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节目已播出很长时间,之前一直没机会看最近终于有些观看感触颇深,本节目是由BBC制作的关于中式教育和英国教育效果的对比,英国邀请5名在中式教育中有很大成就的中国教师到英国一所优秀中学任教四周,然后与本中学的相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参加测试比较高低。
由于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从一开始的校服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校服被英国学生戏称降落伞(其实他不知道他身上穿的校服已是好的),很显然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管理学生的观念,中国教育注重的是服从权威,这里的权威便是老师、纪律、校长、领导等,要生在学校要对老师绝对服从,就像其中的一位教师所认为的中国的学生是最听话的(可能是因为他教授的中国学生好的原因吧);而英国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从学生的能力入手把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并且注重学生的自我思索,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和权威,他们在课堂上实际是把老师看做朋友而不是管理者。
从第一周开始就因为巨大的差异引发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便是纪律问题,中国老师们不得不在每堂课用很大的心思去要求学生保持安静,用心听讲,可一向自由惯了的英国学生显然不会那么听话,因此在影片中会看到很多不和谐的画面,以致英国中学方面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中国教师维持纪律,效果也不太理想;第二就是授课方式的区别,中国教师主要运用中国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整节课都在不停地讲并且课下还要安排一些练习进行巩固,可很多英国学生并不能适应,有的只能坚持一会就失去兴趣开始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干扰其他学生,甚至做一些过激的行为反抗教师,连英国中学校长听了一会课后也感觉很煎熬,其实在中国这种情况也有很多,只是受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学生无从发泄而已,最后便是学校的时间安排,英国中学的学生一般下午很早就会放学回家自由支配时间了,而接受中式教育的学生还要继续在学校上两节自习课,早上也要早起,总的来说中学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差不多是英国学生在校时间的两倍。
虽然最后结果出来显示中式教育在最后的测试中取得了胜利,可总感觉这样的教育下的学生失去了一些东西,也许也正像英国中学校长所说的那样,这样的教育下的孩子的童年很不快乐,总之由于中国和英国文化的教育体制的巨大差距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不同也有了很多的思考,显然英国已经意识到自己学生在国际竞争中的压力开始着手改变,中国是不是也该做出一些改变呢,不过对于其中出现的中国教师在国内授课时用英语授课的场景让我很欣慰,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国际竞争中不会因语言而落后,只是这样的场面只能出现在大城市的先进学校,对于广大的乡镇农村学校何时才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呢,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很是期待也会不断努力去实现它。
最后祝愿我们的教育能越来越好!
新同桌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她有着一头长发,又黑又亮,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子。现在,这位如此可爱的女孩子是我的新同桌了。
与新同桌相处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了我的这位新同桌可是一位非常不喜欢说话的人。一天下来,除去我主动向她说了几句话,她几乎都不说话。我甚至都相信,就算我不和她说话,她都能一整天不说话来。这个发现,我认为可不好,因为在我们现在一个如此青春飞扬的年纪里,自然是要活波些的好。于是,我在心里决定了,我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去引起同学说话,找出她感兴趣的话题,一起探讨。
之后的几天里,我都在尝试着与新同学说话,经过几天的试探,我可是明白了,这位新同学最感兴趣就是学习了,只要是有关我们所学知识的话题,新同学都会主动的接过。就在前一天,当我遇到一个难题的时候,下意识的就问了一下她会不会做。新同学将我的试卷拿过去,没过多久,就解出了答案。并且同学解出了这个答案后,还主动向我解释起来,将这个题目分析得清清楚楚。我在听着新同学给我分析题目的时候,心里也不免在想,这一次可是她说话说的最多的一次了。
新同学才来我班不久,我们也不能知道新同学的成绩是怎么样的,但是我看着新同学如此努力的学习,我相信等到下一次学校里组织考试的时候,我的新同桌一定能让虽有人惊讶。毕竟新同桌的学习态度是如此的好,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也很是牢固。这就是我的新同桌了,很可爱也是否好学的一个女孩。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们早已升为朋友,但你们真正了解老师吗?今天,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你们真正明白我的心,对我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误解。
同学们,当你们调皮的时候,可曾想过我,你们知道吗?做老师其实很苦。
