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有阳光的阁台,我的房间,仅有6平方米,虽然很小,却不空虚。
我喜欢这样的充实,每个角落都躺着我必不可少的物件。
床是小沙发摊开的,铺着一层层的棉毯,是我最喜欢的柔柔的毛。床头仅有一只黑白猪,陪我睡觉。
终于再次享受到了什么是自然醒的美妙了,而且现在的自然醒竟是在几片疏落的阳光碎片下,温暖着部分的脸颊,满足着醒的。也终于没有了住在金色家园的那般死寂了,我竟可以听着鸟鸣,翻看着床前的一本本杂书,安静地享受我的舒畅。
奶奶似乎是感到很幸福的,因为她的脸上一直横着满足。我知道,老人,最害怕孤独。但是我,虽然一直陪在她身边,却很少陪她聊天,不是不喜欢听,只是,更多的时间是听不懂,也许我已经在“普通话”这股潮流的汹涌撞击下,逐步散失了对温州话的理解能力。
奶奶的生活很节俭,节俭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她会去收藏一堆堆的报纸、废物,然后等着收废报纸的人过来,讨价还价地卖掉,赚到“沉甸甸”的三元。她会一天到晚地把煤气关着,等着洗澡时再旋开,最后使得我洗什么都得用冰水。她会去买最劣质的草纸,而且还是土黄色的,看得我既恶心又觉得不干净。于是,整顿革新,翻天覆地,我将我所之不爱通通扔掉,还大肆宣称:让家涣然一新。当然,奶奶是很痛心的,不舍得啊,浪费啊,然而,她还是很“慷慨”地说:“你不喜欢就不要吧!”于是,我更一不做二不休了,什么破盆子啊,丑杯子啊,废报纸啊,通通逐出家门。终于,房子是漂亮了,舒畅了,可似乎,奶奶的心也空了。
那么一个不小心,我望见她鬼鬼祟祟地在报纸堆里淘着,似乎要寻回她所要的东西。我忽然感到一阵晴天霹雳,轰隆,被击中了。我做了什么?我问自己。显然,在我眼里,这些只不过是垃圾,于价值而言,太廉价了;于大小而言,太占空间了。可是,于奶奶而言呢?虽然,奶奶也是不穷的,但是,这是她骨子里充溢着的节俭,或者是自力更生。那么,我的行为呢?在蹂躏这些气节!
我终于明白奶奶那慷慨之中的无奈了,我终于仍是个小孩。或许是如他们而言:孝顺的孙女,却也是个空头的孝顺之人。
不过幸好,奶奶仍是宽容的。我发现,老人对待后辈总是有着海一般的心胸,是确确实实真真切切的宽广。虽然不言,可那只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我的自责,便又烟消云散了。
我不喜欢奶奶家的饭,煮得似粥非粥;不喜欢奶奶家的菜,炒得老得萎蔫;不喜欢奶奶家的肉,烧得滚熟滚软。尽管我知道,老人牙齿不好,只能吃松软之物,可是,我也总不能说服我的嘴巴去适应这些食品,毕竟,我是被娇生惯养长大的。于是,每每吃饭时,总免不了轻微地皱着眉头,咬着筷子,一副不知如何下嘴的样子。虽然我已尽量将这份不情愿收藏,却也总逃不出奶奶的火眼金睛,于是每每这时,奶奶总是望着我的脸,一副自责又怜惜的样子,然后在无奈之中,闷闷地吃完她的饭。
终有一天,妈妈来了。可出乎意料的是,奶奶一见妈妈,不是热情的欢迎,而是立马开骂:“你怎么都不来,你女儿都要饿死了!”妈妈被这突如其来的责骂吓得一愣一愣的,连忙问我:“怎么了?”我摇摇头,也被奶奶这份如暴风雨般急迅又猛烈的呵斥搞得呆若木鸡。忽然,妈妈“扑哧”一声笑了,只见她凑着我的耳朵,轻声说:“奶奶心疼啦!”
这时,大姨说自己去买菜,问我要什么。可我这人,却是只会挑剔食物不会挑选食物,于是摇头说:“随便。”大姨列举了几个,让我回答“要”或“不要”,然后准备去买菜。可谁知,还没到门口呢,却被奶奶活生生地拽了回来。“你去问问聪要吃什么啊?她难得在这里住几天,吃得那么差怎么可以啊!”大姨告诉奶奶问过了。奶奶或许老了,耳朵略微聋了,不知将此话扭曲成什么,便又一阵呵斥:“她在这里我们吃的就不要省。省什么省!多买一些来,她要什么你买什么!”大姨有些委屈了,回应道:“问过了哪!我哪里不知道照顾她啊!”之后径自出了门。奶奶喃喃道:“真是的,把你给饿着了。”我又被那一阵此起彼伏的对白弄得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妈妈紧凑着我,说:“大姨生气啦!你看你奶奶,疼得你……”我一阵得不好意思,有点羞愧。
大姨那天的菜买得确乎是多,鸡鸭鱼肉,五菜一汤,样样俱全。可惟独不改变的是:照样的软,照样的熟。但是我明白要懂事了,于是佯装很欣喜地吃完满满的一碗饭,又佯装很欣喜地告诉奶奶其实家里菜很多,前几天没胃口而已。奶奶将信将疑,却最终确信了,她舒展了她的担心,乐呵呵地说:“喜欢就好,喜欢就好啊!”
