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请为知己,竹以子酞为知己。“
当面对着海,面对看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9 海与大河不同。河流缓缓演淌,如老破的“清静微妙,守玄抱一“;大海变化万千,如庄周的。洞达而放逸。。海水的磅确之势p海水的傲视天下,海水的宁静微澜——面对这样的.海,我听到的是盂德的。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看到的是太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我想到的是子寿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在历史的进程中闪着文学的光,并且这片光芒不是仅有亮度上的耀眼,更是有色彩上的焰目——因为海的多交。但当面对这片蓝色之时,我们又如何能够只专注于它的磅瞒、它的孤傲、它的宁静呢?曹操的壮志、李白的才华、张九龄的妙句不是更应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肯定和我们的继承,大海成为古典文学众多意象中的闪亮一点,它的价值又岂止是它的多变I古人为我们留下海一般博大桔深、奥妙无穷的灿烂文化,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宣传统的民族的子子孙孙,我们的目光不该仅留在海水表面。
海的能量不仅蕴藏于中国古典文学,它于全人类的艺术领域都有巨大贡献。当莫亲怀着对自然的膜拜与对光的独特认识画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日出之海,当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澎湃海洋做着殊死搏斗,当贝多芬玲听内心汹涌的潮声谱出震撼人心的命运之曲……
艺术家面对大海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不只是海水还有宇宙万物,他们听到的不只是浪声还有心潮起伏。他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海,去感悟人类世界,于是他们为人类留下的艺术珍宝又如何能用海水去度量7无论是印象画派还是《老人与海》抑或《命运交响曲》,这些诞生于海又比海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文化,值得全人类去传承发扬。 文学与艺术在海的渗透中格外鲜活,而我又由此想到了人类更本质的东西——那便是人性。
也许雨果那句。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但在充斥了现代科技的今日社会,人,吐似乎重新回到一个需要被讨论与审视的高度。普有人提出所谓“鱼的哲学”——能够随波转向便是适者——适者生存。
但大海给予我们更坚定更值得钦佩的礁石。礁石任由海水,我自岿然不动,当潮水运渐退去,显露的才是宾我。每个人的心均是片汪洋大海,做鱼还是礁石是处世哲学的选择,而毋庸贡疑的是,礁石比鱼更长久。 其实大海给予我们的远不止文艺哲学,或者说文艺哲学中包含的远不止大海。
但面对海,马尔克斯的冷峻、富恩特斯的磅田、兽尔弗的神秘、柯培萨尔的细腻,都一一浮现,我们可以听见来自失人们的呼唤,以及内心真正的自我。
虚荣总爱偷穿真理高雅华贵的服饰,买弄纯洁买弄博学,然而,情感总经不住诱惑,往往近虚荣而远质朴,所以说虚荣要不得。
还记得那位光着身子满街游行的皇帝吗?最终被一位孩童一语道破了天机,全城哗然,皇帝更是愤不能言,慌乱中逃会宫内,从此不再相信世上存在可以识破别人是否高雅的华美服饰,因为“自己”确确实实品尝到了虚荣给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羞辱还有无知。
说起虚荣人们常常只重视外在的华美,却忽视了内在的充实和富足。时下就有不少华而不实的人为追求对生活的超级享受而不惜欠下累累帐单;亲爱的朋友,你可曾知道这世上又有多少俊男靓女为了自己的“花容月貌”不惜重金去做整容手术;然而,到头来还不是曲终人散落得个面目全非。
或许,上帝给了我们什么就应该尊重什么。俗话说:“名和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虚荣亦是代替不了诚实与质朴,如果一个人生得丑不堪言,即使他穿的再怎么华丽,打扮的再怎么细致,那他脂粉下的面容依旧是奇丑无比。虚荣如同一张戴在脸上的人皮面具,个人的息怒哀乐统统被那么一层薄薄的面具压制在黑暗里无法释放,因此,越是虚荣的人,其内心深处就愈黑暗与痛楚。
不要羡慕他人的笑脸与高贵,要知道笑脸的背后,或许是一堆丑陋的白骨,高贵的背后或许是机关重重:不要嫉妒他人的鲜花和掌声,要知道它们身后的辛勤和汗水才是快乐的源泉。世上没有免费的虚荣供世人消遣,唯一有的只是自己的劳动所创造出来的辉煌成果。
