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得到救赎的时候突然顿悟到,很可能,并不存在着什么救赎。大都市的一间昂贵而狭小的公寓,可能不构成救赎。或许救赎这个词太沉重了,不符合你低调而立足于平实人生的世界观,那么,让我们换一个说法,让我们说,“问题的解决”。是的,问题在变换的环境中,依然不能得到解决,正如许多在大都市的公寓中生活的人们所感受到的那样。因为敌人是某种更普遍、更广泛、更本质也更无处不在的东西——你让你的人物意识到了。重要的是找出那些更普遍、更本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你在你许许多多故事中所做的,你致力于找出那些噬咬着我们的,花样繁多而又层出不穷的困扰,你展现它们出现与袭击我们的形式,并描绘我们与它们作战时的样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希望人们将你看成“小镇作家”,因为这个词太容易引起与视野狭小、平庸这类词有关的联想。事实上,读过你作品的人都知道,你小说世界中传递的经验是普遍的,甚至是有世界性的,这就是为什么,以宣传高眉文化著称、深谙世界主义精神的《纽约客》杂志会如此钟爱你的.小说,将你视为精神知己的原因。
有评论家称,你小说中的女性总是在试图理解自己的生活,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去理解(to make sense)的过程可能没有听上去那样容易,它要求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与情感状态,要求尝试与更深入地参与(engagement),而要获得真正的理解,则要求一种开放与坦诚。于是,阅读你的小说,正是与你的主角们一起,去获得这些理解,进入一个更深入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常进入的、感受与反思的空间。我们也常常随着故事的进程,在一个不经意的时机,接受震动与顿悟,得到了某种启示——似乎解开了生活中某些隐隐困扰我们的谜团。但随着对更多故事的阅读,我们会发现,一些谜团解开后,永远都有更多的谜团在前面等待着我们。而现在,作为你的读者的我,则安心地认为,我并不畏惧那些更多的谜团,而是能够与它们安然相处。为此,我深深地感谢你。
你的小说世界中充满了热望与激情,但我却感到它被一种隐约的绝望感所笼罩。比如,《逃离》中的卡拉在逃离又回归、与丈夫和好之后,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她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 我想,这是一种艺术选择,也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基本洞察,对“真实”的追求让你拒绝为你的人物提供廉价的希望。
或许,你的读者并不需要所谓的希望,而更感激你提醒他们注意那根针,因为,那才更加接近生活本身。和你常常被比较的契诃夫一样,你的小说,也正是生活本身。
你的诚挚的中国读者
落叶是秋天最美丽的舞者,随风而起,漫天飞舞,飘飘洒洒,自由自在。天空是舞台,大地是观众,看,多么奇妙而壮观的.舞蹈啊!落叶在离开枝头的瞬间,就开始谱写深秋的旋律,把这秋天的绝唱演绎得无比精彩。想一想,在这充满凛冽与寒冷的时候,有谁敢把自己置于如此境地,还依然有着坦然与乐观的情怀?
落叶充满了悲剧色彩,是悲情的角色,它是生命的毁灭,是诀别的葬送,是无奈的飘零,是沉重的叹息。落叶是时间在树上留下的痕迹,是岁月的巨轮碾出的凋零,是季节走过时留下的印记,是大自然更迭时对大地母亲的回报。当每片残叶,寂寞孤独地躺在荒芜的草地上、干涸的沟渠边、贫瘠的山岭旁,总有一棵棵断残的老树屹立在它的身旁。这些老树,站在夕阳下,向高耸的天空伸出颤抖的枝丫,好像在表达着什么、申诉着什么、哭泣着什么。曾经的新绿、鲜花、浓荫、硕果,都随着叶子的陨落而踪迹全无。
落叶是时间的见证者与忠实的记录者,让季节从嫩绿到枯黄写成一部只有春夏秋冬的历史。不可否认,没有落叶,也就无所谓鲜花与浓荫,无所谓成长和衰老,无所谓果实与收获,无所谓得到与失去。是落叶促进了生命的进化,造就了进化之真、进化之善、进化之美。
落叶是一种归宿,也是一种开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愿贪恋枝头,因为有着更为重要的工作,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落叶把脱离大树的美,转化成了归附大地的美。再过一段时间,它会化做肥沃的泥土,完全融入大地母亲,一任新叶吸取它的点点滴滴,从而开始生命的再现与复苏,把生命持久而永恒地延续下去。
经得起风霜考验,从不选择逃避,尽管最终只能投入死神的怀抱。终其一生,总为他人,即使有时命中注定浪迹天涯。为了花儿更美,悄然退隐为春泥,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落叶!
有人说,落叶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使命;有人说,落叶的意义在于孕育了春天;有人说,落叶的美丽在于它本身的色彩;也有人说,落叶的美丽在于它无私奉献的一生。其实,落叶的美丽在于过去,在于现在,更在于将来!
