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培训,今天晚上组织了我们在会议室欣赏电影《叫我第一名》这部影视作品,看完整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带着忧伤而又夹杂着幸福。
这部影视作品采用回忆穿插式播放的镜头来阐述了主人公布拉德科恩,他是一位妥瑞症候群的患者,在生活中会不自觉的肢体发生抽搐和一些怪声,周围的人总是带着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在校期间班级以及学校的同学也都是在嘲笑和欺负,甚至他的老师和校长都不能接受这样的他。他的休学,他的不理解,都在他的母亲的含辛茹苦的关怀下慢然的冰释,特别是那位校长,梅尔,用鼓励的方式让他在一场音乐会上勇敢地面对大家,终于同学们都接受了他。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出色的完成了学业,面对工作,他依然选择的教育行业,做一名教师。最后,他成功了,而且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育者。
在这部影视作品的整体中,我感受到了很多:面对弱者,正如布莱德所说一样,“我只希望大家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们在社会中要学会去关怀和鼓励甚至帮助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努力地生存,树立人生的目标。不要让任何事情,阻挡你追求梦想的脚步,如果我放弃,就是向那些错看我的人屈服。也千万不要让任何事情挡住你追求梦想的脚步,去投入工作,享受人生、快乐玩耍和陷入爱河。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觉自己的人生修养还是那么欠缺和不足,生活中,我们总是对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自怨自艾,埋怨生活,埋怨不公平。生活本是曲折不平,没有一帆风顺,也没有什么康庄大道,有的只是通过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流着汗水的开辟出来的道路,对于生活,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尽量的完备和武装自己,工作中要坚持不懈的奋斗和追求更精备。保持一颗不被击败的心,树立目标,期待美好的明天,为之而去勇敢的奋斗,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国庆节前,潘校长向全校老师推荐观看一部电影《叫我第一名》。很疑惑,怎么电影的名字叫这个,看完电影我才真正明白这个题目的意义。电影确实不错,很令人感动和深思。
在片中,感动于母亲的支持和信任。当同学、老师甚至是科恩的父亲都认为科恩是个有问题的孩子时,母亲却支持他,帮他找医生,而医生也误解科恩时她自己去图书馆研究,帮科恩找出真正的病因,并想办法治疗他的病;当科恩找不到教师的工作而气馁时,母亲跟他说,相信他一定行,相信他是最棒的……
感动于校长的魅力。虽然没有多长的镜头,但是作为同行的我感触是深刻的。他没有向父亲一个批评他的学生,而让布莱克参加一直不敢参加的音乐会,他想让布莱克意识到,人们能理解他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的想法,他也想让全校学生能接纳这个有点不一样的学生。正是这样的老师,教会了布莱克坚持,正是这样的老师,给了布莱克待在学校的机会,正是这样的老师,让布莱克有了当上教师的愿望……
感动于科恩的乐观和坚持。他从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做自己梦想着的事情。长大后的科恩正在找老师的工作,可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对他说不,因为他有多动症,他们认为多动症会影响教育孩子,认为他不可能胜任,可是科恩幷没有放弃,父亲还是不理解他叫他到自己的单位去工作,可是科恩是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的,最后他找到了一家能够接受自己的学校,他教得异常出色,跟自己的学生沟通得很好。他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就像他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一样。终于,他被评选为了年度最佳教师。
感动一直伴随我看完电影。电影中科恩的病虽然没有治好,但是他拥有正常人一要的生活,他喜爱的教师事业,他知心的爱人,他亲爱的家人,他可爱的学生……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不放弃,战胜疾病。他让我懂得了永不放弃,“永不放弃”这四个字要用一生去诠释,才有意义。
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感到一位好老师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影片男主角就是被校长的宽容所感动,犹如一只大手拨开了乌云,使得小布莱恩后来的学生生涯,充满了阳光,并最终坚定地走向了教育事业。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却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严喝厉教,甚至于以为学生“没办法教,没救了”。这会让很多学生这样会深受打击,自卑好久,甚至蹉跎改变一生的`命运也只因老师有意或无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因此,我们要把包容和关爱的情怀内化为工作的动力,把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触最深的,还是要乐观,要自信,要相信自己不要被打败。