时至今日,课本上依旧遗留着小资产阶级成员“马蹄尔德”的“光辉形象”,新婚不久的马蹄尔德常常为自己的遭遇而悲伤,因为她总认为自己来到世上,为的是享受高贵奢侈的上流社会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为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高等聚会而弄丢了一条从朋友那里借来的钻石项链,她为偿还项链和弥补一时虚荣带给她的负担,耗费了她足足十年的光辉岁月。也许虚荣真的是以时间为代价而交换回快乐的`副产品。
人生百年匆匆,岂可为华而不实的虚荣,而消耗高级动物体内的高级分子,来欺骗自己的真心,出卖心底的良知。
虚荣是白雪中的污垢,生命中那一缕伤悲的炊烟,是破坏人生完美化的主力军。因此,我说虚荣要不得。
一一题记“今天我终于走上这年轻的战场,请你为我骄傲鼓掌,今天我将要走向这胜利的远方,我要让这世界为我激荡。”在歌声中我走向领奖台,左手举起红色的证书,右手高举着那个透明的奖杯。阳光透过它折射出耀眼的七色光。
她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怀揣着共同的梦想--作家。
平时的日子里,我们总能在二本新书,一位作家之间探讨得不亦乐乎,可是那件事,却在彼此深厚的友谊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个周末,你来到我家告诉我说老师让你写篇文章参加竞赛,可是你当时一点思绪也没有。看完题目后,我把瞬间的灵感写在了纸上给你,看到你嘴角边的微笑,我也十分的'欣喜。
半个月后,语文老师红光满面地走进教室宣布,你的作文在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同学们的雀跃中你骄傲地走上讲台,拿起了那个沙漏,那个作为奖品的紫色沙漏。作为你最好的朋友,我更是为你感到高兴,但这份情绪在老师读完那篇文章后由高兴转化为愤怒。那篇文章是我写的,时间就是那个周末。
“你凭什么拿到那个奖?凭什么拿到那个沙漏?凭什么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掌声?
这一切都应该是我的,是我的,是我的!”指甲深深地嵌进手掌,委屈的泪水浸湿了眼角。
年少的我,根本不允许自己的东西就这样被别人抢走,哪怕是你,我最好的朋友。
午休时,我偷偷地来到你的课桌前,拿出了那个沙漏,它被我带到了楼顶。对面的那条长满荒草的小路早已无人问津,只是如今盛夏的午后偶尔有几声蝉鸣。我对着刺眼的阳光举起沙漏,紫色的细沙轻轻滑落,发出沙沙的声响。“这个奖品不属于你!”我在心里暗暗地想。走到围栏边缘,我伸出手,闭眼,松手。
直至耳边响起那声清脆的玻璃破碎声……午休过后,正如我所料你焦急地找着沙漏,而我则及时地来到你身边,为你充当好朋友的角色,帮你四处寻找。我戴着这虚伪的面具,在当时的烈日下丝毫不觉得愧疚……如今,自己拿着奖杯,又回想到儿时的这件事,才深感当时的虚荣,这份虚荣让我出卖了一位好友和自己的内心。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我常常种下一次次虚荣的“种子”,今天,如平日里一般骄傲的我却尝到了虚荣的苦头。
“弟弟,看看,这些文物我都了解,你会吗?”在武汉的博物馆里,我向弟弟炫耀着,每当他向我请教问题时,我都故意提高音量,再配上一句:“这你都不懂!”还故意装成十分惊讶的样子,心中尽是得意。弟弟只好忍气吞声。刻刻瞪着我。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得小孩子,而我是无数不读,无所不知的小博士。
“哥哥,这是什么呀?”“嗯?”我朝弟弟手指的方向看去,顿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成百上千个威武的士兵!只见许多土堆成的士兵全副武装,手握剑柄!有的意志坚定,一手握拳,眼睛直视着远方,看得出他必胜的信念与决心;有的仰望天空,神情微露悲伤,似乎在思念远在天边的亲人;有的低着头,一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想大败敌军的策略……这无语伦比的“士兵图”使我震撼,我似乎回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古人的豪迈与威武!
“哥哥?哥?”弟弟朝我挥了挥手,把我从古代的战场拖回了现实。“这是什么时候建造的?”我一下子呆住了——我根本不了解这出土的文物!“你不会吗?哎呀,我这无所不知的哥哥居然不会!”他惊讶地捂住了嘴巴,从他那不可思议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得意。我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怎么会……你……你哥我会不会吗?”“哦。”弟弟像恍然大悟大悟一般点了点头。“呼——。”我轻轻喘了口气。“那你告诉我答案呀!”弟弟哈哈大笑。怎么办?怎么办?我的大脑紧张了起来:我不会呀!我努力的盯着这件文物,拼命想激发我的灵感。突然,我看到了一张白色的卡片——那是简介!
