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高中时代都有一个这样的男孩子吧,高高的,打篮球,笑起来特别好看,在人群中永远发着光,永远那样耀眼,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可惜,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方茴,没有这样的机会和自己心中的男神谈一场小心翼翼又轰轰烈烈的恋爱。
其实我并不喜欢方茴这样种性格的女主,她太敏感脆弱,太内向好强。我也不喜欢陈寻这种性格的男主,既软弱难以取舍,又瞒天瞒地渴望不失去陆地和飞鸟同行,有点太贪心。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心疼方茴并由衷的喜欢这个故事。我甚至会想,要是方茴能够热烈一点活泼一点努力向陈寻靠拢,或者陈寻不要那么优秀变得平凡一些他们会不会到最后就实现了诺言。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终归会成长,终归会走向不同的路,终归会面临分道扬镳后如何再一同前行的问题。毕竟走过高中那段上天给你安排好的岁月后,以后的路还很长,再也不会有人给你分班划座位,再也不会没日没夜的做题对答案,再也不会和同一个圈子里的几个人插科打诨过一年又一年,再也不会定时定点的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偷偷享受那份小小的欢乐了。
我相信那个时候的陈寻是真的认真的喜欢着方茴,不论是反穿着校服,为她去打架还是高考少做一道大题,这些都是热烈如他喜欢的一种表现。哪怕那个时候发誓说的“永远不说对不起”和“我们会一辈子在一起”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掺一点假。而方茴总是淡淡的笑,腼腆的低着头,和他打电话听着他的声音乐半天,固执的在他的篮球赛最后跑回来,拒绝给乔燃一个最后的拥抱……他们之前的感情是如此纯粹又美好。
时间推着走,没人可回头。方茴依然是那个淡淡的方茴,而陈寻也照旧在人群中闪着光,大学的圈子变了,他们之间也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了,交集越来越少,感情的经营好像也遇到了困难,逃避和放任后方茴感觉到了他们之前的危机,关于一辈子在一起这个诺言好像要破碎了。
这一次,就像篮球赛最后的那个胜利场景,平凡的方茴被淹没在人群中,陈寻变得遥不可及,原来他们之间的距离一直都很远,远到方茴再也抓不住他。
后来五个人聚首在烧烤摊中吃宵夜,从石膏炸碎的那刻他们开始分道扬镳,方茴爱的决绝,爱的病态,爱到要伤害自己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疼,然后再狠狠的付出代价。我真想走到书里跟她说,方茴你真傻。
之后的方茴,过去的一切绝口不提,留学在外,喜欢穿鲜艳亮丽的衣服,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关于青春所有回忆的那个人,是永远的痛,永远深埋于心中。
真希望她能够像那袭红裙一样从心底开始明亮起来。
导读:,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下面是《匆匆那年》观后感欢迎阅读!
