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美,正是童年。 童年的甜蜜是大白兔和硬话梅糖。牙齿里似乎总缺少一种甜的味道。也不能说是缺少,应该是不满足吧。小时候的奖励,是妈妈糖罐里的“大白兔”。糖罐放在两米高的酒柜里,对于我来说好像居于云端。拿到糖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撕开包装塞进嘴里,而是小心翼翼地将糖纸展开摁平。奶糖总裹着一层薄薄的透明衣,人口即化,妈妈告诉我这层是糯米纸,防止糖和糖纸粘连的。每每我都觉得这层神秘的糯米衣比浓浓奶香味的糖更吸引我。妈妈总是奇怪,觉得“大白兔”是她们小时候的记忆,她不知道这神秘的薄膜于我是多么的稀罕。外婆也爱吃糖,她喜欢的是酸酸甜甜的话梅糖,那糖纸的包装是深紫色的。渐渐地,我也迷上了话梅糖。只要我一去外婆家,总能看到外婆给我专门准备的“紫色小精灵”。吃后,我将糖纸收集到盒子里,于是这些小纸片随时飞进我的书本里畅游,让我的书本总是被这酸甜味浸泡着。糖纸书签的习惯至今被我保留着,那份甜也在我的味觉细胞上烙下最美的记忆。 童年的游戏是空竹和皮筋。七岁进小学,放学、课问,拉上自己的好伙伴,就去操场上撒野了。女孩子跳皮筋,男孩子抖空竹。皮筋的颜色如同天上的彩虹,所以每个女生都会有至少三四根属于自己幸运色的皮筋。我们将皮筋系在两棵大树上便开跳了。“燕子翻”、“牡丹开”、“鲤鱼跃”,花样繁多。时间久了,皮筋换了一串又一串,口中的童谣也流传到下一个年级。空竹则是男孩子们的强项,女生们躲得远远的,心惊胆战,担心空中翻腾着的空竹不能落到线上,但自信的男孩们总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惊喜的尖叫。 童年的出行是自行车。上学、回家路上的30分钟是我每天最大的享受。清晨,披着金色的阳光,伴着鸡蛋饼、葱包烩儿的早餐味,大人的自行车后座上载着嘴里塞满食物还聊个不停的我。从家到学校的两个街区,闭着眼我都能感受到自行车载我到哪儿了:刚过了卖油条烧饼的早餐摊,闻到那一片盛开的栀子花,听到小鱼在西溪河里的翻跃柳树成荫,我在车上,赏着春景;烈日如火,我在车上,赏那夏日;落叶纷飞,我在车上,看那秋色;傲骨红梅,我在车上,身披冬雪。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历经磨炼。从牙牙学语到学会走路;从依赖父母到自强自立;从接受教育到步入社会……这都是磨炼。是啊!人只有经历磨练,才能坚强,才能成为展翅翱翔的雄鹰!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次周三课上,老师说我的作文很好,想让我周五在班上演讲。所以就让我先练一练。我拿着我的作文,心乱如麻,我的脚也好像灌满了铅,寸步难行。我战战兢兢的站在讲台上。由于胆小的原因,面对班上里六,七十双目光,我顿时感到手足无措。我攥着我的作文,手心直冒汗。只见我眼神飘逸,眉头紧锁,都快把我的作文纸弄破了。忽然,班上的同学笑了起来,我吓得满脸通红,作文纸都掉了下来。我尴尬的走下了讲台。中午回到家,我努力的背作文,并让妈妈当观众进行练习,我平抚心情,提醒自己不要紧张。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周五下午,我大步流星的走上讲台,面带微笑,自然流畅地背下了我的作文,并且感情充沛,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这就是磨炼。
还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菜,我来到超市便不知所措了,我迷茫的站在人群中,快急哭了。我跑回家,对妈妈说了事情的经过,妈妈说;“人终要经历磨炼,才能成大器”。
只有经历磨炼,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只有经历磨炼,我们才能站得更高;只有经历磨炼,我们才能取得更大成就。磨炼是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因为磨炼,让我学会成长。因为磨炼,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感谢磨炼!
