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民以食为天,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美食文化传统,素有“美食大国”之称。仅菜肴就有宁波菜、川菜、粤菜、本帮菜等几十种菜系,点心类就更别提了,全国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点心。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城隍庙,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传统美食文化节,在那里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美食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在城隍庙的中心广场,人群川流不息,人们脸带笑容地品尝着各地的小吃。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琳琅满目,有沿街叫卖的“糖粥”、“豆腐花”,有香味扑鼻的羊肉串,有朱家角特色棕子……我看着看着,口水都要掉下来了。
一阵风儿吹过,远远的,一股臭豆腐的味道扑鼻而来,顺着长长的排队人群望去,原来是鲁迅笔下曾描写过的绍兴油炸臭豆腐小吃。自然我也加入了排队人群之中,每当看到人们品尝着金黄色的油炸臭豆腐时,我顿时感到肚子也在咕噜噜地叫着。好不容易到我了,只见金黄色的热油在锅里跳跃着,一会儿,白色的臭豆腐身上穿上了金黄色的外衣,美丽极了。当营业员把一碗热气腾腾的油炸臭豆腐放在我面前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吃了一口臭豆腐,感觉脆脆的,滑滑的,嫩嫩的,香气、热气随着风儿冒了出来,白皙皙的豆腐露了出来,我还蘸了一点辣酱,鲜鲜的,简直是绝配,怪不得人们到了绍兴,都愿意去尝尝这价廉物美的油炸臭豆腐,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味道好极了!
当我们离开城隍庙时,肚子已经吃得饱饱的了。望着这络绎不绝的人群时,我再次感受到了美食带给人们的享受了。我觉得:任何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愿意用智慧去尝试改变它、丰富它,就一定会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快乐。“闻闻臭,吃吃香,油炸臭豆腐——味道好极了!”
今天,我读了《城南旧事》的第一篇小说———《惠安馆》。《惠安馆》作为《城南旧事》的开篇之作,从风格上奠定了全书纯净、自然、温馨而略带惆怅的基调,里面讲了“疯女人”秀贞,一个失去自己孩子,而丈夫身不知处的可怜母亲,这也是她“疯”的原因。“妞儿”一个整天过着被养父母打骂的可怜小女孩儿,经常和“我”一起玩。作者以“英子”的角度,去写秀贞,写出了好奇,写妞儿,写出了同情。
“英子”最终离开了那个充满记忆的地方,那儿的人,那儿的事,都永远留在了记忆中。秀贞和妞儿后来怎么样了?“我”再没去过惠安馆吗?秀贞、妞儿的家人怎么样?……作者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联想。我看到这里总会想起一个地方———外婆家,从我小时开始记事起,就是外婆带大的,不像现在,只是到外婆家吃顿饭就走。以前在外婆家一住就是半个月,所以,外婆家也算半个故乡,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前段时间,听说外婆家那边要拆迁了,我自我安慰:“不会的,肯定是假的,一年前就说要拆了,这不也没拆吗嘛!”虽然嘴上这么说,可心里还是忐忑不安,好像真的要拆了。想象很美好,可事实却给了我重重的一击。爸爸说这是真的,真的要拆了。“啊!”我的身体仿佛被掏空一般,接下来这两天就一直有点心不在焉,去外婆家时,我用尽了一切办法,把手机带去——拍照。我知道,外婆家拆了以后,我就再也找不到一点童年的样子了,那就拍了做个纪念。因为,我真的害怕,怕长大了,不记得外婆家了;不记得我小时候住、玩的地方长什么样子了;不记得外婆的红烧肉了;不记得我小时候摔得头上起了一个大包的门槛……
