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清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这本书是我最爱看的书之一。故事讲了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和尚去西方取经,他和他的三个徒弟历经艰险,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
这个和尚叫唐僧。他是个慈悲为怀的人,也有些胆小,但想取到真经的心从未变过。
他的大徒弟叫做孙悟空,他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孙悟空对唐僧那是一片忠心,尽管唐僧三番五次的赶他走,这也可以说明孙悟空是个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人;孙悟空下手也很果断,着能从《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看出来,他一见白骨精立马当头一棒,从这故事中还可以看出孙悟空的本领高强、聪明机智和他疾恶如仇的品质。
二徒弟为猪八戒。他懒是懒了点,还有点爱占小便宜,可就是因为他,唐僧西天取经这一路上,总会闹出些笑话。所以猪八戒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开心果。
沙悟净是唐僧的第三个徒弟,也是最忠诚的一位。这一路上他一直默默无闻的做着一些苦力活,从不抱怨;他的武力虽然不高强,但每次他与妖怪打斗时都很卖力。
作者除了把这些主要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外,还把配角也写得生动有趣。如:观世音菩萨、二郎神、李天王、哪吒……,这些配角们总在主角们遭遇难题时出手相助,帮他们出谋划策,解决难题。
可想而知,作者在写这篇大作时,是多么的用心啊!
“串烧天下故事,体味百态人生”。这是四川电视台《胖妹故事汇》的开场白。今天我也来“串烧”一下我的家庭幽默故事,体味那些多彩生活,共享几许欢乐时光。
爸爸篇:“物归原处”
晚餐时,我们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老爸先放下筷子,说:“我吃饱了,去看会儿报纸了。你们慢慢吃。”接着踩着“著名”的华尔兹舞步(其实是自创版,咚咚咚地走了。突然听见老爸“嗯”地一声,把我和老妈集中在饭菜上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他身上——“我的一只袜子怎么会在这儿,害得我怎么找也找不到?”这下换我和老爸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妈身上,老妈赶紧解释:“可能是我收的时候不小心掉了吧!”“真不细心。看,都脏了。”说完,老爸又把拾起来的袜子放回原处,“你怎么又放在那儿?”老妈有些急了。“嘿,咋不懂呢!这叫‘物归原处’呀”“噗……”害得我和老妈同时喷饭。
妈妈篇:砍价“高手”
星期天,花卉市场里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花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老妈准备买些花回去,插在花瓶里。市场里各种花香混合在一起,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便去别的地方闲逛。过了一会儿,我看见老妈已经把花选好了,正在和卖花的老板砍价呢!我快步走到老妈身边,看她手中美丽的小花。这砍价,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保准吓一跳。”卖花的老板说:“这种花,一束6元,卖12元。”不知老妈是不是被花香熏昏了头,只听她砍到:“这么贵啊,我看便宜的话,也要一朵12元啊!”我计算着老妈这次砍了多少,我越算越觉得不对劲,老妈这不是越看越高吗?我正想插嘴,结果更让我吃惊的是,卖花的老板说:“不卖,不卖!要是这样的话,我岂不要亏本了?”咳,我差点儿栽倒在地,真是晕啊!我妈不愧是砍价“高手”啊,太会砍价了,不仅把自己“砍”晕了,把别人也“砍”晕了!
姨妈篇:小题大作
周末姨妈来我们家。吃完饭,姨妈在我家用电脑。她“啪啪啪”在键盘上敲着,用鼠标在桌上摇着,那箭头还是一动不动,真不知那鼠标是不是邪门了。我们大家过去帮她,一会儿弄弄键盘,一会儿弄弄主机,可还是于事无补,我们只好叫专门修电脑的人来看看,他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怎么回事。突然,不知谁大叫了一声:“鼠标线没插。”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们面面相觑,然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生活就是由这样的小故事串接起来的,快乐也常常在我们不经意之间发生,“串烧家庭故事,体味欢乐生活。”欢迎下期继续收看我的家庭“串串烧”。
