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纲》的第一条中,马克思直言不讳的指出了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就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缺乏实践的和主体性的观点。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不彻底的。
在《提纲》的第二条中,马克思阐述了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思维是否是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这一检验的标准不能在人的主观范围内寻找,用人的主观的东西去检验人的思维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的。马克思指出只有在人的主观范围之外的实践能够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这是由实践的特性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诸客观的活动,它能够把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起来加以比较,如果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符合,那么人的思维就具有真理性,反之,则否。
在《提纲》的第三条中,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只看到环境对人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对环境起影响作用,也就是说,人不是被动和消极的被环境所影响。旧唯物主义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然而这种所谓“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又是由什么来改变的呢?他们没有指出来,看来在这方面,他们只能寻求上帝的帮助了,这样旧唯物主义者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在《提纲》的第四条中,马克思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积极方面,因为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从神学世界观中剥离出来,把它归结为产生它的世俗基础。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刚走到这一步,就止步了,对宗教的批判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批判,而没有付诸实践来改变宗教世界。
在《提纲》的第五条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认识论的错误根源——人的感性知识单纯的直观,马克思指出人的感性应该来源以人的实践。
在《提纲》的第六条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
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普遍性”。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人的本质必然是历史的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的本质不同的,是变化的。因为,社会关系是历史的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必然不是固定的,那些所谓的人性自私论是必然错误的。同时,要指出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所指的人的本质是就人类区别与动物来说的,而不是单指具体每个的本质。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不会陷入所谓“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是否可以说只要弄清楚一切社会关系,就能弄清楚人的本质呢?”的疑惑了。
在《提纲》的第七条中,马克思接着第六条继续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只有从社会性的角度上,才能真正把握人所以为人的本质。
在《提纲》的第八条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是从事实践的人,只有实践才能揭开挡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切神秘面纱。
在《提纲》的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旧的唯物主义只能做到把感性理解为“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然而它不能理解市民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它不能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
在《提纲》的第十条中,马克思鲜明的指出了自己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和立场,旧唯物主义是“市民”社会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是为实现人类解放的唯物主义。
在《提纲》的第十一条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的点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说明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纵然,马克思在向人说明了自己哲学的特征在于改变世界,但是他并没有说,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相比谁更重要。在马克思看来,这两者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改造世界必须以解释世界为前提,从排除科学实验之外的人类实践活动来讲,如果缺乏解释世界的前提,那么这种实践活动也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必然是盲目的,就算取得了成功,那也是机会主义性质的。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解释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而改造世界反过来又能够促进解释世界。
总的来说,在《提纲》中,马克思主要突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因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被后人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不仅
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性。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陷入了困境,有的人把根本原因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根本特性。这些人的基本观点是,学而不能用即等于无用。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去变革世界,改造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问题。然而,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并不能很好提供这种能够让我们去变革的条件,就目前来讲,我们很多人都是在适应这种社会现实,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在他们眼里,能够适应社会现实已经是一种不易的成功了,至于变革社会现实不亚于痴人说梦。因此,他们认为对很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缺乏运用的现实基础,是没有用的,既然没有用,也就没有学习的必要。然后大家就都不愿意学,那自然而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就陷入了困境。
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不能把它归结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它片面性在于他们把“改造世界”片面化的理解了,认为改造世界就只是过去的变革不合理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现象的活动,而没有看到,技术的革新也是在改造世界。从这一点上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已经什么有用了。至于,如何解决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种困境,如何有效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还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校园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一个地方了,而在这六年里,我也最熟悉这个学校的风景。
随着时间的流逝,天色渐渐破晓了,我很早就来到了我的学校。首先我就来到了校园最中间花坛。花坛是圆形的,里面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一只只蜜蜂在勤劳地采着蜂蜜。风一吹来,一阵阵花的清香流入了我的鼻子里,沁人心脾。
在花坛的正前方有一口宽阔的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非常得漂亮而又平静。瞧!一条条小鱼仿佛睡醒了,在湖面上游动,水面顿时泛起了一圈圈粼粼波纹。湖水非常得清澈,一座座假山和许多的树木倒映在了湖面,构成了一幅美丽水彩画。我的校园四周都是山,它们仿佛像高大的巨人在保护着我的学校。
每次下课大家都跑到了草坪上,有的同学在孔子的雕像前祈祷;有的同学坐在草坪上静静地看着书籍;有的同学在草坪上打着羽毛球而草坪的四周是一颗颗大榕树,一阵风吹来,树上的树枝吱呀吱呀地响,仿佛向我们打招呼。
最南边的教学楼便是我们学校的镇校之宝了呢?远远望去,这栋教学楼是椭圆形的,而四周围绕的也都是一棵棵高大的树在保护着它。
而最后便是我们学校的操场了,最中间有一棵据说有四百年的大榕树。最北面就是升旗台,抬头望去,那国旗随风飘扬,昂首挺胸,仿佛在向世界展示我们强大的国威、军威。每每想起我与同学们在这操场挥洒过汗水,都为此骄傲呢!
