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乡村随笔作文

春天乡村随笔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2-25 14:59:41
春天乡村随笔作文

春天乡村随笔作文【一】

近了,更近了,年的气味在空气中越酿越浓了。

响在耳畔的年味

天空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七彩的光束照亮了天空;一声巨响,打破了这大年初一凌晨的宁静,紧接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拉开了新年出行的序幕。

离家远的,电话或视频拜年、祝福,近距离的则拎着大盘小盘的鞭炮拜年。我们伴着一路的鞭炮声,来到老家。爸爸飞速奔向主人家已准备好的木梯,将若大一盘粗细匀称的鞭炮认真地盘在木梯上,仿佛给木梯围上了漂亮的红围巾。“啪”“啪啪啪”“……”一阵阵鞭炮声响彻云霄,鞭炮的烟味和香味便氤氤开来。屋外的响声刚停,屋里也响起了一阵鞭炮声,这是家乡的传统“回鞭”礼,表示对客人的回敬。在城里,在乡下,到处都是这样的响声,到处都弥漫着浓郁的鞭炮的烟味和香味。

吃在嘴里的年味

老家的堂屋正中,满满地摆上了一桌大大小小的美食,大家按长辈晚辈的顺序依次坐下,主人盛满自家酿的纯正粗粮酒,晚辈总是主动向长辈敬酒,以示敬重,长辈也频频回敬。酒酣了,觥筹交错,笑声飞扬,个个红光满面,辣在舌尖上,甜在心口里。餐桌上鱼是最寻常的,看着酥香可口的鱼,我忍不住夹中间那条大的,可妈妈很快用筷子挡住了我。后来才明白,那条大鱼是留着不吃的,意味着“年年有余”。

最吸引我的是金黄油亮的炸胡椒炒五花肉。做法也不难,将浸泡过的细碎玉米粒、辣椒碎和适量盐搅拌,封口发酵即可。可老家的,每每端上桌时,一股股酸辣的香味扑鼻而来,细细嚼来,酸辣味里带着玉米原始的香味,和着五花肉漫品,还有一种很有韧性的香滑的口感,韧的是炸胡椒,香滑的是五花肉,这是春节回老家吃才有的独有的风味。

甜在心中的年味

正月初一,一家老小,从里到外都换上了新衣,预示着新一年里的新气象。饭后茶余,一家人聚在温室火笼中,大家一起讲述着旧一年的趣事,展望着新一年的美好,笑着乐着。室内,大人们满面春风,谈笑风生。室外,小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围在一起放烟花;一点着鞭炮,立马疯跑,总担心炸着自己;数着一年比一年多的压岁钱,数着数着脸上就乐开了花;……望着这样的情景,感受着这浓浓的温馨的年味,我心里像浸了蜜一样甜。

在我们要走时,家人们跟着送出来走了好远好远。是啊,这浓浓的亲情是永远也无法割舍的,这样的年味也在我心中永远定格了。

春天乡村随笔作文【二】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回乡下老家过年,那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过年的习俗,让我觉得是那么新鲜,那么难忘。

农历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回到想念已久的家乡。车子刚停稳,我就飞快地跑进家门。这时,奶奶正在宰鸡宰鸭,爷爷也在写春联。我高兴地向他们问好,爷爷奶奶看到我们回来,十分欣喜。

随后,爷爷教我和哥哥贴对联。爷爷告诉我们,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贴对联的传统是先右边再左边。我便好奇地问爷爷:“上、下联和横批都是自右往左读吗?”爷爷点点头说:“是的。”我们首先贴堂屋大门的春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接着贴庭院门口的春联,上联:燕莺新气象,下联:龙马壮精神;横联:马年大吉。爷爷让我们将“福”字写在红纸上倒贴于门上,他说民间有倒贴“福”字的习俗,意为春节福到。原来,贴春联也是很有讲就的。

贴好对联,便开始祭祖。奶奶在堂屋的供桌先摆上鸡和猪肉,然后分别整齐地摆好五套碗筷和酒杯,并盛上饭、斟满酒杯。接着,让我点上香和蜡烛,虔诚地插在香火堂前,并摆上糖果。做完这些程序,大约20分钟后,让我烧纸钱,放一挂鞭炮。

吃过丰盛的年夜饭,我换上新衣服,欢快地跑进巷子里,和小伙伴们放起鞭炮。

天黑,我们便回家一边围着火炉守夜,一边看春晚节目。终于到子夜零时,伯伯带着我们放鞭炮,意为“迎神”。这时,整个山村都在燃放烟花爆竹,村子上空变成烟花的海洋……让我想起《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夜深,山村又安静下来,我们也入睡。

大年初一清晨,按家乡的风俗,我和哥哥向长辈拜年,说着“新年好”、“恭喜发财”、“马到成功”等吉祥的祝福,长辈们便乐呵呵发给我们一个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这一天,爸爸妈妈还带我去亲戚家串门拜年。

大年初二,我们便依依不舍地告别亲友,离开还笼罩着浓浓年味的的家乡。

春天乡村随笔作文【三】

早晨,阳光悄悄地进了屋子里。我揉了揉眼睛,看看时间还早,就翻了翻身准备继续睡下去。忽然我猛地坐起来,拍了拍头,小声咕嘟到:“今天可是除夕啊,我怎么忘了!”