主人公布莱德·科恩从6岁开始,拥有一个小伙伴,尽管电影里面的小布莱德总是与一辆自行车为伴,但是他所说的这个小伙伴并不是他的自行车,而是一种由于脑部缺陷导致的会让他脸部抽搐发出怪叫的病。这种病叫做妥瑞症。这种病给他带来的影响是会让他发出奇怪的声音,类似狗吠,以至于布莱德长大以后求职接到面试电话的时候,对方常常会问他是否养了一条小狗。
当时很少人知道妥瑞症,小布莱德的爸爸也不知道,他以为儿子是故意的,让儿子self-control,自制。学校里的老师以为布莱德是在耍宝,班级里的学生老是嘲笑布莱德。布莱德的妈妈科恩夫人为了儿子找过好几个医生,医生的诊断是父母离婚给布莱德带来了影响。这么多人里面,也许只有布莱德的妈妈相信自己的儿子是真的控制不住。查看医书,找出病因,带领布莱德参与一次妥瑞症患者的互动,当时布莱德12岁,他清楚地告诉妈妈,他不要成为那样子,他可以和别人不一样。妈妈也很相信布莱德,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只能居住在家里,依靠家里人的照顾。她觉得自己的儿子可以打败妥瑞症,获得跟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长大后的布莱德下定决心要找一份教师的工作。他下定决心当教师的这个决定,来源于小时候一次音乐演奏会,他担心自己会干扰音乐会,校长对他说——I want you you be there.并且借此契机,在音乐会结束以后,对听众们介绍了布莱德,小布莱德勇敢而坦诚(其实内心还是惴惴的)地面对自己和一帮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校长在这之前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学校就是用知识来消灭无知的地方。而布莱德事后对此的感悟是——几句话,教育一下,就好像开启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正是这次事情,让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教师。
面试过二三十所学校,被拒绝的次数居多。乐观,坚强,努力的布莱德最终还是在几位老师的同意下进了一所学校,并带领二年级的学生上课。他的坦诚,乐观,幽默以及轻松而愉快的教育方式,让其收获了一大帮学生的喜欢。他深知被放弃是什么滋味,所以他说他不愿意放弃任何人。他在布置班级教室的时候,有几句话写得很好,“It”s OK.To be different.”“我不会放弃你的,我也不会放弃我自己”就是他对班上一名患有多动症等病症的小男孩汤姆森说的话。他的真诚,坦诚,乐观,善良,以及包容心,包容孩子的不懂事、包容大人的不同情,真的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凭借他的优秀的教学水平和高尚的品质,布莱德最终获得了最佳教师的称号,他自己都难以置信。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 他还是很紧张,还是发出了奇怪的声音,但是他说,他要感谢妥瑞症。他的学生说,他从妥瑞症中学到了“不被打败”“不放弃”“一直坚持”,他自己也说“千万别让任何事组织你追求梦想,影响你的工作货玩耍,还有爱情”。是的,他凭借他的乐观善良真诚,收获了爱情。他的伴侣是一名叫做南西的非常美丽善良的姑娘。
最后,他和他的爸爸也冰释前嫌,他的爸爸再也不会觉得自己无助不会觉得自己的儿子让他“不自在”,他终于承认他一直以布莱德为自豪。甚至还为布莱德就职的学校做了好几个书柜。
我真的不太擅长整理压缩情节,不太擅长挑重点。但是真的,我从中学到最多的,就是要乐观,要自信,要勇敢。当然,也要努力。我无法想象布莱德在面对别人的不理解,收获别人异样的眼光,在被一所又一所学校拒绝之后,甚至他的父亲都不信任他的时候,他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承受多大的压力才能够继续。他都想到过放弃,或者,哪怕只是面对自己的不成功而难过失落,但是来自家庭的关爱,来自妈妈和兄弟的维护,真的让他很快又鼓足信心了。我不知道,当我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我是不是还有足够的勇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追求自己的梦想。很可能不会。很可能会自暴自弃。也许,是一定会自暴自弃。
但是,他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这几天迫切需要一些能激励自己的东西,在迅雷上看到了N多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评论,清一色的“褒奖”,于是,便下到了电脑上,昨晚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完了,心中的那份触动与感慨却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情节概括起来很简单,讲的是一位名叫布莱德·科恩(BradCohen)的妥瑞症患者,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梦想成为一名教师的故事。
当然故事本身就很感人,这也是励志题材电影的通例。但除了故事本身,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布莱德不论童年还是成人后每一次那泫然欲泣的表情。
影片中小布莱德第一次眼眶发红是在一次棒球赛后。
他在比赛中的表现十分耀眼,获得了爸爸和弟弟的热烈喝彩。赛后,他和那个好像也有点过动的弟弟又像平时一样开始了你来我往的似乎永无止境的“打斗”中,呵呵,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跟弟弟在一起“厮打”的情景。那个年龄的孩子尤其是兄弟姐妹间是不是都喜欢这样打来打去的互动呢?真是怀念那逝去的童年时光啊!
