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本名陈平,原籍浙江定海,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
1948年底,举家迁居台湾。童年的三毛并未立志当一名作家,却喜爱美术,她幻想将来成为一位画家的妻子。
三毛小时曾读过一本《三毛流浪记》,对她影响很大,从此便沉迷于书海之中了.疯狂地爱上了文学。长大后开始写作,她不署名陈平,而以“三毛”为笔名,作为纪念。读小学、中学时,三毛的文章写得不错。在小学时,她便开始给报刊投稿了,参加学校讲演的稿子都是她亲笔写的。在初中,她还学过写诗。
三毛早年的人生道路是崎岖坎坷的。就读于台北某女中时,三毛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很差,老师则以此嘲讽她,好强的三毛为不受歧视,发奋用功,终于获得了好成绩。但这位老师却误为“作弊”,竟在她脸上画圈,叫她绕跑道跑,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巨大的创伤。她忍无可忍,只好逃学。她父亲得知此事后,并未责怪她,而是让她休学。
从13岁到20岁整整7年的时间里,三毛都是在家自学的。她的父亲陈嗣庆是一位律师,母亲终进兰也有很好的文学修养,都耐心教导她。回忆往事,三毛说:“不是妈妈的熏陶,我写不出来这许多文章。”在那段不短的岁月里,三毛用功读书,孜孜不倦。她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看《红楼梦》、《水浒》……,学绘画,弹钢琴,还学会了英、日、法、德文,尤为出色的是西班牙文学。
20岁那年,三毛的好友鼓励她进大学求知。在得到台湾中国文化学院院长张其昀的允诺后,三毛进该校深造。最初她学的是哲学,两年后转入新闻系。在大学读书时,她的老师读了三毛写过的一篇3万多字的文章后感动得哭了,认为三毛是他的学生中“最有才华”的一位。
三毛出版过10多本着作,大都是散文集,其中有《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送你一匹马》、《倾城》、《我的宝贝》等。三毛还译有《兰屿之歌》、《娃娃看天下》等书。后者是1000页的西班牙漫画书。为译此书,三毛与丈夫荷西曾历时8个月,每天晚上不看电视,将门锁上,工作到深夜。
三毛满怀激情地把漫游世界的所见所闻,挥笔成篇。她写的多是真实的事情,自称其作品“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她还说过,“我并不是作家,只是一个生活的记录者。”她的作品自成风格,生活气息浓厚,感情真挚。有人评论她的作品风格是“朴实、自然、坦率、真情”。
70年代中期,三毛的作品在台湾极为畅销,一度出现过“三毛热”。有人说,三毛在台湾文坛掀起了撒哈拉沙漠的'风暴,让喜爱她的读者噙着泪水,带着微笑,注视着她的足迹,从沙漠到海岛,拨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1986年她还被评为“台湾最畅销书十作家之一”。
一位台湾作家指出,三毛的文笔清新通俗,具有强烈的个性,这可能是她的作品特别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一位台湾心理学教授分析说,三毛将南美洲描写得那么好,事实上那儿却是战火连天,充满人间的苦闷。现实生活既然有这么多的苦闷、束缚,尤其年轻人,面对着现有制度下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家多么希望在精神上暂时舒放自由一些,逃避到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恨,到处充满爱的世界。这也许是三毛文章受欢迎的原因。
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越来越发达,各种先进的设计层出不穷。其中最成功的发明当然非手机莫属了。我们几乎可以从每个角落看到手机的踪影,可见手机已经成了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份子。手机纵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好处,不过它也带来了坏处,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吧!
有了手机,即使我们之间的距离再遥远,我们都可以和家人、朋友通话聊天。我们甚至可以下载一些免费的社交软件像是微信、微博、面子书等,让我们随时随地和别人聊天,认识新朋友。手机里的.一些应用程序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给个例子,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从网上购买日常用品,并在网上缴水电费,不用大老远地到别的地方付费。
此外,手机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无聊时,我们可以通过玩手机游戏来打发时间。另外,手机也可以让我们听听音乐,陶冶心情。手机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在我们有问题时,我们只需搜索一些,便能找到答案了。
虽然手机带来的不少的好处,不过它带来的坏处也不少。像是有些学生因长时间玩手机游戏,而到了凌晨还没睡觉。隔天时,便感到十分疲累,在课堂上打瞌睡,从此成绩一落千丈。除此之外,有些学生也因使用手机观看一些黄色网站,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被这些文化影响。
手机带给我们最严重的坏处就是我们随处可见到的低头族。即使是大家聚在一起用餐时,我们还是看到所有人低着头在按手机。这样的现象让大家缺乏沟通,导致关系越来越疏远,也让我们的社交能力越来越差。
总而言之,手机是人类所发明的,所以我们应该要妥善地使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控制了我们的生活。
雪花飘呀飘,飘到了你的头上。就被误认为是头皮屑呢!雪还可以堆雪人,红红的鼻子,黑黑的眼睛真是可爱极了。大家可以来打雪仗,可以望着大雪纷飞、苍白的大地,显示它的美。
可是,有一首古诗是这样的: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是呀,在旧社会上还有这样的人啊。他们忍饥挨饿,连吃口饭都难。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把庄稼都压着,岂不是不能维持生活了吗?那单薄的衣服,让他们就这一点一点的冻死,又能怎么办呢?
