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微拂,花枝轻摇,点点绿意环绕四周。我独自站在老树下,手心贴着树干,回想起和奶奶在一起的场景。如今,老树犹在,可树下那一老一小嬉戏的景象却永远消失了……
小时候,我和奶奶坐在树下乘凉。奶奶拿着蒲扇轻扇为我拂去夏日的燥热,我坐在一旁用柳条编织成圈,分别戴在奶奶和我的头上。那场景历历在目,欢声笑语仿佛穿过时间的隧道响在我耳边,我听到了,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
从小我便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尽管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可奶奶最疼我。有什么好吃的总是藏一份等家里的孩子走了,悄悄的拿出来给我吃。我总是专注地吃不曾为一句,奶奶您吃过了吗?抬头时,她就笑着催我快吃,一双眼睛里闪着亮亮的光。
印象最深的是上幼儿园的时候。奶奶为了给我买表演用的鞋,拖着羸弱的身子拉着我走遍了街上的商店。奶奶的手拉着我的手,不时停下来用另一只手扶着墙,重重的咳嗽,深深的喘气,那声音穿过胸腔似有重重阻隔。汗从她布满褶皱的额上滑下,我摇着她的手说:“奶奶,鞋我不要了,咱们回去吧,你回去歇着吧。”奶奶笑了,伸手摸了摸我的头,我不明所以……最后,我们没有买到,鞋子是奶奶借来的,略大,但我很高兴因为奶奶不用到处跑了。我深深的记得那次回家的路上,夕阳西下,一老一小,手牵着手。小小的我仰头看着奶奶,她的脸上镀上了一层橘黄的光芒,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至今未忘,那是幸福吧!
奶奶去世后,我常常坐在树下,高兴或悲伤,不用说出来,心里想一遍,让老树知道就行。老树,老树,一直伴着我长大,这么老了,一定有灵性。他会知道我的想法,我这么想着心里一片宁静。
奶奶是我的大树,一直为我遮风挡雨。现在她不在我身边,在我心里,感受着我的喜怒哀乐,抚平我的伤痛。我没为奶奶做过什么,还向她发过脾气。我太晚醒悟,想表达对她的爱,对她的悔,想要回报她时,她人已不在。更悔恨的是,在她最后的日子里,我没有陪在她身边。如今说什么都已成空!唯有自己拼搏,不负众望,让大家快乐,让自己不再留遗憾,才会让奶奶高兴吧。
我把对奶奶的思念写在心里,手心贴着树干,心手相连,老树会知道,奶奶也会知道吧……
我到了爷爷那里,爷爷早已等我多时,爷爷看到我就朝我招手,到爷爷那儿,爷爷就先给我讲了端午节的来历:当屈原投汨罗江自***了的时候,人民知到这个消息之后都不约而同的赶到江边来,想找寻他们所敬爱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这就是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大家为为了怀念这位诗人、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并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与忠贞志士说的`话;因此,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都会举行划龙船、包粽子的活动。
到了妈妈那里,妈妈正在包粽子。妈妈见我来了,就说:“来,你要不要也包个粽子?”“可以!”我爽快的答应了。我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在妈妈身旁,学着妈妈的样包起来:妈妈把粽叶展开,抓上一把米放在上面,再放上几颗枣,最后把粽叶合起来,用绳绑住,这样子再做一个,用绳子再把这两个绑起来就大功告成了!
据我所知,端午节有两个习俗:第一是吃粽子,第二是赛龙舟。这两样都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
“吃粽子了,吃粽子了!”我飞一般地跑进屋里,煮熟了的粽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咬上一口,粘粘的、香香的,那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又一个端午节,又闻粽香,又见龙舟,又祭屈原。
那挥之不去的身影,在我脑海不断闪烁,那如天籁之音的歌声,在我耳边徘徊。但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她的一切都已经模糊,她,是我人生中最要好的朋友,小露。
三年级那年,有的妈妈因为车祸要到城市休养,迫不得已,小路才转学,从此,我就不能每天和他一起开心的学习、一起玩耍。就因这样,我没有朋友的陪伴,感到孤独,变得沉默寡言,我此刻的心情,只希望她能回来。
记忆中的她,个子不高,雪白雪白的皮肤,柳枝似得眉毛,弯弯的,大而有神的眼睛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樱桃似的小嘴,一排排洁白发亮整齐的牙齿,她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在我眼中却很美妙,一张小嘴像吃了蜜似的,一句枯燥无味的话从他嘴里说出,都变得那样的动听。
以前他成绩比我好,所以,如果我有不懂的`地方,她就会耐心教我,直到我弄清为止,瞧瞧那么样,真像一个小老师教育一个一无所知的小学生。她十分喜欢看书,每次,只要一有时间,它就会从课桌拿出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时而还一本正经的教育我:“书中自有黄金屋,多看书能增长知识,要多看书哦。”听了那话,我驯顺的捧起一本书,全神贯注的看起来,果真发现书中的奇妙之处。她爱好广阔,还是班上名副其实的小才女,拉丁舞、画画,她样样在行。有时我们无聊的没事可做,她就提议,玩“词语接龙”,因为我不知道游戏规则,她便耐心的讲给我听:“规则是这样的,我说出一个词语,比如,“紫色”那你就以“色”字开头说出一个词语。”我似懂非懂的点头,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先说吧!紫色。”我自告奋勇的说“色彩、彩霞……”
可是,现在已经不同了,如今她转学了。因此,那对整天形影不离的身影消失了,试问那身影何年何月再现江湖?