爱你唯恐不深,教你唯恐不严,护你唯恐有疏,责你唯恐失当。尽管已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却仍不免有所闪失。因此,在对你们的无限热爱中,总夹杂着屡屡隐忧。你们上课开小差,我真担心你们的课程会落下;有的同学执拗孤僻,我更担心你们将来踏入社会遭受挫折而痛苦;我想锻炼你们而给你们一些任务,可看到你们畏畏缩缩的样子,怕羞着你而又左右为难;为了你们健康成长,忙里偷闲想去家访,又担心你们误以为告黑状,而不敢轻易举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做老师其实有更多的痛苦。
我不愿意看到你们为难,便只好为难自己。有时为了满足你们的要求,便只能忍痛拒绝家人的要求。老师不是不看重自己,而实在是过多地看重了对你们担负的责任。于是总因你们的忧伤而焦急,却对自己的痛苦而含笑。面对你们的痛,一如自己的痛;面对你们的无助,一如自己的无助。明明自己一身伤痛,却还强装笑颜,安慰你们,鼓励你们。为此,老师常常与自己瘦削的身影酩酊在冷冷的大街上。同学们,这样的辛苦与酸楚不知你们是否能够真懂?!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做老师其实也很幸福。
当教师节、圣诞节收到你们精美的礼品和祝福时,当因患咽炎而意外收到你们送来的“金嗓子喉宝”时,当你们取得成绩时……感觉做老师又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因为,是老师这个职业让我得到了你们真心的尊敬,贴心的依赖,得到了你们深厚的情感和默默的祝福,让我倍受感动。所以,老师由衷地感谢你们。
斗转星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就这般希望、忧虑、幸福,幸福、忧虑、希望,循环往复,遥遥无期。
亲爱的同学们,请永远记住,老师的爱,无须代价,也不讲回报。老师唯愿自己是一盏灯,照亮你们一生的前程,更愿自己是一双手,托出你们美好的明天和灿烂的前程。
同学们,我想对你说:我是一位十分普通的老师,我所拥有的只有内心朴实与真诚,你的将来肯定比老师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人当然也不例外。当你奋飞在蓝天白云中的时候,我还来不及喜悦,面对的又是新面孔的“你们”。命运将我们撮合在一起,愿我们珍惜我们共同在一起的时光。虽然这在人生的旅途中仅仅是瞬间的相遇,但希望我们的相遇是值得珍惜和回味的。
同学们,我愿意用我的心来理解你们,因为我爱你们!同学们,老师的万千心愿,凝成一个祈盼:做个好学生吧!这样,老师的心头就会少些麻烦,相信你们是聪明的!希望我们笑脸相迎!
关心爱护你的老师
同学们,我想对你说:我也许不是你们理想中的老师。我没有演员的容貌,没有雄辩家的谈吐和口才,没有运动员的体能和身材,没有教育家的风度和智慧,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却真诚的老师。
同学们,我想对你说:不要指望我的脸上挂着永恒的微笑。因为我不是机器人,我的情感没必要也不可能完全被理智所掩饰,特别是在你们的面前,我不希望自己是一个虚假的面具,我希望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本色的我,尽管这不是一个完美的我。
同学们,我想对你说:我想做你们的朋友,但我知道,我很难实现这个愿望。希望你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我所做的一切也许会损害你眼前的利益,但我绝不会损害你的将来。愿你在将来的某一天明白自己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虽然我对你的情感不会和所有的同学一样平分秋色,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空间里,我或许给你的情感少一点,那是因为你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或许给他的情感多一点,那是因为他的淘气使我对他多了几分牵挂。如果把我自己看成是圆心,把与每一位同学之间情感的距离作半径,那么这个几何图形永远也不可能是一个规则的圆。
同学们,我想对你们说:假如你是一位学习优秀的同学,千万不要以为我对你的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的要求是吹毛求疵,因为我知道你还有巨大的潜能,有必要接受重力的锻压。即使你学习优秀这并不意味着你什么都优秀,也许在其他许多方面还与同学有差距,所以我希望你时刻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不会折断奋飞的翅膀。假如你是一位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你千万不要以为我对你的热情和鼓励仅仅是对你的安慰和同情。因为你有许多其他同学所没有的优点,你完全没有必要气馁和自卑。即使你学习成绩不理想,即使你将来不能成为科学家,这并不妨碍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也不会妨碍我们成为朋友。
同学们,我想对你说:不要因为我们性别不同,你就不敢接近我。也不要因为我们年龄差别大,就一定认为我们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代沟”。不论我是刚刚毕业的热血青年,还是两鬓斑白的老者,都同你们一样渴望心灵的春天。听到你们的歌声,我仿佛是重读自己的童年,参加你们的游戏,仿佛又唤醒了我的青春。上课时,你帮我纠正一个字的读音,我非常感谢你对我的帮助。下课了,当我疲惫地离开教室,满身粉笔灰,你大方地帮我掸一掸,我会倍感师生之间的温情。
同学们,我想对你说:我之所以批评你,这并不代表我讨厌你,恰恰说明我喜欢你。喜欢你的豁达,喜欢你的善解人意。我之所以找你谈话,是因为你通情达理,俗话说得好,响鼓不要重锤敲。我之所以在课堂上常常提问你,这说明你专注的目光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也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出来。我平时喜欢喊你跑跑腿,做点事,那是老师相信你,觉得你是一个可以托付做点私事的学生。你做得很好,但是老师很少表扬你,我也觉得欠你很多,但老师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天天表扬你,你会是什么感觉,其他同学会是什么感觉,你感觉太好,将来还听得进批评吗?