俗话说:母校是你成长的摇篮。我认为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母校教会了我知识,还让我在这么幽美的环境下成长,在最后我想对母校说:母校,我爱你,也爱你美丽的风景。
走进校园,就和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与香甜的气息。
走进校园后,幕入眼帘的是几颗高大笔直的黄角树,它们在校门旁守着,仿佛当兵的军人时刻保护这我们。
进入校园后,向左走几步路,就来到了“人间天堂”——“百花园”。在那儿,有许许多多的植物,颇有盛名。
来到“百花园”,首先会遇到香飘十里,婀娜多姿的栀子花。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不管心情如此糟糕,只要站在“她”面前,心情自然而然就会好转。让人“乐亦在其中”。
离开花香飘十里的栀子花,往前面走走,就会看到优雅的太阳花。那些太阳花有五六个花瓣,每个花瓣都是椭圆形的,像彩绸一样薄丶晶莹剔透丶异常鲜艳。早晨,太阳花兴匆匆的开放了,带给到校的同学们愉快的心情和喜悦。
离开优雅的太阳花,往前走走,就会看到美丽妖娆的茉莉花。那花瓣光滑,圆润,一层层的,如白玉雕刻而成,甚是魅力。在那层层叠叠的花瓣中,有两根淡绿色的花芯,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那“纯洁”的茉莉,朴树无化,楚楚动人,让人不由得从内心发出感叹。
离开妖娆的茉莉,往前走走,美丽无暇的紫罗兰。紫罗兰开得很盛,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就像一位害羞的姑娘,始终不肯露面;有的已经全部开放了,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虽然已经凋谢了,但依然美丽至极。
离开了美丽无暇的紫罗兰,再往前走走,就能看见花枝招展的菊花。这些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绣球;有的像雨后蘑菇,有的像彩带飞舞;真是多姿多彩,多彩多姿。
离开了花枝招展的菊花,再往前走走,就能看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丽的校园,在美丽的校园里都有美丽的美景。不管岁月的波涛怎么冲刷,也不改容颜。
啥叫力气最大,看我们薛昕猛着“黄金右脚”,连球鞋都飞进了球门,守门的李明宇只接到鞋,没有接到球,看得我们都捧腹大笑!这时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中,大多数的星星都在月亮那儿给月亮祝寿呢。我特别的高兴。当我遇到困难,她会即会支持我,又会鼓励我,当我垂头丧气地回家,她会照顾我!
最美校园,乃我翠外是也!
步入翠外学堂,第一眼望到的,便是那宏伟的教学楼!在那顶上,矗立着“翠屏棠外”四个端庄而雄伟的大字,仿佛就长在上面,狂风暴雨也一笑而过。在这座由橙色包裹而成的教学楼外缀着大大小小的窗户,排列整齐,引人入胜。透过窗户,你可以看到这栋教学楼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大大小小的学生,都在奋笔疾书,为学习而努力;不远处,传来世界上最美的音乐——学生们那优美而动听的朗朗读书声!在这座教学楼里,你仍然可以看见学生们认真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同学们之间的互帮互助、老师与同学们的愉快交流……
在走向教学楼的道路两旁,长着郁郁葱葱的大树,大树虽然老了,可还时常挺直了腰板,与孩子们嬉戏玩耍:它在孩子们玩捉迷藏时,当了一根柱子,孩子们也时常围绕着他转、孩子们眼睛劳累时,它时常用它绿色的头发预防孩子们的眼睛近视、在夏天的炎炎烈日中,它始终用身体给孩子们换来一片阴凉……
在这条林荫大道的左边,是大大的操场,操场的中央是一片大大的草坪,身处草坪中央,仿佛置身于大草原中,你听!那风吹草动,我仿佛感受到了大草原上,牧羊人在赶着羊儿们,马儿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尽情奔跑,有人儿在唱着悠远而动情的歌儿,在草地上还有小虫相伴……
在操场上你仍然可以看见同学们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在跑道上自由奔跑、快乐地踢着足球……与此同时,在操场的另一边,篮球场上,同学们也在激烈地打着篮球,你不让,我不让,多么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七月,桂花香飘十里,校园里也花香四溢:到处都种满了桂花树,在朝露的庇护下,桂花瓣淡黄淡黄的,惹得那小鸟在树间穿来穿去、嬉戏玩耍。我仿佛是一个诗人,望着那桂花树,作出一首首优美的诗;我又仿佛是一个画家,画着桂花那乖巧的模样,把香味画出来了;我更像是一个作家,把桂花写进了文章……
食堂,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到食堂门口,你会怀疑还没有开饭——周围一片寂静的景象。但是,实际上食堂里早已人山人海。每个人都排成整齐的一列,排队打饭,连嬉戏玩耍的鸟儿也不好意思打破这一安静祥和的景象,偶尔叫一下,仿佛是在夸赞排队打饭的同学们。
这就是我美丽的翠外学堂!
