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天空还没有露出太阳的笑脸,我们就出发了.一路迎着河水随着山势,愉快的开始了金顶的游览.河水像淘气的小孩子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一路陪伴我们的奔波,经过了四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金顶。
峨眉金顶海拔3077.96米,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这里的舍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里云集。
金顶上人头攒动,我紧紧的拉住妈妈的'手不敢松开.
突然我的手被一个强大的力量冲断了.顿时脑子一片空白,大声的呼喊"妈妈".
正在这时,我旁边的一个孩子哭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个头不高,穿着件红色的外套,可爱的小脸已经沾满了泪痕,活像一只小花猫。
我急忙过去将他领到了旁边的石头上坐下说:“你别哭,哥哥陪你。”
妈妈听到了哭声也急忙赶了过来,看到了我焦急的神情立刻变成了开心的笑容.
我给妈妈说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妈妈说:“我们坐下等一会孩子的家长,孩子不见了家人会很着急。”
我不停的逗着这个哭闹不止的小朋友,给他讲笑话,陪他玩游戏,不一会他好像忘记了被挤丢的事情.
我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突然一个中年妇女火箭似冲了过来,抱着小孩激动的热泪盈眶.
这时妈妈起身和她交谈了一会,确认孩子是她的就放心的把孩子交给了她。
她的手摸着我的头不停的说:"谢谢、谢谢"
和他们道别后我和妈妈又开始了游览。
当我们恋恋不舍的告别了峨眉山的金顶,留下的只有这张珍贵的照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我们要珍惜和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
发表情包是如今十分流行的.一种社交活动,在懒于漫长的打字时,一个表情包,便足以表达你的所想,还会使聊天更风趣幽默,所以我也十分热衷于此,常常与朋友一起“斗图”,看谁的表情包更多,更能堵住对方的口让对方无言以对——哦不,是无表情包以对。
越到后面,我越发现我离不开表情包了,有时候找不到一个适合的表情包,便会了无兴趣地中止一段对话;有时候遇到什么悲伤的事,我只会面无表情的点开对话栏,给她发送一堆悲伤的表情包,来假装我与她感同身受。
慢慢的,我越来越不爱说话,如果没有了表情包而要靠纯文字表达,对我来说越来越困难,于是有许多人常感到惊奇:咦,你在网络上那么开朗的一个人,怎么现实中这样不爱说话呢?
是啊,为什么呢?从前我也不是这样的啊,怎么现在变成这样了?我也不知道。万般困惑之下,我开始翻起了我与挚友的聊天记录,最近这几个星期的全是一片花花绿绿的表情包,什么实质也没有,反而占据了好大一块地盘,让我手都翻酸了。不过到后来,我翻出了我们曾经的记录,这才有些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我们一起讨论过怎么帮助班里一个受了伤的同学,原来我们艺术节一起写过主持稿啊……
太多的对比,让我一时有些沉默了。想同挚友说些什么,可没了表情包当敲门砖,我连该怎么开口都不知道。于是良久,只敲下了一行字:“我不准备再用表情包了。”
挚友很快就回了我一个疑惑的表情包,我楞了一下,接着说了下去:“我觉得表情包……没什么用。”回复我的是一个摇头的表情包。“我们一起讨论过多少有用的东西,你知道吗?”我发出一张又一张截图,她却只回复我一个大拇指。
一时间无言以对,我只能极苍白无力的,甚至小心翼翼地问她一句:“以后我们两个人都别用表情包了,行吗?”她几乎是立刻发来一个点头的表情包,却又立刻撤回了,好一会儿才犹疑地打了两个字——行吧。
不论怎么说,我们俩终究还是达成了共识,我舒了一口气,开始动手删起表情包来……
工程浩大,当我好不容易花了十几分钟删完表情包,准备刷一刷朋友圈休息休息时,却发现了她发的朋友圈:“刚收了一波宋民国的表情包,好可爱啊……”
我嗓子发干,盯着她发送时间半天说不出话来。
上面写着,一分钟前。
不简单的符号文化
当下,社交软件发展和流行文化的衍生品——“表情包”的兴起引发人们的广泛热议,人们对这种“符号文化”究竟会消解文化的价值,开历史的倒车,抑或成为多元化的表达方式看法偏颇。于我而言,我视其为社交互动,快节奏生活的必然趋势,是对表达媒介的拓宽,更是种“绝不简单”的符号文化。
“表情包”的流行有其潜在的`必然性。一方面,是在如今生活节奏迅速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中,相同的时间我们却要面对过度负载,过度生产的信息,于是借用蕴含特定情意的表情,形象以阐明原本需要三言两语表意的广泛事件背后的普遍化情感,何乐而不为?方便、快速、直观,不得不说,这足以使它成为人际交流的第二途径,成为日常生活的形象映射,交流传递速度被提升,文字将有效的用于阐释更微妙,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
另一方面,它是社交互动日间推广的必要“衍生物”,这取决于“表情包”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借助动物拟人、夸张化的神情,逼真而动态的的形象,使得其在愈发常见的“浅层交际”,“广泛交往”,和较陌生之人的对话中彰显出超越文字的平等感,几张图片的背后,践行着等级地位的淡化,隔阂的消除,多少年前卡夫卡笔下“巴别塔的深渊”或许可以借由“表情”而更快的“打通”。
更重要的,“表情包”本身绝非“简单”而肤浅的稚嫩符号,相反,它应是嵌合当下语境和大时代背景的符号文化。哪怕是在看似消遣的“斗图”中,也随处可见表情中竟融合了当下大事件人物抑或各类名人政要的形象,何以见得它体现出强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我想,便在于它以独特的方式记述如今社会迅速的发展与变迁,与日新月异的世间百态,而这种方式,贴合现今人们的生活态度与叙述方式的——轻松,似乎“浮躁”的娱乐化阐述中彰显人对时世的认真态度,以看似略“戏谑、调侃”的方式描绘生活的状貌。它反映了如今人们对于新闻与文化的重新审视,表达与看法未必与“严肃”绑定在一起,形象化,生动化的背后,另有深意。思考和思辨仍在,只是借由另一种即直观又更加“隐晦”的方式。
至于有人认为这是“符号—文化—符号”的循环,我仍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忧焦虑,与其惶恐“它必然代表文字的式微”不如说它是契合当下流行文化发展的表达方式,是对原本单一的文字表情达意的拓宽,丰富,而绝非取缔,更非消解文字的价值,如果说“文字”是人们思考严肃命题,表达深刻、复杂思考的唯一选择,那么“表情包”也是一种语言,一种亲切的平等,直观生动的映照生活,以小见大的映射社会更迭,大众情境的语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艺术作品向网络电影的转变,书信到社交软件的更替,同样我们也要接受或包容这样多元化的表达途径——文字与“表情包”背后符号文化共存的双重语言。
“文字”是对世界严肃、细腻而诗意化的丈量,而“表情包”却也是流行文化的必然产物,它丰富表法情致的空间,它贴合生活节奏的“亲切”,它对于当下语境、时代背景风趣而不失深意的记载,这样的“符号文化”重要,有其存在的价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