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实在无聊,刚好看见前面的空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现在我也没事做,干脆我来扫地吧!”
我拿起一把扫把和一个笤帚,干了起来。可扫了一会儿我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歇了一会儿,我又“哼哧哼哧”的干了起来。拿起扫把先扬起来,俯下身,使劲地往上一铲,灰尘就都扬起来了。我把从四面八方收集来的灰尘、垃圾聚到一起,俨然就是一座“垃圾山”。我把这些都“请”进了它们的“家”。看着洁如白雪的地面,我一蹦三尺高,妈妈看见我主动扫地,也奖励了我奖品。
从这次扫地我感受到了:只要自己认真的做完一件事,并且完美地让这件事落幕,就一定会得到甜蜜的回报。以后就算没有实质的回报,我也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我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论述的对象(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和事实,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总的论证方法为: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细分为:引证法、例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归谬法、比喻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等。分析议论文,要注意找出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以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中心。
一、 选择较小的切入点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一般都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定“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的篇幅内定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材料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俗话说:“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200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是:在现代社会里少不了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的幸福,有苦恼,请以“交往”为话题定一篇作文。这个话题很宽泛,基本上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在社会中总是以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如考生不能找准一个较小的切入点,就很容易对现在的人际关系泛泛而谈。而一旦落入此俗套,得高分的只能是妄想了。一篇高分作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由此可见,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实践证明,凡是选择了较小切入点,并做到了“以小见大”的记叙文得高分的可能性就相当大。
二、 材料新鲜
这里不再举例,同学们可以仔细读体会后面编选的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相信会受到启发。
三、 内容真实
与“材料新鲜”一样,内容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保证。那些胡乱编造的所谓“感人”故事,只会让读者反感。有一些同学为了表明自己的“崇高”,文章始终不离“助人为乐、希望工程、捐钱救灾”等,事实上,我们希望社会充满爱,充满关怀,可是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文章里始终充满假话、充满谎言。
我们作文时应牢记: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打动人而胡编乱造所谓的动人故事,只能让阅卷老师反感。当然,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要大家把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去。我们所谓提倡的“艺术的真实”实际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技巧性的加工,如设置悬念、修饰语言等。它和内容的虚假是完全不同的。
如后面选登的安徽中考满分作文《打工》就完全以真情实感取胜,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是写不出如此传神的细节的。正是这种“真实”的力量打动了阅卷老师。
四、 构思精巧
记叙文要写得精彩、写得让人难以忘记,就不得不在文章的构思上下工夫。构思的精巧起“以小见大”、“选材新鲜”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相包含。一般说来,构思精巧的文章,一定是“以小见大”的,也一定是“选材新鲜”的。如一篇深圳中考作文《留下》就完全以精巧的构思取胜。全文由三个电话留言组成,记录了非典时期一位姑娘的父母、男友、朋友的三个电话留言,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这样的构思在中考作文中实属凤毛麟角,自然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构思的范围不能局限在内容或形式,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遣词造句都可以纳入。在作文之前,审好文题之后,构思就应该开始了。
议论文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但有的议论文有多个分论点,而没有中心论点。如,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就用分论点对青年们提出了希望。
议论文对论点的要求是:正确、鲜明、集中、一致。即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方法应正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论点前后要保持一致。
为此,要注意中心论点的这些特点,看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也有的出现在中间和结尾。
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概括性很强,往往运用长句(使用修饰语)来阐述。又由于议论文的`逻辑严密,推理合理,因此,其结构非常严谨。为此,分析语言时,要抓修饰限制语,用语法分析法进行剖析。平时,可找出鲁迅先生的议论文进行分析,看其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节那天清晨,天空才微微发白,小云早早就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向学校走去。突然,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小云沿着清香的方向走去。她发现一个美丽的地方,开满了美丽的鲜花。小云眼珠子一转,不如摘束鲜花送给老师吧!小云精心挑选了几朵野菊花,有黄菊、紫菊……小云捧着菊花,笑眯眯地走回学校。她边走边想起老师给同学们上课时的认真,对同学们和蔼可亲,对学生从不偏心……顿时感动极了!
记得那一次,成绩一向很好的小云,因为粗心在一次测验考砸了。老师居然没有批评她,而是耐心给她补课,使小云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小云打心底里感激老师。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学校。现在时间尚早,同学们还没到校。小云就悄悄溜进教学楼,来到办公室前。怎么才能把菊花送进办公室里呢?小云发现办公室的窗没关好,还好她班的班主任王老师的办公桌在窗旁。办公桌上放着一本语文书,上面还放着一副老花眼镜,一瓶“红岩牌”墨水,一个笔筒,上面插着许多文具,旁边还有一个地球仪,一个台历翻开着,“九月十日”的字样,红得夺目。菊花插在哪里好呢?小云再一次扫视老师的桌面,啊!有了!就插在笔筒上吧!小云想:菊花代表顽强、无私的精神,老师看见了一定喜欢!
阳光照了进来,照得菊花发亮,窗外的牵牛花好像正在歌颂这个庄严的节日,正在赞美全世界老师的辛勤劳动呢!
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在猛烈的阳光下,老师们去吃饭了,同学们放学回家了,只有一位女同学站在老师办公室的窗户外,她要干什么呢?只见她的手里有束鲜花,那鲜花是怎么来的呢?是她跑到野外亲手采摘来的,又见那女同学把那束鲜花插进老师的笔筒里。
我不解:“为什么要送花呢?”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到,最后我看到了老师办公桌上的日历,原来今天是9月10日,是中国教师节,所以女同学给老师送来了鲜花,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老师,您照顾我们,我们非常谢谢你!还记得那一次,有一位学生生病了,您还背着他跑了两公里到医院,等同学回家休息后,您带着水果来探望他,还给那位同学,啊!老师您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教师我们都爱你。
还有一次,我们都去上晚自习,我们8点回家的时候,经过窗户,看见您在批我们的作业,天气又那么热,您满头大汗,我们看着都心疼了。啊,老师,我们都知道您很爱我们,我们也很爱你,可是您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一定听你的话,成为出色的学生,老师,您不要太辛苦了。
啊!老师您是园丁,我们是花朵,多谢您的'照顾,我会好好报答你的。
有一次,小姑娘来帮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慢慢地移动着步子来到小姑娘身边,轻轻地把小姑娘扶起来,说:“孩子,休息一下吧,让我来洗吧。”小姑娘说:“不用了,您身体不好,就让我来吧。”“那好吧”,老奶奶说。于是,老奶奶只好慢慢地回自己的房间休息。
衣服洗好了,小姑娘把衣服挂在衣架上晾晒,这时老奶奶又从房里一瘸一拐地走出来,看见小姑娘满头大汗,心想这个小姑娘真是个热心肠的`好孩子,说道:“我真的要感谢你,孩子,可我却没什么东西好送给你当礼物,真不好意思。”小姑娘说:“没事儿,老奶奶,我这样做是应该的,不用谢。”
老奶奶把小姑娘紧紧地抱在怀里,她的脸紧贴着小姑娘的脸,小姑娘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老奶奶也感到非常的快乐。
后来的一天天虽然也是这样过着,但是,老奶奶和小姑娘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老奶奶和小姑娘虽然不是亲人,但她们之间的的感情真是比亲人还要亲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