喂!你看那边的田地,多像一个无边无际的沙漠啊!说到这里我仿佛回到了8年前,那个充满了欢声笑语的美好童年。那个傻的单纯,笑的天真的童年。那时我们无忧无虑。男孩儿女孩儿也一起玩。大哥哥大姐姐小弟弟小妹妹们都在一起玩。我们在一起做许许多多有趣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放风筝比赛,每两个人一组,我和姐姐一组,我们比谁的风筝最漂亮,哪个组放的最高。当时我和姐姐的风筝最漂亮,我们放的最高。可是当小伙伴们把那种羡慕的目光里带着一丝丝嫉妒的时候,突然间,我们的风筝线断了。那漂亮的蝴蝶风筝不顾一切的远走高飞了,那风筝就像长大后的我们带着自己的理想远走高飞,此时我们仰望着天空看着天空与风筝的完美结合所呈现的亮丽的梦想路线。我们大声的呼喊“放飞梦想,你我同行。”
回忆着,回忆着,我又从村西回忆到了村东。
在我们村的村东,有几个大土坡,儿时的我们把他当做我们的梦想之峰,在梦想之峰的对面是一个小土坡,它的南面和北面也都是小土坡。在梦想之峰的下面有许许多多的树。我们把这里当做我们的冒险野营。儿时的我们就是这样的天真。
虽然这只是我童年里的蛛丝马迹,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却是非同一般的清晰,可是我们长大了,我们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了,我们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么无忧无虑了……我们就像风筝一样等线放长的时候,我们就要远走高飞了,虽然有很多值得我们留恋的瞬间,但是它只能成为我们的珍藏版记忆……
儿时的每一个瞬间,就像存储卡一样存在了我思念的记忆的空间,永不抹去。
有种味道,叫做心酸;有种心情,叫做悲哀;有种感觉,叫做思念。——题记
世间万物终归如此:做过之后,才知后悔;失去之后才懂珍惜;相隔数日,才会思念。
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保留着这样一段记忆:年过中旬的父母,忙了一天,临近傍晚,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走近屋内。经过简单的洗漱之后,父亲来到沙发前,点燃一支烟并坐下来休息;而母亲,则还要走进厨房做起晚饭来。屋外,房顶上的烟囱里顿时冒出袅袅炊烟,映着落日的余晖,像一缕缕金色的彩霞,慢慢的在空中飘洒。燕子们也都飞累了,站在细细的电线上,耷拉着脑袋,像一道道美丽的音符。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令人感到舒适。
我在这里生活了一天又一天,这里的一切都令我感到幸福。
但时光如水,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时光像一颗流星,虽无比美好,但却匆匆划过。我即将升入初中。而面对新开始得住校生活,我更加望而生畏。我多么想一直依偎在家的襁褓之中,但这一切都已经不可能了。
在此后的`住校生活中,我就像一直被抛弃的小鸟,孤独,而又无助。在这里,我第一次有了那种感觉——思念。
思念,思念家中父母,不知他们又因劳累而增添了几丝皱纹;
思念,思念家中漫天飞舞的小燕子,多想再看到它们翩翩起舞的样子。
思念,思念家中每一个角落,那里,曾经有我成长的点点滴滴。
我明白了,这种感觉——思念。它无法形容,却令人魂牵梦绕;它无法摆脱,因为它已深深植入你的心田。它无法预测,也许就在不久的明天。
这便是思念。
深秋的夜,凉凉的。你的离开牵着我的思念,慢慢地飘啊,飘啊……
小时候,我总是任性地躺在你的怀里,听你讲着那些琐碎的故事。“从前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你的故事最多,家里,我谁都不跟,就只跟你,你时不时的说:“你真是我剪也剪不断的‘小尾巴’。”“那我就做你一辈子的‘尾巴’。”
春去秋来,我慢慢的长大啦,而你,却慢慢的老啦。当我又一次任性的求着你讲故事给我听时,你总是说:“人老啦,记性也不好啦。”那么,次时就是我给你讲故事了。我边说边为你整理着鬓边的头发,在夕阳光辉的照耀下,你鬓边的白发多啦,饱含岁月沧桑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这时,你老啦。
后来,你病了。你病的很严重,在当地是医不好的,于是,你随着爸爸去了大城市。当时我还在上学,并没有与你一起去。放假了,我和叔叔阿姨们一同去看你。到了病房,看见你昔日红润的脸变得枯黄,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你见我来啦,你忍着疼痛坐了起来,坐在床边,招呼着:“来,到这儿来。”我做在了你的旁边,靠在你的肩膀上,轻轻的问:“疼吗?”你虚弱的回答:“不疼。”我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责备道:“怎么会不疼呢,人老了都还说谎。”你微微的笑了一下,忽然,你捂着胸口,痛苦的***着,我急忙去护士台叫护士。看着你痛苦的样子,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我们要回去了,他们去跟你告别,我没有去,我躲在一个无人的角落了哭泣。
人永远是离不开死的,你也一样。当家人都认为你的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你却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你这样无疑是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一个沉重的打击。吃饭时,我总是多余的摆放一套碗筷,醒过来时,眼泪已盈满了眼眶。
夜依然那样静,风依然那样轻。你,带着我的思念飘得好远,好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