因为这天是除夕,家家户户都早早起了床。吃过饭,帮我们家弄对联的大爷来了。看着大爷正分开那些还未弄好的对联,我也跃跃欲试。在我和大爷的合作下,圆满完成!接下来是贴对联了,我们还帮助了附近的邻居呢!其中有一位老爷爷最让人印象深刻,他家的对联和我们与众不同,那些对联都是他亲手写上去的。字体龙飞凤舞、笔力劲挺,简直比电脑打印出来的好多了!更是有一家小孩,见我们将“福”字贴倒了,奶声奶气的地说:“不对不对,这个字倒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不知不觉,太阳几经高挂在天上,在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呢!回到家,妈妈和姐姐早已和好面,正在包饺子哩!瞧,这些饺子由外到内一圈一圈地摆放着,这俗称是“圈福”。说起饺子,那可是有由来的。从前有一位叫张仲景的“医圣”,在一次冬天见乡亲们饥寒交迫,耳朵冻僵溃烂,他让弟子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住。想乡亲们吃后两耳发热,寒气顿消。最初的饺子便是这么来的。

悄悄地,夜幕降临,无数的星星撒满了空中,银光闪闪,美极了!一家人都围在桌子面前,吃香喷喷的年夜饭。大家磕着瓜子,看着春晚,外面的星星也一闪一闪,准备迎接着最让人兴奋的除夕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在我们这儿,可有点不一样哦!当钟转向十一点半时,屋内沸腾了!奶奶焦急地说到:“快快,下水饺。快快,摆好鞭炮。”于是有的在下水饺,有的在摆放鞭炮,还有的在点香烛,以“敬天”之意。“五、四、三、二、一”钟指向十二点,我们准时放鞭炮。

在同一时间,整个山村每家每户都在放鞭炮,整个天空顿时亮起来了。瞬间“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如像爆豆一样的声音,如同星星般的红点一颗颗炸裂开来,连成一片,响成一片,已经分不清是谁家放了。一时间,整个山村,笼罩在欢乐的海洋中!弟弟蹦着,跳着,拍着手高兴地说:“哦,过年啦,放鞭炮啦!”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由得让我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梦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不就是描写现在这样的场景吗?

从十二点到四点,鞭炮声连绵不断。除夕匆匆而来,又匆匆而走。而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春天乡村随笔作文【四】

又是千篇一律的春晚,歌声,相声,小品,以及最后的歌:《难忘今宵》,仿佛年年都相同,为了尊重这“毫无意义”的传统,我还是靠在沙发上有一眼没一眼的看着,脑中却浮想联翩。

对于儿时的年我记忆犹新,小小的我,觉得一年仿佛就这么几十天。每逢过年,我们总要回老家,城市的孩子回到乡村,仿佛找到了新世界,一会儿激动地朝一群鸡扑去,吓得它们“咕咕”乱叫四处逃窜;一会儿同栅栏里的老牛学习牛叫,牛一声巨吼,我们就捂着耳朵大叫着向外跑去,好不热闹。

那时的春节,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鞭炮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我们一群孩子,在土里插几支“冲天炮”,同时点燃,便大叫“火箭发射”,看着烟花在空中划出弧线,心中更是高兴得直鼓掌;或者有时悄悄地扔一个鞭炮在玩伴身边,快速走开,然后朝着被吓到的孩子哈哈大笑;一群疯玩的孩子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身,大人们则喋喋不休的责备着。

时间如白驹过隙。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而那珍贵的年味好像正在不断逝去。现在的过年,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大部分人来说就好像是换了个地方玩手机:当长辈们聊的兴高采烈时候,后辈们却拿着手机与虚拟世界打得火热。吃团圆饭,看春晚,守岁,发压岁钱,拜访亲戚,祭奠先祖……这一项项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好像是一个个繁琐的流程。那我们曾经的纯真与年味到底去哪了?

