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只爱你作文

我一生只爱你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3-10 08:40:36
我一生只爱你作文

我一生只爱你作文【一】

总有一些人们让我们由衷感动,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心肺。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就为我们挖掘了一批榜样人物。这些榜样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却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让13亿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

“支姐姐”到“支妈妈”,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更是展现了筑梦路上炎黄儿女的精气神。也不仅仅是支月英,不仅仅是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无数炎黄儿女为了心中的梦想,也正在日以继日善行义举,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润着满满的真善美,都散发着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样人物来说,其大都来自基层、出自平凡,却做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他们的精神可敬佩、可亲近、可学习,可谓13亿多人民群众学习的“精神富矿”。

凡人善举,小善大爱。将镜头笔端对准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群中的不平凡故事,筑梦中国将更有力。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在寒冷冬日里更有暖意。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这些榜样人物也激励着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我一生只爱你作文【二】

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情,有多不容易?根据“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原型改编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讲的就是她驻守山区38年、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昨天,该片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首映礼,影片主创和人物原型支月英的到来,让现场变成了一次向教育工作者的集体致敬,无论是台上嘉宾还是台下观众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该片由张亚海执导,穆婷婷、谭凯、巩汉林、王姬主演,将于9月9日教师节前夕全国公映。作为一部献礼“新中国第35个教师节”的作品,影片原型人物支月英是一位支教38年的乡村女教师,她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以及央视“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称号。影片选在北师大首映,既是为了向即将步入教师行列的学生们传播“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奉献精神,也是为了向所有教育工作者致敬。

在歌手米粒和小演员宋心钰一起演唱影片主题曲《若说》之后,支月英登台亮相,将首映礼气氛推向高潮。支月英语带哽咽地说:“党和国家给我太多荣誉了,它属于奉献在乡村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群体。”她表示,电影内容都是真实的,之前一直不敢看,怕勾起很多回忆,但现在她觉得,这些都是“金色的回忆”。

当被问及拍摄收获和感悟时,饰演支月英的演员穆婷婷透露,她第一天去剧组时就对山里生活、支教老师和当地孩子有了崭新的认识。“我去支老师的学校看,发现她对孩子们就像妈妈一样,不仅管学习,还要管生活,一个孩子发烧了,她还要带他看医生。难以想象这些年她面临的困难!”她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感动更多人,关注山村儿童的教育问题。

观众所熟知的演员王姬在片中饰演支月英的母亲。当被问及如果自己遇到和片中一样的情况会怎样面对时,王姬表示:“我女儿选择的职业也不是我喜欢的,但只要她愿意,我都支持。我相信支老师没有家人的支持,也坚持不了这么多年。”一旁的支月英补充道,她母亲虽然嘴上不支持,行动上却一直支持,“她的支持是我坚持的动力。”她还含泪表示,自己在山里那么多年,妈妈只来看过自己一次,甚至因为距离太远,她没能赶回家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也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我一生只爱你作文【三】

一个出身农家的孩子,只念过两年私塾,识得三百字。少年时拜师学做木匠,他刻的木雕,喜鹊登梅,松鹤延年,栩栩如生,深得众人喜爱。过年时,他为乡亲们画门神,惟妙惟肖。做完了木工活,就捧着《诗经》《论语》看个不停,他读书痴迷得忘了挑水,砍柴。满头银霜的祖母看见了,就唤他,阿芝,吃饭活命要紧,哪见文字锅里煮?那时他仅十四岁,还是小少年,却要挑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担。

他便是大师齐白石。

我喜欢白石老人笔下的瓜果菜蔬,鱼虫虾蟹,世间任何一种植物、小生物他都能入画,透着尘世生活的烟火气与喜悦,洋溢着寻常人世的一缕温情。

在那幅《他日相呼》中,画上有两只毛茸茸的小鸡,正在争抢一只蚯蚓,两只小鸡紧紧咬住蚯蚓,都不松口。一直不懂得这幅画为什么题为《他日相呼》,后来才恍然明白,原来这两只小鸡何尝不是两个小孩儿?为抢夺好吃的食物动起手来,争得面红耳赤,打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雨过天晴,俩人又和好了,如小鸡一般挤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的画酣然纯朴,有一颗天真未泯的童心。

