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不仅靠雄厚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 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数以千万计的人民流离失所。在灾害面前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没有低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胜利。
这靠的就是中华儿女勤劳勇敢的进取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2003年初春,当“非典”病毒肆虐中华大地的时刻,中华儿女更加众志成城,发扬“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牺牲精神,有的甚至为抗击“非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这种精神感动了上苍,让死神望而却步。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灾难发生,举国奋起。中华民族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凝聚起自强不息、撼天动地的伟大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
仅仅用了5年时间,人们就从一片废墟上重建起了美好家园,创造了人间奇迹。体现了中华民族压不倒、摧不垮、百折不挠、战天斗地的伟大精神。中华民族正是承载了这些精神力量,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诚然,当今社会有些不良现象正在发生。如:有毒奶粉、地沟油……泛滥成灾。有些不法商人良心泯灭,制假售假,赚取昧心钱;有些青年不学无术,好逸恶劳,精神颓废,道德沦丧;还有一些人奴颜媚骨、欺压良善、丧失人格。人们崇尚金钱第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糜之风盛行。
这些社会丑恶现象都是缺乏精神力量导致的。如果现在不加以遏制,任其蔓延,我们这个民族将没有生机与希望。还记得今年“春晚”上有一则小品节目叫《扶不扶》,正如结尾主持人所说的那样:“扶起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我们这一代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好知识,增长本领,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牢记使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社会行动起来。
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就会焕然一新,人们的道德素养就会有很大提高。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坚强的人,面临困境,也不会消极堕落,因为强者能够直面困难,在困境中积蓄力量,化劣为优。 伟大史学家司马迁,遭受“蚕室”,忍受“腐刑”。摧残和耻辱让他痛不欲生,他想到了死。但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不应轻易一死。于是,他放弃了死,选择了生。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痛定思痛。他终于从先圣前贤的遭遇中看到了希望!他明白,让他们流芳千古的不仅仅那些熟悉的名字,而是他们在逆境中积蓄力量的精神!是力量的积蓄能够让个人的精神得到升华! 于是司马迁有了“就极刑而无愠色”“隐忍苟活”的勇气!
他终于完成史无前例的“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鲁迅曾说:“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遭受宫刑,这件事不论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种惨重的打击。但是,出于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他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他积蓄力量的时候中就是他思想净化和升华的过程。
司马迁积蓄力量的方式和执著的精神启迪着后来者…… “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蔼,唱支歌给你听。”长到20岁忽然残废的史铁生拥有的便是这种面对生命的不幸表现出来的幽默感。他看穿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面对苦难,他既不会放过它的向往,也不回避它的到来。坦然是他给命运的回礼。于是,他学会了享受生命。他学会了在享受生命与苦难中积蓄力量。正因如此,他的生命才在苦难中迸发了光彩!
在人生绝望的沙漠中,是积蓄的力量让史铁生的生命回归了它本真的状态,永恒。他一直在走,一直在跑,永无止境。人,应该在积蓄中升华; 民族、国家,应该在积蓄中强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