已经开学快三周了,从第一步踏入这所中学的时候,心中就有了激动和澎湃的感觉。可是最让我喜欢的,还是新校园的美景啦。开学第一天,我心中又是紧张,又时激动,心想:推开教室的门,会遇见一伙怎样的同学,怎样的老师呢?我很激动,很紧张,很疑惑,校园到底美不美呢,我很好奇。于是我加快了脚步来到学校门口,很快便来到了这所要陪伴我度过三年或者六年的校园,心中的好奇和激动让我飞快地迈出脚步。走近校园大门口,只见一排的木棉树伫立在小坡塘旁,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上坡,仿佛呼吸到了一股新鲜空气,偌大的场地,一尘不染,芳香扑鼻,沁入心扉,绿树成荫,就像是刚建不久的校园一般,旁排排桂树,美得壮观,还有泥土上夹杂着些夏天气味的小野花,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几位同学,正在树荫下看书,这场景,好似一幅诗意般的画。渐渐的,校园热闹起来了,一轮红日从东方的地平线缓缓升起,最后一点薄雾也汇尽了它的光,整个校园都被这样鲜艳的朝霞染成了火红色,同学披着这,艳丽的霞光朝气蓬勃地走进了班级……
在上生物课的时候,老师带我们走进了生物的世界,在那里,就连一只小虫子,都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生动,动手做起了小实验……一位位老师讲的课,都是那么的生动有趣,那么的栩栩如生,让人听了回味无穷……
下课了,同学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教室。操场上,一个个同学挥洒着汗水,是多么的活泼啊!看,这就是青春的活力。直到傍晚,校园才渐渐安静下来,像只有一个人在这宽大无比的校园里一样。静静地望着这一幢幢在傍晚的霞光中闪闪发光的教学楼。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光与影之中了。在学校的山顶上,有着一个宽大无比的篮球场,在场地上与晚霞映衬着的是绚丽鲜艳的球场颜色,虽然已经建造很多年了,但还是如崭新一般漂亮极了。
看 这么生机勃勃的校园,这么朝气蓬勃的同学这么,博学多才的老师,拥有着帅气颜值的少年,还有如此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啊,我最爱的校园啊,谢谢你给我们新生创造出如此多姿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美丽的学习环境……
最后一抹晚霞消失在云彩中,夜幕降临。四周已是十分冷清,除了回荡在校园每个角落的校园之声广播……我漫无目的地在校园里转悠。我是一个通学生,这个晚上,第一次留下来参加晚自习。我从容地看了看手表,不是还早着吗?
既然还早,那就逛逛这个美丽的校园吧,来到这里也有两个星期了,还有许多同学们所说的“美妙”没有见识过呢!
坐在榕树硕大的树冠下,耳畔掠过轻风,聆听沙沙叶声,欣赏月光由叶缝倾泻而下的素雅。
在校门口,踱步环绕石鼓,感受“石鼓声声催学子,翼影点点贯长空”的意境。
科技楼前,拨动地球仪,体会地球的脉搏,轻触起伏的纹理,感受世界大好山河雄壮的气魄。
在操场上,尽情奔跑,跳跃。让快意拂过面颊,让青春的热血沸腾。
……
我陶醉着,这便是校园生活的美好啊。
朝远处望去,此时的教学楼已经是灯火通明了,我不紧不慢地向教室走去,就在转过过道的那一刹那,我惊呆了。
那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比树下听风,仰望夜空,更要让人热血澎湃呀!
四十来名同学齐刷刷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没有一丝言语,除了目光的注视,沙沙的翻书声,让人感受不到一点气息。这个时候,时间为他们放慢脚步,铃声为他们放慢脚步,我也悄悄地放慢脚步,回到座位上。
这又是一次震撼,没有人为这一点动静所吸引,依旧是专心致志,我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这时哪怕是一点的声响都可以听的一清二楚啊。
这就是一种境界,当我深临其境,便会被感染,被带动。我也翻开了课本,默读起来。我体会到了——这便是那种“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再现啊。
外面漆黑一片,让人觉得空荡荡、静悄悄的,连风儿也停止了它的旅行,只有那空中的月亮还炫耀着它并不耀眼的光辉。这时,晚自修已经开始了,尽管外面时不时传来繁华都市的喧嚣,但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我们似乎已经淡出了窗外那令人陶醉的世界。
没有人会打破这种专注,一切都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每一个人的心底,只有一个字“读”。是铃声,放学的铃声。没有我想象中的“终于解脱”般的夺门而出,几乎所有人都是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伸了伸早已绷紧了的腰。
走出了教学楼,周围还是寂静着,抬头一望,三楼以上还是灯火通明,还有更多的“他们”正在努力着、拼搏着。这个晚上,我体验了一中园的美妙,但更让我震撼,更让我深有感触的,便是那静静地躬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