有了希望,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脚踏实地的过每一天,做每一件事情。发 现镭的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可说是阻碍重重,从时,外在环境的种种限制,到居里先生的车祸意外,她总是尽力突破困难,继续钻研科学,实现科学报国的梦想;美国太空总署华裔工程师李炜钧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小希望能探索太空,求学时便不断吸取航天方面的知识,毕业后又积极进入美国太空总署工作,最后,他当上总工程师,肩负火星探测最关键性的任务,完成了儿时的梦想。
由此可见,“希望”是人生中的推动力。为了追随梦想,人们将更努力、更用心的过日子,信念坚定,生活踏实,虽有挫折,亦将愈挫愈勇。有朝一日,不但能实现自我,也将为人类开创美好的外来。
从我们出生后啼哭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要开始人生道路上新的征程。这条路上,可能会有逆境,可能会有想让我们放弃的种种理由,也可能会受到别人的不待见和数落。但是,我们正是在这些嘲笑中学会了成长。
刚升初中时不久,我被选为班长。听起来应该是让人值得庆贺的事,因为同学们都很信任我。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看似美丽的光环下却有着难言的心酸和无奈。
那天,由于将要进行队列队形比赛,我们班在晚饭前在操场中一遍遍地排练。吃过晚饭后是自习课,我站在讲台上管纪律,可是下面还是一片乱哄哄。我压不住心中的怒火,大吼一声:“别说话了!”班里一片寂静。这时一个女生站起来说:“你很会吵人吗?装什么装!”班里又是一片寂静,而且寂静地可怕。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滴在了手上,就像那个女生的话一样,冰凉凉的`。我什么也没说,走下了讲台,趴在桌子上放声大哭。那时的我就像离开了水的鱼儿一样。那种快要窒息的感觉,我至今还记得。
自从那次风波之后,同学们对我的看法改变了。她凭什么当班长呀!学习又不是最好的,整天看到那一副高傲的脸就令人作呕!赶快滚出去吧!……这些话我全都听得一清二楚,只是我不愿意反驳,也不愿意与别人倾诉,因为,没有人是站在我这一边的。
作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我主动去找班主任,希望他可以给我一点意见。班主任说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你愿不愿意继续干下去?”我愣住了,因为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为了什么而做班长,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啊!我用坚定的目光看着他说:“干!我会一直干下去!”“很好,剩下的事情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从此,我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一天三次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是不是我太严厉了,还是我管理的方式不对?我一步步地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虽然说“恶语伤人六月寒”,但是我愿意与那些顶撞我的人交朋友,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集体。渐渐地,我发现班里顶撞我的人少了,以前与我总是针锋相对的同学见到我也会微微一笑。我甚至发现我自己也在这一点一滴的变化中成长着,成长着……
终究要步入社会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自我调节。因为我们不知道前方到底会有多少对我们的不满,对我们的恶语相向。那些不理解的嘲笑和漫骂,我不会逃避,而是会把它们一份份珍藏在心底,因为它们是我人生中的宝藏!
那些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彩地活下去。在嘲笑中学会成长,前方便是海阔天空!
在我初识它的三年里,我讨厌它。一个“横”,换取了我三个月的努力和老师无奈的笑容;一个“风”,我用“100”这个数字为它的练习历程画上一个句号;一幅只有四个字的作品,我却写到深夜十二点还不成功。它没有绘画的灵活多变,没有音乐的富有生趣。与它共处,看不见色彩的跳跃,听不到旋律的飘扬,只有白纸上一笔一笔的刻板。
因此,、我第一次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书法?
“是锻炼耐心和毅力吧!”我对自己说。
兰年后,我学习行书。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不似楷书那般规整,也不似草书那般适性任情。而初中的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却又不能看透有些事情。我只是觉得烦躁。时间在毛笔画出的墨迹上流走,砚台里的墨水好像永远也用不完。每晚两个小时的练字,让人没有余力去应付作业。三年前得出的答案因此被我抛弃。耐心和毅力有什么用?修身养性又有什么用?它们都比不上理科尖子的那一份灵感。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可人们常常都忘了后面的那一句:可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纵然我在书法上有再多的.天赋与灵感,可考卷上的分数不如其他人高,又怎么考上一中?我希望面对的不是一堆的宣纸,哪怕取代它们的是题海也无所谓。’
叛逆时期的我,第二次问,我为什么要学书法?
是为了传承文化吧?我又给自己一个答案。
再一次想起它,是在我独立练字的两年里。叛逆期的焦躁已然退去,毅力耐心修养成为了某种财富,而书法也成了一种才艺、特长。可我却渐渐觉得,在这个互联网如蜘蛛丝般包裹着城市丛林的时代里,在这个信息化和“拇指一族”横行的年代里,在这个以钢筋水泥铸成一切的时代里,墨迹好像正在淡去,而电脑取代了一切,它身上挂着无人可及的“高效”和“高产”的勋章。这些勋章闪闪发光,只让人觉得古老的文化抵挡不住第一生产力的产物的洪流来袭。我拿起纸,听到别人的赞扬,却想再问一次:
我为什么要学书法?我学它有什么意义?
最后的这个问题就那样徘徊在我脑海中,久久散不去,得不到一个答案,我想它不会走。后来有一天我放下了笔,不再练字,埋头学习。在我用从前锻炼出的毅力和耐心挺过了冲刺般的初三,又用从容走过跌宕的高一之后,我重又拾起了笔,说实话,在这一次拿起笔之前,我曾无数次回想起从前的辛苦,也回想起曾经无知的烦躁与放弃。我觉得它们很可笑,却又笑不出来。谁可以对着自己的过去发自内心地嘲笑?谁愿意背叛自己?而当我凝神静气,第一次用带有自己风格的笔触写下学过的诗篇时,竟有一种舒畅。
我想我找到了答案。也许学书法,就是这样的过程:先学形,再学神,最后做自己。就算古老文化被高科技冲刷得再厉害,我们还是中国人,我们还是要在长久的练习中找回根源的感觉。就算一幵始只是无味地模仿那些美德的皮毛,但总有一天会探到精髓,最后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成为自己。无论如何,人都要学会做人。也许,学习书法更深的一层意义就是探访人,探访自己的源。
虽然,我无法保证“书法”这一国粹在多年之后仍会有人愿意那般积极地学习它,传承它,但从我个人来说,我不后悔。我对自己说,莫要忘了这个问题。一句“我为什么要学书法”,追问出的,不仅是书法的真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