但是布莱德兄弟的互动却让他们的父亲发怒了,他当着众人的面喝斥布莱德——希望你有一天不要胡闹……然后,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人们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布莱德身上,这时的小布莱德有一个吞咽口水的动作,众人的注意让他紧张又不安了,他怯怯的看了看周围,然后安静的跟着父亲上了车。
不得不说,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小家伙没哭,我却差一点哭了。在我的记忆中,曾不止一次的被那个应该是我父亲的人在大庭广众下斥责,那个脾气异常暴躁的男人似乎从来不知道要尊重孩子,但那个时候还是小孩子的我却有着异常强烈的自尊心,每次被他在那么多人面前大声地斥骂,都让我有一种想立刻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冲动。
小布莱德无疑是很爱父亲的,却被自己尊重的人当众喝斥,那一刻,小家伙心中想来是无限委曲的吧。但他比我想像的要坚强,至少,他没有哭。
更让他委曲的是在车上,当父亲高兴的问他们愿不愿意有一个继母时,弟弟明确的表示不愿意,布莱德的身体则开始不听使唤的抽搐,父亲暴怒的按住他,表情有些狰狞的吼道:我叫你别再这样!弟弟被吓得倒在了靠背上,布莱德则吓得停止了抽搐,眼眶泛红,却还是坚强的忍住了没有哭出来他很“懂事”的对自己说:爸爸发脾气我不怪他,我的怪动作把他搞疯了。这么小的孩子,这样“通情达理”的安慰着自己,让我这个大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是对那双红红的泛着泪光的眼睛有着无限的心疼。
第二次见他眼眶发红甚至落泪是他成年以后的事情了吧。长大后的布莱德因为小时候那个校长的激励而立志当一名教师,带着这个理想他去几乎所有的学校应聘,却频频受挫,遭到拒绝,在又一次被无理要求在课堂上不许发出怪声才肯聘他后,他激愤的收回了简历,躲进自己的车里乱砸一气,然后,失声痛哭。
一路走来,他都是坚强而乐观的,我一度以为他已经强大到可以笑对一切了,这时才发现,原来,他也有疲惫和脆弱的时候。也对啊,他又不是机器人,而是一个有思维有情感的人类,即便是一个正常人,求职被拒绝几十次,也难免会郁闷的吧,更何况还是被人们认为是“残障人士”的布莱德呢?按常理来说,这些人的内心应该比“正常人”更敏感吧。也许,“自卑”这个词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只是被他隐藏了起来,而且,藏得很深,深到连他自己都忘了。
每次听到布莱德用“残障”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时,我的心就止不住的有些抽痛。似乎是贾说过这样的话吧:一个人如果不想被别人嘲笑,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嘲笑自己。或许布莱德自己已经迈过了“自卑”这道坎,所以他可以面带微笑的介绍着自己的“残障”,但作为观众的我,看着他的笑却总是觉得很悲凉。不敢想象如果自己经历了他的一切是否也能像他一样还总是面带微笑的应对一切,能做到他的一半就已经是奇迹了吧。
一直都认为,一个正常人是永远都无法真正理解一个“残障人士”的,只希望这部电影能唤起更多人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那个叫作“爱”的东西来。
最后,不得不感慨一下,布莱德能生长在美国真的很幸运,如果在中国,他是不可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找到一份“正常”的工作,并过上常人幸福的生活吧。
贯穿影片的主题主要包括亲人间的关怀和支持、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对待人生的乐观和开朗以及学校的教育等。
在影片中,能让波波最终收获幸福人生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从小患病时,妈妈对他的关爱和支持。如果不是妈妈从图书馆借来一大堆书并认认真真看完了,寻找儿子的病因,或许母子两人都不会对以后的抱有信心了,正是找到了病理,他们才得以继续前行。波波也明白了自己的病,因此重拾了生活的信心。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教育的第一道防线,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从古代的孟母三迁到感动中国的千千万万个育子故事,我们第一能感受到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怀和教育是关键的。像之前网络上曝光的“原原”事件,打伤原原的女童也是成长在一个暴力的家庭,在暴力家庭的影响下,女童间接也学会了暴力对人,当她抓到了一个机会,就会对他人施加暴力。从这个事例也可以折射出当孩子成长在一个充满仇恨与恶意的家庭里,仇恨和恶意就会深扎在孩子的心里,而这个孩子往后的生活也将会对他人怀满敌意。影片中的妈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就算自己的孩子是残缺的,但是父母亲的爱能够浇灌他,让他充满爱意的成长,就算先天或者后天的生理缺陷不能被克服,也能够与缺陷愉快相伴成长,就像影片中波波在获得最佳教师发表获奖感言时说的“我很感谢我的病,是它让我成长”。若不是波波妈妈教会他善意对待自己,认可自己,波波也不可能会感谢自己的病,更不会在最后获得了成功。
