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韶关年味的作文

关于韶关年味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03 18:04:24
关于韶关年味的作文

关于韶关年味的作文【一】

在韶关,有许多特产,最令人喜欢的还是枇杷。

枇杷是黄色的,那椭圆形的果实,令人垂涎三尺。

剥开枇杷的皮,露出了嫩黄色的果肉,枇杷肉放入口中一咬,诱人的\'、黄色的汁水渗出来了,让你“三步回头,口水直流。”这不是吗?有人还编了一首诗:“已熟枇杷挂枝头,抬头只见枇杷树。口水直下三千尺,一看树上已没果。”

意思是已经熟了的枇杷挂满了枝头,一抬头看见枇杷树,口水流了很多,等反应过来时已经连一个果实也没有了。多有趣呀!

有一次,一个人走进一家店中,要了一盘鲜枇杷,枇杷还没上来,他的口水就打湿了半张桌子。可见得枇杷有多好吃了吧?

如果您有机会去韶关,一定会吃到韶关的特产——枇杷!

关于韶关年味的作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穿着新衣,在家门口放鞭炮,左手拿着香,右手捂住耳,脸上开心笑;放完鞭炮,求着正在吃年夜饭的爸爸要压岁钱,跟着几个好朋友去买鞭炮和糖果……这些是我童年的记忆。小时候,春节里最喜欢玩的是一种叫“孙悟空”的火柴炮,一盒两毛五,不知道现在涨价了没有?虽然现在的鞭炮花样很多,但我觉得当初的火柴炮比较好玩,可是现在不提倡烧炮,那是以前童年的事呵!

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大大家围着火炉看春晚,孩子们在家门口放鞭炮,等待着新年钟声敲响。今年过年,我没有和朋友一起放鞭炮,也没有玩当初最喜欢玩的火柴炮,而是一心一意地看春晚,过一个较为清静的除夕。

新年的钟声敲响,闪烁的星空满是灿烂的烟花,夜空被各种各样的烟花装点得分外妖娆。先是一个光点腾空而上,接着是“轰隆”一声,光点像仙女散花一样洒落了无数个五颜六色的小花瓣,美丽极了;五光十色的礼花,灿烂辉煌,送走了难忘的旧岁,接着,多少温暖的春风,给满面笑容的大家送来了新年……

清静和热闹相伴,传统和改革融和,我觉得更具浓厚年味;而童年时的年味,则是别样有趣。

关于韶关年味的作文【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绘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的热闹场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这似乎是一种不会被人忘却的传统。从我记事之日起就对每年除夕凌晨12点的炮声记忆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都会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你能想象上百花炮声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种光亮,那种声响,怎一个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这么晚,相信这震耳欲聋的炮声还是会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爷爷、伯伯、老爸都会准时从被窝中爬起来放鞭炮,对他们而言,这已是保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了。他们不需要闹钟,却总是那么准点,或许是他们的心灵感知新年的气息比我们更早更准吧!

我一直认为,乡下的年味儿比城里要更浓些,因为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调料,纯朴、感恩与真诚。城里的路旁商店张灯结彩,这是他们对新年的期许,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但这其中不乏有些应付之意,过多花哨的装饰只是随了大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而言,乡下人家门上贴的春联更有寓意,这些春联并不昂贵,并不华丽,却寄托了一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说平凡之中见真情,春联不也是如此吗?

年味儿要与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与家人共进晚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物质需求的提高,“年夜饭”人们更热衷于去饭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现成的饭菜,吃完结账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呢?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饭店菜品的美味,但这是家人亲手烹制的,里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即使比不上饭店用餐的方便,但与家人一起劳动是开心的,充实的,享受的。我们吃的不是美味,是气氛。只要一家团聚,一起吃饭,我相信,无论饭菜的丰盛与否,大家都是开心的。

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看春晚了!虽然现在对春晚的意见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减低人们对春晚的热情,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说说笑笑,体味春晚带给我们的乐趣,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

除夕,除旧迎新。年味儿,充斥心田。希望人们可以在新年中过的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关于韶关年味的作文【四】

“过年了!过年了!”弟弟窝在婶婶的怀里,小手中紧攥着糖,欣喜地说道。大厅里,儿孙满堂,热闹极了。

年味是奔波在外的儿女与家中的父母亲团圆的欢喜。叔叔常年在上海打拼,这不儿一进屋,奶奶便盈着满面笑容,她苍老起皱的手握住叔叔的手,眼中似是激动又带着些担忧。但不一会,又被七大姑八大姨围着去,自然他们又操心起了终身大事。

年味是一家子人围坐在一桌,男女老少齐欢笑的团圆饭。餐桌的中央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年鱼,是不可以吃的,嘴里常常塞着一个红包,象征着年年有余。弟弟抱着好奇心拿着筷子小心的去戳,连忙被身旁的婶婶瞪了一眼,嘟着嘴又放下了。小姨在兴奋地在一旁说着春运时的夸张场面,弟弟端着一个小杯子,大声地说着“恭喜发财”逗乐了一家人,爷爷起身为大家敬酒,一家人的酒杯也围在一起,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爷爷红着脸对着叔叔说道:“你小子回来了我这老头子才能尽兴啊!”