美好的是青春,是逝去的时光,是那些已经改变又从未改变的人,也是那些深深刻在脑海中的爱的印记,甚至是后悔,那些证明我们存在于世的全部经历:
当人们从一个原点出发,相逢又散去,投入到各自的生活洪流中时,片刻的驻足,怀念起过去,几乎很多人都在习惯性美化它们,这大概和大脑的工作机制有关,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们忘记了很多伤痛,并且在怀念过去时上了滤光镜。
陈寻回忆起高中时初识方茴那阵子,老师领读古文的情节,让人想笑。我记得来京工作第一年,在北京一所中学听到朗朗读书声的时候,心里感觉也是美滋滋的,可是我回忆起我的高中,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美。长大后觉得甜蜜的回忆,在经历的当时,不过是一种平淡无奇的体验。那时想着的可能是放学后干点什么,也可能沉浸在被家长批评的烦躁之中,我们还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生活,也就没有对生活的即时的审美判断,只是认真而专注地活在当下。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说,那段经历确实也是很美的,那时的悸动与后来我们成熟时的恋爱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彼时的青涩和扭捏。年轻时我们无法想象将来会怎么看待过去的'自己,但是那些和教训化为记忆,存在我们的脑中,还是一点点地将我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方茴与陈寻从教室里出来,他们忽而男的在前,又忽而女的在前,两个人旁若无人地一前一后像两颗纠缠的双星系统一样,让人觉得心里真是甜滋滋的。我们都早恋过,知道那种神秘而美好的感情,我与我的妻子也有类似的经历。陈寻打球的时候把校服反穿,就为了让方茴一眼认出他来,少言倔强的方茴骑车总会绕道走,就为了多看陈寻一眼。年轻时的勇敢,总是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来表达。
男主角陈寻故意少答13分的题,就为了能与方茴上同一所大学,他们在可控制的领域,各自在为自己的目标奉献和努力。即便上了大学,物是人非,伤了意中人,再回头看时,虽然后悔,但生活依然要不停向前。我们每个人都从过去的精彩或者不堪的经历中获得了很多。
让人惊醒的是,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之为我竟是由那些平淡无奇的小决定导致的,当下我荒废的,在意的,认真的,不认真的,都会对将来产生影响,那就不能不让人想到那几句偈子“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活着,一定要抓紧时间,过好当下:
这种强烈的感觉是在我看到大学时他们恋爱不顺的时候产生的。作为当局者,会以为彼时发生的,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作为旁观者却明白,生活的精彩其实是无边无际的。我喜欢方茴的执着,但我更喜欢沈晓棠的洒脱。我喜欢陈寻的放不下,但我更喜欢乔燃的不打扰。当陈寻还在问乔燃,方茴变了没有的时候,乔燃说他去法国的大学看了她,但没有说话,他悄悄地离开了。这种定力和对别人生活的尊重,值得人学习。
时间不停歇,你做每一个决定都会花费时间,你是打算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之中自怨自怜,还是自己去找寻新的生活?两种态度,不一样的人生。很多小决定,当时你以为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未来你才发现,巨大的分歧的缘起竟是源于那些不起眼的决定。比如,方茴从父亲的自行车上下来,往操场跑去看陈寻的时候,我一直替方茴感到着急,怎么就不能等人散了的时候,去找他呢?再比如方茴去上课时,在楼梯间,陈寻想和她唱歌,她怎么就不能去逃课呢?再比如陈寻怎么就会忘记方茴的生日呢?
但是转念一想,就是这些东西和想象中的一样,也难保他们就真能走到一起。生活无法假设,这是它残酷的一面,我们必须选择,并且为每一个选择负责。过后再来审视,再来后悔,毫无意义。我们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好好过好现在。哪怕我们初心不改,却物是人非,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跟我们自己说,我努力了。
课堂上一转头的眼神交汇,放学回家路上的聊天,跨世纪的零点,树上刻下的名字,为了爱情和情敌打架...这里面,一定有一样,你经历过。那个时候,不知道那是爱情,以为在一起就是永远,就会永远在一起。比糖还甜的爱情,像天空的云,在最甜的时候落下了雨,云是甜的,为什么雨却是苦涩的?
被一部电影感动,全是因为共鸣。记忆里,曾和一个人约定,高考的一志愿填同一所学校,二志愿填同一城市的学校。上天成全了两个人的二志愿。从此,两个人莫名其妙成了同一城市的两位陌生人。要知道,那个最阳光灿烂的日子,恋爱中的人都会天真的以为走过高考,我们就能永远在一起,永远。后来才知道,那一年,上天不是在成全我们,而是将我们打散,打散。
陈寻:“方茴是我一辈子戒不掉的心痛。”
离不开的不是那个人,离不开的是那段记忆。你岂能忘记因为一句“我爱你”,打了鸡血似的学习,就为了能和他考同一所学校;你岂能理解,年轻的孩子啊,以为纯真的爱情会一辈子纯真。
在爱情的道路上,除了爱情,还会遇见迷茫,遇见猜疑,遇见错过,遇见性。12月29日,方茴问陈寻:“你只用告诉我是还是不是。你是不是喜欢沈晓棠?”陈寻说:“我不知道。”从此,分道扬镳。一个男孩的犹豫,是对女孩儿的最大伤害。如果当时坚定的说他喜欢的是方茴,他们的爱情就能继续吗?
