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慌慌忙忙地起了床,和爸爸妈妈一起乘车去洛阳的鸡冠洞游玩。
听说这是一个地下溶洞,里边的景观光怪陆离,我真想马上钻到洞里去大饱眼福。可是汽车慢慢腾腾地行驶在弯曲而又陡峭的盘山公路上,简直就像蜗牛在爬。司机说这里是山路,不能开快,我只得耐心等待。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国家四A级旅游区——“鸡冠洞”山脚下。
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顺着石阶往上攀登。头顶骄阳似火,我不一会儿就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了。一进洞内,便觉凉风习习,刚才的热燥一扫而光。导游告诉我们,鸡冠洞在严冬季节,洞内热浪扑面,暖意融融,而在夏季酷暑,洞内却凉气慢袭,凉爽宜人,被誉为“自然大空调”。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顺着狭窄的台阶往上走,一座座由石灰岩天然形成的壮丽景观让我大开眼界。有“鳄鱼拜寿”、“海豚顶球”、“天狗守月”、“鲤鱼跳龙门”……最让我惊叹的是“斜塔”。它是由一层层的石灰岩浆凝聚而成,上细下粗,塔身上有许多褶皱,而且向一边倾斜着,似乎要倒下去。斜塔下刻着一行红色的大字:“为了您,我已经等了八亿年。”
抬头向上看,洞顶的景观更让我激动不已。只见一层层天然的石帷幕重重叠叠地垂下来,看上去是那么柔软,用手一摸,却又硬又冷。
洞内潮湿又安静,可以听见地下河的哗哗的流水声。导游告诉我们,地下河的水是天然的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可以直接饮用。我真想喝一口,可是地下河太深了,我够不着。
继续往前走,一会儿爬高,一会儿下低,我又看到了洁白晶莹的石花,空心整齐的石管、石琴以及石笋、石盾、石猴、叠罗汉、七层宝塔……这些天然形成的石灰岩,在七彩灯光的映照下显得特别神奇,让我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鸡冠洞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它真不愧是“北国第一洞”啊!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世界,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我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这些传神的心理刻画,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鲜明生动,可见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写人记事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比如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的精彩描写,先看正面:“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文中极力刻画王小玉唱书的高超技艺时,又不忘从侧面渲染烘托:“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个绝世的说书艺术家,巍然而立。由此可见,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有机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事件则场面灵活,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概言之,如果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那么一篇精彩的记叙文就诞生了!
今年五一节放假,妈妈和小姨带我游了鸡冠洞。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就象发生在昨天一样。
来到鸡冠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国第一洞”这五个大字。听妈妈说这是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在一九九三年题写的。
到达了鸡冠洞的内部,我们见到了许多美景,导游告诉我们,鸡冠洞全部是靠千百年流水的冲击而形成的。
鸡冠洞的景色可真美呀!石林有红的,白的,绿的等各种颜色的。它们没有重复的色彩,千奇百怪的,不过都很像一棵棵大树;河马窥视很像一只大河马张着嘴,眼睛蹬得大大的,在向远方看呢;象鼻石形似一只绿色的大象伸长了鼻子在喝水呢;石花有很多种,形态各异,千奇百怪,有的像雪花,有的像牡丹,有的像菊花,还有的像雪绒花;金山金灿灿的,由三座大的五座小的汇成一座超大的金山;石鸽全身绿色象征着和平。
鸡冠洞最有名的要数“千年一吻”和“一吻千年”了。“一吻千年”是两个形似小人的石头紧紧的拥在一起亲吻呢!“千年一吻”中间只有几毫米的距离。“一吻千年”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从前有一对恩恩爱爱的夫妇,男的一不小心踢死了一个妖怪的儿子,妖怪一恼,把他们变成了石像,他们在变成石像前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千百年后就成就了鸡冠洞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只憨态可拘的大乌龟面前,它的爪子上面的牌子上写着“送客龟”三个大字。噢,原来我们已游出了鸡冠洞。
大自然真是一位伟大的石匠啊!鸡冠洞真不愧是“北国第一洞”。游鸡冠洞使我心旷神怡,心胸开阔,醉不思返。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