但在海外,春节的景象却截然不同。海外的华侨华人们对春节空前重视,早早地,唐人街街头已挂满灯笼、对联,装饰成红色的海洋,华侨们身穿汉服,吃元宵、饺子;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一年都在外拼搏,为了生计奔波,劳累。无论是为了养活家人而背井离乡的农民工,还是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家的职员们。一提到春节,他们总是满怀喜悦。

这不禁不让我陷入沉思:为何我们不再体会到年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年,将何去何从?会是不断的延续下去,还是走向衰落?答案,我,不得而知。但我希望,儿时的年,可以从头来过。

春天乡村随笔作文【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绘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的热闹场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这似乎是一种不会被人忘却的传统。从我记事之日起就对每年除夕凌晨12点的炮声记忆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都会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你能想象上百花炮声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种光亮,那种声响,怎一个震撼得呀!即使你熬不到这么晚,相信这震耳欲聋的炮声还是会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爷爷、伯伯、爸爸都会准时从被窝中爬起来放鞭炮,对他们而言,这已是保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他们不需要闹钟,却总是那么准点,或许是他们的心灵感知新年的气息比我们更早更准吧!

我一直认为,乡下的年味儿比城里要更浓些,因为这份“美味”中加更多调料,纯朴、感恩与真诚。城里的路旁商店张灯结彩,这是他们对新年的期许,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但这其中不乏有些应付之意,过多花哨的装饰只是随大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而言,乡下人家门上贴的春联更有寓意,这些春联并不昂贵,并不华丽,却寄托一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说平凡之中见真情,春联不也是如此吗?

年味儿要与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与家人共进晚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物质需求的提高,“年夜饭”人们更热衷于去饭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现成的饭菜,吃完结账就可以走,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呢?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饭店菜品的美味,但这是家人亲手烹制的,里面充满浓浓的爱意,即使比不上饭店用餐的方便,但与家人一起劳动是开心的,充实的,享受的。我们吃的不是美味,是气氛。只要一家团聚,一起吃饭,我相信,无论饭菜的丰盛与否,大家都是开心的。

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看春晚!虽然现在对春晚的意见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减低人们对春晚的热情,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晚,除夕晚上8:00,春晚终于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说说笑笑,体味春晚带给我们的乐趣,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

除夕,除旧迎新。年味儿,充斥心田。希望人们可以在新年中过的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春天乡村随笔作文【六】

春天乡村随笔作文【七】

今天都腊月十八了,一大早就传来猪叫声,那种高贝分的嘶鸣,惊醒了沉睡的山村,年关的大门就在这种竭斯底里中叩开了。这算是新年的前序吧。

在农村,一进腊月,就开始***猪了,几乎家家都***。大的能***三百多斤,小的也有一百多斤。小时候,看***猪是最高兴的事了,一听到猪叫声,就知道要***猪了,听起来是那样的悦耳、令人振奋,天籁之音足足能绕梁三日,其实,猪叫声并不好听,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罢了。***猪就意味着要过年了,就能吃肉了,还有新衣服穿,想到这里,兴奋的在被窝里躺不住了,一大早就屁颠屁颠的跟在大人屁股后面,从***猪、烧水、褪毛、到开膛,眼睛不离屠夫左右,走哪跟哪,最后,一直目送大人们把肉扛回家了,还意犹未尽。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好不容易等到要煮肉了,巴巴的守在锅台边,目光随着大人的动作一会儿转到灶膛,一会儿钻进锅里,不住的咽口水,肚子里像是猫爪子在抓挠,咋还不熟呢?

那时候***一头猪,基本上全卖了,只留下猪头、猪腿什么的,不然,过年的新衣服就没有着落,这可是一年的全部收入。哪舍得吃啊。

现在呢,***一头猪,也不全吃了,并不是在乎那几个钱,舍不得吃,而是肉吃多了不好,血压高,咱也得讲究营养搭配不是?不管怎么说,家家都会腌制半瓮腌猪肉,这个时候做的腌猪肉醇香、味美,刚出锅的肉,又焦又红,看着都馋人,和你吃的那个红烧肉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有幸吃到我们这里的一碗腌肉面,会让你一辈子回味无穷。

一过二十,随便走进一家,不是在煮肉,就是在篜年糕,你看吧,红红的火舌欢快的舔着灶膛,锅里的肉,咕嘟咕嘟的冒着油花,肉香溢满小屋,再顺着门口跑到院子里,最后,耐不住寂寞,又悄悄地溜到街上,和哪家的甜甜的年糕味纠缠在一起,那倒不失为完美的结合,香香甜甜的味道,久久的萦绕在村子的上空,徘徊、缠绵,翘首以待,是在等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吧?

村边公路上,每隔二十分钟,就有一辆客车停下来,不紧不慢的吐出大包小包,然后再徐徐的启动,奔向下一站。匆匆归来的游子,迫不及待的为父母捧上一颗拳拳之心,那大包小包里装的是满满的爱。

谁家的顽皮小子,冷不丁爆出一声炮仗,炸开了一张张疲惫的笑脸,爆出了一缕缕诱人的年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