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头是一个远房亲戚,所以每次去了就可以马上上工。
工程队没有饭堂,就在工地附近临时砌了一个灶,也没请厨师,做饭一般是工程队的人轮流做。做饭比做工轻松多了,可以提前一个多小时下工。工头对我比较照顾,我去了之后做饭的事就交给我了。我以前在家只做过剩饭剩菜,现在要做二、三十人的饭菜,其难度系数可想而知。做菜还好一点,因为都是豆牙、土豆、冬瓜之类的素菜。最难的是煮饭,刚开始总是掌握不好水的多少和火候,煮出来的饭不是生的,就是糊的,要么就是半生不熟,我经过几次实验才掌握其中的奥秘。
我们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窝棚,屋顶铺的是油毡,在烈日下曝晒一天,晚上躺在床铺上与蒸桑拿无异。一、二十人住一间,没有床,大家都是打地铺,一个铺挨着一个铺,汗臭味夹杂着蚊子的轰鸣声,根本无法入睡。
为了休息好,第二天有充足的体力,我经常拿一张草席跑到附近的楼顶去睡。楼顶蚊子少多了,偶尔还有一阵凉风,躺在草席上,数着天上的星星,还是挺惬意的。睡在楼顶也有不好之处,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被炙热的太阳烤醒了。有时半夜下雨,还得回到窝棚,这么一折腾大半夜就过去了。
打工最无聊的是晚上。吃过晚饭,大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那时候很流行打台球,满大街都摆着台球桌,但这只是城里人的活动。我们这些打工的只能站在旁边观看,有时候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这就是我们的'业余生活。
打工最难熬的当然是白天。我是小工,主要做些挑砖、抛砖、提瓦桶、拌水泥灰等打杂的体力活。那时的我只有九十多斤,身体很瘦,但每次都要挑一百多斤的砖上楼。挑砖还要讲速度,因为大工多,小工少,砖要是供应不上就会影响工程进度。高强度的体力透支,往往上气不接下气,全身都是汗,衣服湿透了。
记得有一次挑砖时累得实在不行了,就找了一个砖垛,蹲在砖阴里休息。看见对面屋里两个中年妇女躺在躺椅上,吹着风扇,吃着西瓜,悠闲地聊着天。她们看到我,其中一个说:“这是谁家小孩,这么小就出来做工,父母也不心疼?”我听了心象被什么扎了一下,一个农村小孩,为了生存在艰苦的困境中挣扎,居然成为了这些悠闲的城里人眼中的风景,口中的谈资。心想:“你们这些城里人哪懂得农村人的难处,只会在这说风凉话。”并在心中暗暗发誓:迟早有一天,我经过自己的努力,也会过上不用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日子。
“过上不用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日子。”对于出身在农村,就读于职业中学的我,就象摘天上的星星一样,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它却成为了我的一个信念,一直伴随着我。每当我在生活中有所懈怠时,它就会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提醒我。
我小时候因营养不良,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生病,但打工之后,我的身体慢慢壮实了起来,后来也很少生病了。打工不仅强健了我的体魄,还磨炼了我的意志,以致于在后来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我就会想起打工的日子,那么艰苦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不能泰然处之的。打工最重要的收获是让我找到了一个小小信念。这个小小的信念就象一盏灯,照亮了我的人生,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也改变了我人生的全部。
读了《白洋淀纪事》,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字朴实真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香菊的母亲》这篇文章。香菊的母亲,是一个十分热情,进取的斗争骨干。六岁时就被一个大她二十岁的男人娶做妻室,但她的丈夫,却因为受到地主的压迫而变成了傻子。于是在香菊的母亲还年幼的时候,就得当男当女,买东买西。
但香菊的母亲并不纠结于自我的身世经历。成长的环境恶劣,虽然没有给她一个完美的童年,却很好的磨练了她。她总顽强的奋起斗争,在公审大会上,香菊的母亲勇敢的站出来揭示地主们的丑恶嘴脸,与此同时,即使已经不再是青春的年龄,她依旧努力学习。从香菊的母亲身上,我看出了一些道理。虽然她小时候经历了种.种磨难,可是她挺了过来,并理解革新,抛弃旧思想,同自我的女儿一样认真做功课。而我们此刻,也要勇于追求自我的梦想,不断进取,改掉坏习惯。所有人都应是如此,把以往的苦痛都留在过去,不停止奋进。
终于在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们全家都来到了一家儿童摄影公司。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一起到服装区挑选衣服,左挑挑右挑挑,选了几套衣服。在工作阿姨的帮助下,我换了衣服并梳了个发型,我瞅着镜子里和平时不太一样的我,不由咯咯地笑了起来。
一月的上海,春寒料峭,我拍外景的`时候不仅穿得单薄,而且还要根据摄影叔叔的不同的要求摆出不同的造型。一会对我说:“妹妹,把手抬高一点”一会儿又说:“脸朝妈妈那边看”忙得我是手忙脚乱,不亦乐乎。终于拍完了全部照片,我从电脑里看到了我照片的小样。
