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在家里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让我来跟大家描述一下内容吧!
在公园里,看见五彩缤纷的花朵簇拥在一起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道:“这些花真美!”在街道旁,遇见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欣赏她:“真美!”在嘈杂的天桥底下,看见环卫阿姨一丝不苟地把满地垃圾倒进车子,她的背影很美!
我们常常埋怨地球的嘈杂,环境的不美,刘洋在太空中,却被地球的美所震撼,她说,“这颗我们世代栖息的星球,在宇宙中竟然显得那么耀眼,她弧段的.边清晰可见,披着一层蓝白相间的光晕。地球是如此的美丽,那是我的家,在那里,有我的朋友和最亲的家人,就在那一刻,地球离我是那么的遥远,但又是那么的亲近”。
刘洋告诉我们,“去太空走了这么一趟,看见了地球的渺小,更明白了地球的伟大;离开了地球,才意识到对这颗星球无限的依赖、无限的爱。我爱这里明媚的阳光,爱这里清新的空气,爱这里纯净的水,爱这里的江河湖海,爱这里的高山平原,爱这里生存着的多样化的物种,爱这里生活着的我们人类”。
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看完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我的心中未免又起波澜。心中所感呼之欲出,愿一吐为快。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构思巧妙,选材丰富,表演精美,前所未有。有一话剧论小康,乃创新作品,生动形象,引人眼球,令我印象深刻。
话剧活灵活现,想象大胆,写两个现代人访古,向惊奇的古人询问“小康”一词之由来。古人云,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欣欣向荣,是为小康,与现代别无二致。今经济繁荣,人民摆脱贫困,古人之梦想“小康”,在如今的中国终成矣。
然兴奋之时,疑亦油然而生。仅经济繁荣、人民安定富裕即“小康”乎?
吾以为非也。
古时西伯侯姬昌居岐山,统周国。姬昌深得民心,周国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人民素养极高之象,凤鸣岐山,一呼百应,终灭中原残暴之商纣,一统天下耳。
可见,一国之强盛是否,不仅是经济与人口之别,人民之素养亦是重要标准。而小康乃人民素养体现之本。现今我国,虽人民文化、品德等方面素养已有大幅提升,但人口基数庞大,农村人口远超城市。吾以为,中国若要久居于世界之前沿,必应先提高整体国民之素质,尤其对于偏远地区。人民之强大,乃我中华民族强大之根本也。
小康,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增加,更是全民文化素质的高度提升。如旧日之财阀,虽腰缠万贯,财大气粗,不可一世,却只知压榨贫苦百姓,导致贫富差距极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百姓苦不堪言。试问,此社会,是为“小康”否?钱,不应成为小康之唯一标准。旧地主、旧财阀们,致使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可悲!可恨!
现新中国已然强大,人民生产生活已然好转,但此仍不足矣。东方巨龙,若想腾飞于世界之颠,还需一段漫漫长路。文化修养,公民意识,民族品德……这些不能用GDP去衡量之精神力量,仍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前行。
是哉!精神之小康,应该是吾辈及后世亟需改善之问题。为将来之梦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祖国之建设、民族之富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金秋时节的来临,代表着炎热的暑假过去了。每年的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这天中学生们都会把目光聚集在央视播放的教育类节目《开学第一课》中,全国中小学也会开展观看《开学第一课》的活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每年我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这档节目,从中我能够学到不少知识。
开办开学第一课节目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我们经历漫长的暑假,或多或少会懈怠的学习,想要在开学的时候迅速回复自身状态,没有个缓冲期是很困难的。《开学第一课》提醒着我们把重心重新移回到学习当中,而且这门课程采取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利用电视传媒方式授课,这样跟能让学生观看学习。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相较于以前的有所不同,恰逢党的100周年华诞,让其裹上了一层重要意义的面纱。
《开学第一课》节目中,让我们知道祖国从历经磨难到繁荣昌盛的艰险历程,也让我们认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是离不开党的正确指导和英明带领,所以身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坚定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发展自身,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祖国未来美好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观看《开学第一课》过后,做为身处在新时代的中学生,在肆意挥霍的光阴里,不应该浑浑噩噩的虚度,应完善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社会价值,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责任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只有更好的完善自身,坚定不移的奋勉学习,才展现出我们这代祖国接班人的风采,才能为祖国更加富强和谐的发展道路上增添出彩的一笔。
9.1晚上,我和父母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开学第一课》,每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都不同,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就是\"我的中华骄傲\"。
追根溯源,鉴古至今,更好地认识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第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汉字,领略了汉字的魅力。首先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王宁教授为我们讲述汉字的演化。王宁教授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
为了将传统文化巩固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王宁教授尽其所能,研究汉字从未停歇。王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而后是来自美国的“汉字叔叔(爷爷)”理查德·西尔斯。
他坚持研究和传播汉字多年,在此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都没有放弃。他的故事震撼着每一位中国人,但也为每一位中华儿女敲响了警钟。连一位美国人都如此热爱汉字,发扬汉字,传播汉字,那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呢?字以溯源,汉字是中国悠久文化的源头活水,一笔一划,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
在这一撇一捺,一横一竖之间有着中国人的风骨与智慧。学好汉字,才能更好地领略博得精神、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