中秋节前后,幽静冷艳的菊花争相开放了。由此,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我们敬爱的李老师。
菊花自古以来被人称为具有清高的灵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华民族传统上一直把菊花看成是高雅的象征,她是清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
而我认为菊花更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菊花全株可以入药,它的花瓣可以做成美味可口的佳肴。而有些花,则娇气许多,对生长环境有极大的.苛求。菊花只要有小小的一处墙角,一处狭窄的砖缝都可以生长,而它开放时却顶着萧瑟的秋风,迎着冰凉的雪霜,傲然开放,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的李老师不辞劳苦、疲累。对教学、休息环境从不苛求。那时老师的办公场所是栋低矮的小楼,冬冷夏热,环境十分恶劣。可李老师在昏黄的灯光下、顶着酷寒,冒着酷热,仍然坚持给我们备课、批改作业,不出一点小小的差错。这不就像菊花一样不对环境苛求吗?
李老师因为长时间在昏黄灯光下备课、改作业。眼部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与放松,以至于李老师现在要戴上老花镜才能看清楚我们的作业。这不就像菊花为人们奉献一切的精神吗?
李老师富有菊花品格,是我最敬佩的好老师!
至今,我看见了菊花,就想到了李老师,因为她向我们诠释了菊花清高雅致、为人们奉献青春与热血的高尚品格!
秋季,万物凋零,唯有那凌风傲霜的菊花依然在寒风中挺立。我爱菊花,爱她的形,爱她的色,爱她的香。
说形,那婀娜多姿的菊花有的含羞待放,但花瓣却早已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了;有的宛如一个金球,花瓣紧紧地“抱着”花蕊,层层叠叠,惹人喜爱;有的像无数小手伸出,细长而弯曲,犹如一个穿着盛装的仙子。朵朵菊花繁星点点,许多菊花连成一片,一团团,一丛丛,一簇簇,不论是一枝独秀还是竞相开放,都有一种独特的美。
谈色,五颜六色的菊花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像霞,黄的赛金,姹紫嫣红,让人眼前一亮。不管是什么颜色都别具一格,都冰清玉洁,都那么惹人喜爱。
道香,菊花的香虽没有飘香的丹桂那么浓郁,却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闻了顿时让人心旷神怡。摘一片,放入杯内,喝一口,回味无穷。
在那秋意渐浓的日子里,在那树木花草凋零的时节,她却依然生机勃勃,挺立着多彩的身躯,散放出淡淡的清香。正如陈毅的《秋菊》所说: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哦!我爱菊花,爱它的形,爱它的色,爱它的香,更爱它那坚忍不拔的品格。
粉笔身材十分细小,但在每个教室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不像钢笔那样让小主人“伺候”,也不像铅笔那样请削笔刀帮忙。它浑身结拜、朴素,平时,它静静地躺在一个不起眼的盒子里,却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它只要一块黑板,就能写出漂亮的字体,就能画出线条优美的图画。
它的工作单调乏味,每天辛勤地在那片“黑土地”上走来走去,但它毫无怨言。你看,“唰、唰、唰,”粉笔在黑板上摩擦着,随着它身躯的移动,越来越短,黑板上的'字却越来越多,那一行行清晰的字迹铺成了我们的知识之路,引导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上学了,语文老师用粉笔教会我们写一手漂亮字;数学老师用粉笔教会我们画方圆、列竖式;美术老师用粉笔教会我们画精美的图案;英语老师用粉笔教会我们“你是you,我是mi,朋友见面hello……”我们的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而粉笔,渐渐化成了一粒粒粉末,如雪花,似玉屑,飘落地面,化为尘埃。但它从不抱怨。
每当我看到粉笔,不由想起辛勤培育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为了能够把我们培养成才,呕心沥血,每天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流了多少汗水,费了多少心血,从无半句怨言。我们的父母起早贪黑,给我们提供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条件和优美的环境,默默奉献着他们的爱,他们不正像粉笔一样无私吗?
粉笔搭起了我们和知识之间的桥梁,我爱粉笔,更爱那些具有粉笔精神的人。
说逃离的对象是束缚与限制你笔下女孩和女人们的东西——束缚与限制——对那些没怎么读过你小说的人来说,太抽象了,是吗?简单的信息把他们的目光引向那个你成长起来的、只有三千居民的加拿大东南部小镇。的确,小镇和郊区的生活,无法不成为一种局限,就像过分的安静、空旷也会构成一种局限,而休闲方式稀少、改变生活的可能性微小、因社区狭小而无法不接受私人生活暴露在他人的检视之下,这些更构成某种令人窒息的局限。还有这环境中某些关系的常规、他人和社会的期待、身份的限定种种可能更不易察觉的东西。而你的人物,那些聪明、灵巧、精力充沛和善感的女孩子们,她们是那样的渴望生活,渴望理解,渴望获得更丰富的经历,渴望和他人与世界构建一种更强健也更本质的联系,她们无法不在这样的环境中深受困扰,经受激烈的内心冲突,并最终满怀激情地做出自己的反抗,哪怕她们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然而该责怪的不是,至少不仅仅是你的小镇,或者世界上大多数的小镇——那样未免就太肤浅也太流于表面了。如今82岁的你,一生中绝大多数的时间,不也安心生活在这样的小镇上,并写出了如此精致而自由的作品吗?很难想象,一个作家能够不具备内心的自由却有能力写出如此自由的作品。很显然,你并不认为那些意味着更多元、包容、更多机会和可能性的大城市,就必然意味着更精彩与丰沛的生活,它们并不必然意味着局限的解除和救赎,因为它们自有它们本身的隔绝和局限的一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