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喜怒哀乐、委屈和追求。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读了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在任何时代,人们强调的,总是当时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当教育之爱失落时,我们强调爱心;当绝大多数教师并不缺少爱心而缺少智慧时,我们渴望智慧。
感受教育的真情——教师以真实的感情爱护学生,帮助教育学生,以真实的`感情感染学生,会使学生增强承受压力、耐受作者的能力,会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去改变环境。教育需要真情已经成为我们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无数教育方面的事实都充分证明,那些矫揉造作的东西,那些虚假的东西,那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必须淘汰。
在教育工作中能用一颗真心,以真情感染,激励我们的学生,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显着的提高。事实上,不仅在教学之中,在生活、在家庭、在学校,虚情假意、阿谀逢迎只能是一时的,真的、实的、自然的,才会永远具有生命力。作为教师,我们对待学生要真;对待事业要真;对待社会、对待祖国都要有一颗无私的、纯真的心,真心真意,真说真做,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在教学中,你想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那么,请你先为学生奉献出一颗真心,因为教育需要真情。
我们的人生仿佛一片连绵的山涧,有高峰也会有低谷。立于山顶时不肆意俯视,身处低涧时也不卑微仰望,这需要我们拥有一颗不卑不亢的心。
智慧人生,需要我们在逆境中、在低谷中不妄自菲薄。 如作家林清玄所说“也许更多的人的一生就是一种清唱,它没有华丽的装饰音,没有大雅之堂做陪衬,有的只是洗尽铅华后的那份洒脱清傲以及独展歌喉时执着的勇气。”是的,我们可以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这不应该是我们看轻自己的理由。因为只要有一颗不卑微的心,我们一样可以将“清唱”演绎的余音绕梁。 出身低微的沈复没有“人间百姓仰头看”的志向,他只是记录日常出行,便写成了《浮生六记》;天生左右腿不一样长的李小龙没有因此看轻自己,他勤学苦练,终成自己的功夫传奇;天生嘴角歪斜的“蝴蝶总理”没有自暴自弃,终于成就了“带领人民变成一只美丽蝴蝶”的心愿。 处于低谷时,请不要随意仰视别人,随意轻视自己。不卑微的心便是最高贵的东西。
智慧人生,需要我们处于高峰时不洋洋得意。毕淑敏在《守望的角度》中写到“他们守得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同样,处于高位的人们也应守住自己的灵魂底线,让心灵不受到冲击,不沉迷于掌声、鲜花,而是低低调调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莫言获得诺奖后,他没有沉溺于掌声,而是说希望回家继续安心创作;杨绛先生成就极高,可她为人简朴低调,平易近人,未曾俯视他人。 而那些取得成绩立于顶峰后便狂妄不羁的人,最终也会亲眼见证自己的没落。就如一手建立“开元盛世”的唐太宗,大权在握后,仅为博得美人一笑,便不顾人民劳苦、士兵疲弊,快马加鞭从千里外运来荔枝,穷奢极欲。而也正是他导致了唐朝的迅速衰落。由此可见,处于山顶时,我们更应站稳脚跟,放低姿态,不狂妄,不自傲,守住灵魂净土。
成时,不自得;败时,不自馁。拥有一颗不卑不亢的心,乱世纷纭中依旧立着修华意;凄苦风雨中依旧立着高昂的精神。 如此人生,方得大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