“我还会不懂?”我两手拖住脑袋,稍微漏了点缝,走进,走进!这是公元前210年建造的!我接着往下看,他叫兵马……什么字?好像是桶字的右半边,把左半边换成单人旁,应该读作桶吧!“这是公元前210年建造的!”“妈,对吗?“没错!”干妈竖起了大拇指。“唉,哥我服了!”弟弟也竖起了大拇指。我更得意了:“这叫兵马桶!”
一阵沉默……突然间,周围的人们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我在笑声中美滋滋的站着,以为这笑声是大家对弟弟的讽刺。“喂,那个字念俑!”什么!我似乎被枪打穿了胸口,顿觉全身都冰冷起来,失落的弟弟高兴了,摇头晃脑,大声念道:“武汉一游真开心,谁让哥哥太得意。不懂偏要装成懂,误把马俑当马桶。”……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今天,我终于懂得了这句话。从此,我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学会谦虚才会进步!
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当面对着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
海与大河不同。河流缓缓流淌,如老聃的“清静微妙,守玄抱一”;而大海变化万千,如庄周的“洞达而放逸”。海水的磅礴之势,海水的傲视天下,海水的宁静微澜……面对这样的海,我听到的是孟德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看到的是太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我想到的是子寿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在历史的进程中闪着文学的光,并且这片光芒不是仅有亮度上的耀眼,更是有色彩上的绚目——因为海的多变。但当面对这片蓝色之时,我们又如何能够只专注于它的磅礴、它的孤傲、它的宁静呢?曹操的壮志,李白的才华,张九龄的妙句不是更应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肯定和我们的继承吗?大海成为古典文学众多意象中的闪亮一点,它的价值又岂止是它的多变?古人为我们留下海一般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灿烂文化,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传统的民族的子子孙孙,我们的目光不该仅留在海水表面。
海的能量不仅蕴藏于中国古典文学,它于全人类的艺术领域都有巨大贡献。当莫奈怀着对自然的膜拜与对光的独特认识画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日出之海,当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澎湃海洋做着殊死搏斗,当贝多芬聆听内心汹涌的潮声谱出震撼人心的命运之曲……艺术家面对大海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不只是海水还有宇宙万物,他们听到的不只是浪声还有心潮起伏。他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海,去感悟人类世界,他们为人类留下的艺术珍宝又如何能用海水去度量?无论是印象派还是《老人与海》抑或《命运交响曲》,这些诞生于海又比海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文化,值得全人类去传承发扬。
文学与艺术在海的渗透中格外鲜活,而我又由此想到了人类更本质的东西——那便是人性。也许雨果那句“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但在充斥了现代科技的今日社会,人性似乎重新回到一个需要被讨论与审视的高度。曾有人提出所谓“鱼的哲学”——能够随波转向便是适者,适者生存。但大海给予了我们更坚定更值得钦佩的礁石。礁石任由海水冲刷,我自巍然不动,当潮水逐渐退去,显露的才是真我本色。每个人的心均是一片汪洋大海,做鱼还礁石是处世哲学的选择,而勿庸置疑的是,礁石比鱼更长久。
其实大海给予我们的远不止文艺哲学,或者说文艺哲学中包含的远不止大海。面对海,马尔克斯的冷峻、富恩特斯的磅礴、鲁尔弗的神秘、柯塔萨尔的细腻,都一一浮现,我们可以听见来自先人们的呼唤,以及内心真正的自我。
