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要上街去学画画了。
对我来说学画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虽然要想画好画很不容易,可是我把它跟学拉二胡比觉得它有趣多了。因为。它能够让我感觉到线条的柔软,色彩的明艳,轮廓的丰富多彩就是那些简单的线条,都能够组成一只只生动活泼的小动物。
那飞翔的小鸟可美丽了。嘴巴尖尖的、细细的、长长的。身上的羽毛五彩斑斓,没有一点脏的地方。就连它的脚也非常干净。小鸟站在绿色的植物上,神气非凡,比大将军还要高傲呢!
我真希望自己现在好好学习画画,在老师的耐心指点下进步更快。以后,能够让我画出的画比老师画出的还要好,美丽而且生动,还要富有灵气。当然,我也希望自己的二胡也能够像画画那样好。
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学好画画,拉好二胡,让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自从读了《爱和自由》,孙瑞雪老师教育理念,让我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孩子的家长都有好大的触动之处。
我相信作为孩子的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小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儿园里面来上课,接受最好的教育。我觉得《爱和自由》详细进述了蒙氏教育知识理念,怎么去理解孩子,怎么看待孩子的各种表现,还应该怎样去处理他们的表现。
孙瑞雪老师从中认为:孩子6岁前,他们的自我成长更依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的,但是我们成更多的就是给孩子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环境,让孩子接收积极信号,还说了在6岁之前我们要多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快乐,孩子也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反变得毫没有组织与纪律,反而让他们自由到极致了,也变得自律与顺从老师的话了。孩子在一个充分自由与爱的环境里,认识的是真理也不会是畏惧强权,迷失真正的自我。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幸福。
《爱和自由》,书中用精辟理论和大量的案例深入说明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也同时纠正了成人对于爱和自由一些错误理解。书上写了《爱和自由》的重要性更是被提高到对中国人来说史无前例高度、纪律、独立、智慧、道德……这些我们值得去学习的地方和品质,都取决于我们给孩子怎样的爱和自由。
但是我感觉成人可能觉得爱是简单的,只要发自内心就可以。但这是主观误区,俗话说:“美国心里学家弗洛姆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建构过程,就无法给我们孩子他们所需要的爱。”
同时蒙特梭利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孩子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提供,接受这个观念,像发生一场内在革命,也意味我们会因自卑、压抑而感到产生自大。其实儿童弱小,他内在藏着一种强大精神能量和潜能。
童年,是我们人生中最绚烂的一抹记忆,也是永远不会回来的一段纯真年华。童年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得像大海里的\'水珠,数也数不清,然而最有趣的,还是那一件事……
在我四岁那年,有一天中午,我正要抱着布娃娃午睡。突然,我发现布娃娃的肚子空了。咦?布娃娃平时都好好的呀,怎么会突然肚子空了呢?一定是它饿了。我想道。于是,我连忙拿来我平时喝水用的小杯子,把昨天妈妈刚给我买的橙汁倒在小杯子里,拿去给布娃娃喝。我把布娃娃的嘴掰开,把被杯壁在布娃娃的嘴边上,轻轻往她的嘴里倒。可布娃娃一点儿也不领情,反而全部“吐”了出来,弄得嘴边上,衣服上全部都是。我生气地说:“你这布娃娃,我好心好意给你橙汁喝,你却给我吐出来,哼!饿死你!”我生气地把它扔向一边,不管它了。可是过了一会儿,我转念一想:不行。要是把它饿死了,谁来陪我玩啊?于是我又拿了一个小勺子,把它抱起来,一勺子一勺子地喂给它喝。可是,它还是给“吐”了出来。是不是它不喜欢吃啊,一定是!于是,我又去拿了我还没吃完的早餐——一小块肉松面包。我从上面撕了一点,它虽然咬住了,但是始终不往肚子里咽。怎么办呢?它要是再不吃,会把它饿死的。我着急地哭出了声。对了,我干脆直接往它肚里塞,这样,它不吃也不行了。就这么办!我拿来一把小剪刀,把它肚子上的衣服剪开,把橙汁和肉松面包一起塞到它肚子里。不一会儿,它的肚子就已经鼓鼓的了。我又用胶带把它的衣服粘在一起。布娃娃肚子里那块空的地方已经看不出来了,它又可以和我一起玩了。“太好了,太好了!”我高兴地抱着它又蹦又跳。
等妈妈回来时,我向她把我的丰功伟绩炫耀了一番,妈妈乐得前仰后合。结果,第二天,我的布娃娃就烂了。
童年时代,是那样天真、纯洁。我将会把它永远珍藏。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漫画书,我打开书,就被画中的人物所吸引住了。心想,要是我也能画出这样的画该多好啊!