我的童年,也已经快接近尾声了。童年是过去的时间,是已经品尝完的巧克力。读着《城南旧事》,回忆自己渐行渐远的童年,再次回味那浓浓的回忆,淡淡的忧伤。
在郑州,在一条条道路和立交桥的环抱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小吃,畅销海内外,郑州爱吃面的人都喜欢吃的,那就是郑州的滋补烩面。一想到它,就想到了它的颜色、香气、味道。
今天,我又大跨步地走向烩面馆。到了面馆,进去后,这香味立刻扑向我的鼻子,原本一点也不饿,这可好,把我胃口全吊了起来。这里人山人海,很难找到一个位置,还好,我刚进来就有人出去了,便坐了下来。妈妈去点菜,我则坐在座位上,等待妈妈回来。这香味真是叫人垂涎三尺,这味道,是那种无法形容的美妙,青菜味、肉味、面味、辣椒味,闻着似乎要吃一个大杂烩。看着别人吃的是那么津津有味,我真有点迫不及待。
终于妈妈回来了,盘子上放着两碗香喷喷的烩面,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筷子,把自己的烩面端了下来。哇,我真没有想到,这烩面看着是那么的舒服,灯光照着这一碗面,面发起了光,多么有光泽呀。许多青菜漂浮在汤上,西红柿衬托着这些青菜,显得像是为面公子穿的衣服。开吃了,我拿起手中的筷子,伸进面里,一捞,那些面条立刻被挑了起来,面上发着光,冒着白烟,中间掺杂着青菜、西红柿和肉,一看就有胃口,急忙送进了嘴里,舌尖刚触到面条,一股暖意从舌头一直暖到心里,汤汁慢慢地在嘴里流淌,里面含着丰富的面味,更多的是肉味,一嚼,面条软软的,里面能感觉到肉汤的味道,青菜里面的肉汁更为丰富,一点一点地咽进食管。不管那么多了,我先吃了,我端着碗,扒着面条,几口就吃完了,太香了。
我们家乡有很多小吃,但我最喜欢的便是烩面了,我又想起了它的颜色、香气、味道。
温州的小吃不计其数,味道鲜美。无论是外焦里嫩,赫赫有名的灯盏糕,香喷喷的永嘉麦饼,还是松软可口的矮人松糕,充满弹性的鱼丸都十分丰富美味;无论是清淡的紫菜汤,个个饱满的麻心汤圆,还是火红的鸭舌都让人赞不绝口、回味无穷。其中,长人馄饨名声在外,凡是吃过的人都十分喜爱。白里透红的馄饨,金黄的蛋丝,粉粉的虾米,黑黑的紫菜,无一不是色彩丰富的。馄饨里的馅儿也十分鲜美,色香味俱全,光是闻着都让人直流口水。如果你吃到了,一定会赞叹它的美味。这是心灵手巧的厨师们做成的,他们手法精湛,做出来的馄饨个个大小相同,像是精密的仪器量出来的。他们让小吃永远流传。
一天,我和妈妈去商店买衣服,走在街上,忽然看见一群人围在一处,好奇心促使我也挤进了人群。
挤进人群,我便立刻问道一阵阵串靠香扑鼻而来。自欺一看,原来是一家小吃车。车上一股股烟冒了上来,我眼前被烟包围的迷迷蒙蒙的。小吃车上放满了烧烤的东西,有年糕、有鸡翅、还有鸡尖等等,看到我眼花缭乱。我再看看小吃车上的店员,他带着一个小帽子,身上穿着一个围裙一样的衣服。那华丽的动作,是我不仅感叹道:“这工作一定做了很多年了吧,不然是不会有那么迅速的动作。”想着,那店员说道:“快来买啊,好吃极了!”那是,看着那腾腾的眼,香香的味,我的左脚已经开始动了。但再看看妈妈那种拒绝的表情,我反悔了,可是……“嗨,约晴!”“咦?是谁?”转过头来,正时我的同学吴乐伟正在向我招手呢!“约晴,你也来买这儿的东西啊!这里的东西可好吃啦!”吴乐伟手拿着一串刚烤好的花菜,和一串鸡尖,高兴的跟我说。我犹豫了,因为听吴乐伟一说,我心动了。但妈妈微微摇了摇头。
听围观的一位老太婆说:“这烧烤太肮脏了,肯定是一些不卫生的东西。”。老太婆摇摇头说。接着,我看见一个小孩拉着妈妈要去买烧烤,他妈妈却说:“孩子,这是油炸食品,不能吃,吃了会上火的。”接着,小学生说了:“这个摊子真好!”我的口水已经留下来了。油锅上那泡泡更是引起我的注意力。那有过满身黑色,这一定是用了很久的吧!有过下面有一个架子。看着大家这么爱吃,我不得不央求妈妈,在一番请求下,妈妈终于给我买了一串,接着就高高兴兴去买衣服了。
我感悟到:我们小学生不能吃这些食品,要控制住自己。而且,在这买衣服的场所楼下,不应该会有这样的小吃车,这说明了我们有关人员管理的还不严格。
小英子聪明,善良可爱,用他纯洁的眼睛旁观着这些悲欢离合,用单纯的心体会这些悲欢离合,英子的世界充满了疑惑,他身边的人一一离他而去,甚至永别。
这段时间,我从朋友那儿借了一本小说——《城南旧事》。每天放学回家,我会捧起书,坐在书桌旁,津津有味的看上半小时或一个钟头,感到非常快乐。