白石老人暮年时,笔下的虾愈发鲜活,栩栩如生,犹如一群漫步清流的小虾,一不留神游到了纸上,灵动之极。一支笔,一点墨,寥寥数笔,极简极淡,就能让晶莹剔透的小虾画得如此灵气而传神,也只有中国的水墨画能做到吧。他笔下的虾,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虾身只有五节,真实的虾身是六节,为什么只画五节呢?因为他认为五节的虾身比例好看,更美。如白石老人常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是的,任何一种艺术,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从来不是轻松自如,信手拈来的。他还所说“余六十年来画虾之功夫若磨剑”。铸剑者十年磨一剑,他画虾细细观察、揣摩、苦练了六十年。还说:“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太像,太像则匠气,不像则妄。”写作和作画一样,文字不能匠气,匠气就缺少空灵和鲜活之气,没有了飞翔感。好文字从来都是云端上的紫燕,似清风拂面,出水荷花,清新自然。

白石老人与老舍先生是一对忘年之交,情谊深厚。有一年过春节,老舍先生引用几句古诗,请九十岁的老人照诗作画。其中一句便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要用视觉形象来表现诗的意境,大概是作画最难的。思考良久后,老人的画作终于完成了。画上一条涓涓清流自山谷中流淌而来,溪流中有几只黑脑袋、小尾巴的小蝌蚪,它们愉悦地嬉闹着,顺流而下。溪水中不见一只大青蛙,却让人仿佛置身蛙鸣阵阵,稻香遍野的田野,听溪水潺潺,鸟语花喧。就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情画意,余韵袅袅。不由得让人惊叹,画中逸品,并不是无声。它是有声有色,静中有动。

老舍先生出的另一道难题,便是赵执信的诗“凄迷灯火更宜秋”,且看白石老人如何在画中表现秋意弥漫,秋风萧瑟的。画中只画了一户小窗,窗内桌子的一角上放着一盏油灯,油灯的火苗倾斜着,是凄冷的秋风从窗外吹进来,火苗忽明忽暗,仿佛等待的人一颗不安份的心。忽然,从窗外飘入一枚红叶,是远方的亲人托秋风捎来的信笺吗?秋风萧瑟的夜里,等待的.人久久不能睡去,点着一盏灯火,等他归来。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诗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思念的秋夜有着说不尽的凄凉。

诗情和画意紧紧缠绕,浑然一体,让人分不清是先有诗还是先有画,仿佛诗人几百年前的诗句,是为白石老人的画作而题的。

古代文人最喜欢的“四君子”与“岁寒三友”是被历代画家反复描绘的素材,它们被文人用来表达自己高洁,孤傲,冷寂的内心,彻底绝了尘世的烟火气。而白石老人打破了历代文人画的传统,他一反常态,以果蔬鱼虫,植物花草入画,平易质朴,生机盎然,一派天趣。不论是柿子,丝瓜,葫芦,还是蜘蛛,螳螂,乌鸦,春牛,肥猪他都拿来入画,大俗大雅,弥漫着对天地万物的敬意。他留下的几万幅画作,千变万化,异彩纷呈,却无一雷同。世间点滴都在他的笔下,传达他于万物深深的情意。

大师曾题画云:白石老人心闲气静时一挥。沉静、寂寞、闲逸,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他是一个远离功名浮躁,亲近自然和泥土的人,他的心沉浸在画里,在草木山水之间,一活就是近百岁。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来自尘世,唯有对尘世怀着深深眷恋的人,才能如此细腻传神的表现俗世之美,自然之美。大师从来都是赤子,也只有赤子深爱着,爱着世间值得爱的一切。

有的人,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他的一生仿佛是为画而生,一活就是近百岁,留下那些传世的杰作,走了。

他把一生放在画里,用漫长的百年岁月,结一个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