同学们,我想对你说:我评判学生的标准,成绩不是唯一的砝码。你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天天早早来到学校,从未迟到,将来一定是严于律己、遵纪守规的公民。你作业认真,总是独立完成,将来工作一定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你虽然学习基础不太好,但你热心助人,关心集体,心胸开阔,心地善良。也许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你是最受欢迎的人。你成绩不好,每一次,也许就是一次失败,当别人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的时候,你饱尝的却是失败的苦果。当别人高高兴兴告诉家长开家长会的时候,你最担心的不是父母的训斥,而是你内心深处的那份深深的歉意与愧疚,你担心的不是自己有皮肉之苦,而是父母那宽容与忧虑的叹惜。可是,你并不气馁,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也许将来你不一定是科技工作者,但是你可能是“徐虎”、“陈观玉”,你说,这样的人我不敬重我敬重谁,这样的人我不钦佩我钦佩谁?
同学们,我想对你说:我们的集体是你我他组成的,在集体的棋盘上一定有你的位置,不论你是将帅还是车马卒,都有你努力的方向。你在棋盘上走动时,不能只考虑这一个子儿,要从全局出发,一步失误,满盘皆输。你不穿校服,可以使全班蒙羞。将来在工作上可能因为你的疏忽,可能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你迟到,两操不认真,课堂上坐不住等等,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你个人。在这个棋盘上,光有将帅肯定不行,只有车马炮卒同时发挥作用,棋局才能胜利。雨果曾说:“生活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愿你们在集体的棋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为集体的棋局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我想对你说:我是一位十分普通的老师,我所拥有的只有内心朴实与真诚,你的将来肯定比老师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人当然也不例外。当你奋飞在蓝天白云中的时候,我还来不及喜悦,面对的又是新面孔的“你们”。命运将我们撮合在一起,愿我们珍惜我们共同在一起的时光。虽然这在人生的旅途中仅仅是瞬间的相遇,但希望我们的相遇是值得珍惜和回味的。
牐
同学们,我还想对你说:我愿意用我的心来理解你们,因为我喜欢你们!
