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善于合作,当然不仅仅是在与同事教育教学事业方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有了合作的意识,教师就会尊重和接纳学生的不同、差异、另类,甚至异端;教师就会“求大同,存小异”,作必要的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作为教师,在合作中,可以与学生和家长建立互信;在合作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合作和接纳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方法;在合作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前进的动力。教师善于合作、善于沟通,而又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已及人的胸怀,学生自然会通过观察、体悟、分析等自觉行动,达到教育的目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定会取得悬崖提缰的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宽容是爱的甘露,通过教师耐心地引导,犯错的学生会得到滋润和营养,必将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转化。教师要善于宽容,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教师要做“大智若愚”的人,通过自己的无为,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潜能。这样教师的心智就不会闭锁,头脑不会固执,思想不会僵化,眼界也不会狭隘。学会了宽容的教师,才能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多样化,珍视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地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教师学会了宽容,自然就会用自己的率先垂范,成为学生模仿的楷模,自然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对自己所认同的事物常常也会抱以审慎的态度,而对学生所信赖的事物也能假设它确有合理之处,从而避免了武断性。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宽容孩子的特性,才会看到了更多不同的笑容,才会欣赏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观。
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我佩服肖川先生的深刻见解。他站得比我们高,看得比我们透,讲得比我们深。他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他让我们感受到自由思想力量,憧憬幸福的教育生活,更激发我们去实践,去追求。
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真实、亲切与随和。他说:锤炼语言,也就是锤炼思想;追求表达的独特与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独特与精致。在教学中我们也应当如此,我们应当追求课堂用语的精炼与准确,只有多学习,反复练习,才能有所进步。我要做肖川先生笔下那个“寥寥数语”者,而不是“洋洋千言”者。
书中讲到:别将生命的弦绷得太紧,留一份闲适给自己。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升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致;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
是啊,不就是在这种闲适中,我才能感受到闲适的美好,不就是在这种闲适中,我才能思考如何给学生闲适。教育人,需要一份闲适给自己,才能在心静时找到教育的真谛;需要一份闲适给自己,才能领略知识的海洋,思想的价值,提高自己的学养;需要一份闲适给自己,才能思考学生需要怎样的闲适。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是急功近利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是闲适;学生畅所欲言是闲适;遇到问题交流讨论是闲适;安静的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也只有在闲适中才能真正落实。
肖川先生给予我们教师的是真诚与深刻,我们有责任与义务把真诚与深刻的接力棒传给每一名学生。让我们一起在努力实践中,期待教育的理想的实现。
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一个能融入社会的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仅仅关心学生的分数,那是很自私的想法,不能因为教师用心的讲了,就要生必须做到,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爱学生,首先要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入手组织教学内容,并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个学生。
学会创新,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以改进自己的工作,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意味着我们要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新的见解……当前的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前的社会也正提倡建设创新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为当务之急,培养我们教师自己的创新精神更是迫在眉睫。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们就一定要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
掩卷深思,不仅让我们感叹书中到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我将怀着永恒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前几年在第二届东莞市名校长,名教师的培训办开学典礼上,我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讲座。他语言风趣、生动,不时赢得我们的掌声,我们在享受他语言的乐趣中受益不少。
最近在书店里无意中看到了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这是他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等等。在他的演绎下,教育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激发我们去实践、完善和升华。
阅读完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