电视里是春晚为人民所精心准备的节目,电视外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每个孩子的口袋里都装着红包,每个大人都褪去了平日疲惫的状态。孩子们吵着要下楼发鞭炮,我一向是很害怕这些玩意儿的,可终是赢不过好奇心,五彩的烟花一朵朵在空中绽放,好像又洋洋洒洒的如羽毛般飘落下来,为本是寂静的夜晚又带来些纷纷热闹。电视里主持人们的播报声“5,4,3,2,1!新的一年到了”,电视外的烟花如计划好办,一束,两束地一齐向空中飞去,五颜六色的烟花散成五颜六色的星星。向人们告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有人说,年味淡了。我想,当你在准备回家过年的那一刻起,它便不曾淡去。

关于韶关年味的作文【五】

一过腊八,家家户户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乡里人还会***猪,做豆腐,让大家闻到了年味。

过了小年,大家便争着购买年货,一些人会到集市上购买鞭炮烟花,挑选春联;一些人会到市场上购买一些水果蔬菜,留着过年时招待客人;另一些人会到商店中挑选衣服,送给亲朋好友。年味愈加浓厚。

春节一大早,大家便起来贴春联,挂红灯,孩子们穿着棉大衣在楼下兴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单位的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有的单位还在楼体边缘挂上了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街道中央隔离带中四季常青的松树也被缠绕上五颜六色的小彩灯,远看像一件色彩缤纷的纱衣。街道两旁的路灯也被大家用绳子连了起来,上面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美丽极了。春节让大家充分品尝年味。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从内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尽情享受这顿丰盛的文化大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过年,而是利用过年这段时间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一些白领由于工作忙,便会同一家人到饭店吃年夜饭,真是别有一番风趣。年味在悄悄变化着。

虽然年味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永不改变的是亲情。

关于韶关年味的作文【六】

当我踏上回济的客车,窗外的大红灯笼仍旧高悬在门楼,亲人不断地向我挥摆着手,震耳的鞭炮声让离开的心情变得愈加烦躁,也更鲜明地衬托出了离家的不舍。一如春节前回家的匆忙,这次又要匆忙地离开,或许应该把这些不舍与烦躁归因于春节假期的短暂。

今年的主题征文活动定为“过年那些事”,春节前总想起笔写下些什么,但都因思绪短路告终。记忆中过年的那些事,长大后都成为了一种习惯、一道程序,美食、新衣、烟花俨然已不能引起我们足够大的兴趣,结婚、生子、收入成了必谈的话题。年,貌似成了一次炫富会、炫福会,亲朋好友坐在一起总要比出个高低,又要唏嘘哀叹一番,年味,便也逐渐淡了下来。

印象中的小时候的年味要比现在浓许多,刚入小年大家便都从四面八方赶回家,29、30才回家的少之又少,没有回家过年的更像是犯了忌讳;买年货、买新衣、大扫除、贴春联,这些需要全家总动员的过年项目更平添了几分乐趣;在那个以黑白电视为主的年代,年三十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变成了一家人的文娱大餐;大年初一的家族团拜更彰显了一个家族的人丁兴旺。幼时的年味之所以浓,是因为在幼小的心里年就是年,没有其他的意义。

渐渐地长大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除夕回家亦或是过年不回家都习以为常,穿不穿新衣变得无所谓,放烟花成了小孩子的玩耍,春节联欢晚会可以在电脑上看重播,逼婚、问收入、催生孩子成为谈论的话题,一切都变得平淡起来,又觉得低俗,甚至又令人厌烦。长大后的我们厌烦过年,是因为正是过年让我们又大了一岁,意味着责任多了一份、担子重了一份;正是过年让我们在没有结婚的情况下被一次又一次地催促。

正是过年让我们清楚了亲朋好友家的孩子已然飞黄腾达,自己仍旧平庸落寞。也正是过年,才让我们真正懂得了生活的压力、生存的艰辛。长大后的年味之所以淡,是因为我们自身情况对过年的一种自信的削减,长大后的年不再是单纯的吃喝与穿衣,或许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生活的状态。

长大后,过年是一道关卡,让我们懂得了在忙碌一年后要做个总结与计划;过年是一种矛盾,让我们在回家的自卑与自信中纠结;过年是一番记忆,让我们忆起了逝去的人、遗失的事。长大后,体现在外表上的年味淡了,更多的是来自心底的年味。过年意味着回家的兴奋,无论在何方,无论有多远,在外的游子都会背起行囊不问路途艰辛;过年意味着离家的不舍,短暂的假期,众多亲朋的走访,匆忙的行程后才发现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少;过年意味着思乡的心切,坚守在岗位不能回家的游子,或许也只有在这一刻才最心酸。

年味,或许真的不曾离我们远去,当我们恪守对于家的思念与不舍时,已然烙印在心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