中的孩子,当面对考研失利被逼进入社会时,我迷茫了,我慌张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喜欢什么,向追求什么。没有方向,失去自我的人生是悲惨的。教育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且发展它,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日本,机会没有家长抱着让孩子读好书来改变生活坏境的想法读书的,也没有一定要孩子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其实,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爱好,踏踏实实地来,积累好以后工作、生活的技能和,做一个平凡的人有什么不好呢?
因此,在我看来,要想改变现在我国的教育现象,改变制度是关键,改变理念是重点。我不否认应试教育的优势,我们的基础更加牢固,相比起来知识深度更加强,学生的理解力比较强。但是我们要看到,孩子比的不是一个单单的中考、高考,比的是人生不是一个阶段。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教育者,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孩子的强项,教会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才是王道。
为什么说改变制度是关键?若高考这个制度一直存在,中学、小学想要彻底进行改革,我认为是不可能的,考试仍旧将成为学习的目的而非手段。高考这根指挥棒不改,想要社会改变观念也是不可能的,而人的观念不改变,人的行为更加难改变,那么教育改革根本就是空话。
基于我国人口众多,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教育改革之路远兮、难兮!作为一名新的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就是向学生灌输理念,而要让之有效,还需家庭、社会、国家共同协助!
学校已经划定入学通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前面同学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进入通道。主动配合学校门口老师测量体温,额温36.8或腋温37.3以下方可进入校园,进门即做好手卫生,佩戴好口罩进人教室。若孩子出现体温异常(额温≥36.8或腋温≥37.3)、头痛、咳嗽、呕吐、腹泻等各类身体不适情况,请家长带孩子立即就医或居家观察,且及时将缺勤原因、诊断结果告知班主任。疫情期间,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家长无特殊情况一律不进校园。
课间休息,避免聚集性玩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去厕所避免聚集,如厕后及时规范洗手。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有效遏制,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初三学生计划4月7日开学复课,初一初二开学时间另行通知。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请广大家长和学生积极配合,自觉遵守以下几点:
一是教育发展的均衡问题。我市是教育大市,如何发展教育大市,巩固教育强市的地位,任重道远。目前,我市乡村“麻雀小学”共有1000多所,形成了“老、少、边、穷”的现象,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由于师资、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促使一些学生家长心理上滋长了“赶名校”的现象,致使一些学校生源爆满,而另一些学校则产生了“学生荒”。
二是教育方式变革的问题。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工程,一时很难看到的明显成效,而最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只能是,不少老师这样认为,考试,名在考学生,实际是考老师!那么,考了试之后,要不要公布学生的成绩呢?回答是否定的。可是,不少教师认为这样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于是,公布学生成绩,排名次是通常的做法。也许,这是长期形成的一贯做法,在现实中一时难以转过弯来。也许是中西方教育的传统习惯不同,西方学生的分数是当作隐私来加以保护的,老师交给学生的打过分的作业或试卷时,总是扣着或装在一个信封里递到学生手中,这样以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杨振宁教授在阐述东西方教育的区别时总结出东西方教育的两大特点: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动手能力,所以学生善于发明创造;东方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所以学生识记能力强。也许,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造就了人们处理分数的不同方式。
三是母语教育问题。安庆日报文艺副刊沈天鸿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高校招生不考语文是祸国殃民》,曾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我读这篇文章,是因为它的标题吸引了我。说实话,现在是新闻爆炸时代,一天有几千条几万条新闻在轰炸我们,让我们猝不及防,让我们目不暇接,一个标题抓住读着的眼球,一篇作品就算成功了一半。《高校招生不考语文是祸国殃民》引起我的兴趣,首先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其次是个“老牌文艺青年”,平时好钻故纸堆。我曾严厉地批评,当下国人语言的粗鄙化现象,嘲笑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而脑袋越来越贫(主要是说人们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可谓“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个大款就会让一个书生窘得钻地缝!人们对物质的热衷,冲淡了对人文知识的追求,语言修养,到了尴尬的境地。
我平时好文墨,偶尔写写东西自娱,偶有见报,欣喜之余,与同事共享,没想到,得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写这些诗词干什么,那可是退休的老头子***!”现在,连教师都鄙视诗文,何况他人乎?据我了解,在我区近千人的教师中,没有几人阅读文艺作品,就是那些“曾今的文艺青年”,也是“渐行渐远”,无心境再去亲近诗文。没准想,你在大路上,见到一个西装革履或者摩登女郎的时候,他们会冷不丁给你个“粗鄙”!
现在,就连一些高校的老师,也会迎合市场,语言“大众化”起来。譬如,我的女儿语文很不错,有当新闻主播的愿望。于是,家教少不了。可是,几个老师、教授、行业人士辅导下来,都有一个点评,“注意啦,某某同学,你说话不可太文艺!”再如,现在电视剧铺天盖地,我看了一些,觉得语言太贫乏,太小学化。当然,语言的口语化又是另一回事,口语化其实是很丰富的,鲜活的,水灵灵的,脆生生的'。总而言之,生活语言简单起来,电视剧语言简单起来,我总结一句,“如果你的语文不好,你可以去做演员!”
因为,一些知名高校不考语文,学校就根据高考指挥棒,弱化语文教育,据了解,一些重点高中,高三的语文课就是理科生的睡觉课。语文教师一上堂,望着底下哗啦啦的倒下睡觉的风景,也自得其乐,自顾自地讲起来,算是对得起天地良心!