我望着奶奶嘴边扬起的微笑,柔和着那一丝丝的皱纹,心中一阵酸楚,又一阵感动。
与奶奶蹲在电视机前,倒数着:5.4.3.2.1……于是,在互相的微笑中,在连绵的鞭炮声中,在如花的烟火中,我们迎来了2007年!
新年的第一天,访客自然众多。什么大姨二姨三姨,大姨父二姨父三姨父,姑姑舅舅哥哥姐姐都来拜年。每每与他们聊天,奶奶总是乐得笑呵呵的,也总是拽着他们的手,夸着我:今年可真热闹啊。你看,聪这个孩子啊,可真是孝顺啊,寒假都一直在这里陪我呢!只见奶奶故意拉长着声音,一副陶醉的模样。也因为这样,众人齐捧,纷纷夸耀,搞得我的脸一阵红一阵热的。
我终于领悟到公益广告中那位老人孤单地过着寂寞的新年的悲哀了。其实,老人,是人群中最容易满足,也最容易感到幸福的人。人们说,老人如小孩,但我觉得此言差矣。小孩需哄,老人只需陪;小孩只要活蹦乱跳,老人只要后辈微笑!我也终于感受到那首老歌“常回家看看”的温度了。其实,每个人都不止只有一个家,生活的家,长辈的家,都是自己的家,而且这些家,都需要——我们的记挂!
我小时候,奶奶住在我家,后来,爸爸,姑姑出钱给奶奶买了一套房子。这房子不大不小,很适合奶奶,奶奶一进房子就说:“好好好!太好看了!好极了!”我知道,那是奶奶不想让她的儿女们操心。
就这样,奶奶平静地在这房子里待了2个月。2个月后,奶奶再也憋不住了,她打电话给我:“令玮,过来奶奶这玩玩好吗?就玩一个下午,一个下午!好吗?”我本来想拒绝,但我仿佛看到了奶奶乞求的眼睛,仿佛预见了奶奶的失望和悲伤。我沉默了两秒钟说:“好。”我刚进奶奶的门,奶奶又是递糖水,又是给牛奶的。随即,我给奶奶唱了首《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奶奶微微地笑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光芒,随即又暗了下去。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一个中秋节,奶奶邀请我们全家去她家吃月饼。我们一到,哇!好不热闹!七大姑,八大姨全都到了,围在一起话可多啦!奶奶也咧开嘴笑,颤抖的手抓着月饼说:“吃啊!吃啊!都吃啊!”然后摸了摸我的头,看着我,她好像想到了什么。
渐渐的,奶奶的节日变得多了起来,除了原来的节日,爸爸生日、姑姑生日、爷爷生日……奶奶都要叫家里人去她家吃饭。奶奶家渐渐热闹起来,奶奶也渐渐地高兴了起来。当然,每次吃完饭,儿女都会留下些“孝心”,但是奶奶一直把钱压在厨房的柜子里,从来不动。要知道她需要的从来不是钱,绝对不是钱!
奶奶虽然把儿女的生得很牢,但她却从来“记不住”自己的生日。儿女便商量着,帮她过一个生日。
生日这天,奶奶家的门铃陆陆续续地响了起来。儿女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食材:螃蟹、牛肉……应有尽有,样样俱全。奶奶看着儿女们,乐得合不拢嘴,而且还亲自下厨。就这样,我们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满汉全席,我们还请邻居帮我们照了一张全家福。
第二天,照片洗出来了。照片里的奶奶高兴地笑着,幸福地笑着,心满意足地笑着。我看着照片里的奶奶,嘴唇微微地颤了几下:“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随着这首歌的旋律飘起,我的新潮也开始澎湃......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如今,有多少人弘扬了这美德?又有多少人抛弃了这美德?