世界上的爱情有很多种。但青春期的爱情,故事的最终,收获的总是错过。是岁月在嘲笑时光太年轻,还是它真的太天真。
你痛吧,你们都是活该。你们活该,这就是爱。
方茴:“你别说对不起,好像你欠我什么似的。”
方茴一次次的制止陈寻对她说对不起。说了对不起,就会被原谅;说了对不起,就会有亏欠。最后一次,认真的说对不起,打了一架。“方茴,你不要觉得我什么都没付出,高考那年,为了和你考同一所学校,我放弃了物理最后一道13分的题。”
如此,方茴陈寻,你们真的谁也不欠谁的了。
那一年,树上刻下的永远;十年后连刻在哪颗树上都不记得。但记忆里的那棵树,一直都在。树上的誓言没有抛弃青春,是告别青春的时候,陈寻方茴你们这几个人,亲手让誓言变成了谣言。
法国巴黎,方茴还是那个方茴。中国北京,陈寻还是那个陈寻。她一袭红裙,他西装革履。他们早就不是同一类人,或许在出生时,命运就将他们定义为两条相交线。
张一白,你卖的不是电影,是关于青春的爱情回忆。也许我们会忘记年少记忆中的欢笑,但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时光里关于爱情的痛彻心扉。
那是最漫长的时光,漫长到以为彼此会爱一辈子。十里春风不如你,狠下心,我爱你,再见。
刚了解《匆匆那年》时,是电视剧版的,虽然追了很长时间但觉得它给我的印象竟不如电影版。原著九夜茴姐姐真的很有想象力,她的文字表达的好到了极点,不管这是想象出来的的故事还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都很打动人。张一白导演的这部剧的一些细节很好很真实。彭于晏、倪妮、魏晨、张子萱、陈赫和郑恺还有其他的.演员演的很入戏,也许是感觉回到了自己的哪个纯真的青春岁月吧。
陈寻与方茴,虽然最后未能走到一齐,但能带着这段记忆走了十五年,回想起来依旧如初也分外不容易。无论有无沈晓棠,故事的结局可能还是没能走到一齐,毕竟初恋想长久也并不容易。
乔燃却是一个以朋友身份去默默爱着方茴默默为方茴担心的一个温情男孩,如果故事的开始黑板上写的不是“方茴喜欢陈寻”而是“方茴喜欢乔燃”的话,就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了,但这也是原著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暖男”这个词给乔燃一点也没错。
赵烨和林嘉茉他俩本应是情侣,但岁月不但会改变人的外表也会改变人的内心,两个备胎的故事从始至终似乎没有顺过。
五个人的情谊很深,哭过、笑过、疯过也无奈过,最后路口的分别我感到分外凄凉。之后五个人相聚,幸福涌出来了,早已忘记了当初可笑的分别,记得的只是一个个青涩的面孔和完美的回忆。:
来说说我自己。我是九九年的,可能感触不深,就像原著说过的,没故事的看到匆匆,有故事看到那年。我没有故事却也看到了那年,因为上普通高中是我一个愿望,我也不管学校的好坏,我只想上个普通高中,像剧中五个主人公一样有纯真的友谊和单纯唯美的感情。其实我是一名高中生,说白了是中专生,学的专业也没有女孩。我喜欢写作,思想可能跟他们不一样,所以在他们看来我是个疯子,这使我更想“跳槽”到普通高中,但是我已经没有机会了,没有参加中考的我学习成绩也差,可能没有《匆匆那年》中那样的故事了。
最后要说的是《匆匆那年》原著九夜茴加上张一白导演和几个主演,把80后们的记忆重新拾起,成为20xx年年度青春贺岁大片,当然也少不了天后王菲的美妙歌声。
珍惜一齐的时光吧,别让此刻那么快变成那年。
导读:,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下面是《匆匆那年》观后感欢迎阅读!
