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时代,我常听父亲说这一句话,就忍不住问父亲:“没米就煮番薯汤,如果连番薯也没有了,怎么办?”父亲习惯地拍拍我的后脑勺,大笑起来:“天无绝人之路,年头不可能坏到连番薯都长不出来呀!”
确实也是如此,无论风灾、水灾、旱灾,甚至大规模的虫害,番薯大概是永远不受害的作物,只要种下去,没有不收成的。因此,在我们鄉下的做田人,都会留出一小块地种番薯,平时摘叶子作青菜,收成时就把番薯堆在家里的眠床下,以备不时之需。在我成长的年月,我的床下一年四季都堆满番薯,每天妈妈生火做饭时抓两个丢进炉灶底的火灰里,饭熟了,热腾腾香喷喷的焖番薯也好了。
即使是战争最激烈、逃空袭的那几年,番薯也没有一年歉收。
推演出来,我们知道生活里有很多的挫败,只要能挺着,天就没有绝人之路。因此如何使自己的心宽广乐观地应对生活,比汲汲营营地想过好日子来得重要,归根究底乃不是米或番薯的问题,而是心态罢了。
佛法中有“当位即妙”、“当相即道”的说法。所谓“当位即妙”,是不论何事,其位皆妙,就像良医所观,毒有毒之妙,药有药之妙。所谓“当相即道”,是说世间浅近的事相,都有深妙的道理。
“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真到没有米必须吃番薯汤的时候,是不是也能无怨,品出番薯也有番薯的芳香,那才是真正的承担。
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在身处困境时,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
唐朝的玄奘法师,对佛学很有研究。他发现了各家对佛经的解释不同,就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取回真经。他在沙漠中走了100多里后,发现自己迷路了,喝水时大皮囊掉在地上,以至于水全部流光。在这紧要关头,玄奘发誓: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不到印度,决不回头!是什么支撑着他有如此坚定的信念而继续前行?是责任!是他对大唐人民的责任!更是他作为一名法师对于佛经的责任!
他又走了5天4夜,几度昏迷在茫茫大漠中,终于找到了一处草地池塘,才脱离了险境。
试问,如果没有“责任”做他坚实的后盾,玄奘又如何能够翻山越岭到达印度?由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又如何面世呢?正因为有勇于担当的精神,才使他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正因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使他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玄奘用实际行动担当了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告诉后人:做人要有所担当!
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是的,如果我们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只想着自己的小世界,而没有对大家庭有所担当,没有对社会做出贡献,自身的价值必会贬值,必会随着历史长河奔涌而消逝。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肩负的责任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通的。
清代的顾炎武将君子的这份担当演化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慨叹,身处乱世的孟子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表述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释然。责任时而是杜甫身居陋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时而为北宋范仲淹心系天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
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固然,我们无法像他们一样成为君子,但我们会成为有所担当的普通人,因为,我们已深深懂得:做人,要有所担当!
“担当”这两个字的意义是什么?“担当”这两个字究竟蕴含着什么?也许,我们儿时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但在成长中我们会与它越来越近直到形影不离。
担当是一种责任,是在我们犯错误时的勇于承认;担当是一种能力,是在我们面对社会时的从容自信;担当是一种品质,是在我们面对信仰时的坚定。
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担当,在砥砺前行,在披风斩棘,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正像是陈乔年英勇就义时的呐喊“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那么多的革命烈士为了民族而奋斗,为了国家而奋斗,为了人民而奋斗,让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究竟是什么?正是他们的担当,他们的责任,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爱国精神!回想一百年前那个黑暗的旧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担当,才把中国从黑暗带向黎明,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那么我们是否需要担当?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虽在国泰民安的新时代,我们依然需要担当。成长路上我们总要慢慢长大,不再能躲在亲人的臂膀下,我们终将独自面对未来,我们要像那些先辈一样,学会担当,扛起肩上的责任。努力做好新时代的一份子,在将来国家需要的时候像先辈一样毫无畏惧地报效祖国!
成长路上,我们会学到很多东西,会面临很多挑战,会经历很多挫折,而这些都会使我们更有力量,更有担当!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