当乌云撞击乌云时,天空电空雷鸣;当巨浪遭遇巨浪时,大海波涛万丈。
可是当微笑面对嘲笑时,生活却演绎了一段经典的对白。
冬日的清晨,寒风肆虐,它正在用力一片一片地扯下早已枯黄的树叶。
不同形状的树叶正以同样的姿态打着旋儿落地,像一只只死去的蝴蝶,毫无生机。
严冬的恶魔站在风口大笑:“软弱的树叶,你终将死去,而我得以永生!”树叶却在微笑,说:“谢谢你,我们的宿命是归根,我们的光荣是飞翔。
前世里,我们都是蝴蝶,今生我们愿以生命换来唯一一次自由地飞翔。
明年,当小溪再次解冻时,我们的灵魂将复活,我们的身体将充满活力。”严冬愕然了,虽然寒风依旧,却在树叶面前显得无力。
大自然是这样,人也是如此。
有一群孩子,可能他们终生将不会微笑,因为他们的面部先天性的.肌肉萎缩。
没有了表情的日子该多么无趣啊!他们没有办法让别人知道他们的喜恕哀乐,就算他们内心的情感在喷涌,但他们的脸上只有神经质的抽搐。
快乐抛弃了他们,人们嘲笑他们是“面瘫”,嘲讽地把他们叫做扑克牌脸。
可是他们没有屈服,他们要让所有嘲笑他们的人看看,没有表情的日子依然可以是快乐的,于是乎,他们便学会了用心灵微笑。
不会冷笑、谀媚、却在心灵深处回荡笑声。
他们是一群天使,天使没有表情,并不是他们没有感情,而是他们已学会了用心灵微笑,用这微笑去面对一切嘲笑、苦难以及不公。
他们的勇气让上帝点头微笑。
微笑是一种是纯洁的表情,不带有任何世俗的污垢,嘲笑是一种最可能的言行,它是人性阴暗面的反映。
笑的力量是巨大的,嘲笑将带给别人残忍的伤害,但微笑的力量是蔑视这种伤害,蔑视所有困难。
弱者会受到嘲笑的深深伤害,强者永远以微笑应对嘲笑。
勇者之所以成为勇者,是因为他们有勇气在被嘲笑时微笑。
罗曼?罗兰说过:“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我想,向命运作战的通牒,大概就是微笑。
带着微笑向命运和嘲笑开战是人生最伟大的胜利。
你在嘲笑别人吗?如果在,请你停止。
你在被嘲笑吗?如果在,请你嘴角上翘,心中饱含勇气,眼中充满幸福,向所有的这一切苦难微笑,感谢他们让你有了向命运怒吼的机会。
她看起来有些急,发了几分钟呆便匆匆拿起手机,瞄一眼,又放下。她显得有些沮丧,不知怎么办才好。
我有些好奇她的反常。这是一个闷热的中午,电风扇发出破旧的“咯咯”声。窗户大开,却没有风。因为这天气,也凭空添了几分烦躁。
她说她发出的qq说说竟没人“赞”她,因而不快。我也有些惊讶,她的说说一向被“秒赞”,意思是迅速就有人前来“点赞”。我安慰,或许是因为中午,睡觉呢。
像是为了验证我说的话的无用,下午的她那条说说仍然无人过问。她因而整个下午都郁郁不欢,有大心事似的。眉头紧皱,隔几分钟就迅速举起手机,却又一次次放下。不难猜想,这怕是她少有的一次“无赞”。说巧不巧,我那时的手机已然被收,也没法临时帮她。
她的心情便一直处于低谷,放学时没说一句话便早早离去。我有些同情,但更多的是疑惑:只是没有人“赞”而已,真的至于一直心情郁闷?
那时我还没在网络中游荡多久,直到我开始在网络上写小说,并也有了一番小业绩了,我才真正感受到她那种心情——不被肯定,不被喜爱,不被支持的那种失落与不甘。
我一个朋友在文中说:“或许我们游荡网络,也只是为了满足那种小小的虚荣而已。而这开端便是“赞”。那人儿会为自己“不被赞”而伤心一下午,不也是不甘于自己编写的说说不被欣赏,从而引发的不自信与忧郁吗?这么说来,“赞”的功能确乎是部分人上网游网的动力之一了。相对应的我也会为一篇文章受到“写友”们的肯定感到欣喜和兴奋,即使对方只是轻挪手指,点“赞”而已。
我也曾思考,“点赞”是否是一种正确的态度,而却也的确少不了胡乱“点赞”的人,但是不知是否算做可悲,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朋友都被这“赞”深深地把控着。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的激动。然而当昏热的大脑冷静下来时,我却又会想: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只是一个“赞”而已。
我便是抱着这种矛盾的心里自己和自己较劲。我并不认为“赞”的存在是错误的,却也不赞同“赞”是值得并能掌控你内心的东西。或许正如我那位朋友所言,只是小小的虚荣心罢。
现在如果我在网络中遇见那些无人过问却又的确编得好的说说或文章,便会悄悄点“赞”,因为我明白那种惊喜——就算是满足一下别人小小的虚荣心,又有什么不好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