美好的是青春,是逝去的时光,是那些已经改变又从未改变的人,也是那些深深刻在脑海中的爱的印记,甚至是后悔,那些证明我们存在于世的全部经历:
当人们从一个原点出发,相逢又散去,投入到各自的生活洪流中时,片刻的驻足,怀念起过去,几乎很多人都在习惯性美化它们,这大概和大脑的工作机制有关,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们忘记了很多伤痛,并且在怀念过去时上了滤光镜。
陈寻回忆起高中时初识方茴那阵子,老师领读古文的情节,让人想笑。我记得来京工作第一年,在北京一所中学听到朗朗读书声的时候,心里感觉也是美滋滋的,可是我回忆起我的高中,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美。长大后觉得甜蜜的回忆,在经历的当时,不过是一种平淡无奇的体验。那时想着的可能是放学后干点什么,也可能沉浸在被家长批评的烦躁之中,我们还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生活,也就没有对生活的即时的审美判断,只是认真而专注地活在当下。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说,那段经历确实也是很美的,那时的悸动与后来我们成熟时的恋爱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彼时的青涩和扭捏。年轻时我们无法想象将来会怎么看待过去的自己,但是那些和教训化为记忆,存在我们的脑中,还是一点点地将我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方茴与陈寻从教室里出来,他们忽而男的在前,又忽而女的在前,两个人旁若无人地一前一后像两颗纠缠的双星系统一样,让人觉得心里真是甜滋滋的。我们都早恋过,知道那种神秘而美好的感情,我与我的妻子也有类似的经历。陈寻打球的时候把校服反穿,就为了让方茴一眼认出他来,少言倔强的方茴骑车总会绕道走,就为了多看陈寻一眼。年轻时的勇敢,总是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来表达。
男主角陈寻故意少答13分的题,就为了能与方茴上同一所大学,他们在可控制的领域,各自在为自己的目标奉献和努力。即便上了大学,物是人非,伤了意中人,再回头看时,虽然后悔,但生活依然要不停向前。我们每个人都从过去的精彩或者不堪的经历中获得了很多。
让人惊醒的是,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之为我竟是由那些平淡无奇的小决定导致的,当下我荒废的,在意的,认真的,不认真的,都会对将来产生影响,那就不能不让人想到那几句偈子“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活着,一定要抓紧时间,过好当下:
这种强烈的感觉是在我看到大学时他们恋爱不顺的时候产生的。作为当局者,会以为彼时发生的,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作为旁观者却明白,生活的精彩其实是无边无际的。我喜欢方茴的执着,但我更喜欢沈晓棠的洒脱。我喜欢陈寻的放不下,但我更喜欢乔燃的不打扰。当陈寻还在问乔燃,方茴变了没有的时候,乔燃说他去法国的大学看了她,但没有说话,他悄悄地离开了。这种定力和对别人生活的尊重,值得人学习。
时间不停歇,你做每一个决定都会花费时间,你是打算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之中自怨自怜,还是自己去找寻新的生活?两种态度,不一样的人生。很多小决定,当时你以为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未来你才发现,巨大的分歧的缘起竟是源于那些不起眼的决定。比如,方茴从父亲的自行车上下来,往操场跑去看陈寻的时候,我一直替方茴感到着急,怎么就不能等人散了的时候,去找他呢?再比如方茴去上课时,在楼梯间,陈寻想和她唱歌,她怎么就不能去逃课呢?再比如陈寻怎么就会忘记方茴的生日呢?
但是转念一想,就是这些东西和想象中的一样,也难保他们就真能走到一起。生活无法假设,这是它残酷的一面,我们必须选择,并且为每一个选择负责。过后再来审视,再来后悔,毫无意义。我们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好好过好现在。哪怕我们初心不改,却物是人非,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跟我们自己说,我努力了。
导读:,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下面是《匆匆那年》观后感欢迎阅读!