我,一名农村初中的老师。42岁的时光岁月过得风平浪静,顺风顺水。22年是父母身边的乖乖女,同时也走完自己的之路。20载和公婆相伴,同时也教书育人。二代人,一直相携而行。公公和家父都是农民,虽都有文化,空闲的时候都与书为伴,但是却从未对我说过“家风”、“家规”的一些古训。我想世代都是平凡普通的人家,就是一辈辈踏踏实实过日子吧,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
家父早年在生产队赶马车,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都在“出差”,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有时甚至过年也不回来。妈妈说,就连唯一的儿子也不曾抱过。经年累月就是赶着马车到处走。现在家父已经77岁了,谈起往事那是滔滔不绝,颇为自豪。我禁不住问他,总在外边不惦记家吗?家父喟然长叹,惦记有啥用啊,也回不来。生产队就我一个人识点字,会算账。买进卖出的我都得去。无论啥时候只要说出门就得马上走。路途远的,十天半月也回不来。你就是干这活的,没啥说的,就得干好。冬天出门的时候,穿着皮袄靰鞡也冻得受不了,下车跟着跑,有时候,早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饿就一天啊。遭那罪就不用说了。那时年轻,挺一挺就过去了。
后来岁数大了,就给生产队放羊。家父放羊总是很晚,日薄西山也不见他的影子。因为记忆中总是等着他回家吃晚饭。因为哪里水草肥美就往哪里赶,无论多远。直到个个都吃得肚子浑圆才能回家。有的小羊实在走不动还得抱着走。回到生产队还得照顾待产的母羊,瘦弱的病羊,所以总是很晚才回家。在他精心的照料下,生产队的羊也渐渐的多起来。大家都夸他放羊放的好。家父说,既然放了,都得好好放。一个个黄皮拉瘦的看着也心疼啊,自己多吃点苦没啥的。只要羊都精神的`。
也是一代人有一代的共同点吧。公公也是这样。公公是侍弄庄稼的一把好手,因为年纪大了,只好把这一特长发挥在种园子上。早春时节,把一冬捡来的猪粪拌好,撒在打好的垄上。下种子,扣膜啊。反正自从能种园子那天起,就早早起床,一直干到天黑。邻居们和他开玩笑,也不搞劳动竞赛,你起来那么早干什么?也不是上班有定点,凉快再干,热了就歇着,何必那么拼命呢。公公说,凉快有凉快的活,热有热的活。不能歇着,这还干不过来呢。既然种了,就一定要种好,草比苗都高,那菜能长好吗?说得邻居满脸羞愧,跑回家薅草去了。
就这样,我家园子最干净,地垄整齐,各种蔬菜长势喜人,都早早成熟。品种齐全。实在吃不了,拿到集市上卖,惠及很多人。
公公还是个能工巧匠。一个物件只要他看到的,他总能琢磨弄上。有一次,有人让他编一个圆花筐。他只会编长的。他就借来别人的圆花筐琢磨。一边琢磨一边尝试着编。终于编好了,但是他还觉得不满意。又重新起头开始编起,一直编到半夜才编好。我们觉得既然自己不会,就不要答应人家。答应了也不用那样认真。迟一天也没什么。公公却不同意我们的说法。人家信着你了,你就要尽力去做。答应明天给人家编好,就不应该拖延。说到做到。看着色彩鲜艳,造型精美的圆花筐,大家称赞不绝。可谁知道公公忙得顾不上吃饭、休息,累得手臂酸麻,脖颈生硬呢?
虽然工作繁忙,我不能时时照顾他们在身边。但是他们凡是一定要做好的拼劲一直影响的我。教书20载,我一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从不歧视差生,因为他是家庭的希望。无论客观环境如何,我都在尽心去做我的工作。记得班里有64名学生,其中有一名有自闭倾向,从来不爱说话。在我耐心的教导下,和他做朋友,他的性格终于有所改变。也许既然做老师了,就要做好的思想观念也受两位爸爸的深深影响吧。如今,我也时常对儿子说,做事情一定尽力做好。如果这叫做“家风”,那就是------“尽人事”吧!
这件趣事是在我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发生的。那是我有很多东西都不知道,所以常常问这问那。
那时我最常见的早餐就是面条,我坐下,不怎么专心地吃着。忽然问:“这一碗面条有几根呀?”我那时就认为面条是以“根”来计算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回答,我就猜:十几根吧……我都不知道我是怎样猜出来的,瞎猜吧。
后来我觉得还是去问问更好一些,又看到妈妈煮面条,又问起来:“面条有几根?”见妈妈没回答,以为是没有听见,又跑到妈妈面前,问:“面条到底有没有十五根?”妈妈答应了一声,我却听成了“没有”。“哦,原来一碗面条没有十五根呀!那会有多少根呢?十根?八根?”我又坐在椅子上边吃边想。
那时我的记性还可以,几天以后还记得这件事。
几天后的一个早上,我喊了起来,这一次我喊的是“面条比七根少还是比七根多?”非常清楚地回答:“面条比七根多!”这样就使我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论:一碗面条的根数大于7,小于15,也就是在8——14根之间。“”终于明白了,哈哈!“我还是边吃边想。
事情还没完,我终于有”学以致用“的机会了。又一天上午,我一起床就发现妈妈不见了。啊,原来是我起得太晚了,赶紧穿好、洗好。”那吃什么?“”你说。“”就吃面条吧“”吃多少?“”八根。“”八根?“”是八根。“一分钟后,面端上来了。一数,正好八根。我一边吃一边想,八根太少了,那下一次要几根好呢?比十五根多一些吧……
那天我就吃完八根面去上学了,晚上妈妈问爸爸我上午吃的什么,我先回答:”八根面。“”不饿呀?“”不饿呀。“”怎么只给他吃八根?“”他只要八根,问了两遍也只要这么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