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自古以来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离不开水,生命中离不开水,世间万物都与水脱离不了干系。水的清澈见底,水的无处不在,都体现着水的广泛性和可见性。水是抽象的,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而对水的了解,除了科学家们较为科学的解析外,还有水带来的精神和作用。
非洲,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在那里,你能深刻理解“水比金贵”是什么概念,一个年降水量不超过1092mm的国家,可想而知,那里的人们过着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而对于中国而言,大多数人都对水资源的要求达到了满足的要求。但是,我们国家人民对待水资源的方式非常不妥,浪费现象经常见到。新闻丶报纸上对于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屡见不鲜。对于这种现象的发生,有人也在网上做出了评论,有人说,“他们是没去过非洲等缺水国家,没有体验过那种苦。”也有人说,“现在不好好控制水资源的浪费,后悔的迟早是人类自己。”我看见这些评论,心中也陷入了沉思,不紧让我联想到了粮食。老一辈的人经常说,“你们这一辈是没经历过我们那个饥荒的年代…”父母也常常在我耳边唠叨,不能浪费食物,可却很少提起水的浪费。我想,这是一种对水的“看不起”和“不在意”,是当今时代的一种思想麻痹和行为没有任何措施的状态。
生命,是万物起源的基础,没有生命,便没有世间美丽的一切。为什么突然讲到生命呢?答案很简单,生命和水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不可缺一。在我们古代,水被意为老天爷的眼泪,当老天爷哭泣了,苍天愤怒了,都会降下狂风暴雨。在干旱年代,也有人将水作为老天爷的恩赐。对我来说,我也更倾向这一观点,水,就是世间万物对人类的一种恩赐,人类依靠着水来发电,依靠着水来发展渔业,依靠着水来体验更多生活中的乐趣,可我们对待水的态度却显得多么不屑。对此,我的心中只有一个观点—可怕!不认真对待水资源,与自寻死路无异,如果有人不认同这个观点,想要喔寻找出可靠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时,我会说,“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这句话正是对环境进行的一个深刻描写。在早些时候,人们也对树木毫不在意,肆意砍伐。直到现在,各个国家才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不希望我们的“大家”在将来的时候,对我们的水资源充满忧愁,充满后悔之意。
水,已经不能再对它继续“冷漠”下去了,该实施起来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控制,是打到我们人类未来之路的重要基础之一。我相信,在未来的未来,这种物质不会消失殆尽,而是会成为我们身边重要的一部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农村奶奶家屋后,有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那种绿色,既使人清爽,又叫人舒服。上一年级的时候妈妈问我这一片绿油油的是什么,我说:“这是一大片韭菜”妈妈听了这个答案,笑得不行。春天的礼拜天我在这片麦田里挖过荠菜,暑假里我在这片麦田里捡过麦穗,春节回奶奶家的时候看过盖着棉被的麦苗,记忆中没有哪种绿色会比那种绿色更美丽。村子的东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河,里面还有许多小鱼在游来游去,水还很甘甜,只要渴了,就可以捧起水来喝一口,顿时凉意流遍全身,可比那些可乐强多了。暑假里爸爸把摩托车骑到小河边我跟爸爸一起用河水洗刷摩托车,爸爸还带我在小河里抓过小鱼小虾。
可是最近几年再回奶奶家,我发现麦田越来越少,小河里的水越来越浑浊,因为路边出现了很多很多的石材加工厂,因为很多村民都把垃圾倒在了小河里。
石材厂冒出的一股股浓烟让麦田不再是绿色,排出来的污水使小河里的水不再清澈,河水变成了泥浆水,变成了臭水,小鱼和小虾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差。我很害怕再过几年等我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再回奶奶家还能不能看见麦田能不能看到小河。
真的希望叔叔们少建几处石材加工厂,把绿油油的麦田清澈的小河还给我,让我春天可以去挖荠菜,夏天可以去抓小鱼小虾,让我的童年越来越快乐!让我们一起珍惜资源,爱我国土,让我们居住的地球妈妈多一些土地多一些绿色!
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要珍惜世界上每一滴水,千万不要浪费水资源,水能让一个缺水的人精神焕发,也能让一颗即将枯死的树,变得枝叶茂盛。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淡水总量只有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淡水总资源的6%,排名全球第11位,而中国却是世界上用水量非常高的国家,在我国有些偏远地区用水还非常困难,甚至还喝不上水。
看到这些数据是不是觉得很惊人,那些不知道节约用水的人,是不是应该好好自我反省呢?要是一直这样浪费下去,地球的水早晚有一天被用尽,要是地球的水没了,地球妈妈就要干裂,那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洗完手的时候一定要随手把水龙头关好,还可以用淘米水来洗蔬菜,这样不但可以节约用水,还可以去除蔬菜上的农药,也可以用淘米水来浇花。洗衣服的时候可以把水保存下来,用来拖地,冲厕所......
节约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浪水费水之举不可有,节水俭水之心不可无,每人珍惜一滴水,保护生态平衡,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好的环境,大家一起来好好呵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