还有七老八十的老奶奶,看不见光明的盲人。又该怎么扫门前的雪呢?雪有它的好处,自然就有它的灾害。我希望全世界的'人们在下一次雪的来临时都应该是高兴的。
没有了忍饥挨饿的人了,只有那高高兴兴在雪地里玩耍的孩子。雪,其实就是这样奇怪的。
曾有一个朋友擅长于刻橡皮章,成品的效果已不亚于机械制造的印章,甚至还可以卖出赚钱。一时间,刻章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那些精美的章子确实令人艳羡,也不免感叹其手艺之精巧。一个章子,一把小刀,几下工夫便能有一个精致的印章,不论是diy自己留作纪念还是拿来送礼都是绝佳之选。带着好奇心与喜爱,我想我何不自己尝试学习这一门技艺呢?
在强烈的兴趣使然下,我踏上了初学刻橡皮章的道路。在了解完毕关于刻橡皮章的简介与常识后,和朋友再三商讨与确认后,我购买了刻橡皮章的材料。虽然在他人看来这可能是一件耗费钱财、时间与精力的事情罢了,但我想我似乎已很久没有尝到自己如此积极去自学的兴奋了,所以我还是怀揣着小小的任性与激动,去自学这一门技艺。
最基础的步骤与留白的方法是自己在网上寻找的视频所学,可尽管已依着视频中的教学一步一步去做了,我手中的章子不过是坑坑洼洼的一片,印出来的图片与教材中的成品简直为天壤之别,不禁懊恼不已。为此,我还特地向朋友要来了一块她的成品进行研究,才发现是我下刀的方向出了错误,且在控刀上面大有不足。
此一对比大大激起了我的胜负欲与好强心,很久没有这般剧烈燃起斗志的我,铁定了心要学会这份技艺且想超越过我的朋友。
我开始像入了魔般的刻橡皮章,在完成学校任务以外的时间,基本都在握着笔刀日以继夜地练习了。倘若没有充裕的时间刻出一个成品,就拿来一块边角料练习留白以及控刀的技术。好在脑袋还算灵光,在自己的研究下几下就摆平了留白总会刻断线条的问题,也在练习中自个儿琢磨出了几个小技巧。余下的问题,大概只是刻出的线条粗细不一,看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自己的努力造就了内心极大的满足感,不禁心情愉悦。
我逐渐发现,线条的优劣决定于我们的耐心,慢慢地依着原图的线条边缘刻,才能得到更流畅的线条。于是我不再心急着不断练习,而是开始放慢脚步,把完成印章的时间延长至一周甚至一个月。果不其然,之后的作品精巧程度远优于原先的作品,线条的流畅程度亦如我所愿的大有提高。但我却从未因此停下了刻章的脚步。
自初学至今,我刻橡皮章已有近一年之久。回想最初的目的,学会这份技艺,恐怕我已早早完成。可在自学后,我却发现一个更开阔的世界,更多进步的空间,橡皮章已渐渐地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我放松自我的方式,而不是像完成任务一样的去刻橡皮章。如今我诚然已能刻出优秀且难度较高的作品,虽刻章已不如初学时那样频繁,但我从未停止过自学,刻橡皮章如今于我而言不只是一门技艺,而是一门艺术,我依旧有广阔的进步空间,我仍在努力的自学,提高我的.技术。
通过一次有意无意的自学,我收获了一份特长,它俨然是让我在快节奏生活中慢下来的事物,我意外地得到了我期望以外的事物。
满足感、兴奋快乐以及完成后的成就感,这都是自学带给我的,也让我懂得自学是无止境的,你能够去学的永远多于你已经学会的。在反复无常的生活中,何不尝试自学一门新特长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呢?遵循别人的脚步与自我的挖掘与探寻终究是不一样的,自学能够真切得体验与认知到更广阔的世界,通过自己努力而得到的事物总是不易失去的。
自学刻章的这条路上,我仍在前行着,带着最初的兴奋与信念。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