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是贯穿影片的另一大主题。由于波波小学校长对他的鼓励让波波爱上了教师这一职业,即使是因为自身的缺陷屡屡被二十几所学校拒绝,但波波还是坚持到了最后并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春天。在对梦想的追逐中,会被人打击会被人嘲笑会被人否定,但只要一路风雨兼程还是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看得到彩虹。就像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过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很多人没有能多坚持一个晚上,于是他便也错过了渴望的太阳。因对梦想坚持而成功的例子不少,像之前的李伟,一个因事故失去双臂连生活也不能自理的男孩,硬是靠着一股信念,一路坚持,自学用脚弹钢琴,最终站上了“达人秀”的舞台,激励了世人;同样,一位来自南宁出生农村的大男孩卓君,也是靠着自学自立,在田间一边劳作一边跳舞,而最终站上了梦想的舞台。
想要做什么都好,要想达到一个极致的状态,坚持总是必不可少的。人人都有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是逍遥自在的富翁还是仅仅站在路边支起小摊休闲的卖臭豆腐,在实现这个梦想的途中总是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如果说梦想是一粒种子,那么坚持就是支撑它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土壤。世界上的梦想千千万万形形色色,能实现的不多,原因就像在于我们会畏惧艰险、我们害怕白眼、我们惶恐这明天还不能训到黎明,正是我们的犹豫我们的胆怯,梦想终究也只是梦一梦想一想。影片中的主人公波波很坚定,虽然一度有过挣扎,但是很快他便重拾了信心,选择朝着梦想前行。面对挫折、困难,一时的怀疑、犹豫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脚步,坚持应当的坚持,信仰我们的信仰,这样一路荆棘走下去,才能看到霓虹美景。
对待人生的乐观和开朗是影片主人公波波的魅力所在,正是由于他的乐观、幽默和风趣,让他在坚持梦想的旅途中不迷失自我,懂得如何开解自己,也使得波波最终抱得美人归。在妈妈的影响下,波波开朗乐观,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对人生的乐观和开朗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缺乏的。如果对于人生充满悲观和失望,就会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暗淡的模糊不清的,没有激情没有方向,找不到安全感,错失生命的种种美妙。当我们保持一颗乐观开朗的心,凡事看开点看淡点,不被俗世的种种所困扰,才能保持心态的平和,才有力量去追逐生命的价值。固然,我们承认做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的价值,但要做到那样却又不容易。影片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父母的教育是关键的一步。当父母为了孩子创造一个积极乐观的家庭环境,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自然而然的'就陶冶了向上乐观的心态。
若是家庭教育缺失了,学校也应该创造一个积极乐观的氛围,老师关爱学生,同学间平等互助等等。一如影片中最终感动了波波也感动了我们的校长,他积极创造了机会,让孩子们重新认识波波,也让波波愉快健康地在校园里学习成长。学校的教育是弥补孩子成长缺陷的一道重要关口,当这一道关口也决堤时,社会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例如,如果影片中的波波从一开始就没得到妈妈的鼓励和帮助,找不到正确的病因,学校也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孩子,波波的后半生怎么办呢?影片中也有那么一个片段,说的是换上托瑞侯症的人们聚集在了一个地方,但是他们主要是围坐在一起互相吐吐槽,并没有对未来抱有期望,认定自己的人生就那样了,不会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归根到底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对于这些群体的保障是不到位的,首先就是医学上的,患上托瑞侯的人会被误认为患有精神病,或者是想要恶作剧引起大家的注意而特意做出的破坏举动。