高考不考语文,谁的不幸?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世人瞩目。所以,纽约也好,温哥华也罢,伦敦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仿佛一夜之间,哗啦啦,一下子冒出许多的“孔子学院”出来,现在,我看,一些老外学汉语的热情远远盖过国人,他们埋下首,啃起线装的“砖头”来,是傻还是精明?几年前,我看过一篇国际论坛获头奖的论文《孔子21世纪道德的坐标》,文中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在道德、人文即将丧失殆尽的时候,如何重拾信心,去拯救人类的道德,感触颇深!
以上是本人的个人感受,欠佳之处,希望得到大家谅解。
1.按照市教育局统一安排,从外省返潭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健康状况评估,并由班主任老师做好登记方可返校,做到全覆盖、无遗漏。疫情结束前,师生在校期间将全程佩戴口罩(开学当天的口罩自备。开学后学校会安排班主任每天给学生免费发放一个口罩,请家长督促孩子记得戴好,没有口罩不得入学。
2.服从学校管理,积极配合学校的防疫工作措施,杜绝带病、带隐患返校。返校学生均要如实填写健康卡(报到当日在校门口逐一验收由家长签字的健康卡,健康卡上的有效日期为报到日往前推14天,不允许患病或未解除医学观察人员入校。开学当日,所有学生均需在校门口排队依次接受体温检测且合格才能进入。接受体温检测时,学生要服从指挥,横队纵队之间均需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都要戴好口罩,戴好校牌,穿好校服。进入校门以后,有序进教室,班主任还将进行晨午检两次体温检测。下课期间,同学们不得进行成堆聚集性活动。多开窗户通风,每天不得少于3次,每次不得少于30分钟。进卫生间前后都要正确洗手(不要浪费洗手液或肥皂,且保持有效距离。疫情未解除之前,在校接受中餐服务的同学一律在教室就餐;就餐时,每人只能在有序领好盒饭以后,坐在自己座位上就餐,不得交头接耳,不得面对面就餐;就餐后,将餐具整齐放入回收袋,各班安排一到两名同学将回收袋系紧后扔到垃圾屋里;所有同学就餐时均不得弄脏课座椅与地面;因为食堂打包时间过长,有可能饭菜变凉,所以请有条件有意愿不在学校接受中餐服务的学生自备饭菜(建议用保温桶,也只能在教室按要求就餐,自备餐具只能带回家清洗,不得在卫生间洗;凡打算自带饭菜的同学,请在班主任处报名,初三年级报名截止日期为4月3日,初一初二报名截止日期为4月8日,班主任统计人数之后,电话告知总务处。报到当日,同学们要带好所有学科作业和德育作业并及时上交。家长接送学生均不进入校园,只能在学校指定的校门口外坪地接送学生,接送完毕后立即离开,不要在学校门口聚集、逗留。为保证疫情期间的放学秩序,所有开机动车接送学生的家长不得将机动车驶入湖园路,学校也将请交警部门严查湖园路一线违规停放车辆的情况,请一定配合。
3.家长要监管好学生,在学生不在校期间,做到不聚餐、不串门、不去人员密集的公众场所,不参与集体性活动等。
4.家长要督促学生坚持健康、适量的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正式开始到学校上课之前,请同学们一定按要求参加好网课,学校将在各年级返校后对网授内容进行一次摸底测试,请同学们搞好复习。
6.各年级所交费用一律按要求交到指定账号(学校将专门通知,请核准再交,切勿受骗。
7.今天是第25个全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日,请各位家长带孩子认真阅读学校今天致全校学生一封信,切实落实好信中要求,组织孩子观看腾讯视频电影《妈妈你真棒》。
8.清明节即将来临,学校将在4月3日下午两点开始举行“致敬2020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请同学们准时参加,并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在此,学校倡议各位家长进行文明祭祀、绿色祭祀、安全祭祀,谨防森林火灾与环境污染。
9.待学生正式进入校园上课以后,请各位家长将智能手机与平板电子产品从孩子手中收走,学校继续实行严格的智能手机与平板电子产品管控制度,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以上诸多事宜,请家长督促孩子一一落实。春暖了,花艳了,老师们等着每一个孩子健康、平安返校。
教育能改变吗?观看了《教育能改变吗?》纪录片,我同样也有这样的疑惑,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正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徘徊,我们该怎样要求他们?是做回自己,还是顺应潮流,我们也在矛盾中挣扎,在冲突中思考着孩子们的未来,应试教育让孩子、家长、老师不敢怠慢,加速着前行,明知拔苗助长却也不敢轻易停下,一个字 :累!
看了《教育能改变吗?》,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我们的孩子比的是人生······”人生包含的东西很多很多,不是只有考试;人生的路很宽很宽,不是只有上大学;人生的意义很不平凡,不是只有学习······所以,我们要在孩子累了时,帮助他们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而不是加重压力,让他们知道社会需要有健康心理的人;我们要在孩子只顾学习而忘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时,我们要提醒他们:“人才”不是仅指学习上的,它是广义的,各行各业都可以成就人才,同时也要记住,先成“人”再成“才”,基本的“人”的品行都没有,学得再好,也对社会无益。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世界会因为五彩斑斓而显得更美丽,交错的线条才更神秘、更动人;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不同的书,读来才津津有味,趣味丛生,我希望······
或许,我只是希望,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我愿意尽我的力去改变我身边的人,我要让我所教的孩子们能快乐的学习,全面的发展,拥有健康的心理,活泼开朗的性格,去应付一切挑战,我相信——“行行都能出状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