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盲人出行,几乎每条公路上都有盲道。
可是,盲道是不是真的给盲人带来了方便呢?
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点儿,本来就挺窄,走上去也挺硌脚的,盲人自己就已经挺没有安全感的了,但是竟然还有人在盲道上设置障碍物。比如:自行车在那盲道上摆着,汽车在那儿停着,广告招牌在那儿立着,石头在那儿躺着……如果盲人走在这样的盲道上,会有多危险啊。
盲人上街本来就不容易,汽车鸣笛就已经把他们吓得够呛的了。好不容易上了盲道了,比较安全了,这下,汽车和自行车总不可能行驶在盲道上了吧。这总算是让他们松口气了。可是呢,有些汽车找不着停车位了,刚好就把那盲道给占了,有些自行车不歪不斜刚好停在盲道上了,有些贪玩的小孩掷个玻璃球,小石块儿,咕噜咕噜的`滚到盲道上,清洁工人们也有忙不过的时候啊,所以那盲道就躺着也中枪了。盲人们走上去难免就会摔倒。
有些盲人在街上有家人朋友的陪伴,他们可能不会受伤,但当他们独自一人行走的时候,那该有多危险哪。万一停在盲道上的车辆突然开动了呢?万一风大了,刮倒停放在盲道上的车辆砸到他们呢?万一他们踩到地上滚动的玻璃弹珠呢?如果盲人们真的遇到了这些,他们是看不见的。怎么躲的开这些障碍呢?
虽然盲人出行不算多,有时候可能盲道上几乎没有人,看起来车辆啊,杂物啊留在上面没什么,但是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情,后悔也是于事无补的。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不仅我们自己不在盲道上设置障碍,也要提醒身边的朋友们不要随意停放车辆。我们一起努力,别让盲道,成为一句口号。
每当步行在人行道,都会避免走到盲道,因为我觉得,盲人在走路时本来就很麻烦,现在有了盲道,带给了他们一点点便利,如果我这个正常人随意走上盲道,违反了建造盲道的初衷并伤害到了盲人,这岂不是很没有道德?
然而,却还是会看到一些人若无其事地走在盲道上,摇摇晃晃,随心所欲。记得有一次,一名衣着时尚的女士走在盲道上,后面一名盲人不知前面有人,只是一直颤颤巍巍地往前走,不想竟撞到了女士,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两手为了保持平衡只得无助的乱挥,想要抓住救命稻草似的,脸上也充满了恐惧,而那女士傲慢地迅速掉转过头,见是一个盲人,不但没道歉,反而还投来了厌恶的一瞥,嘴里还嘟嘟囔囔:“瞎子就是瞎子,大白天走路还能撞到人!”盲人此时已站住脚跟,听了女士这话,脸上却仍挂着谦和的笑。这时,我的心中满满的都是无奈和对盲人的同情——那个女士也太可恶了,占了盲道不但不道歉,竟还责怪盲人;而盲人不仅走的'道路被占导致差点跌倒,而且还被臭骂了一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忍气吞声,实在是可怜。
不仅如此,此外不时还会有电瓶车、自行车,甚至是小轿车停占在盲道,这些现象简直是随处可见。
那些人的道德都去哪儿了?随意占据了盲道,盲人往哪儿走?我替那些违反道德的人而惋惜,他们太自私了!为了自己的方便,就忘了盲人的方便和安全,让我深感痛心,盲道已不再是盲人走的道路,而是那些道德被遮蔽,眼不盲但心却盲的人所占据的道路!
心已盲目的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决不会顾及别人,真是可悲。这偌大的世界,若人人都是盲目的,自私的,那如盲道等等为所需之人而建的建筑,岂不是成了摆设?那些心盲的人是应该好好反省了。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只图自己方便,只为自己着想,做一个心盲的人,要让盲道建造的初衷发挥出来!
《盲道上的爱》主要讲述了:作者的同时的女儿两年来的视力急度下降,医生对作者的同事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女儿将要失明。”这位母亲苦苦的哀求把他的眼睛给他的女儿。我看到这里时觉得这位母亲多么伟大啊!那段期间,他已经做好了把自己的眼睛给女儿的心理准备,让女儿能看到世界的色彩。这位母亲是为了下一代好好的活着,他居然能做出如此决定。可能上天被这为伟大的母亲所感动了。奇迹般地出现了,她的女儿的眼睛突然全好了,多么震撼人心的消息啊!
是啊!世界上还有着许许多多的人像《盲道上的爱》中的母女那样,有的比这位母女还悲惨的`,有的孩子没有肾,父亲或母亲把自己的肾给了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的了白血病父母就四处寻找合适的骨髓……
我们一定要关心、帮助这些人,让这些人早日康复,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这些人把!请你们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助人自助,自助助人,助人是快乐之本。”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这些人把!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美好更加充满爱心吧!
有天分就一定成为天才吗?不一定。是天才就一定意味着成功吗?不一定。实际上,从“神童”到有杰出成就的人之间,绝不存在必然联系。然而,我们却习惯于用捧***的方式去看待“神童”,“神童”拥有非凡的成就才算正常,非如此便是失败,非如此便遭受鄙夷。
我并不为魏永康的退学感到惊讶,或者以此感叹“伤仲永”。因为,求知之路无止境,过往的天分和成绩又能说明什么呢?更何况,一个人能否在某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有很多关联因素,并不是每一个“神童”都能在长大后成为“牛人”。
真正让我感到“伤”的是报道中的一些细节,“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这些是魏永康硕博连读期间的一些生活细节。他没有成为母亲期望的天才,却连普通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能掌握。
问题是,凭借“当代伤仲永”就能起到引以为戒的效果吗?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父母们在教育问题上进行着残酷地竞争,并常常感叹身不由己。过分拔高孩子的天分,暗含着这样的心理:我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佼佼者。可是,我们哪里需要那么多佼佼者,一个幸福的社会,难道不是更需要有着良好修养,有着一技之长,能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之贡献的普通人?
魏永康母亲曾代劳他生活上的一切甚至喂饭,而今忏悔:“是我害了他”。这样的忏悔,不仅是为他的学业,也为他的生活。我想,其中为生活的因素可能更多些,有哪个母亲不希望已成年的子女成为会生活的'人呢?
只是,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下,如何去劝导一位焦虑的母亲呢?让一位母亲一时改变观念容易,但社会整体的浮躁还是会让越来越多的父母陷入焦虑之中,进而在孩子的教育上继续舍本逐末。要想从根本改变,就需要在定义成功时,少一些功利性,对待天分时,少一些捧***与棒***,多一些自然地呵护。进一步而言,需要缩小贫富差距和不同职业间的收入比,营造更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更多的人在平凡岗位做出应有贡献就能获得稳稳的幸福,而不是让争做“人上人”成为生活的标尺。依此而言,“当代伤仲永”显然不只是一位母亲的忏悔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