美好的是青春,是逝去的时光,是那些已经改变又从未改变的人,也是那些深深刻在脑海中的爱的印记,甚至是后悔,那些证明我们存在于世的全部经历:
当人们从一个原点出发,相逢又散去,投入到各自的生活洪流中时,片刻的驻足,怀念起过去,几乎很多人都在习惯性美化它们,这大概和大脑的工作机制有关,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们忘记了很多伤痛,并且在怀念过去时上了滤光镜。
陈寻回忆起高中时初识方茴那阵子,老师领读古文的情节,让人想笑。我记得来京工作第一年,在北京一所中学听到朗朗读书声的时候,心里感觉也是美滋滋的,可是我回忆起我的高中,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美。长大后觉得甜蜜的回忆,在经历的当时,不过是一种平淡无奇的体验。那时想着的可能是放学后干点什么,也可能沉浸在被家长批评的烦躁之中,我们还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生活,也就没有对生活的即时的审美判断,只是认真而专注地活在当下。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说,那段经历确实也是很美的,那时的悸动与后来我们成熟时的恋爱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彼时的青涩和扭捏。年轻时我们无法想象将来会怎么看待过去的自己,但是那些和教训化为记忆,存在我们的脑中,还是一点点地将我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方茴与陈寻从教室里出来,他们忽而男的在前,又忽而女的在前,两个人旁若无人地一前一后像两颗纠缠的.双星系统一样,让人觉得心里真是甜滋滋的。我们都早恋过,知道那种神秘而美好的感情,我与我的妻子也有类似的经历。陈寻打球的时候把校服反穿,就为了让方茴一眼认出他来,少言倔强的方茴骑车总会绕道走,就为了多看陈寻一眼。年轻时的勇敢,总是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来表达。
男主角陈寻故意少答13分的题,就为了能与方茴上同一所大学,他们在可控制的领域,各自在为自己的目标奉献和努力。即便上了大学,物是人非,伤了意中人,再回头看时,虽然后悔,但生活依然要不停向前。我们每个人都从过去的精彩或者不堪的经历中获得了很多。
让人惊醒的是,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之为我竟是由那些平淡无奇的小决定导致的,当下我荒废的,在意的,认真的,不认真的,都会对将来产生影响,那就不能不让人想到那几句偈子“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活着,一定要抓紧时间,过好当下:
这种强烈的感觉是在我看到大学时他们恋爱不顺的时候产生的。作为当局者,会以为彼时发生的,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作为旁观者却明白,生活的精彩其实是无边无际的。我喜欢方茴的执着,但我更喜欢沈晓棠的洒脱。我喜欢陈寻的放不下,但我更喜欢乔燃的不打扰。当陈寻还在问乔燃,方茴变了没有的时候,乔燃说他去法国的大学看了她,但没有说话,他悄悄地离开了。这种定力和对别人生活的尊重,值得人学习。
时间不停歇,你做每一个决定都会花费时间,你是打算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之中自怨自怜,还是自己去找寻新的生活?两种态度,不一样的人生。很多小决定,当时你以为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未来你才发现,巨大的分歧的缘起竟是源于那些不起眼的决定。比如,方茴从父亲的自行车上下来,往操场跑去看陈寻的时候,我一直替方茴感到着急,怎么就不能等人散了的时候,去找他呢?再比如方茴去上课时,在楼梯间,陈寻想和她唱歌,她怎么就不能去逃课呢?再比如陈寻怎么就会忘记方茴的生日呢?
但是转念一想,就是这些东西和想象中的一样,也难保他们就真能走到一起。生活无法假设,这是它残酷的一面,我们必须选择,并且为每一个选择负责。过后再来审视,再来后悔,毫无意义。我们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好好过好现在。哪怕我们初心不改,却物是人非,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跟我们自己说,我努力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