心血来潮,突然很想回老家看看。走在回老家的小路上,心里竟安分了许多。在远远的地方就望见那亲切的老家,熟悉至极的味道迎面扑来,心中多了份迫切。
走在老家的小巷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而是失落了许多,总觉得缺少了许多东西。从小巷到大厅,从大厅到后厅,绕了大半圈,并没有找到我来时想要找的那份亲切感。老家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反而是死气沉沉了许多。想想以前,大厅总有一群孩子在嬉戏;总有几个老人安详的在喝茶聊天;后厅总有些妇女在边说边笑地摘菜、做扫帚......想到这些,我的嘴角不经微微扬起。然而,眼前的一张桌子、几张椅子孤寂的站在空荡荡的大厅里,这里的孤寂迫使我想要马上离开。
于是,我从另一个巷子口出来,站在这条可以看见进老家大门的全程路程。还记得,小时候常常坐在巷口等着爸爸妈妈下班回家。
我往前走着,看见一个苍老的背影站立在巷口,白色的头发随风飘扬着。我来到这个背影跟前,“啊!老伯怎么是你呀?”遇到熟人让我激动不已。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几缕几缕的照在老伯的脸上,老伯动了动嘴巴说:"嘿嘿,怎么回来了?在这站了老半天了怎么没看你从大门口走进来呀?”“咦?”
我先是吃了一惊,然后仔细端详了老伯的面容。老伯早已白发苍苍,雪白的头发下面是一双深邃而又无神、有点泛灰的眼睛,岁月无情的在他脸留下了痕迹。我难受极了,我很想告诉老伯是他老了,眼睛有点不好使,但我怎能这样说?
——“您大概走神了!大伯你站在这干嘛呀?风挺大的。”“唉,老家就剩我们几个孤苦伶仃的老人了。昨天王奶奶的女儿回来接她走了,估计也不回来了......估计我儿子也快回来了吧!”老伯说这些时,脸上难以掩饰悲伤、失落。我替老伯感到高兴地问:“那你是在这里等你儿子回来接你吗?”“不,不是。我只是想看看他。”“那你不和他一起住吗”,我感到奇怪地问?“子女在外多不容易,我一把老骨头了又不能帮上什么忙,去了也只会添麻烦。”老伯笑着说。
我一时答不上话来,老伯打破了沉默,“在这吃午饭吗?”“呃,不啦,我出来家里人不知道,也该回去了。”我突然很想回家,“老伯你回屋里头去吧!我先走了。”“好吧,你快回去吧。”老伯站在那里,迟迟不肯挪动步伐,深邃、无神、泛灰的眼睛依然望着老家大门外马路的方向。
老伯内心的那份牵挂随着微风飘扬,我的步伐也变得沉重,回过头,老伯依然孤寂的站在巷口。我向他招手示意他快回去,可他只是站着不动,像是没看见似的。
刚回到家,就看见隔壁家的小女孩站在家门口等她爸爸下班。这小女孩每天下午放学都会准时站在那,她爸爸回来后,她就会很高兴的迎上去,夺过她爸爸手中的东西,蹦蹦跳跳跑进屋去,出来时又稳稳的端了杯水。这是个多么温暖的画面,这是个很孝顺的女孩。
我思索着着两幅含义不同的“等待”,小女孩清脆的笑声打破了我的思绪。这时,不知从哪家里又飘来《常回家看看》的歌声。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这首歌带给我们的应是自我反省。爸妈老了,但是心不变,牵挂的依旧是我们。他们需要的是陪伴!是关心!是爱!不是孤寂!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孝顺他们,不管工作、学习多忙,都应该常回家看看。
故事发生在景色秀丽、风光旖旎的山西省寿阳县温家庄乡大东庄村。主人公原妇女主任常慧珍在结婚典礼上,了解到婆婆长期照顾一对智障母子。婆婆去世后,遵照遗愿,常慧珍接过照顾智障孩子姜贵生的重任。贵生的加入给家里生活带来了种种困境,面对儿子任光良和丈夫任常胜的不理解,面对村里人的冷嘲热讽,常慧珍有口难言。光良成家时,贵生成了光良结婚的包袱。多年来一直把傻贵生视为眼中钉的光良终于忍受不了,提出分家。面对儿子和儿媳,任常胜道出了二十多年前收养任光良的秘密。儿媳杨宝红被常慧珍的善心所感动,主动和她一起抚养姜贵生。就这样,常慧珍一人主导,三代人共同参与长达33年的爱心接力震撼了世人,谱写了一曲人间真爱荡气存,轮回挚诚满乾坤的正气歌。
通过观看影片,本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灵魂触动和忠孝教育,广大职工干部也纷纷赞扬这部影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觉得该部影片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感动的经历,都是为大是大非大事情大英雄而感动,常人都有;常慧珍是个平凡的人,可一个平凡的人把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世界演绎出不平凡的色彩,数十年如一日,常人难做。雷锋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常慧珍做到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用承诺与坚守展现出一种大情大爱、大美大德的高尚境界。
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是讲述了一个传承的概念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精神财富的传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