这天,我如同往常一样回到家,打开书包,准备看《城南旧事》。我向包中扫了一眼,咦,不对呀!《城南旧事》封面是白色的,在包里总会特别显眼,怎么会没看到呢?不会丢了吧?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不管了!先找找看再说。我立刻一头扎进了书包,两手飞快的翻起来。我左手抓起一本,看了看,不对。右手又抓起一本,也不对。就这样,我一本本的翻着找着,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肯定是压在箱子底下了!倒出来再找找。于是,我一把抓起书包,整个儿翻过来,只听“哗”的一声书全倒了出来,我趴在书堆里找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找到。
这时的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要是书丢了,可怎么向那位借书的朋友交代呀!再说我还迫切地想知道小英子后面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他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如果书丢了,一时我就看不了了……怎么办?怎么办?我又把书桌找了个遍,还把书柜上的书也都一本本拿下来,找了个遍,可就是没有《城南旧事》的影子!我已经筋疲力尽了,只能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生闷气。哎!看到哪儿了呢?“惠安馆传奇”?早看完了!“我们看海去”?前天也看过了,“兰姨娘”?昨天看完的,“驴打滚儿”?呵呵……早上看了一小部分……什么?早上看的!那一定是把书落在妈妈车上了!我突然想到,早上跟妈妈出去的时候,自己还坐在车上看过书。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终于能继续往后看了!嘴里似乎还喊着:“可爱的小英子我来了!”
我狂奔向妈妈的汽车,拿下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城南旧事是文坛名家林海音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自1960年出版以来,不但在台岛畅销不衰,在大陆也拥有广的的读者群。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眼睛,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无法形容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到尽人事复杂的情感,将英子眼中北京城南的风光恰切的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的市民生活之余,还在全书中淡淡的犹豫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再三寻思个中深意……
小英子自从跟从父母从台岛来到北京城南后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事和人,惠安馆的“疯子”秀贞,镶金牙的兰姨娘,英子认为是蹲在草丛里拉屎的“小偷”,慈祥的宋妈,宋妈的儿子小栓子还有妞儿……
英子看到了世间百态:秀贞丢了孩子,后来小英子有帮助她找的了孩子,但不幸的是,秀贞和妞儿对苦命母女压死在了火车轮下。
性格外向的兰姨娘成了英子妈的朋友,有了兰姨娘,妈做家事倒也不寂寞,她跟妈有诉说不尽的心事,奶妈、张妈都喜欢靠拢来听,英子也“小鱼上大串儿”,的在大人堆里,仰头望着兰姨娘那张有表情的脸。“我”还知道了自己是妈十六岁生的,妈现在有要给“我”生一个小弟弟。
还有那个为了给自己的弟弟交学费而偷东西的小偷,“我”说他不是坏人,“我”还和他说好要一起看海去,但后来他被抓了,但走时还冲“我”直笑。
“我”家里的那个可怜的宋妈因家中贫困,自己的丈夫把孩子都送了出去,还有一个孩子离开了人世,“我”好可怜宋妈还有那几个和“我”一般大的孩子,他们真的很不幸……
后来,爸爸因生病而驾鹤西去,“我”的小学也毕业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