影片中也有提到部分原因,社会发展还未到达一定的程度所以大家都不了解这种病情更不说去接受,但以前的影片出发来反观目前的社会保障、社会医疗还是很有必要的。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也到达了一定的水平,基本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但物质层面的满足并不意味着精神层次上的满足,仍有很多患病人士遭到社会的唾弃,典型如艾滋病患者,随着社会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患上艾滋有时是意外事故、是无奈甚至是被逼迫,但是社会人还是不能以正常对待艾滋患者,不敢亲近他们,甚至知道某某人得了艾滋就对他敬而远之,所有这些的种种都反映了社会意识的落后,跟不上物质发展的脚步。
而社会正是要从这一点出发,弥补这部分个的缺失,让社会意识加快脚步,跟上经济发展,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尊重。当我们在路上行走不会因对方是一个智障人士,流着口水,咕哝着而侧目相望时,才能说整个社会的水平都提高了。不要让社会成为最后一道无可奈何防线,但如果社会真的成为了最后的防线,那也应该防起来,不让它被突破,让社会人有机会重塑一个乐观开朗的自己。
这部片子中文翻译为《叫我第一名》,让人想起《哈佛女孩刘亦婷》。可是片中完全没有主人公这种骄傲得有点自大的痕迹。这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是建立在名次排队上的,这很蹩脚,也很可笑,完全背离了片中所表现出来的身患顽疾却乐观自信的教育精神。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布拉德·科恩从6岁起就患有妥瑞斯症,在学校甚至在自己父亲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异类。身体抽动、发出怪声,打断老师教学,让同学们无法念书,被老师、校长、同学认为是故意捣乱,经常被赶出学校。而这种毛病是布拉德自己根本无法控制的,并且无药可治。他妈妈带他去见识妥瑞思症候群体,希望得到互助。但那些患者只能生活在自闭的环境里,根本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
转折点在一所新的学校,校长要求布拉德去参加学校交响乐团的音乐会。音乐会结束之后,校长让不断发出怪声的布拉德上台,通过问答,向全校师生介绍了自己的顽症,希望大家不要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校长的鼓励和布拉德的坦率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接着就是画外音:“说几句话,教育一下,就像开启了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这应该是校长的心声,也应该是全体教育人秉持的理念。这句话,鼓励着布拉德正视疾病,以疾病为友,以疾病为师,融入了正常人的生活,并且立志要当一名教师。在亚特兰大,经过了25次以上的面试,绝望之际,他终于被一所学校所接受,被学生和家长所接受,并且经受了教育委员会的督导考验,成为了年度优秀新锐教师。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孩子正视困难长大成才?是教育;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孩子执着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教育。是什么力量让布拉德班上有缺陷的孩子有尊严地成长?是教育。是教育改变了布拉德的一生,是教育让爱薪火相传,感动我们。教育的力量太伟大了,开启了弱势孩子通向全新世界的大门。
作为教育人,面对我们的难题,我们需要做出些什么?“说几句话”,说什么话?“教育一下”,如何教育?值得每一个教育人深深地思考。
“说几句话”,要说尊重孩子尤其是有缺陷的孩子的话。教育不仅仅是要完成教学进度,不仅仅是教会知识,不仅仅是维持教学秩序,教育是塑造而不是戕害。老师们,放下自己的尊严吧,不要轻易呵斥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也许仅仅是无法控制住自己。
“教育一下”,如何教育?要像电影中那位校长一样,提供机会,让有缺陷的孩子坦诚地表达他的困难和要求。而不是掩饰和伤害。要像成为教师的布拉德一样,坦承自己的弱点,调侃自己,取悦孩子,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如果我们都能这样做的话,那就是为每一名孩子打开通向全新世界的大门。这,令所有教育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