爸爸妈妈看我这么喜欢,就给我报了一个漫画班。漫画班开课了,我高高兴兴地来到漫画班上课。我拿出画画材料,仿佛看见那些画笔在说:你好!你好!以后我们就是伙伴了。老师把画挂到黑板上,我看见了。心想:这幅画这么简单,老师还拿出来给我们画,真是太容易了。可是画起来却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我只好向老师求助。老师看了我的画却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又耐心的教我画画的要领。老师告诉我,画一个人,先把那个人脸的轮廓大体画出来,再一笔一笔的画出头发、眼睛、鼻子、嘴。画身体的时候,先把人物的动作画好,再慢慢的添加衣服、衣皱。画手的时候,先要把它样子的轮廓画下来,再慢慢的画手指。画鞋时,要注意里面的\'细节可是我画了半天也没有画出来,我想放弃了。突然,我脑海里出现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句名言。手中的画笔也好像在说:不要放弃,不要放弃。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慢慢的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画出来了
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两年的不断练习,我的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爱的小女孩、漂亮的少女经常活灵活现的在我的笔下出现。
我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骄傲的拿给爸爸妈妈看,他们也非常高兴,妈妈对我说:学习任何本领,都会遇到困难的,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摘自豆瓣
先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后看《百年孤独》,前者有点像是把后者的一个切片做得充实复杂,两本书都浓的老人味,说话方式以及老人才有的智慧和阅历。
阅读时的愉悦多来自惊愕和服气,脑袋里小剧场不停,充满画面感(据说作者为了保留读者脑中具体而各异的画面一直没有出售电影版权)。《百年孤独》布满神来之笔,各种泪点笑点不断,看完既充盈又轻逸舒畅。从这一部书中读出了许多部书的乐趣,《无人生还》般笼罩着冥冥之中宿命,《聊斋》式魔幻现实随意切换,同《红楼梦》般由一个人精老太串着大家族的几度兴衰,又有《金瓶梅》式世俗情爱和***,还似《三体》给读者充满质感的时空流转。读到真是赚到。
读书时印象深刻的除了孤独这一主题(没有人比加西亚更能将本不可言的孤独刻画得如此透彻入骨,有如此深切的理解),还有名字。名字很重要,不同文明按照各自脉络发展出的文明不约而同透露了这一讯息。日本电影《你的名字》和《千与千寻》都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自己是谁。林奈发明了双名法,让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也变得有名有姓。拿拉丁学名或者俗名去呼唤一只飞鸟,它不会答应。但我还是热衷于打听他们的名字,那里可以找到了解他们的线索和钥匙。即便是单纯地知晓名字也好,这样我们就认识了,下回见到可以将它从另外的鸟儿区分出来。
读书的时候会忍不住自制名字谱系,因为布恩迪亚家族使用重复的名字,和《红楼梦》中的“原应叹息”起名字一样藏着作者的巧思——拥有相同名字的\'人总是有着相似性格,因而也有类似的宿命。即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沿着不同的路子成长,曾有自己芳华绝代引领世界的时候,但最终却在时间的齿轮里依了宿命。正如原文所说“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好似无论人物如何生活,都逃不脱既定的宿命。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和父辈祖辈相似的时候,是这个人衰老的开始,衰老的后期便活成像个影子,自身和外界都恍惚,分不清幻觉与现实。
刘同有本书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虽未拜读,借此书名送给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们,以及偶尔感到孤独的我们。在属于我们的轮回里努力蹦跶吧。
爱,是什么?无数人试图寻找这个答案,可每个人是心灵对爱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用语言说清,爱是生命的秘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那更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更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埋葬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对“自由”的定义和“爱”是一样的,是没有确切答案的。翻看字典,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简单地说在心理学上,自由是按照自我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我的意愿决定自我的行为。在我看来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自由能够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最高境界了,很向往自由!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自由能够说是一种尊重。尊重生命原本的样貌,不给孩子过多的束缚,不把自我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说实话应对孩子,有时候我却很难把握“自由”和“原则”的尺度,估计这也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吧?因为这个尺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这本书表达了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中国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我许多的观念强加给自我的孩子身上,把自我的遗憾和未能实现的梦想都寄托给孩子,期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我梦想中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着父母深重的寄托,生活的很累很累。真的理解孙教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我们凡是应当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容的应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书中说到其实教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我们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之前儿童不用急着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有那种感觉就行了。对此观点我表示赞同。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感觉来源于内部,他不需要大人往纸张上去做好规划,因为你给他什么他就会理解什么。不要妄想让自我的孩子成为“神童”,小小年纪就要求他们会背很多的诗词歌赋、数学计算等,这样的孩子虽说知识广博,但他的.心智发展并不好,缺乏洞察力、不会去思考,只会一味的死记硬背,毫无自我的创新性,整个创造思维被你们给抹***掉了,试问这样的孩子会有好的发展前景吗?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的”。我认为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与挑战,从而走向成熟和优秀再迈向卓越!尤其是刚入园的新孩子,他们需要学会自我调整心态,让自我慢慢的去适应幼儿园里的一切,逐渐心智发展的就会很顺畅。所以家长也要配合好我们教师的工作,要保证自我的心态正常,孩子才会不那么恐惶,俗话说的母子连心,大概也就是这样的吧。
孩子在幼儿园时,其成长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成人更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进取的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孩子的潜能得以发挥。在六岁之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会一味这些自由而变得毫无组织与纪律,相反,在自由中他们就变得自律与顺从。而不是我们一味的压制和束缚孩子,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胆怯,不明白到底什么是能做的,就不再有自我的思维,一味的听从大人的指示,完全的迷失了自我,那么他的人生也不会是欢乐幸福的!
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才会成为一个专注、宽容、坚强和完整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