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啦!过年啦!这个新年我们是在乡下过的。我们在那儿度过了一个别出心裁的除夕夜。有很多亲戚参加。
年夜饭开始了,首先姑姑说:“春联是过年的代表之一,我们来对春联吧,对不出的`可要表演一个节目哟。”“好!”大家笑着说。姑父提问:“一声鞭炮一声福。”晶晶表妹抢先说:“一朵鲜花一朵红。”“哈哈,鲜花与过年有什么关系?对得不好。”大家都笑了。“哦,我知道了!一束烟花一束喜。”表姐喊道。奶奶摸着表妹的头说:“这个不错。晶晶啊,你可要和燕姐姐学习。”表姐想了一想对我说:“盈盈,你来对。”“凤舞欢笑辞旧岁。”“龙腾喜悦闹新春。”我在书上看见这些,此时正好用上了。“很好!”表姐点头说。“我来问,一声鞭炮喜人心,表姐,你对。”我微笑着问表姐。“这——,我不知道。”表姐低下头思考着。“应该是‘几句祝福暖友意’表姐,请你表演一个节目吧,哈哈。”我说。“对呀,对呀”大家附和道。“好吧。”与我同龄的表姐想了一想,唱出了这学期学的《新春到,步步高》:“新春到……,辞旧迎新步步登高!”表姐歌声清脆悦耳,她一边唱,一边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让大家都陶醉了。客厅里大家一边对着春联,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温馨又热闹,大家都兴高采烈。
吃好晚饭,我们决定放鞭炮,赏烟花。我们把一串鞭炮系好,然后用香烟点燃了它。刹那间,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震耳欲聋。我们高兴的喊道:“鞭炮响,晦气跑!”长长的鞭炮响了很久才放完。放完鞭炮我们便坐在门边的小椅子上看烟花。烟花很美!它五颜六色的,红的黄的绿的都有,有的甚至是混合色的。“砰”的一声,一束彩线飞上天空,瞬时爆炸,五颜六色的线条向各个方向散去,甚是绚丽。燃烧的烟花与我们的笑脸成为 夜晚最壮观的风景。在点点光亮中,我许下了我美好的愿望:愿在新的一年里所有人都健康快乐,生活像烟花一样绚丽多彩。
夜以至深,柔和的月光照亮了大地,万家灯火依然火树银花,在美丽的烟花中,新的一年开始了。这真是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啊!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朱仙镇木板年画 对脸门神 马上鞭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大年三十。除夕这一天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当晚往往通宵不眠,称之为守岁。有关守岁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在传说以外,据史料记载,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时期。“岁”字在中国古代与“年”字相通用,岁即是年,年即是岁。据《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谷梁传》中也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就连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样子。因而,可以推断,“年”是丰收喜庆的日子,而过年则是对丰年的庆贺和祈祷。
此外,除夕夜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一个愉快的寒假就要过去了,其间的点点滴滴真是回味无穷……但是最有趣的事情非“除夕之夜放鞭炮”莫属了。放鞭炮是过年的习俗,也是我最喜欢玩的游戏。真好,今年除夕之夜,我们就一起去外婆家放鞭炮。
我们争先恐后的来到外婆家,在客厅聊了一下,向亲人拜年,我还收了红包,并对他们说了几句和感激话。然后,我就跟着表姐和一群孩子去屋外放鞭炮了。
孩子们像离了弦的`箭一样到了屋外,迫不及待地撕开装着鞭炮的袋子。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鞭炮,有降落伞、鱼雷、地老鼠、三声炮、冲天炮、小蜜蜂……多得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
我先把“降落伞”拿了出来,放在了地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拿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索,当时心里像热锅上的蚂蚁,害怕极了。在我躲到旁边捂住耳朵时,只见它“轰”的一声飞上了天,“啪”的一声爆了。最有趣的场面出现了:只见一个玩具人手里拿着降落伞从天而降,刹那间,降落伞又爆炸了,由红色转变成黄色,又由黄色转变成白色……颜色美丽极了,我残留的光芒洒满了整个夜空。我心里既兴奋又欣慰,“繁星满天”的夜空显得格外美丽。
刚玩完“降落伞”的我,似乎意犹未尽,接着我拿出了“鱼雷”。虽说我已经会安全的地燃放烟花爆竹了,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我把“鱼雷”放在河边,依然小心翼翼地的点燃了导火索,只见“鱼雷”“哗”的一声在空中划出好看的弧线,蓝色和绿色交错的线条美丽极了,然后“啪”的一声掉进了水里,水里的鱼儿“无处可逃”成为了我们的盘中餐。回到屋里,大人们看着一个个 “落汤鸡”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今年的除夕之夜真有趣,烟花四射,光彩夺目。在这快乐的笑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春节有一个风俗,你们猜是什么?对了,就是令我们小孩乐翻天的放鞭炮。除夕那天,我们就聚在一起放了近一个小时的鞭炮。我们先准备燃放一个大烟花,我自告奋勇地要来点引线,央求了爸爸好久,在我再三保证一定注意安全的情况下,爸爸终于同意啦!我便拿着爸爸给我的打火机,跑到大烟花摆放的位置,然后蹲下来,把打火机打着了火苗,然后小心翼翼地移动火苗接近引线,随着“嗤”的一声,一丝火光闪现,引线点燃了!我连忙跑到远处。在焦急和兴奋地等待了几秒钟后,突然,烟花盒中窜出一道绿色的亮光,升到高空后迅速炸裂开来,只听“啪”的一声,绿光绽放成巨大的“满天星”花束,五颜六色、美不胜收!
接下来,我们要放一串“长鞭”,将它展开平躺在地面,呀,足足有10米长呢,仿佛一条火龙静静卧眠在那里,只等叱咤的雷鼓将它唤醒。只见舅舅迅速点燃引线,火龙仿佛一下子被惊醒了,霹雳啪啦的发起脾气来,真是令人震耳欲聋!我和小伙伴们吓得赶紧躲进了楼道里,却又忍不住探出头不停向外张望。舅舅又拿出一个圆圆的东西,一点燃,它就立即旋转着飞上了半空,早空中盘旋了好一会才又徐徐落下来,这么有趣的烟花叫什么名字呀?我捡起后,看见上面写着“龙升天”,真的是名副其实啊!
我的胆子也渐渐大了,我向舅舅要来了几盒擦炮,开始我还有点害怕,点着后立即扔了出去,然后捂住耳朵,等那“啪”的一声,结果由于胆怯,有两个还没点着就扔出去了,等了好久好久也没有动静,被小伙伴们取笑了一番。慢慢的我的胆量越来越大,我看旁边有个空的塑料瓶,就把擦炮点燃后放进瓶子里,“啪”的一声,瓶子被炸出了个小洞,其他小伙伴们也学我的样子玩,好几个饮料瓶作出了“光荣牺牲”,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开心极了! 传说年是一种怪兽,最怕的就是霹雳啪啦的声音,于是人们发明了鞭炮,用来驱赶邪恶,期盼生活红红火火!我希望这样的传统风俗永远地流传下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