我和妈妈忙着翻一张张照片,我心里正在盘算选哪几张照片放进相册里,就听到妈妈对营业员阿姨说:“现在的照片拍得可真好,花样那么多,而且张张都不重复,哪象我小时候拍得,傻傻的。”“那时候是什么年代,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不能比的,时代不一样了,都在进步的啊。”营业员阿姨在一边看照片一边说。我不由又想起了妈妈那小时候的黑白照,心里想:不是傻,只是有些单调,不象我现在拍得这么丰富。
想到这里,我安慰地抱着妈妈说:“我拍得好不就行了,您也可以得到补偿了。”“哦,也是哦!”妈妈笑着亲了亲我。
孙犁,河北安平人。1913年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孙芸夫、林冬苹、土豹等,芸斋、耕堂为其书斋名,亦作笔名。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6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冀中抗战学院、华北联合大学、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和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边区文联编辑。他经历了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全过程。1949年1月,进入天津市,参与创办《天津日报》,并一直在文艺部(最初为副刊科)做编辑工作。曾任天津作协主席,天津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第二、第三届理事、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20xx年7月去世。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文革”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和文学理论、文艺评论、诗歌等;“文革”后,主要作品为《耕堂劫后十种》(从《晚华集》到《曲终集》共10个集子)。20xx年出版《孙犁全集》(共11卷)。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本书具时代特点和风貌,通俗易懂,值得一阅 。
在看《白洋淀纪事》之前,我认为英雄必定是一个人为国家亦或为正义牺牲,做出贡献。可在读了《白洋淀纪事》这部朴实的,用真情实感描述出的书籍后,我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叫白洋淀的不起眼的小村庄,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么个小村庄里,抗日的烽火正在悄悄蔓延……”
读完《白洋淀纪事》我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伟大的,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与事迹,仅有平平凡凡的农民抗日的强烈意志,普通人民互助互利的平淡生活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的艰辛与欢乐。
读完《白洋淀纪事》我才明白,革命的胜利并不仅仅是建立在黄继光这些可歌可泣的大英雄身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千千万万的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我们沸腾的热血上的,是建立在对革命有着满腔热忱的人民战士身上的!
再来说说孙犁塑造的女性形象吧,阅读《白洋淀纪事》的时候,你会发现,孙犁描述了一大批具有真、善、美品质的普通劳动妇女。虽然孙犁并没有对她们的外貌进行细致的刻画,但他把这些女性形象的个性刻画的淋漓尽致,让我们身临其境。经过阅读,我们能够想象出她们年轻、健康、美丽的形象。
就拿《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中的水生嫂来说吧。水生嫂不仅仅是勤劳能***,也是多愁善感的,乐观坚强的。水生嫂应对既要一个人照顾家里的长辈和孩子,又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情景,仍然支持丈夫参加抗日,勇敢的挑起了“千斤重的担子”。水生嫂和妇女们摇着小船去看望丈夫们,却不幸遇到了日本鬼子。但水生嫂他们毫不胆怯,机智的将船往荷花淀力揺,并下定了“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河里去死吧”的视死如归的决心,荷花淀这一章让我体会到了水生嫂和妇女们的机智勇敢,她们的重情义,她们的顽强和她们的保卫家乡,捍卫尊严的勇气和决心。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作者经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孙犁用他诗意盎然的笔触,描绘了许多让我们读了或许心酸,但必定体现了人性之美的完美故事。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叫白洋淀的不起眼的小村庄,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么个小村庄里,抗日的烽火正在悄悄蔓延……”水生嫂和日本鬼子们战斗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1、形影不离:我儿时形影不离的伙伴,如今却失去了联系。
2、过目不忘:他的记忆力超强,什么东西都能过目不忘。
3、晴天霹雳:这个消息对他来说简直是个晴天霹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