最近看了BBC的全三集纪录片《BBC:中国老师来了》,感触良多。纪录片的英文名字叫《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它讲的是中国的5位老师到英国的一所顶级中学教九年级的学生(相当于中国的初三),为期一个月,然后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的学生一起考试,比较成绩。那 5位老师都是中国老师的精英,他们平时用英语教学,教的中国学生成绩极高,按其中一位老师的说法是“九成学生能得到优秀甚至满分”,同时老师们进取心和荣誉感十足,他们极力想证明中式教育的优越性,当教学遇到困难时,有老师在私下场合甚至急哭了。不过这批中国的精英老师在英国碰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折射出我们两国文化和人才的差异。
纪录片中的中式教育方法大部分我都经历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一点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反而我对英式教育和英国学生对中式教育的反应有点惊讶,我们中国人一直都是这样学过来的啊,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想法和不适应呢。
下面我把纪录片中提到的一些不同点列一下:中式教育需要做早操,这是锻炼集体意识的好方法,貌似英国中学的校长和学生还蛮喜欢的。中国课堂的学生非常多,这次实验是选了50个学生组成一个班,而英国班级一般不会超过30个人,英国学生对50个人的班级很震惊,我心里想哥上学时一个班70多个人岂不要吓死你们。
对于这么多学生,中式教育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法,中国老师基本上是在讲台上讲讲讲,为此校长觉得不可思议,对那些跟不上进度,打哈欠的同学深表同情。而英式教育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老师讲的更少,更多是小组讨论和与老师交流中学习知识。英国的小伙伴们第一天上中式的课就有点吃不消了,首先是上学时间长,早上7点到晚上7点,一天下来小公举小绅士们就累成狗了。另外老师们讲的快,像片中的邹老师讲三角函数只花了差不多15分钟,班级上最好的学生也听不懂,大家心更累了。不过让人感动的是听不懂三角函数的几位好学生课后一起去找以前的数学老师补习,可见英国师生关系的融洽。
对待中式教育的“填鸭模式”,不同的英国学生有不同说法:“我觉得她认为我们是机器人,我们能吸收她给我们的全部知识,然后就能得全优,光从黑板上抄下知识点并不能让我真正学会。”“她很容易失去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课上只是单纯地抄她的板书,这真的很无聊。”“我觉得她教得非常好,她说的每句话我都能听懂,博航特的课上我们不太会这样,因为。。。”“是啊。我也不知道。。。有一节课她在教平衡概念,但我们两个之前都不懂,而现在,我们立刻就懂了,因为她教的更清楚明白。”可见,像这种高强度的知识灌输,更适合那些注意力集中,愿意吸收知识的好学生,而另外一些喜欢主动思考,抗拒硬塞知识的学生就非常反感这种教学方式了。乔什说:“平时,我学习很用功,但在中式学校里,我却完全不会用功,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我总想反抗,我要与众不同。。。在博航特里,在社会教育中,老师鼓励同学有自己的观点,而中式学校却不是这样,学生要一直抄写,这就是典型的中国课堂。学生会被告知一些事实是正确的,因为这些都是更有权威的人说的。比如老师,校长,或者是政府,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就像是流水线作业,创造了很聪明的学生,他们有共同的工作理念,我觉得这种模式是有市场的,但我不确定英国是否适合这种模式。我知道如果我能认真上课和复习,肯定能得到很高的分数,但我不会那么做,因为我觉得这不健康,这不是我想要的。”其实中国老师自身也不是全面接受这种流水线的教学方式,他们在镜头里也说到:“在中国,个性化是不被提倡的,我们为了国家而奋斗,我觉得这很好,英国也需要这个,需要这种力量,需要这种团结。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中式教育可能扼***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自由,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力。”“在中国,我希望教育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潜力。”
中国学生跟英国学生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老师及家长们的`权威在英国大大削弱,中国老师常用的“眼神执法”和“罚站”不管用了,英国学生觉得罚站比较滑稽,而不是丢脸。老师的话,他们也不是无条件接受,而是挑战和质疑它。由于感到中式教育的无聊和不适应,课堂纪律越来越差,刚开始学生是在课堂上说话聊天,最后以至于逃课,上课喝茶都出现了。在中式教育行将崩溃的三周实验后,老师们想到最后一招,召开家长会,请求家长们的配合和对学生的鞭策。家长会开得非常成功,家长们都很感动,有家长甚至邀请老师去喝一杯,顺便讨论下回去怎么训斥孩子。最后一周,在各种压力和鼓励的促使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纪律明显好转,而中式教育的超长在校时间也发挥了作用(差不多是英式教育的两倍),老师和学生们全力以赴,迎接最后的期末考试。纪律,刻苦努力,以及竞争的教育方法是中式教育的三个法宝。纪律和刻苦努力不用多说,英国学生在某些时候也能做到,但强调与别人竞争的教育方法着实让最优秀的学生都偶尔崩溃。
