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时,我看到了一张国画书法学习报名单,很感兴趣,就想参加这个班吧,就去学国画吧,我一定要好好学,把它学好学会。我还要画斑斓的蝴蝶,灵巧的黄鹂!对了!我一定要学好精致的工笔画。就这样,心动化为行动,我参加了国画班。
刚开始,我觉得蛮有趣的,用毛笔在这个颜料里沾沾,那个盘子里舔舔,画几条金鱼,画几笔兰花,真够有趣的!可时间一长,我这毛毛躁躁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慢慢没有了兴趣。连妈妈也挖苦我是“新埋茅坑三天香。”
一次,我准备参加画画比赛,在艺术沙龙里“进修”。正当我跟另外几名同学跟莫老师欣赏作品时,爸爸进来了。看到我和别人一起看画,却把自己画了一半的作品晾在了一边,脸一沉就冲我吼:“阮赛琪,快点来画画!自己没画完,先去看别人的了!要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才能去看别人!”我感觉心里酸溜溜的,一阵委屈,心不甘情不愿地拿起画笔。可当我把莫老师交待我画的部分画好后,爸爸又发话了:“还有石头后面的竹子呢,你怎么不画了?快点把它画好!”
“这不用画的。”
“多画点又怎么了?你还怎么参加比赛,快!画画就像挤牙膏。”一声令下,我嘟着嘴,边画边哭,泪水滴到宣纸上,连干墨都渲染开来了。
“画画都要哭?只不过就让你把画完成而已。这么点事情还哭,怎么能画好画呢?”
“我就是哭,怎么啦!”我大声朝他吼,越哭越厉害。
“画好画,就可以回家了。”莫老师替我挡驾了。
“明明就是老师说不用画的,怎么又要画了?”我乱七八糟地把石块后的竹子画好。
还没等莫老师点评,“重画!”爸爸的脸涨红了,两道眉也皱了起来,生气地盯着我。
“不高兴!”我把纸扔在了地上,朝门外走。
爸爸一把拽住了我。“不高兴?明天再来画!哼!”然后,一个“毛栗子”落了下来。紧接着,一抓把我拖进车里,如绑架一般。
一路上,爸爸绷着脸,一句话也不说,我也一样绷着脸,一边抽泣着。
回到家,妈妈知道了原因,说:“你自己琢磨一下吧,明天去不去,要不要学?”一股酸意涌上心头,我硬着头皮说:“要!”“既然你要学,明天一定要去!”第二天,我只能灰溜溜地去了艺术沙龙。
几年后,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幼稚任性了,我对画画充满兴趣。现在我已经在学山水画了,在班里的画画领域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了。但是那段画画背后的酸涩,一直淡淡地隐藏在记忆里。相信,每个学艺术的人都有这样的一段回忆吧。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鲤鱼小学参加我们重庆市第十九届书画大赛复赛现场!请大家依次到操场就做,虽然有点小雨,也不是很碍事啊!我是主持人,黄博士!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来自广安书画家张洪杯博士。来自……”
“请四川省的李博士讲话。”主持人说道。
“喂喂喂,”李博士调着话筒,同时同学们发出嘻嘻的笑声,李博士面容看起来很尴尬,又继续说道,“漆黑(亲爱)的假帐(家长),童鞋(同学)们好!”李博士深深的鞠了一躬。
人群中不知谁冒出了一句:“首长好!”
李博士看起来是个善于和孩子沟通的人,又说了一句_“童鞋们(同学)辛苦了!”
刚才那个人又接了一句:“为人民服务!”
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群孩子,我也是其中之一。原来是我前面的摄像叔叔在摄。我旁边做着一个小弟弟,他看见屏幕上有他身影,就调皮的举起手来,又马上放下。还时不时的站起来,做了个鬼脸。这时我在屏幕上看见一个姐姐头上有个“牛角”,突然冒出第二个头来。又是那个弟弟在别人姐姐头上比了个牛角,还把头露出来。
摄像叔叔看见这个调皮的小孩特别引人注目,赶紧把镜头转向另一个方向,把我的'都给忽略了。
来这里的前一天老师说让我们带着刻好的版画,到现场直接涂颜色就行了。还叮嘱说出的命题不用管,直接画就行了。
比赛正在进行,我右手旁边的姐姐是个我的画友。一个监督的老师走过来看了她的画说:“这个命题是:开学了,你怎么画山坡呀!”
姐姐抬起头有点害羞的说:“不管。”
“什么不管?”老师很疑惑。
姐姐不知道怎么回答,憋了半天,只得回答道:“老师说不管。”
“啥?”老师完全没搞明白
“这个……”姐姐呆呆地望着老师,机械地回答道:“老师说不用管啊!
“哦~”老师似懂非懂,然后果断的说:“还是没听懂!”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妈妈带我去参观书画展,我们迎着清爽的'微风走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路边的花草在微风吹拂下点着头,好像在欢迎我们呢。
博物馆到了,我们踩着鲜红的地毯走进大门。抬头一看,啊!儿童画、国画、水粉画、素描画以及各种书法作品琳琅满目,精彩纷呈。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一幅名叫《小花猫》的国画了,作者是兖州的李宝亮。只见两只可爱的小花猫在一束芬芳扑鼻的牵牛花下面玩耍,它们好奇地瞪着蓝宝石似的眼睛望着一只小蜗牛,黄色的小猫好像在说:“小样,看你往哪儿逃!”,灰色的小猫好像在说:“别出声,我们把它捉住”,小蜗牛伸着两只触角,歪着头不慌不忙的看着他们好像说:“想的倒美,做梦去吧你们!”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幅幅作品漂亮极了,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我真的好羡慕他们。我想他们一定在家里练习的很刻苦,如果我在家里努力练习的话,一定能和他们一样的优秀。
时间过的真快,该回家了。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博物馆。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张永初老人书画展。一进门,几幅大字跳入眼帘,纸上有一些我从来没见过的字,有的像鱼,有的像花,有的还像长了翅膀似的……正当我一脸茫然,突然看到了桌面上还摆了几本书,专门是介绍这些字的。我随手翻了翻,哦,原来它们是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 “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它是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系体的文字,现代汉字即甲骨文演变而来。原来甲骨文这么重要。看来,我还要多读点书。我们欣赏的这些甲骨文,都是张永初老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翻译并书写的。
张老不仅在书法上独树一帜,他对吴文化也颇有研究。
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张凤鸣老人已经80高龄有余了,但是如今依旧孜孜不倦地研究吴文化的历史渊源,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他还将研究成果介绍给我们小朋友,就是希望我们能对家乡有更多的了解,对祖国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多么令人尊敬的老人啊,耄耋之年,依然如此不懈研究,不正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