14岁的菲利帕是中式学校里表现优异的学生之一,就是传说中的“学霸”。不过她在体育课上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将两公斤的实心球扔过及格线,最后她哭了起来,英国老师尝试安慰她,她哭哭啼啼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在乎及不及格,我只是觉得很糟糕,就像。。。,我觉得整天跟别人比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同学们带菲利帕去喝点东西冷静一下。当学生走后,英国老师忍不住伤心的流下泪,她说:“这真的很打击我,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上体育课,中式教育方式尽管很有效率,但他们都认识到竭尽全力也不能做好,让他们考试及格,这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如果不及格,他们就有挫败感。看到学生为此这么伤心,我真的很痛心!”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自中学以来每周的测试和紧绷的神经,考试时紧绷的神经有时甚至妨碍了我的思考,尤其是碰到难题没有头绪时,脑袋就不自觉地想些杂七杂八的事转移注意力,那时考试就是一种煎熬。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升入大学,放松一下。中式教育一方面是有效率的,它将知识成体系地灌输给学生,它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让每个人都感到充满挑战。但另一方面中式教育又是效率低下的,每个人都要被强迫学习超长的时间,学习一些永远不会用到的边角知识,只为未来的考试能多提高两分。很多人在多年的学习后,不但没有养成主动发现,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反而形成惰于思考,迷信权威的思维习惯。而主动思考,探索未知的能力是人与机器最大的区别,在培养人的效率上,中式教育能说得上高吗?我在学生时代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但我也有英国学生的苦恼,老师讲的好枯燥,思想一不小心就开小差,虽然眼睛盯着黑板,但脑袋想着别处。
上了大学,这种情况更严重,学习压力小了,老师讲的更枯燥了(本人学的物理),经常一节课下来,只是听懂只言片语,根本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每次只有到考前一段时间,突击看下书,然后勉强及格,这种突击学习教会了我一些自学的方法,但毕竟时间有限,应付差事而已。多年下来,我有点后悔自己为啥不索性抛开老师的灌输,自己看书,与同学讨论学习,那样起码不会那么有挫败感。不过现在想想容易,那时要那样做,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探索精神,这些我在中学是没有学会的。英式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落后于中式教育,节目开始就指出英国要比中国同龄学生普遍落后三年的课程学习。但这种进度的落后未尝不是一个好事。博格特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有一个非常英式的传统,鼓励自我发现。在科学课上,学生们自己做着实验,英国科学老师说:“我们一般不会直接告诉学生解决方法,因为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找出正确方法。即使我们给一些指导,他们仍然会犯错,这才是科学的真谛。不断犯错,不断纠正,然后找出正确的方法。”探索的过程需要时间,它也许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知识,但肯定能提高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追根求源的科学精神。英式教育较少的学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交更多有趣的朋友。有位英国小MM说:“我太想念我的社交生活了,就好像。。。,在学校认识的人,就是我所有的朋友了。就是这样,没时间在学校外面交朋友,甚至都没有什么时间见自己的家人。”这个我也是感同身受,直到现在,我也没找到对什么有持久的兴趣,当时大学选专业,我的高考分数还比较高,但真不知道选什么好,最后竟然想着我高中物理比较好,就去上个物理专业吧。
而社交生活,在高中前,更是少的可怜,以致现在跟中学同学聚会,都很难想起中学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纪录片的最后,考试成绩出来了,中国老师也要离开学校了,英国学生个个泪眼婆娑,与中国老师依依不舍,他们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我也想到之前军训完与教官离别的情形,当时我们军训也是一个月,训练极其严格,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8—9点,整天累的像个狗一样,我当时就有个念头,如果这样搞一年,哥就不读了。最后一个月过来,教官真要走时,还是挺舍不得的感觉,毕竟朝夕相处,为同一个目标奋斗过。所以不要看着英国学生哭鼻子,就以为中式教育把他们驯服了,他们只是把这个教学实验当成宝贵的经历,真要他们一直在中式学校试试。中式学校严格的训练既消磨了我们的个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们的毅力,教会了我们坚持的力量。可惜的是这些更多来自外界环境的压力,而不是出自我们内心的选择,所以大多数人在环境轻松的大学沉沦了,包括我。在我的理想中,是以西方教育为主体,以小班教学,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我发现,提出不同观点为主。同时也参考中式教育,给一些学生更高的目标和压力,让他们在感兴趣的学科更上一层楼,毕竟真正有意义的事都不会那么简单。最后到底是哪种教育的学生获得成绩上的优胜呢,小二哥就不在此透露了,其实输赢真不重要,你看看片子就知道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